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的兩個沖天煙火就這么被四門炮四發炮彈所點燃,也直接把民眾們的熱情給點燃了。
相對于前面四個步兵連方陣刀槍如林轟然踏過主席臺的氣勢,炮聲震天的實彈射擊顯然要更直接刺激人類感官一些。
“中國炮兵,好樣的!”空場地外,不少百姓揮舞著手中的棉帽歡呼。
沒辦法,這就是實彈帶來的效果。
步兵們展現出的‘有我無敵’的氣勢,就像是人類需求的深層次精神需求,很感人很能積累情緒,但炮兵們用的卻是最簡單粗暴的‘生理’刺激,那種爽感來得同樣很濃烈。
關鍵是,炮兵連的炮兵們還挺精準的騷中了老百姓心中的那個點,沒別的,就是準!
更何況,炮兵連的官兵們今天可都是清一水的帥小伙,軍裝齊整精神抖擻把軍人氣質演繹的淋漓盡致,別說他們了,就連腦袋大脖子粗看著就像伙夫的龐大連長這會兒在不少女人眼中都有種無法言喻的男人味兒。
雖沒怎么表現,卻一直像顆青松一樣帶著半個方陣炮兵們挺立在主席臺前的程鐵首就更不用說,那張原本放在晚上幾乎不用怎么偽裝就可以隱形的大黑臉,這會兒卻是帥的在發光。
雖然沒多少人能看清楚其鋼盔下的眉眼,但這并不能阻止他成為繼冷鋒少校之后被詢問最多是否婚配的男人。
畢竟,男人味兒十足的龐大連長一看就三十歲往上了,這個年齡段在這樣的時代,打光棍的可真不多,尤其是對一名陸軍上尉來說。
同時,也詮釋了一條真理:男人,無論什么時候都還是要靠才華吃飯的。
民眾們的情緒已經徹底被炮兵連的表演調動起來,嘈雜的聲浪幾乎蓋住了炮兵連收拾裝備離開主席臺高呼口號的吼聲。
包括上校參謀在內,所有人都以為,這已經是四行團閱兵式的高潮了。
因為,前面的介紹已經很清楚,四個步兵連方陣已然是四行團曾經的前身43軍獨立營四大主力步兵連了,他們戰功赫赫已是無人能敵;而炮兵連更是基本將他們所有裝備的火炮都拉出來展示,37毫米可破裝甲和工事的戰防炮,可以高平兩用的機關炮,繳獲自日軍的70毫米步兵炮、75毫米山炮,別說放在一個團級部隊,就是一個陸軍師,也足以自傲了。
無論官兵的精氣神,還是裝備,都是強軍的范兒。
光是憑這,四行團今天新年閱兵的效果就已經達到了。
但所有人都低估了唐刀,或者說,低估了四行團。
真正的高潮,才剛剛開始,遠未到達頂峰。
接下來,有工兵、醫護兵、通信兵共同組成的特務連方陣,有輜重兵方陣,有從這批500人新兵中抽出的50名新兵方陣,他們代表的不是一線步兵,而是輔助兵和四行團補充的新鮮血液。
雖然沒有前面那般激動人心,但這也讓人能清晰看到四行團的實力,而且讓眾人的情緒從激動的不行中稍微緩和了一些。
隨后,是30名騎兵組成的騎兵方陣,騎兵們從入口處開始加速,轟隆隆的馬蹄聲響徹整個會場,將剛剛平緩下去的情緒再度提起。
騎兵,在冷兵器時代,無論在那個國家,都是王牌,不光是其巨大的殺傷力和速度,更多的是一種氣勢。
別看四行團的騎兵方陣不過只是30騎,也沒有全速,僅是將馬速提高至中速,但猶如打雷般轟隆隆的馬蹄聲和撲面而來的那股子彪悍氣勢,卻是讓正對著他們的民眾在那一刻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
尤其是當他們抵達主席臺方向,猛的一拉韁繩,將馬速放緩后,齊刷刷地抽出雪亮馬刀放置于胸前的那一刻。
他們在向自己的最高指揮官行騎兵特有的軍刀之禮!
