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
太皇太后說道:“坐,你來什么事情?”
朱祁鎮笑道:“孫兒沒事,就不能來看看娘娘。”
太皇太后笑道:“你是沒事從來不會常來的。”
祖孫兩人雖然冰釋前嫌,但是內心之中,未必沒有疙瘩。而且朱祁鎮對大明朝廷越來越了解,已經不是當初要太皇太后解讀,才能讀懂奏折之中彎彎繞的朱祁鎮了。
故而他雖然每日都來請安,但也是有些事情,不懂才來問太皇太后。
只是有于謙這個遍歷數地的地方官在,很少有于謙為朱祁鎮解答不了的問題,所以朱祁鎮來得就更少了。
朱祁鎮連忙說道:“這是孫兒之過。”
太皇太后說道:“也不算什么事,有于先生在你身邊,我也放心的很,說吧,有什么事情?”
朱祁鎮上前幾步,站在太皇太后的肩膀之后,輕輕為太皇太后捏著肩膀,說道:“娘娘,孫兒最近接見了舊港宣慰使的使者,發現這舊港宣慰使恐怕將不為朝廷所有了。”
太皇太后微微皺眉,說道:“舊港
,”她有一點不確定的說道:“在南洋?”
可見舊港在太皇太后的心中,根本沒有一點存在感。
朱祁鎮心中苦笑說道:“正是。”
太皇太后淡淡一笑,說道:“由他們去吧。區區彈丸之國,就好像夏天的飛蟲一般,自生自長自死,朝廷何必管他們。”
朱祁鎮聽了,說道:“娘娘說的是,如果別的宣慰司,孫兒也不管他們,這些小地方,不就是為了與朝廷貿易而已,這才掛個名而已。只是舊港不比其他地方。”
太皇太后說道:“這舊港有什么特殊的嗎?”
朱祁鎮說道:“這舊港是漢人的地方。舊港宣慰使施家,乃是福建人。三寶太監下西洋的時候,多次在舊港停留,很多軍戶都在舊港落戶了。”
“這些人都是朝廷的人。”
“而今朝廷不能不管。”
太皇太后聽朱祁鎮這樣說,心中就有數了。淡淡一笑,說道:“你想怎么管,說來聽聽。”
朱祁鎮轉過身來,半蹲在太皇太后身邊,用手輕輕的敲著太皇太后的老寒腿,說道:“孫兒知道,再下一次南洋,娘娘是萬萬不許的。”
“只是娘娘,外面的大臣都說,這下西洋勞民傷財,毫無所得,但是宮中真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留下嗎?”
太皇太后瞄了他一眼,說道:“有一點西洋物什,只是饑不當食,寒大當衣,又有什么用處。”
朱祁鎮說道:“孫兒,想這下西洋,既然勞民傷財,今后就不用下,只是天朝百姓,即便是在南洋,朝廷也是要保護的。”
“而今朝廷僅僅讓各國朝貢,未免太過了,不如選一點,讓百姓能來往于外洋?”
“不可。”太皇太后說道:“我不知道你的心思?雖然海貿是賺錢的,但是天下以農為重,如果開海,沿海百姓怎么會安心種田,徒亂人心。”
朱祁鎮說道:“只讓舊港百姓能來往,別的百姓不能,有朝廷的物資,也好讓在南洋大明百姓有自保之力。”
太皇太后一瞄朱祁鎮,眼睛之中,分明寫著:“我信你才有鬼。”
不過,太皇太后也為朱祁鎮開出的條件而動心了。
太皇太后最擔心就是朱祁鎮亂折騰。而今他親口說不用下西洋,而換這一個口子。總是要給他一點甜頭。
太皇太后說道:“你真的從此不大舉下西洋了嗎?”
