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約期
文華殿之中,書香撲鼻。
于謙對楊溥的感情有一點復雜,但是于謙被楊士奇決定政治敏感度不行。但是他畢竟當了這么多年地方大員,該有的城府還是有的。臉上不動神色行禮說道:“拜見陛下,拜見楊大人。”
似乎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朱祁鎮說道:“于先生免禮,給先生看坐。朕半年不見先生,先生可好?”
于謙說道:“臣謝陛下關心,臣食飽睡足,沒有不好的。”
朱祁鎮卻長嘆一聲,說道:“先生見老了。”
于謙或許自己不知道,但是朱祁鎮一眼就看得出來于謙臉色有遮掩不住的疲憊。
畢竟這么大的工程,所用之錢糧,簡直如山如海,上關系著國家大戰略,下面聯系河北百姓生死存亡。
于謙不敢不謹慎,不能不謹慎。
大有工程他沒有不細細盯著,不管是挑選人手,還是賬目核實,于謙都要親手過一道。簡直是事必躬親。
不是,于謙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而是楊士奇當初對于謙所說的話,似乎起了反效果了。
于謙自然是知道,他這個位置的兇險,才不容一絲錯誤。更是將治水之事,當做自己一輩子最大的,也許也是最后的一件事情來做。
如果能將這一條命填進河里,就能讓河北水利治好了。于謙大抵就愿意將自己的性命填進去。
如此性命都放在心上,他又怎么會在乎區區身體上的疲憊。
于謙說道:“治水以來,死在河工上的百姓,已經有數百人了。比起他們,臣區區老像又能算得了什么?”
即便后世做工程,也從來沒有說不工傷的。
更不要說這個時代,動則數十萬人的大工程,沒有人員傷亡,反而是咄咄怪事。
楊溥向朱祁鎮行了一禮,隨即對于謙說道:“于大人的辛苦,滿朝上下,誰不知道,今年有事大旱,河北上下,全靠水利救命,卻不知道于大人,去年一年所修的河,可以灌溉幾何?”
于謙看了一眼朱祁鎮,沉聲回答道:“自唐以來,南方水利大興,而河北水利發展幾乎停滯,而今朝廷雖然大力修建,然卻承宋元之弊,此不是一時間可以扭轉的。”
楊溥說道:“前朝之事,朝廷自然是知道的,但是這些舊事無須再提,本堂只想知道,今年如果如去年一般,一春無雨,則今年五月,河北收成如何?朝廷如果要賑濟的話
又需要多少?”
于謙說道:“下官可以作保,今年或許大旱,但是直隸一省,足以自足,只需朝廷免直隸錢糧,下官保證直隸一省,決計不會有一個流民。”
楊溥說道:“于大人,這可是御前問話,說話可是要謹慎啊。”
于謙說道:“回大人,下官到任以來大興水利,雖多抗洪之舉,但多為救旱之策,特別是開春以來,已經下令做打井機數以千計,河北水位很淺,決地一丈足以出水,很多地方臨近湖澤,更是數尺足以出水。”
“今春,下官已經準備打了足夠的水井。足以渡過今春,或許不能豐收,但是卻可保住百姓之口糧。”
朱祁鎮聽了,說道:“先生果然是救時之臣。”
河北只能能產出一石,就為朝廷節省了數石糧食。即便僅僅能保證百姓口糧,但是就給朝廷減輕了不少財政負擔。
從去年以來,為了彌補朝廷倉庫之空缺。南方源源不斷向北方運輸糧食。不管是漕運還是海運。
但是如果還如去年一般,朝廷定然會元氣大傷。
而今聽于謙這樣一說,朱祁鎮頓時覺得身上的千斤重任去了一半,想來今年耗費之大,決計比不上去年。
楊溥饒有興趣的看了于謙一眼,也不知道他看出了什么。他轉過頭來向朱祁鎮行禮說道:“恭喜陛下得此能臣,我朝后繼有人。于謙將來必能坐在臣的位置上。”
還不等于謙說話,朱祁鎮就說道:“于先生自然是要做朕的丞相。”
這一句話,朱祁鎮大多出于真心。不提于謙在歷史上的名聲,單單是于謙在治水工程之上的能力與操守,足以讓朱祁鎮認清一件事情,那就是于謙可托大事。
天下之大,有什么大事,比得上內閣首輔。
所以,讓于謙成為內閣首輔,朱祁鎮心中一直有這個想法,而今不過是說出口而已。
楊溥說道:“那么臣的建議,陛下以為如何?”
朱祁鎮說道:“先生說說吧,讓于先生也有一個準備。”
楊溥說道:“是。”隨即楊溥將邊關形勢,瓦刺也先的動向,一一說明了,最后總結道:“所以,不管是英國公還是內閣都覺得,瓦刺定然是要南下,朝廷與瓦刺之間,一定會有一場大戰。”
“所以朝廷的國力不能一直消耗在治水之上,所以于大人一定要加快速度。”
于謙聽了,立即皺眉,說道:“大人有所不知,而今河北民力,已經用盡,即便朝廷供應
糧草,但是河北人丁不過一千萬有余,動用數處大工,人力已經是相當緊張了,想快就快不起來。”
楊溥轉過身來,向朱祁鎮說道:“陛下,于大人所言也極是,臣以為當派京營出京助于大人一臂之力。”
朱祁鎮說道:“動用京營參與水利工程?這好不好?”
楊溥說道:“此事本就有先例,營建北京城的時候,本來就動用了京營士卒。京營士卒也分為京衛與班軍,京衛自然不能動,而班軍每年都有替換,只需將這數年的班軍不用來京師服役,直接隸屬直隸省名下即可。”
朱祁鎮說道:“北方班軍有多少兵額?”
楊溥說道:“一十四萬。”
朱祁鎮沉吟了一會兒,他對京營的組織也是很清楚的。大明的京營號稱五十多萬,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京衛,也就是北京附近而七十二京衛。總人數在四十多萬。還有班軍,也就是北方衛所之中挑選出戰兵,到京城服役。春秋輪換。
所以說大明京營有五十多萬,鎮壓天下,也是真的。
但是而今京營到底有多少人,卻是一個朱祁鎮不想知道,不敢知道,不知道該不該知道的數字了。
想想吧,全國衛所缺額在一百二十萬,難道地方衛所都是壞的,京衛都是好的,這一百二十萬缺額都在地方,就不在京營之中。
只是凡是涉及到了軍隊,都不能輕舉妄動。
但是朱祁鎮想來,軍隊再怎么差勁,也要比尋常百姓強吧,這可是十四萬壯漢。即便一千萬人丁之中,成年壯丁也沒有多少人。
朱祁鎮說道:“于先生以為如何?”
于謙說道:“除卻人丁之外,還有錢糧”
楊溥說道:“此事你不用擔心,只要你答應了,后日早朝,就當著滿朝文武宣布這一件事情,戶部即便是有一文錢,我也將拔給你,而且周忱即將到任。有周財神在,決計不會斷了你的錢糧。吳中已經決議致仕了,本堂之意,你可以加工部尚書之銜,主管都水清丈司,上上下下絕無掣肘。”
“只是你要給朝廷一個明確的時間。”
“朝廷不可能一直支持河北大工。總要給一個期限。”
楊溥眼睛死死的盯著于謙。于謙一時間有一陣口干舌燥,額頭微微見汗,一根青筋在太陽穴處崩崩直跳,幾乎要崩開一樣。
楊溥一口要期限,于謙一時間哪里有精確的預估。只是心中反復的想,細細的核算,也給不出一個期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