可那刀光森然,讓距離他們僅只二十米的民眾們眼皮不由自主的想跳。
那是人類對兇猛生物源自于本能的畏懼!
哪怕騎兵們無殺意,但被擦得嶄亮的馬刀卻向所有民眾們展現著屬于它們獨有的兇性,那些從風馳電掣馬背上揮出的刀鋒,絕不僅僅只是雪亮。
那帶來的,只能是死亡。
澹臺明月的聲音在所有人耳邊回蕩:“這些來自于67軍騎兵戰士,參加過松江城外偵察及反偵察之戰,他們的刀下,倒下過日軍一整支騎兵中隊,敵寇自少佐騎兵大隊長至騎兵上等兵無一幸免。
與此同時,他們參與過四行團所有戰斗的外圍偵察及反偵察作戰,甚至在白鶴港之戰中,充當誘餌,誘使日機俯沖攻擊,得以使地面上埋伏好的高射機槍重創日寇戰機。
他們的戰功是輝煌的,但戰損卻是巨大的,轉戰千里由北方戰場而來的數以百計的東北軍騎兵精英,僅余如今的數十騎!”
率領騎兵方陣的,是原67軍的一名上尉騎兵連長,呂三江只是騎兵陣列中的一員。
原本,他只是將刀舉在自己胸前,面色冷峻的隨著騎兵陣列緩緩向遠方退去。
雪亮的刀光在冬日的映照下反射出他越來越成熟的臉龐,騎兵少尉早已褪去兩月之前初入戰場的青澀,足夠堅毅的眼神和下巴頦下已經有些堅硬的胡茬無不顯示出他已經越來越像一名老辣的軍人。
松江城外之戰,是他身為新科騎兵時期最輝煌的時候,由他和老班長親身當誘餌,將近百名日軍精銳騎兵誘入包圍圈全殲,兩人也因此被營部記功并報請軍部批準,并最終榮獲寶鼎勛章。
當澹臺明月說到這些,呂三江眼神沒有驕傲。
榮譽,對于已經逐漸成熟的騎兵少尉來說,原沒有他曾經走入軍營之時想象的那般重要。
因為他想老班長了,如果讓他用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換回老班長的命,他一定毫不猶豫。
所以,當澹臺明月說起白鶴港一戰時,剛才還堅毅的騎兵少尉終于繃不住了。
老班長,我做到你曾經教我的了,沒有畏懼,精神高度集中,握緊馬刀,插入敵人胸膛,絕不戀戰高速離開!
我活了,敵人一個個倒在我的刀下,可你卻沒辦法看到這一切了!老班長,我想你了!呂三江在心中迸發出吶喊!
淚水順著眼角,肆無顧忌的在臉龐上流淌,伴隨著坐下戰馬馬背的起伏,滾落在馬頸上。
戰馬早已和戰友心意相通,感受到戰友心中濃烈悲切和思念,放緩腳步,仰首望天長嘶!
那是馬兒在告訴坐在自己背上的戰友:不要難過,我會陪你,直到生命的終結!
一聲馬嘶,帶起的一群戰馬齊聲嘶鳴!
直到騎兵連士兵將馬刀重新插回刀囊,跳下馬兒,拍著戰友的脖頸輕聲安慰,躁動的戰馬們才算是安靜下來。
或許場外圍觀的民眾們不懂騎兵們和戰馬之間那種奇妙的聯系,但他們卻隱約能感覺到戰馬長聲嘶鳴的悲壯,那是特屬于騎兵們和戰馬的戰斗模式。
人在馬在,馬亡人亡!
騎兵們馬蹄卷起的灰塵鋪天蓋地,導致其后方進場的方陣人影都被灰塵遮掩。
只是,這人影有些太過于少了吧!
當灰塵逐漸被風吹散,出現在所有人面前的這個陣列,著實讓人嚇了一跳。
一共只有三人!
