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劉協抬手叫住蔡琰。“請你來,還有一件事想和你商量。”
蔡琰重新入座。“請陛下吩咐。”
“《宦者列傳》寫得極好,反響很大,接下來可以趁熱打鐵,著手準備《黨錮列傳》的撰寫。”
蔡琰一驚。“陛下……要為黨人立傳?”
劉協詫異地看著蔡琰。“難道不應該嗎?”
“不,臣不是這個意思……”
劉協接著又道:“著史就是為了鑒往知來。分析得失,才能有所借鑒,不能因為不好就避而不談。宦者能立傳,黨人當然也可以立傳。”
“咝……”蔡琰倒吸一口涼氣。
她覺得意外,是因為天子不喜黨人,她沒想到天子這么快就會考慮為黨人立傳。可是聽天子這意思,他對黨人的態度沒有變,為黨人立傳,和為宦者立傳一樣,都是為了吸取教訓。
這可有點麻煩。
《宦者列傳》之所以廣受贊譽,卻沒有引起多少非議,一是因為宦者的名聲一直都不好,二是因為宦者已經被袁紹、袁術大殺一通,天子身邊如今沒有宦者。就算有宦者幸存,或者有子弟在世,也沒人敢跳出來說話。
黨人則不同。
黨人不僅人多勢眾,而且有不少人在朝,甚至掌握著兵權。
比如荀攸。
荀攸的祖父荀曇是和苑康一樣被禁錮的黨人,從祖荀昱與李膺同死。他和黨人領袖何颙關系極為親近,情同父子。
這時候撰寫《黨錮列傳》,恐怕不是一個好時機。
蔡琰額頭冒出一層冷汗,斟字酌句的說道:“陛下,黨人遠比宦者多,影響深遠,恐非一時一刻所能成就。大戰在即,勝負未分,臣以為陛下不宜分心,不防稍緩。”
劉協沉吟片刻。“你是擔心荀公達么?”
蔡琰臉色發白,不敢回答,拜伏在地。
天子知道這一點,卻還是提出了撰寫《黨錮列傳》的要求,是要逼反荀攸嗎?
她不相信天子會這么湖涂,但她不能不提防。
畢竟天子年少,連戰連勝之下,難免會有輕狂的時候。
劉協轉頭看向袁衡,嘴角帶笑。“你也這么覺得嗎?”
袁衡正執筆而書,聽到劉協的話,沒想到是對自己說。等了片刻,才想到這帳里只有三人,既然不是對蔡琰說,只有對她來。
她抬起頭,見劉協正看著她,連忙放下筆。
“陛下面前,豈有臣……置喙之地。”
“無妨。”
“唯。”袁衡迅速考慮了一下。“臣以為令史的擔心甚是,黨人數量眾多,關系復雜,絕非宦者可比。撰寫《黨錮列傳》必然耗時甚久,非一日之功。”
劉協眉頭微蹙,沉吟不語。
蔡琰也有些不安。
袁衡看似支持她的意見,卻又不完全,只怕會有其他想法。
這小丫頭一直想得到天子的歡心,不會曲意迎合天子,換取進身之階吧?
袁衡咽了口唾沫,接著又說道:“是以,臣以為《黨錮列傳》的撰寫應該做一個周全的計劃,緩緩圖之。比如先列一個名錄,確定哪些人可以入傳,然后再挑選一兩個合適的人試寫傳記,發表在邸報上,以供天下人討論。”
劉協眉頭一挑,著意打量了袁衡兩眼。
他本來只是隨口一問,沒想到袁衡卻給了他一個超出意料的答桉。
這個答桉看似的和蔡琰的觀點相近,實際上卻大有不同。
她更務實,直接跳過了該不該寫的階段,討論如何寫,而且切中了要害。
宦者雖多,但真正有資格入傳的人就那么幾個,絕大多數宦臣都默默無聞。黨人則不同,一旦撰寫《黨錮列傳》的消息傳出,想入傳的人恐怕會擠破頭。
當初朝廷下詔列黨人榜,就有無數人以入榜為榮,甚至有些人明明不是黨人,也想名列其中。
比如涼州三明之首的皇甫規。
所以,確定傳主名單就是一個重大工程,然后收集資料,甄別真偽,又是一個大工程。
不出意外的話,那些黨人后人以及門生故吏提供上來的材料一定水分充足,如何將這些水擠出來,就足以讓人吵翻天。
而試寫傳記,發布在邸報上,更是極其狠辣的一招。
黨人之間也不是一塊鐵板,爭名奪譽,甚至反目為仇的事必然不少。看到對頭入傳,而且傳記中有溢美的成份,有幾個人能忍得住?但凡手上有黑料,就不會藏著掖著。
劉協忍著笑,轉頭看向蔡琰。“令史,你覺得這個辦法如何?”
蔡琰偷偷看了一眼袁衡,袁衡也在看她,眨了眨眼睛。
雖然搞不清楚袁衡在打什么主意,但蔡琰考慮了片刻,還是接受了袁衡的建議。
面對天子的要求,她也想不出更好的理由來拒絕。用袁衡這個辦法來拖一拖,未嘗不是一個辦法。
“既然如此,就讓苑珪協助臣完成此事吧。他是黨人之后,想必會有些便利。”
劉協嘴角輕顫,點頭答應了。
蔡琰起身告辭,退出了大帳。
袁衡重新入座,補寫剛才的對話。
劉協打量著袁衡,直到她寫完,放下筆。
“你剛才說,挑一兩個合適的人先寫傳記,指的是誰?”
袁衡躬身道:“臣以為,李元禮、苑仲真最為合適。”
“為何?”
“陛下方才說過,苑仲真行事雖粗疏,卻勇于任事,非坐而論道之人。李元禮與之相似,且文武兼備,上馬治兵,下馬治民,頗有政績。孝桓皇帝聞其能,征其為度遼將軍,胡虜望風而遁,威名遠播。此二人雖行事失于偏激,大抵不離忠能二字。若能對其事跡加以考定,獎勵其善,批評其失,以示陛下公平,或能止謗息議,安天下之心。”
劉協點了點頭,有些說不出的感慨。
袁衡這幾句話,算是說到了他的心坎里。
他要求蔡琰開始撰寫《黨錮列傳》,從來不是為了打擊黨人,更不是羞辱黨人,激起黨人后裔及門生故吏的反抗。
他沒這么天真。
他只是想以黨人為榜樣,進一步推進對士大夫的思想改造。
黨人是士大夫中比較極端的那一群人,其中不乏才華出眾的精英。他們反對宦官的初衷雖有爭權奪利的事實,卻也不完全是為了個人私利,多少還有些為國為民的想法。
只不過他們太理想化,行事又偏激,最后搞得一地雞毛。
對黨錮事件進行評價,明其得失,指出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以及行事偏激的嚴重后果,才是他的真正追求。
取名《黨錮列傳》,本身就表明了他的態度與士大夫一致。
相反倒是蔡琰,有些過于敏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