朱祁鎮說道:“孫兒保證,既然下西洋勞民傷財,禍害百姓,孫兒保證,今后決計沒有這樣的事情。要不,孫兒向娘娘發誓。”
朱祁鎮心中暗道:“鄭和這樣的和平游行,今后決計不會了。今后這件事情,也不會讓太監還弄,會有專門的水師來辦事的。”
“不會,大舉下西洋,而是在南洋保持存在感,要日積月累蠶食。”
“與鄭和那個時候一定不一樣,這七七八八算在一起,就不是下西洋。而且我也會改名字的,決計不會再有西洋這個名字。”
太皇太后微微一笑,她不知道她孫子心中有這么多彎彎繞,說道:“發誓就不用了。這件事情我知道了。”
朱祁鎮微微一頓,說道:“娘娘。”
太皇太后說道:“你還想怎么樣?難不成,要我對內閣發話嗎?”太皇太后秉承當初于謙勸他的話,讓朱祁鎮做事。
政治活動,很多不實操一遍,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而且有時候權力給你,真正掌握幾分,卻也看能力。
朱祁鎮聽了,立即說道:“孫兒明白。”
朱祁鎮急急忙忙的退下,去找于謙商議。胡氏這才過來,對太皇太后說道:“娘娘,陛下這樣做,朝中老臣,未必會同意。”
太皇太后說道:“我都默認了,他還做不成。他就老老實實讀書吧,不要想著再上竄下跳,跟猴子一般。”
朱祁鎮回到乾清宮與自己的班底商議一番,就開始行動了。
而于謙出宮之后,就立即去了楊士奇府上,將這一件事情一五一十的講給楊士奇聽了。
楊士奇聽了,眉頭都不挑一下,說道:“廷益,可以要我助你一臂之力?”
于謙說道:“學生不敢勞煩老師,只是希望老師高抬貴手。”
于謙很明白,而今大明朝廷之上,楊士奇是繞不過的人。這一件事情此早會傳到楊士奇耳朵之中。
不事先打招呼,被楊士奇誤判了。楊士奇不用明確的表態,就能將事情給弄黃。
楊士奇說道:“這是太皇太后給陛下的考題,我這個做老師,自然不會插手,不過,廷益啊,你覺得你的計劃能行得通嗎?”
于謙說道:“還請老師指點。”
楊士奇說道:“廷益啊,你還是在京師待得時間太短了,有些事情你不懂。而且這一次,不僅僅是太皇太后給皇帝的考題,也是給你的。”
“這一件事情即便不能做下來,陛下自然沒有事,只是廷益你卻未必能在京中待下去了。”
于謙聽了楊士奇的話。心中一沉,卻沒有想到太皇太后還有這一層意思。
想來也正常。
既然皇帝一心將于謙當做未來內閣輔臣,太皇太后總要試一試這內閣輔臣的斤兩吧。
至于王振,金英這些人,不過是太監而已。太皇太后從來不將他們當一回事,但是對于謙卻很看重。
雖然于謙的履歷,還有言辭,已經證明于謙本身不錯。
但是作為內閣輔臣,對朝廷之中的蠅營狗茍,各方面勢力的犬牙參差,也應該有自己的理解。甚至在權謀之道上,也應該有所造詣。
否則,真以為內閣輔臣是那么容易做的。
如果于謙做不到這一點,太皇太后決計會讓于謙再次出外,去當地方官。而不會讓于謙繼續待在皇帝身邊了。
于謙行楊士奇行了一禮,說道:“學生明白了。”
楊士奇說道:“這一件事情,我不能幫你,我幫你,卻是害了你。只是我覺得你的計劃,大體不錯,應該是有驚無險了。”
于謙心中一動,他立即明白了。太皇太后耳目聰慧,楊士奇如果出手,很難瞞過她的眼睛。不過楊士奇說有驚無險,就是說,這一件事雖然有紕漏,但是楊士奇也會照應一二的。
只是于謙心中一直在思考。
這一件的紕漏,到底在什么地方?到底是什么地方?是他沒有想到的。
不過第二日,他很快明白,這紕漏在什么地方了。他忽略了一件事情。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