兩名上尉軍官并肩緩慢的走在最前,一名士兵跟在他們身后。
而隨著三人陣列逐漸走近,兩名上尉軍官步伐雖然堅定,但依然緩慢,仿佛行走不便一般,而那名士兵,卻是一名少年兵,稚嫩的臉龐絕對不超過十六歲!
這是什么意思?
全場人面面相覷,不明所以!
直到澹臺明月的聲音輕輕響起:“現在向我們走來的,是原川軍21集團軍145師麾下第七步兵連合第九步兵連全體官兵組成的方陣!”
全場猛然一靜!
兩個步兵連,就算兵員再如何短缺,也絕不會少于200人吧!為何僅三人?
而就算智商再如何不在線的人,也知道在如此重要的場合,四行團那位女解說員也不會犯下這種致命的介紹錯誤。
那只有一種可能,兩個步兵連,僅剩三人。
“該二連因奉命配合我四行團死守老鼠山陣地,并扼守老鼠山3號高地阻擊日寇,日寇以兩個步兵大隊兵力并配合重炮攻擊3號高地一晝夜,該二連全體官兵死守不退,斃傷日軍千人,并在高地最后陷落之時,呼叫我炮兵無差別轟炸”澹臺明月深吸一口氣,壓抑著自己內心的激動,竭力講述這個她已經爛熟于心的戰例。
“是的,當我軍于深夜支援3號高地并搜索幸存者,只找到一人,就是你們現在看到的兩名連長之一,彈坑里,他被他的士兵用身體壓在身下,他僥幸存活,只是,他的兵幾乎都死掉了。
做為連長,他在最后時刻撥通電話請求無差別炮擊,保住陣地,盡了他身為陣地指揮官的責任,他的士兵,在生命最后的時刻,用身體守護自己的長官,盡了士兵的責任!
而之所以你們還能看到該二連還有最后一名士兵,是兩個連殘余的弟兄們用抽簽的方式,選出這名不足十六歲的士兵護送先前已經受重傷的另一位連長離開!
所以,請不要小瞧這個微型方陣,因為,這就是他們的全部!
但請不要憐憫他們,四行團團部已經決定,在不久的將來,將會重建這兩個步兵連,名將其命名為鋼七連,鐵九連!”
隨著衛東來和蔡勇冠二人側首向主席臺行禮,唐刀還禮,上校參謀莊重還禮,三人方陣昂首挺胸,就像前幾個步兵連一般齊聲怒吼著‘祖國萬歲!中華民族萬歲的口號!’踏步向前。
仿佛不是三個人,是三百人!
全場寂靜,所有人都目不轉睛的看著激情豪邁的三人。
掌聲猶如雷鳴般響起!久未停歇。
竟然比炮兵連用實彈炮擊點煙火還要更熾烈幾分。
不少人這時已經隱約明白,四行團這次閱兵,并不只是在展示勇武,更多的是一種紀念,紀念犧牲。
新年,是華夏民族最傳統也是最隆重的節日,他們希望在天上的兄弟們,也能看到。
但,真正掀起四行團閱兵式高潮的是最后一個入場的方陣——行將退役士兵方陣。
是的,四行團有一批即將退役的傷兵。
實在是因為他們的傷,沒辦法再讓他們服役了。
四行團從未拋棄過傷兵,不管傷有多重,寧愿物資武器不要,也必須得有人抬著傷兵離開。
這是獨立營成立之初唐刀親自下的一道鐵令,凡不遵守者皆以戰時軍法論處。
或許會有很多人對這條軍令有所詬病,認為這是血腥戰場最無用的善良,但只有那些普通士兵知道,正是有了這條軍令,他們敢于赴死。
因為他們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重傷之時被無情拋棄,連死亡都無法自己決定的絕望有多么無助,他們親眼看見過不少,被日軍用戰馬活活踩死的傷兵,被日軍用刺刀架起生生疼死的傷兵
沒有人想成為那一幕場景的主角。
傷兵們被運到后方醫護隊救治,很幸運的,他們活下來了,但很多人卻失去了腿和胳膊,無法再服役了,根據軍規,他們必須退役。
