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請訪問
坤寧宮內,大明嘉靖帝唯一的嫡子朱載垣規規矩矩的肅立在當場。
朱厚煒十幾個兒子,如果說嘉靖帝在皇長子朱載坖跟前是位慈父,那么對于其余皇子而言則是真正的嚴父!
為何朱厚煒會在朱載坖的面前展現出慈的一面,或許是因為朱厚煒身為穿越者,他對于自己的身份很敏感,甚至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里都無法真正去分辨真實與虛幻。
而朱載坖的出生,則是讓朱厚煒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破除虛妄的血脈相連。
這是穿越者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最為真實的印記,永遠也無法抹除的印記!
另外就是朱載坖從小就表現的極其聰慧,不管學什么都快的一塌糊涂,而且具備開拓和創新精神!
這一點讓朱厚煒從朱載坖的身上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漢民族的男人,在自己成為父親之后都不太善長表達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在兒子面前的時候更是喜歡努力營造出一種威嚴的形象。
更何況華夏父親大多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一套,要是表現的多慈眉善目,怎么揍人……
即便是非常有出息的兒子,父親的夸獎也是極其吝嗇,不過在外人面前提起的時候,謙虛的話音里面卻是怎么也無法掩飾的驕傲。
而在歷史上,皇帝要是遇到這樣的兒子,多半會留下一句話,比如……此子類朕!
當年朱元璋對朱棣可能說過這樣的話,而朱棣肯定對自己的二兒子漢王朱高熙說過!
因為朱標的存在,朱棣不會擁有一點機會,但是朱標死了,朱棣也反了,至于建文帝削藩逼反朱棣的成份到底有多高,誰都說不好。
而朱高熙也因為這句話反了自己的侄子,可惜他的侄子不是朱允炆而是朱瞻基,于是他失敗了,也就嗝屁了……
朱厚煒沒有對外臣也沒有對朱載坖本人提起過他像自己,但是這心里面就是這么認定的!
可認定歸認定,但朱厚煒不會讓朱載坖覺得自己會有機會傳承大明的皇位,就算沒有海外殖民新朝,也不會!
這個皇位遲早一天是朱載垣的,誰都別想搶走!
這不僅僅是為了正國本,也不僅僅是因為朱載垣占據了大義名份,更不存在他和薛后的感情有多么的深厚!
如果朱載垣是一塊朽木,或者說性子軟弱甚至懦弱,那朱厚煒也不會讓其坐上大明的皇位,否則被滿朝的大臣忽悠瘸了,對于大明百姓而言必然是沉重的災難。
好在朱載垣雖然沒有他哥朱載坖那么優秀,但是性子還算剛毅,接受了新學教育,為人也沒那么古板,渾身上下充滿了年輕人的活力,想來應該是一位不錯的守成之君。
不過和朱載坖乃至其余的皇子不同,朱載垣學習新學卻不是在燕大,他一直都安份的待在深宮,朱厚煒根據他的喜好,讓燕大的教授來入宮教導。
除了新學以外,還有大儒專門作為朱載垣的儒學教授,學習系統的治國理政之術,比如楊一清、王守仁這兩位大明首臣都曾經教導過朱載垣。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朱厚煒的兒子們自然也不會例外,在學業方面,長子朱載坖喜歡物理和化學,朱載垣則喜歡數學與音樂,其余的皇子有的喜歡繪畫,有的喜歡軍事,還有喜歡商學經濟等等。
身為君王,治國乃是首要,除此之外,任何偏離都屬于不務正業,這一點朱厚煒和他的皇子們告誡過不是一次兩次,并且還把南唐后主和宋徽宗拖出來當成反面教材。
這個世界上不會缺科學家,不會缺音樂家,更不會缺什么書法家、畫家等等,身為君王如果沉迷于這些,那么對于國家而言絕對不是好事,君王只應該成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沒有之一!
朱厚煒今日來坤寧宮,是因為朱載垣已經十六歲成年了,他也終于等到了這一天!
他需要的是一位監國太子,一位合格的有擔當的儲君,如此一來,他才能放手,才能率領大明的無敵軍隊,御駕親征!
“皇兒自出生第二年起就被立為儲君,如今不知不覺已經十五年了。”朱厚煒嘆道:“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過的真是快啊。”
朱載垣有些莫名其妙,完全沒懂父皇今日為何會如此感嘆,這般蕭索的姿態都快讓他不認識了……
“身為儲君,你身上肩負社稷江山之重責,皇兒與你的那些兄弟不一樣,他們會去海外建立新朝,那是開拓,皇兒則是守成,開拓與守成都不容易,但是在父皇看來,守成比開拓更難,皇兒可知為何?”
朱載垣肅聲道:“回父皇,因為開辟新的王朝之君王,是通過自己的雙下的江山,這些帝王更懂得什么是民生多艱,所以立國之初,這些君王想的大多都是與民休養生息,發展經濟,恢復國力,基本上不會有什么過于激進的改革舉措。
但是守成之君不一樣,守成之君大多生于深宮養于深宮,他們錦衣玉食,富貴榮華,根本無法切身去體會百姓的困苦艱難。
當有一天他們繼承了皇位,讓他們去處理政務,在冰冷的深宮當中,他們能夠看到的永遠只會是冷冰冰的奏疏,而皇帝的眼睛大多數時候都是被蒙蔽的,官員們粉飾太平,這天下就太平了?百姓們就安居樂業了,社稷就真的國泰民安了?
不會,但是君王不知道,所以大臣們說什么就會以為是什么,如果守成之君還是位昏君,那么官場上就會貪腐橫行,賣官鬻爵之事更是會層出不窮。
因此而帶來的則會是尋常的百姓被盤剝,被各種各樣的苛捐雜稅逼的連氣都透不上來,久而久之,國家就會衰弱。
一旦到了民不聊生的時候,無數想活下去的百姓就會揭竿而起,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會成為席卷天下的浪潮,而且這股浪潮或許就會成為壓倒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守成之君更難,因為他們要學會分辨是非,更要學會辨別忠奸,知善惡,不會被大臣輕易蒙蔽……”
手機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