王府后園之中,雷云面帶笑容地望著跪在地上的年輕文士,心中對其來意頗感意外……
這年輕文士生得濃眉闊額,五官俊朗;眉宇之間既有一絲文人的清雅之氣,又透露出一股屬于年輕人的輕狂與不羈,給予人一種剛柔并濟、清冷睿智的感覺。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西晉王朝奠基人之一的司馬懿!
說起司馬懿,恐怕但凡對三國這段歷史有些了解的人便不可能不知道此人……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因其十二世祖司馬卬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漢朝時成為河內郡),故司馬家族成為世代居住在此地的豪門大族。
司馬懿的父親叫做司馬防,共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時人稱為司馬八達,按照長幼排序司馬懿在八人之中居次。
司馬懿少年時期就胸懷謀略,“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子。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郡中推薦司馬懿為上計掾(佐理州郡上計事務的官吏)。當時曹操正任司空,聽說司馬懿的名聲后,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職,可出身名門大族的司馬懿一來是審時度勢不愿出山,二來也是根本就瞧不上曹操這個閹宦之后,故而便借口自己有風痹癥,身體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曹操不相信,隨后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結果見司馬懿躺在那里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痹一般,其也因此暫時蒙混過關。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恢復了丞相制并自己做了丞相,隨后使用強制的手段征召司馬懿為文學掾。行前曹操還特地對使者說,他如果還和以前一樣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將他逮捕。司馬懿聽說后非常畏懼,只得老老實實地就職,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
而據《魏略》則記載,司馬懿好學,曹洪自以為才疏,想讓司馬懿去幫助他,司馬懿恥于和曹洪來往,假裝拄拐不去。曹洪記恨司馬懿,去跟曹操打小報告,曹操征召司馬懿,司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見曹操為其效命。
在將司馬懿召到麾下之后,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里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系很好,總是維護他,而司馬懿也處處小心謹慎,勤于職守,做起事來非常用心,常常廢寢忘食,故此也漸漸打消了曹操的疑慮。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當時司馬懿每次參與謀劃,都有奇策,所以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與陳群、吳質、朱鑠并稱“四友”。后司馬懿轉任軍司馬,建議屯田解決糧食問題,得到曹操的采納。他指出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太守傅方驕奢,都不應駐守邊防,曹操未予重視。同年八月,漢水流域因為天降暴雨而發生了“漢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災害。關羽趁機乘船進攻,擒于禁、斬龐德。胡、傅二人果然乘機降蜀。
