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莞前面說了一堆廢話,這時候才說最關鍵的,主要是怕老太太不相信,怕她誤以為韓莞為了救韓苒犯糊涂說謊騙人。前面的話是打底,為了證明韓莞不僅不再糊涂,還變得聰慧識大體。
老太太的眼睛一縮,“莞丫頭,你說什么?”
韓莞聲音放得更小,“我上山采藥時偶然得到一樣物件,對打仗極有幫助。至于什么物件,恕我不能說。前天我跟謝明承見了面,他收下東西答應護住他們。等他們到了邊關,就會送信回來,證明我所言非虛。”
大老太太直直地看著韓莞,韓莞眼神平和地回望著她。
這種眼神不是糊涂孩子能有的,絕不敢撒這個彌天大謊。
以為唯一的孫子再也回不來,現在突然有了生還的希望,老太太喜極而泣。她猜測,在山里得到的物件,很可能是能救命的奇藥,或是先人遺落的寶刀寶劍。
她用帕子擦干眼淚,拉起韓莞說道,“老婆子謝謝你。有了這個好消息,老婆子一定要再活長久些,等著他們回來……好,老婆子想辦法讓小包氏放苒丫頭跟你走。”
韓莞道了謝,又道,“也請伯祖母再心疼心疼芝兒和亮兒,他們一個六歲,一個四歲,二太太又老實。”
大老太太點頭道,“會的,會的。不知怎的,我雖跟你們隔了房,卻極是稀罕你家的幾個孩子。現在地方小,二房說話聲大些我都能聽到,我會讓那兩個孩子少受委屈。”
是少受委屈,而不是不受委屈。做為伯祖母,侄孫侄孫女被親祖母揉搓,輕了她不好出面,只有看不過眼才能過去說道說道。
韓莞又從荷包里拿出三十兩銀子和一張當票。說道,“三老太太不會輕易放人,這些銀子給她。”
大老太太接過銀子和當票,說道,“小包氏愛財,心厚,拿三十兩銀子去要苒兒,她不會給。”
韓莞恨恨道,“三老太太害死我娘,又把我賣了個好價。給她三十兩銀子,已經是意難平了。”
大老太太說道,“我知道你的心思。只要能把事辦成,暫時忍忍氣又何妨。忍子頭上一把刀,再痛也要忍。”她起身從柜子里拿出一百兩銀子的銀票,說道,“你拿不出錢,我再添些銀子,看在錢的份上小包氏放人能痛快些。”
韓莞搖頭道,“謝謝伯祖母的好意。我怕這次給的越多,三老太太的胃口就會越大,要得更多。先拿三十兩給她,她還會講條件。”
大老太太想想也是,又把銀票收了起來。說道,“唉,你祖母哪怕是庶女,也是出身勤進侯府,從小錦衣玉食,還喜歡做詩,是姐妹中比較出挑的。幾十年過去,怎么變成了這樣……”
韓莞扶著大老太太出了院子。老太太還悄聲囑咐她,“你是晚輩,言多必失,看我和你舅舅跟她談。”
見盧氏還想跟著,老太太又道,“那是三房的私事,無關之人莫去。”
來到三房門口,黃琛從馬車里下來,給大老太太作了揖。
三人進了三房,這個院子比大房小多了,只有三間上房,兩間偏房,三間倒座。
小包氏領著韓泊壽的小閨女十歲的韓淑住上房,韓泊壽的媳婦章氏和一個姨娘住側房,江氏領著韓苒、韓芝、韓亮住一間倒座。倒座的另兩間房為廚房和恭房。
小包氏把韓敏攆跑了,正斜倚在上房廳屋里的大椅子上生氣,蔣姨娘在給她捶腿,章氏和韓淑坐在一旁聽她罵人。
小包氏不知大老太太為何去而復返,直起身來。再一看韓莞,吃驚道,“哎喲,這不是莞丫頭嗎?怎么,知道娘家落了難,送銀子來了?好孩子,祖母沒有白疼你。”
看到黃琛居然跟了來,又沉了臉。黃琛這時候來,肯定不會有好事。
韓莞忍住氣叫了一聲,“祖母。”
小包氏跟大老太太長得有些像,一看就是兩姐妹。但是,大老太太端莊沉穩,觀之可親。哪怕沒穿華服,也有一股雍容華貴的氣質。而小包氏偏瘦,法令紋特別深,目光死死盯著韓莞,一看就厲害。
這就是相由心生。長得再像,給人的觀感也不同。
韓莞覺得,小包氏比盧氏還可惡,盧氏禍害的是別人家的閨女,可她禍害的是自己的親兒孫。
章氏忙起身讓座道,“大伯娘請坐,舅老爺請坐,莞丫頭坐。”
韓淑和蔣姨娘起身行了禮,站去一旁。她們和章氏都沒有出去,想看韓莞能給老太太送多少錢。
大老太太坐下看了一圈,說道,“江氏娘幾個在做晌飯?”
韓莞暗哼,連姨娘都不去做飯,正經兒媳婦和孫女卻要做飯。這個老太婆不僅壞,還糊涂。
章氏訕笑道,“我去把弟妹和苒丫頭叫來。”
大老太太擺手道,“無需,先說正事。”對小包氏說道,“莞丫頭體諒這個家不容易,這么多張嘴要吃飯,又沒個勞力去掙錢,她想把苒丫頭接去她家生活……”
話沒說完就被小包氏打斷,“不行,我不允。苒丫頭是我嫡嫡親的親孫女,雖然我們韓家敗落了,也不可能把她送去鄉下的姐姐家過活,那會招至別人笑話。何況,這個姐姐的名聲壞透了,比落魄的韓家還不如。苒丫頭去了她家,將來怕是難嫁。”
說得冠冕堂皇,一點不留口德。
韓莞忍得辛苦才把回懟忍回去,先把韓苒從這里帶出去再說。
黃琛冷笑道,“莞丫頭的名聲不好,還不是老太太為了給小兒子謀好處,把她賣了個好價錢。老太太,人在做,天在看,事情做絕了,老天都不會放過。”
小包氏說道,“胡說,莞丫頭我心疼還來不及,怎么會賣她。黃親家急什么,我的話還沒說完。”看了一眼韓莞,又道,“當初莞丫頭出嫁可謂十里紅妝。侯府給了五千兩銀子,泊深把黃氏留下的一點嫁妝也都給了她。我不多要,拿一千兩銀子過來,我就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