唐刀承諾他們,他們的退役儀式將會等四行團到達目的地再舉行,想回老家的發放足夠的路費和撫恤金,不想回家的,唐刀也會就近給他們進行安排,這個得看他們的選擇。
一般來說最后入場的方陣就是壓軸的,也是榮耀的象征,現在唐刀就將這個榮耀,留給了這些不得不要退役的傷兵們。
沒有人反對唐刀的決定,這些傷兵,哪怕因傷退役,也永遠是四行團的兵,是四行團的一份子,從未變過。
這個由二十六人組成的方陣,沒有先前的士兵們走得那般齊整,雖然他們已經很努力的保持齊整。
有的拄著拐,有的缺了胳膊,身體上的殘缺制約了他們極難將動作完全保持一致。
可是,當這個最后方陣入場的時候,觀看人群集體保持安靜,整個訓練場里,只有這幫傷兵方陣并不是特別整齊的腳步聲和他們為了保持隊列整齊還稍顯辛苦略微粗重的呼吸聲。
“現在向我們走來的是即將退役士兵方陣,對于他們,無需多余介紹,他們身上的傷痕就是他們功勛的證明。在這里,我代表我四行團全體將士將一句話送給他們:老兵,不會死去!”
這次,不是澹臺明月在解說,而是唐刀親自站到了話筒前,金屬質的聲音通過音響傳遍全場:“全體都有,向戰友,敬禮!”
“唰!”的一聲,在場所有的軍人,全部舉起了自己的右臂。
沒有等傷兵們先行敬禮,在場的上校、中校、少校到還沒有佩戴上軍銜的新兵,全部向傷兵們行起了軍禮。
“老兵不死!”站在遠方沒有資格參與這場閱兵式的小何老師不由自主的重復唐刀的這句話,向站在她身邊的澹臺云舒嘆息道:“澹臺先生,貴千金眼光真是眼光,竟能覓得如此文武雙全之夫婿啊!”
“那里!那里!”中年大帥哥撫著自己頦下長須謙虛,用眼角余光瞟瞟自己這位才華過人的小同事,心下卻是犯起嘀咕。
別人不知道眼前這位小女子的厲害,他卻是知道的,不光家世不弱于他澹臺家,在華清大學物理系那一級更有第一天才學生的美譽,那位葉教授對自己的得意弟子評價更是讓人動容。
稱其:若能學業上再進步,必能成為中國物理研究持一方牛耳之人物。
這也是打動金陵大學校長將其聘為學校講師的理由之一,否則,中國第一大學怎么會輕易讓一個不過20歲的年輕女子擔任如此重要院系的專業教師。
還是得盡快讓兩個年輕人完婚啊!中年帥大叔前所未有的有了一種危機。
這倒不是說閱盡千帆的老澹臺心眼小,而是唐刀這貨真的是太優秀了,越接近他,越能感受到他的世界之深邃,仿佛,這天下就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沒有他解決不了的難題。
就像現在,一個小小的閱兵,竟然被他演繹的如此波瀾壯闊,不管是百姓還是見過大世面的‘名流’都在按照他的節奏在走,不少人是眼圈紅了又紅,尤其是當退役士兵方陣走出之后,臉上的淚水流出來都爾自不知。
是的,那些連路都走不穩的軍人,值得所有人尊重,他們有了少了一條腿有的少了一條胳膊,看似艱辛,卻依舊目光迥然,雖是蹣跚,卻依舊高昂著頭。
“向戰友敬禮!”老兵方陣領頭的拄著拐杖掛著六等寶鼎勛章僅剩一條左胳膊的少尉眼中閃著淚光,厲聲吼道。
與此同時,少尉將拐杖狠狠夾緊并努力抬起了自己的左手,行了一個并不算很標準的軍禮。
那已經是他竭盡所能的標準了。
年輕的少尉很多人都熟悉,那是冷鋒所屬一連的一名排長,在青龍嶺防御戰中被日軍步兵炮擊中身邊三米,一條胳膊被炸飛,另外還搭上了大半只腳掌,治療好之后聽說自己因無法戰斗甚至連后勤工作都無法完成需要退役,哭的不行,誓死不離開,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接受。