因漢獻帝在許昌,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脅,為避關羽鋒芒,一度準備遷都黃河以北。司馬懿和曹椽蔣濟及時勸阻說:“于禁被大水所淹,不是戰守上的失誤,對于國家的大局并沒有大損失,為此而遷都,即是向敵人示弱,又會使淮河、漢水一帶人心不穩;劉備、孫權外親內疏,如今關羽坐大,孫權必定不安,把這件事告知孫權,使他牽制關羽,則樊城之圍自解。”曹操從其計,孫權果然派呂蒙襲取公安,關羽被其俘殺。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懼,司馬懿管理喪葬諸事,內外肅然,并奉曹操梓宮回到鄴城。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當時孫權正率軍向西。朝臣們認為樊城、襄陽缺乏糧,不能抵御吳軍,請召守將曹仁回駐宛城。司馬懿則表示:“孫權剛剛打敗關羽,正是他想和魏國結好的時候,一定不敢為患。襄陽是水陸交通要地,不能放棄。”曹丕沒聽其建議,命曹仁放火燒毀二城。后來孫權果然沒來入侵。曹丕悔之不及。
在歷史上,司馬懿得以重用還是在曹丕、曹叡兩朝時期。魏明帝曹叡繼位之后,司馬懿封侯拜將,漸漸成為魏國廟堂之上位高權重的異姓臣子,而后奉命駐扎宛城,擒斬孟達,解除了曹魏內部的隱患。
在后世,關于司馬懿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其與諸葛亮之間極為精彩的陣前對決。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二月,諸葛亮率軍第四次北伐魏國,包圍祁山賈嗣、魏平部,并以木牛流馬運輸糧草,曹叡派司馬懿西駐長安防御蜀軍。司馬懿留部將費曜、戴陵率四千人守邽,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張郃勸司馬懿分兵駐扎雍、郿兩地,以作大軍后鎮,司馬懿不同意。進軍隃麋。后來,雙方爆發了鹵城之戰。
關于此次戰役的結果,不同的史書有不同記載。在《晉書·宣帝紀》中,司馬懿大勝蜀軍;但在《漢晉春秋》中,諸葛亮力挫魏軍。另外,在《三國志·張郃傳》中,沒有司馬懿督張郃,也沒有寫出張郃追擊的原因,“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而在《魏略》中則記載是司馬懿不聽張郃的勸阻,強行命令張郃追擊,“宣王(司馬懿)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發,矢中郃髀。”歷史真相究竟如何,尚不能下定論。
青龍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蜀相諸葛亮率軍十萬出斜谷伐魏。四月,諸葛亮至郿縣,進駐渭水之南。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水筑壘阻擊。諸將想在渭北與諸葛亮隔水相持,司馬懿說:“百姓積聚的糧秣財物都在渭南,這是必爭之地。”遂渡渭水背水扎營。
當時,司馬懿屯兵渭南,魏將郭淮估計諸葛亮一定會爭奪北原,主張先去占領北原,但是很多人均不以為然。司馬懿認為郭淮說的很有道理,便讓其屯兵北原。不久,諸葛亮率大軍西行,諸將都認為諸葛亮想攻西圍。郭淮則認為諸葛亮不過是虛張聲勢要讓魏軍大舉回應,而他的目標是陽遂。夜里,蜀軍果然進攻陽遂,因城中早有防備,諸葛亮沒能成功。
八月,司馬懿以“堅壁拒守,以逸待勞”的指示,與諸葛亮相持百余日。諸葛亮數次挑戰,司馬懿均堅壁不出,以待其變。諸葛亮便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婦人的服裝,欲激司馬懿出戰,司馬懿仍不出戰。為平息部屬不滿情緒,司馬懿故意裝作被激怒,上表請戰。曹叡不許,并派骨鯁之臣辛毗杖節來做司馬懿的軍師,以節制他的行動。諸葛亮一來挑戰,司馬懿就要帶兵出擊,辛毗杖節立于軍門,司馬懿便不出兵。蜀將姜維就對諸葛亮說:“辛毗杖節而至,司馬懿不會出戰了。”諸葛亮則說:“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于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茍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于是便分兵屯田,做長久屯駐之準備。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也來信問前線軍情,司馬懿回信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不久,諸葛亮遣使求戰,司馬懿不談軍事,問使者:“諸葛公起居飲食如何,一頓能吃多少米?”使者說:“三四升。”然后對問政事,使者說:“打二十軍棍以上的處罰,都是諸葛公自己閱批。”經過一番不經意的詢問,司馬懿對人說:“諸葛亮將要死了。”果然,諸葛亮于當月病故于五丈原軍中。蜀將秘不發喪,整軍后退。當地百姓跑來報告,司馬懿派兵追擊,蜀將楊儀返旗鳴鼓,做出回擊的樣子,司馬懿以‘窮寇莫追’收軍退回。當時有人傳:“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聽到笑說:“這是因為我長于預測活人的事,不長于預測人的生死啊。”次日,司馬懿到諸葛亮營壘巡視,并贊諸葛亮“天下奇才也”。
