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海商脈絡
太子心中有些慚愧。似乎覺得自己做的不地道。但是其中利益也不小。冼景給太子的錢,已經是太子暗地里活動經費最大的來源了。
畢竟太子總是有一些不好公開的款項。
這個抉擇讓太子有些猶豫。
太子問道:“先生覺得該怎么辦?”
劉大夏說道:“對于殿下來說什么更重要,是錢,還是天下。”
太子輕輕一笑說道:“自然是天下。”
讓冼景壟斷海道,對于太子來說,能得到的僅僅是錢而已。但是錢對太子來說是什么?是工具而已。
其實真要說,太子并不是多需要錢的,他如果想要錢,是有更多的辦法,將手中的權力轉化為錢的。
而且將些錢讓出一些出來,卻可以得到江南士紳的支持。
雖然江南士紳在大明政治版圖之上,一直是被壓制的位置,影響力有限,不如江西士紳那么強大。但是即便如此,他們在政治上能給太子的幫助,也遠遠勝過了冼景。
冼景在這一件事情上,是什么也幫不了太子。
劉大夏說道:“殿下,將浙江商人放進南洋,也不會損失太多的,因為大頭在南洋。”
太子對這一點,是隱隱約約有感覺的。但是具體是怎么回事,就不大明了了。說道:“愿聞其詳。”
劉大夏這才細細講來。
要將大明海商,或者說海盜,就必須從朝貢貿易開始。
因為張士誠,方國珍余部橫行海上,給太祖皇帝帶來不小的麻煩。故而大明前期嚴格的推行朝貢貿易。
很多人有一個印象,那就是朝貢貿易是朝廷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其實不是。
要承認,朝貢貿易是有一點點面子工程在里面的。但是絕非全部都是的。
就好像南洋各國帶來的貨物,朝廷都十倍給價。
首先,南洋各國朝貢的貨物,朝廷并非全部都收的,有相當一部分是在市面上賣出去的。
其次,航海貿易在這個時代風險極大收益也是很大,如果算算的話,從南洋各國將香料,蘇木,各種金銀珠寶,十倍之利,也不算是太高。
朝廷很多時候,并沒有想到的賠了那么多。如果再算上政治上一些收益,甚至還有的賺。
朝貢貿易的本質其實就是官方貿易,大明不與非國家身份的貿易方交易。
能在大明做海貿的,不是國家代表,就是有國家授權的官商。這個時代是沒有私人海商的,而且強大的軍事打擊之下,一些海商也都跑
到南洋去了。
這個時代是沒有私人海商的,有的只是與南洋各國權貴達成協議,借用他們國家名義的商人。
但是數量上也不多。
不管什么政策都是會腐朽的。更不要說斬斷這么多人利益的法律,更是很難執行下去。
太祖之后,其實已經有不少走私商人了。
鄭和下西洋任務之一,就是招徠流落在外的中國人。想想什么人會流落在海外?
鄭和大力招徠屬國,將朝貢貿易推廣到了極致。但是卻沒有帶來多少人回過,反而有數千人沒有跟隨鄭和回過,在南洋各地落腳了。
這些人也成為了海商。
而鄭和大力發展朝貢貿易打通各個國家關系網絡,反而成為商人發展溫床。
在鄭和下西洋被停止之后,大明就無意維持這一場朝貢貿易網絡,但是已經形成規模的貿易自然會尋找出路。
在歷史上,他們自由生長,大量走私,在葡萄牙人來了之后。又形成了另外一張貿易網絡,就是東西方貿易網絡。
于是就有了倭亂。
但是朱祁鎮開放海禁之后,歷史就改變了。
大量海商洗白之后,在朝廷登基掛號了,成為明面上的力量。鄭和建立的貿易網絡,被他繼承了一小半,就是從環南洋航線。另外一半,卻是被回回商人繼承了。
這就不得不說鄭和的個人信仰了。
鄭和是信回回的。
不僅僅是他信,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之中,有很多人相信。
在鄭和下西洋之前,南洋的漢人是散居的,彼此之間并沒有什么聯系,鄭和卻以清真寺為核心,將很多漢人聯系起來。
很多地方都這樣的遺跡。
在鄭和之后,南洋漢人就成為南洋一股力量,一直到了現代。
但是鄭和做的事情并沒有沒有錯處的。
鄭和在南洋大力推廣回回教,有大量漢人皈依,并舍棄了漢民,有大量漢人與當地回回通婚,成為當地人的一員。
漢人稱之為峇峇。是混血兒。
而淡目的國主拉登·帕塔,就是一個峇峇。他漢性應該是范,但是他早就不用了。已經成為一貨真價實的回回。
甚至淡目國之中,這樣人不在少數。
他們很多與故國有數代人沒有聯系,早已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了。
而且中國人從看來是文化認同,這些人也的確不是中國人了。
這也是為什么回回教會繼承鄭和留下的貿易網絡的原因。
好吧,也不能成為繼承。因為回回商人
本來就是海上霸主,鄭和建立起來的貿易網絡,很多基石都是建立在回回商人身上的。
而大明商人支持舊港僵持釘在南洋幾十年,可不是為了朝廷效忠,而是為了貿易利益。
只要驅除了回回,南洋的貿易利益足夠大明南方海商吃飽。
不要以為西洋人沒有來之前,中西方貿易網絡就不存在了。
恰恰相反一直都有,只是要過更多手而已。
只要占據南洋貿易網絡,大明的商人就能出沒于印度洋。要知道鄭和在印度其實留下一個官場的,不過而今已經被當地人攻破了。
劉大夏將其中利弊詳細給太子說了。
太子聽了一半,他雖然不知道將來掌控這一張貿易網絡,能給他帶來多少利益,不過他想起了朱祁鎮對冼景的警告。
他覺得不應該讓冼景吃獨食。
他說道:“先生所言極是,就這樣辦吧。”
這一件事情剛剛敲定,就有人來傳召,說道:“航海侯到了,陛下正在召見,請太子過去。”
太子立即知道,確定南洋戰略核心的時候已經到了。
大明在陸地上的將領,可謂是人才濟濟一抓一大把,但是在海上卻不一樣了。想來想去,也唯有一個王英而已。
這也是為什么王英身上有污點,依然要重用的原因。
朱祁鎮雖然對太子比較信任,但是不得到王英的背書,還是不能任太子南下。
畢竟,朱祁鎮對太子寄以厚望,可不想太子一戰而沒。王英就是來保駕護航的。
太子到了乾清宮之中,立即看到了王英。
太子與王英是見過面的,畢竟在交趾之戰中,太子也是在場的。有過數面之緣。但是而今已經物是人非了。
太子而今三十多歲英氣勃發。而王英已經是白發蒼蒼的老將了。不過,依然精力旺盛,看上去很不服老。
朱祁鎮見太子來了,立即說道:“正好,現在說說南洋用兵的細節吧。”
朱祁鎮對太子在南洋大張旗鼓用兵的總戰略是贊成的。但是具體到戰術環節,就不是太信任了。朱祁鎮一招手,懷恩立即會意。
幾個小太監,在三個人身邊將一張卷圖紙拉開了。
王英一看,心中微微一動,因為這一張海圖雖然很新,但是王英卻看得出來,這乃是以鄭和海圖為基礎,刪減而成的。
無他,王英小時候在王景的懷里就看過,可謂記憶猶新。此刻看來,心中忍不住有一絲波動。
朱祁鎮說道:“太子,你說說你的意見,讓老將軍指點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