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傻,真的。”
“我單知道一些人的心都被利益給熏黑了,只要沒有食吃就會到山里來。我不知道魔都也有的......”
“我真傻,真的。”
面對媒體,科學院魔都研究所的負責人歐陽所長都親自下場了。
他不想讓中間商賺差價,一個人在那里侃侃而談,大談自己所做的后悔錯事。
然而,他的眼神里并沒有一點悲傷,洋溢的全是幸福和自得。
他似乎在說:兄弟們,瞅瞅,瞅瞅,你們的大仇,我給報了。
沈某人也有今天啊!
太難得了。
這么久了,終于抓到沈某人的錯處了,這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知道,一個人的科研能力再厲害,可是只要在道德方面有了瑕疵,終究是要被人們所唾棄的。
所以,魔都研究所的控訴,魔都的媒體還要核實和觀望一下,但南方系的報紙不用,所以,第一時間就登上了南方某刊。
南方某刊也真是頭鐵,只要有沈某人的負面消息,他們都是極感興趣的。
而且,有些人即使調崗了,被處分了,被禁言了,也從來沒有氣餒過。
大家大不了默默的收拾心情,將仇恨記在心里,擦拭干眼淚并和著鼻涕吞下,他們一直堅信:總有報復回來的那一天。
看來,他們和沈光林實驗室的恩怨情仇沒有那么容易結束呢,現在算是進入到第三個回合了。
第一個回合:長城制藥利欲熏心,竟然要嚴控白血病治療藥,讓無數患病的家庭不得不忍受高昂的醫療費用。自己明明是仗義執言,為民請命的一方,結果卻被資本威脅,不得已棄車保帥,狼狽而逃。
第二個回合。沈某人竟然敢跨界點評奧運冠軍,這終于引起了眾怒。大家義憤填膺,聲討不法,打抱不平。就在大家以為獲勝有望,沈某人即將身敗名裂之際,最終卻因為劉易斯的臨陣退縮而功虧一簣。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現在終于要進入到第三個回合了。
人家科學院魔都研究所費盡千辛萬苦,花費無數經費才研究出來的成果。只是邀請你們過去參觀了一下而已,你們竟然這么喪心病狂,把專利據為己有。
是可忍,熟不可忍?
如果你們侵占的是外國人的專利,那還...那更不行了!那是親爸爸,那我們就更要聲討你了。
只是,與惡勢力做斗爭固然重要,但還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然后再徐徐圖之。
要堅持長期斗爭,保留有用之軀,一切為了光明,一切為了正義。
吃一塹也是長了一智,沈光林的團隊在第一時間就掌握了這段輿情,他們向老板請示:要不要給與這幫跳梁小丑雷霆一擊?
有了過往的經驗,他們連預案都準備好了,各種顏色的都有,只要老板一聲令下,大家立刻就重拳出擊。
沈光林卻覺得,這么有樂趣的一件事,還是要養一養才好,現在就草草結束了不美,豈不是太無趣了。
所以,應他的要求,大家先不做任何管控,也不給任何回應,走走看。
現階段大家的任務就是:大家還是嚴格按照實驗進度去研發電池吧,不要管這些有的沒的。
科研嘛,要耐得住寂寞。
沈光林實驗室確實是耐的住寂寞了,但是科學院魔都研究所卻沒有耐住。
為此,他們還專門召開了一場表彰會呢,并不是表彰魔都所做出了鋰電池,而是表彰他們找到了神某人的弱點。
歐陽所長最近的心情非常愉悅,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南方某刊了,但是他最近每一次閱讀這份周刊,感覺還是很不一樣的。
每次都有每次的收獲。
“實際上,直到現在,我都不敢相信,我們只是輕輕的一擊,竟然就把沈某人的防線給殺穿了。”
表彰會上,歐陽所長的聲音柔和而綿軟,但是聽在人心里卻充滿了力量。
緊接著,他分明聽到了一陣如同飛機轟鳴一般的掌聲。
這是勝利的掌聲,這是集體認同的掌聲,這對堅持不懈的人鼓勵還是非常大的。
享受了好一會掌聲,歐陽扭了扭只有五十三歲的老腰,很是松快了一下,這才繼續說道:“請讓我們再接再厲,再創輝煌吧!”
“對!讓我們解開偽學者的真面目,拿回屬于我們的科研經費!”副所長也是積極響應號召,努力的做著復合。
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沈光林就成了科學院的世仇了,永遠都解不開的那種。
當然,這么多仇恨其實并不是沈光林主動招惹的,是京城大學幫他拉來的。
科研畢竟不是兒戲,請不要溫柔的走進那個良夜,這里充滿兇險。
因為,科研是需要經費的,花費的都是真金白銀。
而科學院所缺少的,恰恰就是經費。
這些年,沈光林實驗室在物理化學生物各個領域取得了相當的成績,而京城大學也憑借沈某人的成就在國內科研界開始大殺四方,所向披靡。
“贏者通吃”并不是某次例外,而是世間通行的規則。
好像這叫做馬太效應。
圣經《新約·馬太福音》里有這么一則寓言:“凡是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所以,這些年,憑借沈光林超強的科研能力,京城大學從科學院這里可是搶走了不少科研經費。
而京城大學的科研能力在金錢的加持下,更加強烈的迸發了出來,這就是強者恒強的道理。
也就是因為如此,京城大學開始全面開花,申請到了更多的科研經費,而科學院的日子也就越發難過了。
甚至,就連一些“熱門”學科的工資發放都有困難了。
科研的世界是殘酷的,而最普遍的殘酷就是科研經費的殘酷。
有成績才有經費,而沒有經費是做不了科研的,自然就沒有成績,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這一點,無論是從一窮二白時代走過來的科研人員,還是正在走向一窮二白的科學院的科研工作者,他們都有非常深刻的切身體會。
誠然,的確有一些科研人員,只用了很少的經費,就做出了很大的成果。
比如,始終處于開掛階段的沈光林,他總是能夠比別人花更少的錢,取得比別人更多的成果。
但是,沈光林多少年就這一個,這就是小概率事件,更多的科研和成果還是依靠資金的積累和人力的投入。
不是有那么一句話么,沒有熏不黑的屋檐。
失敗的理由千千萬,只有成功者才能獲得贊譽。
終于,這次的成功者應該是科學院魔都所了吧,咱是不是也可以多申請一些經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