諸葛亮病故后,歷時七年的諸葛亮北伐至此結束。司馬懿想乘機攻蜀,結果魏明帝未準,只得作罷。
此后,司馬懿亦累立功勛,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魏滅燕之戰!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公孫度據有遼東。這個割據勢力對曹魏一直時叛時降,保持著半獨立的地位。公孫淵繼為遼東太守后,對魏更加不遜。魏明帝震怒,派荊州刺史毌丘儉出任幽州刺史,時遼水大漲,毌丘儉不利而還。毌丘儉討伐受阻,使公孫淵更加得意。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原魏遼東太守公孫淵背叛魏國,自立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公孫淵遣使南通孫權,封拜邊民,誘呼鮮卑,侵擾北方。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正月,司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騎四萬,從京師出發,經孤竹,越碣石,六月,進至遼水。公孫淵急令大將軍卑衍、楊祚等人率步騎數萬,依遼水圍塹二十余里,堅壁高壘,阻擊魏軍。司馬懿采用聲東擊西之計,先在南線多張旗幟,佯攻圍塹,吸引敵軍主力,而以主力隱蔽渡過遼水,逼進敵軍的襄平本營,部將不解問其原因。司馬懿說:“敵人堅營高壘,就是想讓我們兵疲糧盡,若攻城,正中其計。古人曰,敵雖高壘,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現在他們大軍在此,老巢卻空。我直指襄平,敵軍必懼,懼而求戰,破之必矣”。接著整頓陣列前進,敵軍果然出來截擊。司馬懿對諸將說:“我之所以不攻其營,正是要等現在的局面。”于是指揮魏軍痛擊,三戰皆捷,遂乘勝進圍襄平。
當初公孫淵聞魏軍來攻,求救于孫權,孫權也出兵為其聲援,并給公孫淵寫信:“司馬懿善用兵所向無前,深深為賢弟感到擔憂啊。”適逢連降大雨,遼水暴漲,平地數尺,魏軍恐懼,諸將思欲遷營。司馬懿下令有敢言遷營者斬,都督令史張靜違令被斬,軍心始安。
兩軍相持月余,雨停,水漸退去。魏軍完成對襄平的包圍,晝夜強攻。城內糧盡,死者甚多,公孫淵部將楊祚等降。八月,公孫淵派相國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請求解圍,司馬懿斬殺使者,發布檄文嚴責。公孫淵又派侍中衛演來請求定日期送人質,司馬懿拒絕人質。公孫淵欲從城南突圍,司馬懿縱兵擊破其軍,公孫淵戰死在梁水邊上。入城后,司馬懿下令屠殺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體,筑造京觀。而后他又把公孫淵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斬首,殺死將軍畢盛等二千多人,收編百姓四萬戶,曹魏數十年來遼東問題終于徹底解決。
自魏文帝曹丕開始,司馬懿雖然逐漸被委以重任,然而曹魏宗室之人甚至是曹丕、曹叡實際上對其也很是提防;尤其是魏明帝曹叡去世之后,掌權的曹氏親貴曹爽任用何晏、鄧飏、丁謐等人,依仗手中的兵權專擅朝政,屢改制度。司馬懿屢遭曹爽及其朋黨排擠,遂偽裝生病,不問政事。
正始九年(公元248年)三月,黃門張當把內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給曹爽,曹爽、何晏乘機與張當勾結,謀危社稷。曹爽及其同黨也擔心是司馬懿裝病。同年冬,河南尹李勝要到荊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馬懿假裝病重,李勝出來后對曹爽說:“司馬懿已像尸體一樣,臥床不起,只有殘余之氣,形神已經分離,不值得憂慮了。”以后又說:“太傅不能康復,令人憂傷。”自此曹爽等人對司馬懿的提防之心開始松懈。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司馬懿乘機控制住洛陽,而后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并親自率太尉蔣濟等駐扎在洛水浮橋,派人上奏章給皇帝陳述曹爽之罪。