站在遠處向來冷峻的冷鋒臉上更是猶如一塊冰冷的石頭,但鋼盔帽檐陰影遮擋住的眼睛里,卻是淚光隱現。
他怎么能不難過,那是他跟隨他時間長達三年的兵,從上等兵到下士,再到因戰功晉升少尉排長,最終還是他出面和少尉談了一夜,終于勸服他接受退役這個事實。
他必須得淚光瑩瑩,26名退役士兵中,他一連的兵雖然最少,只有3人,可那是因為,他的兵大多都是因為重傷不治,青龍嶺受重傷的16人中,只有7人能最終活下來,4人能重新拿起心愛的槍。
雖然少尉所行軍禮看著有些別扭,但不少女人的眼睛里卻和他一樣閃爍起了淚光。
從他的淚光中,沒有人懷疑其中代表的決心,所有人都相信,如果有需要,他將會如同他剛勁有力舉起的手一樣,拿起鋼槍。
而讓更多人淚目的是,是方陣中同時舉起的手臂。
有右臂的舉起右臂,沒有右臂的舉起左臂,有右臂但沒有手的,也搞不猶豫的舉起光禿禿手臂放在眉際,有兩個士兵原本是用右手拄拐,但在聽到“向戰友敬禮!”命令的時刻,毅然將拐杖交予左手拿著,右手高高舉起的同時,用單腿在隊伍中艱難的跳躍前行。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精神啊!這又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感動啊!
他們的腳步聲雖然沒有像步兵那樣轟天動地,他們的手上雖然沒有像先前步兵一樣刺刀閃亮鋼槍如林,他們亦沒有炮兵營那般可摧毀一切的戰爭之神。但是,高舉的帶有殘缺的手臂卻仿佛比鋼槍更要令人畏懼,獨腿跳躍的腳步聲卻仿佛天外一聲炸雷,炸在人的心間,讓你無比戰栗,渾身的細胞都在為此戰栗。
這一幕,讓不知多少人臉上掛滿了淚珠而猶不自知。
也不知道是那位人士帶的頭,高舉著手臂縱聲狂呼:“中華,必勝!”
“中華,必勝!”所有在場四行團官兵們跟著一起狂呼。
“中華,必勝!”全場百姓一起跟隨。
澹臺明月在這一天的戰地日記中的結尾中如此寫道:
在看著兩名即將退役的傷兵以右手行禮,而用僅存的左腿跳躍前進,右腿空空的褲腳隨著跳動的風空空如也的擺動時,我的眼淚也終于忍不住了。
他們的軀體雖然殘缺,再無法像曾經那樣勇敢戰斗,但他們就像他們的團座長官所說的那樣:老兵不死!
殘缺的是軀體,不死的是精神,若國家民族需要,他們依然會重新拿起槍,無論前方是什么樣的槍林彈雨。
傳遍四野的‘必勝’口號,一直響徹了足足十分鐘,至聲嘶力竭!
那一刻,再無軍人、名流、百姓之分,他們只有一個身份,中國人!
因為這些士兵,讓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戰敗噩耗中終于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他們從未如此堅定的相信,中國會贏得這次戰爭的勝利。
就連那些藏在角落中的陰郁目光,在這一刻,看著縱情高呼的上萬軍民,也不由短暫失去焦距。
這,就是四行團閱兵之目的!
閱的,不是武勇,是抗戰之精神!唯有精神,是槍、炮、飛機、艦艇打不跨炸不爛的……
ps:這一章有些長,也有些難寫,所以晚了些,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