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大明皇太孫朱瞻基再次轉身,面對大明皇帝陛下。
他的心在顫抖。
因為激動。
他的神思如光一般的飛逝。
因為感懷。
朱瞻基再次沉聲開口,重復道:“臣,大明皇太孫,協辦錦衣衛。
奏請大明永樂皇帝陛下準許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輪值內閣,入直文淵閣,主持大明軍務,協辦京察軍隊。
為我大明開萬世太平,延我大明萬代江山社稷!令大明四海無敵,八荒臣服,萬國來朝!”
此刻。
朱瞻基便如同那根定海神針,筆挺如泰山的身體,不懂分毫。年輕人的聲音,已經逐漸的成熟,稚嫩褪去,聲如洪鐘,嘹亮的回響在大明紫禁城上空。
他目光如炬,堅毅無比,不帶一絲畏懼。
朕之大明,就該四海無敵!八荒臣服!萬國來朝!
朱棣的血脈在加速,激蕩不已。
他似乎真的看到了大明朝的龍旗,在萬年之后依舊屹立在這座天下間。
然而,皇帝的理智告訴他,沖動是不屬于皇帝的屬性。
于是朱棣開口:“朕信賴大明臣子,于是朕創內閣,任用賢明忠心之人。”
皇帝在拉攏文官們,但也同時默默的認同了朱瞻基的話,大明內閣乃是他首創,所以凡是用祖宗成法來反對武將輪值內閣的人,就是蠢貨!
朱棣停頓了一下,他在觀察著跪在地上的臣子們,這些熟讀四書五經,參悟圣人典籍的文官們。
他再次開口:“朕有心北征,內閣初創之時,便是朕想要找幾位能干之臣,輔佐朕處理政務,好讓朕能從容應對北征。
如今北元如太孫所言,賊心不死,朕想要為這天下黎民百姓,為大明后世子孫打下一個萬世太平。
所以……”
朱棣停頓了一下,看向文官班列中,唯四站著的內閣大臣們。
“內閣,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輪值內閣,入直文淵閣,四位愛卿怎么看?”
皇帝將問題交給了內閣,雖然有讓他們分擔壓力的嫌疑,但同樣也是要尊重現任內閣班子的意思,畢竟這是要讓內閣里面摻人,而且是十個殺才輪著來……
內閣的四位齊齊看向他們敬愛的皇帝陛下,然后又齊齊的視線轉移,默默的看向下方一點的皇太孫,最后微微轉頭看向身后一直跪倒外面奉天殿廣場上的文官同僚們。
身為內閣首輔,胡廣難辭其責的出班站立,抱著笏板開口發言:“臣老已……與三位內閣為陛下署理朝堂天下,已是心急交瘁。
若京察軍隊,臣以為能有成國公等人進內閣議事,當……當可為……但老臣卻不知太孫這京察軍隊之事,究竟該如何安排”
叛徒!
我們中出了叛徒!
我們被背刺出賣了!
隨著內閣首輔大人的開口,贊同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輪值內閣,所有跪在地上的文官們,紛紛抬頭,憤怒不已的怒視著年邁的首輔大人的后背。
他們懵懂不知,滿臉的憤怒之下卻是一片茫然。
為何?
為何皇太孫先背刺了我們。
現在……
首輔大人也要拋棄我們了嗎?
若是建……
該多好啊。
一瞬間,奉天殿變成了西菜市,如同百姓與商販在大聲的討價還價一般,嘈雜喧嘩不已。
就連本該負責維持朝堂紀律的侍御史們,這個時候也無心再咆哮同僚,恢復朝堂秩序。
最終,只得是殿上的皇帝親軍,手持象征意義遠勝殺伐意義的金瓜金鼓,向前踏步,呼聲不歇,這才將奉天殿上的喧嘩壓下去幾分。
武將一方,此時已經血脈噴張,一位位臉色潮紅,就好似剛和自家婆娘,大戰了三百回合,難分難舍。
自朱勇以下,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原本只是京察軍隊的事情,竟然會演變成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輪值內閣這等天大的事情。
這時候,不管品級如何,不管京察軍隊會引發怎樣的后果,所有人心里想著的只有一件事情。
輪值內閣!
若此事當真在今日辦成,他們這幫為大明在疆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漢子們,便真的是死而無憾了。
有五軍都督府輪值內閣,便表示他們這些人,往后再也不用比文官低一等。
而且只要他們在疆場上干的好,也未嘗不會入主五軍都督府,從而輪值內閣。
這是天大的殊榮!
而更讓他們想不到的事,本該是文官魁首,文官表率的內閣班子,竟然是認同了五軍都督府輪值內閣……
一道道的目光,再次投向上方的皇太孫。
這一次,他們的目光中再無憤怒和不滿,唯有一片赤子敬佩和忠心。
朱瞻基能感受到后背承受的目光,他感覺自己此時,就好似一手握著一柄萬丈長的鐮刀,另一手持著一把萬鈞大錘,如同一尊巨人神詆。
揮動著手中的鐮刀,無情而又瘋狂的,收割著這批大明最精銳武將的忠誠!
“回陛下,首輔大人,有五軍都督府輪值內閣,可協助內閣全盤掌控京察大明軍隊,不使出錯。
錦衣衛北鎮撫司親力奔赴大明九邊、各地衛所負責監察事務。
錦衣衛南鎮撫司監督北鎮撫司京察之事,但有貪瀆之事發生,就地處斬。
錦衣衛于京察軍隊之事,全盤接受都察院問責。若其中出錯,交由刑部定罪。”
短短百十來字,朱瞻基便將一整套監察大明軍隊的流程說明。
然而,在場的人皆是有心之人,誰都能聽得出,京察軍隊之事,從中獲利最大的便是錦衣衛!
也就是如今這位協辦錦衣衛的大明皇太孫!
不過,朱瞻基也給這件事情打上了補丁,凡是京察之事,錦衣衛都要先接受內部監督,外部還有都察院的問責。而都察院上面,自然就是內閣了。
這是朱瞻基如今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辦法。
他不能保證所有的制度都是完美無瑕的。
因為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完美的制度,所有的事情都是要依靠人來完成的。
但是他已經盡最大的力量,保證了這套流程有著充足的制度監督保證。
那條從未設想過的道路,他不確定最后能做成幾分,但是現在至少已經開始在做了。
如此同時,奉天殿上無論文武,都在安靜的思考著皇太孫給出的監察辦法。
不論是否能在這件事情里獲利,所有人都不得不思考,這件事情最后給朝廷和大明帶來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