曹爽聞訊之后大驚,將奏章扣住,把曹芳留在伊水之南,征發屯兵數千人以自守。桓范勸曹爽挾持皇帝到許昌去,發文書征調天下兵馬勤王。曹爽心生疑惑,不從其計,反而夜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去見司馬懿,探聽動靜。司馬懿乘機數說曹爽的過失,讓他早來服罪。接著又派曹爽的親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對他說,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職,并以洛水為誓。同時,他還讓蔣濟寫信給曹爽,稱自己只是想將他們免官,勸告他盡早交出權力投降,可以保他們爵位富貴。曹爽欲信其言,桓范等人竭力諫阻,從晚上一直勸到第二天黎明;然而此時曹爽心神已亂,六神無主,根本就聽不進去,最后自請免職,隨曹芳回京。
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馬懿派兵包圍。司馬懿違背諾言,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飏、畢軌、李勝、桓范等,并滅三族;但對曹爽門下的二流人物,司馬懿予以了特別寬大的處理,如魯芝,辛敞,王沈等人,后來還有人成為晉朝新貴。
高平陵之變后,魏國軍政大權盡歸司馬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八月戊寅,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自此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
對于司馬懿其人,雷云雖然不敢說了解的十分透徹,然而根據他以前所知悉的一些相關信息以及神機衛、內衛所搜集到的情報,他對此人基本上已經有了一個很深刻的認識……
事實上,在剛剛入主許昌的時候,雷云便想到了司馬懿這個人,但是他深知此人陰狠詭詐,城府極深,是一個才智不在曹操之下的人物,因此在如何來對待這個人的事情上他也十分謹慎,既不主動征召,又不放其與族人歸鄉,直接將他晾在一邊……
直到其主動登門示以忠誠,他才任命其為王室主簿,將其放在了身邊聽用。
不過,對于究竟如何安置司馬懿他心中一直有些矛盾。此人胸懷大志且善于隱忍,留著他未免有養虎為患之憂;然而,通過這些日子的接觸,可以看出其絕對是個少有的棟梁之材,而似其這般的奇才若是用好了對他而言無疑將大有裨益!
殺,還是不殺,這個問題他一時間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且不說他此時的心思,司馬懿此番登門拜見乃是為了一件大事——勸進!
關于此事,司馬懿倒并非首倡者。在他進駐許昌之后不久,華歆、王朗等人便曾力勸他登基稱帝,為大局計他當時并未答應,可他未料到司馬懿此時又來提及此事。
而今局勢雖然日趨穩定,然而他也并不急于一時。
打發司馬懿離開之后,雷云的心緒又陷入了矛盾之中。
“你想殺他?”
就在他垂首靜思之時,倪彩衣的聲音驀然自一側傳來。
“是啊……而且不止一回動過此念。”雷云抬眼望了一眼盈步而來的佳人,略帶感慨地道。
“夫君既有此念,想必早已對此人知之甚祥。妾方才也細觀了此人,其命數的確不凡……”倪彩衣瞥了一眼漸漸遠去的司馬懿,淡淡笑道。
“嗯……”雷云聞言點了點頭,“若是無我橫空出世,北方當盡歸曹操所有,而這個司馬懿最后則是竊取了曹氏的江山……不過,他們司馬氏統一天下不過區區十載便出現內亂,宗族之人為爭權奪勢相互攻殺,天下也再度陷入混亂之中;使得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國力消耗殆盡。此時,北方與西方的匈奴、羯、氐、羌以及鮮卑五族趁虛而入,紛紛攻入中原各自立國,而后中原大地便陷入一場長達一百多年的混亂之中……”
“這場混亂是我大漢民族的一場大災難,此間北方連年戰亂不休,城池土地荒毀,民生凋敝;中原百姓在胡人殘暴的統治之下苦苦掙扎,慘不堪言……經此一劫,我華夏苗裔幾乎亡種滅族,這一切都與此人及其身后的司馬家脫不了關系……”
說到最后,他的眉宇間不禁又浮出了一絲沉痛與悲憤。
“原來如此……”倪彩衣見狀輕輕地握住他的大手,心中對于眼前的男人所做的一切也更加的理解與敬佩。
為了不使悲重演,這個男人一直以來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去守護這片大地……
無論精心謀算、四處征伐,還是血腥屠戮,他所做的一切自始至終都是為了避免世間無數生靈再度陷入那場浩劫之中!
請:m.booktx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