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行路難第460章幽州之變許攸、郭圖的眼里,袁譚才是最重要的。
這一點讓袁紹尤其不爽。
我還沒死呢,你們就奉袁譚為主了?
可是這樣的話,他說不出口,只能悶在心里,裝作聽不出。
“子遠,你有何高見?”
許攸嘆了一口氣。“幽州是養馬之地,不可失。公孫瓚是死敵,不可縱。當趁朝廷羽翼未豐之際,以雷霆之勢,擊破公孫瓚,全取幽州,解后顧之憂。”
“說起后顧之憂,上黨、太原豈不更加危險?”
“上黨、太原兵少,又缺騎兵,暫時還無力進攻,只是騷擾而已。天子巡視涼州之后,很快就會重建牧苑。一旦擁有了足夠的戰馬,上黨、太原才有出擊的可能。”
許攸說完,又著重提醒道:“主公,幽州不能有任何閃失。”
袁紹想了想,覺得許攸說得有理。關羽之所以能長驅直入,一直殺到鄴城附近,逼得他不得不退兵,正是因為騎兵優勢。如果是步卒,他的速度絕對不會有這么快。
小皇帝先定并州,再巡視涼州,看中的正是并州、涼州的戰馬資源。就眼前來看,幽州是他唯一能夠控制的養馬地,一旦失去幽州,他的騎兵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很難面對朝廷的反擊。
光武帝平定天下,靠的正是幽州突騎。
“子遠之計甚好,只怕速勝公孫瓚不易。”袁紹有些為難。“一旦頓兵堅城之下,遲遲不歸,鄴城又遇襲,奈何?”
許攸有點不耐煩,聲音也大了起來。“主公若不北上,一旦劉和與荀攸聯合,危險的就不僅僅是鄴城了。“
被許攸吼了兩句,袁紹心情更差,陰著臉,半天沒說話。
許攸也知道失禮了,不再說話,卻也不肯致歉。他覺得袁紹越來越糊涂,完全不像他認識中的袁紹。當年在洛陽時,袁紹是何等果決,現在卻瞻前顧后,猶豫不決。
這么簡單的事,有必要考慮這么久嗎?
他很想掉頭就走,讓袁紹一個人慢慢想。但他又不能這么做,幽州形勢太緊張了,如果沒有袁紹的主力支持,袁譚堅持不了太久。
這是袁譚建功的好機會,不能因此毀于一旦。郭圖給他寫信,就是因為他能以老朋友的身份私下進言,不讓冀州人從中作梗。
過了一會兒,袁紹的心情平復了些,告訴許攸剛剛收到的消息。袁術被封為安國鄉侯,周忠被任命為豫州牧,中原的形勢也很不好,他不能不有所忌憚。
周忠不是袁術,他的號召力更強,審配未必能守住戰線。
許攸聽完,忍不住爆了粗口,也不知道是罵誰。
但他還是覺得袁紹應該先北上,徹底解決公孫瓚。周忠雖然可以指揮曹操、劉備、孫策三人征戰,但他畢竟不是用兵之人,而曹劉孫三人又各懷心思,未必肯全力以赴,審配暫時沒有太大的危險。
可是幽州卻不是這么回事,多耽誤一天,都有可能引發不可估量的損失。如果劉和被迫俯首,公孫瓚因此脫困,荀攸率領幽并騎兵南下,威脅絕非周忠率領曹劉孫三人可比。
袁紹想了想,覺得許攸說得有理,決定重新部署,先率部北上。
為了防止劉和動搖,袁紹讓許攸作為先鋒,率部北上,以示必克之意。
許攸大喜,領命而去。
“將軍三思。”閻柔再一次勸道。
“思什么思?”劉和暴跳如雷,雙目赤紅,揮舞著手臂。“殺父之仇不報,我有何面目立足于天地之間?子剛,你不用勸我。人各有志,我不攔著你求富貴,你也別阻止我報父仇。”
他伸手指天。“誰不讓我報仇,誰就是我的仇人。忠孝不能兩全,哪怕是做叛臣,我也在所不惜。”
閻柔苦笑,覺得劉和已經瘋了,不可理喻。
天子不是不讓你報仇,是你自己沒能力報仇啊。你的確在所不惜,既接受了朝廷的征北中郎將,又接受袁紹的支持,但你報仇了嗎?
沒有。
想報仇,只有一個辦法,與袁紹斷絕關系,向朝廷求援。荀攸的幾萬大軍就在塞外,只要他肯參戰,絕對能戰勝公孫瓚。
你現在猶豫不決,等荀攸和公孫瓚取得聯絡,朝廷轉而支持公孫瓚,你就什么希望都沒有了。
道理已經說得很清楚,但劉和不知道哪根筋別住了,就是不聽。
這讓閻柔很擔心,是不是劉和另有什么心思,不能對外人道?
想來想去,閻柔越想越覺得有這個可能。他告別了劉和,轉身去找鮮于輔。
鮮于輔原本是劉虞的從事,算是劉虞心腹,也是力主向公孫瓚復仇的主心骨。他對劉和的影響力很大,絕非閻柔能比。
比起劉和,鮮于輔更能代表幽州人的態度。
聽了閻柔西行的經過后,鮮于輔半天沒說話,最后問了一句:“天子說了,只要劉和與袁氏父子劃清界限,便不阻止他復仇?”
閻柔用力的點點頭。
“那還有什么好猶豫的。“鮮于輔長身而起。“我們想做的就是為太傅復仇,為此才不惜和袁紹連和。苦戰兩年,未能成功,可見袁紹徒有其表,其實不然。既然如此,又何必冒著與朝廷為敵的惡名?”
閻柔有點后悔。應該一來就來找鮮于輔商量的,鮮于輔比劉和清醒多了。
正說著,鮮于輔的從弟鮮于銀快步走了進來。見閻柔在座,鮮于銀有些意料,與閻柔見了禮。“子剛,聽說你去涼州見了天子?”
“正是。”
“天子何許人也?大漢真能中興嗎?”
閻柔點點頭。“不僅大漢能夠中興,而且會更強盛。尤其是對你我這樣的邊郡之人來說,簡直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是么?“鮮于銀啞然失笑,將信將疑。
鮮于輔打斷了他們的寒暄,問鮮于銀有什么事。鮮于銀這才想起正事,連忙說道,他剛剛收到消息,袁紹的大軍正在北上,前鋒許攸部已經到達巨馬水,隨時可以入境。
鮮于輔和閻柔交換了一個眼神,意識到了危險。
很顯然,袁紹不希望劉和向朝廷稱臣。
鮮于輔來回踱了兩步,當機立斷。“子剛,你立刻去彈汗山,戰還是不戰,請荀監軍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