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356錯位發聲西方百媒評選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
這種事情到也不算稀奇,事實上西方媒體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做一些評選,比如十年來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歷史上科學家大評選,比如在新舊世紀交替時,評選千年風云人物,還有什么安全城市排名等等,等等。
具體怎么個評選方法,誰也不知道,一般而言會有一個玄而又玄的算法。
比如這次媒體公布的評選辦法是,記者投票算一定的分數,在各大新聞網站上出現次數算一定分數,科學家上新聞頭條的次數算一定分數,各種世界性科研獎項算一定分數,最后這些分數相加之后,在除以一個常數,最后得到一個排名分,然后按照分數高低排出次序。
怎么說呢,很顯然這個評分方式就不太科學。比如記者投票算分數。
眾所周知記者學習的傳媒知識鏈,需要學習的是系統化的新聞傳媒知識,屬于社會人文類學科,跟科學是不太沾邊的。換句話說,記者大都是學習文科出生,思考問題的模式跟看待世界的方式一般來說是有著本質不同的。
所以讓記者投票來給科學家們打分,就很離譜。
除此之外,一般而言,知名科學家很多都不是太喜歡跟媒體打交道的。
對于沉溺在研究中的科學家而言,尤其是年富力強,正處于身體巔峰期的科研人員,大都是懶得應付媒體的,除了某些精力過于旺盛的怪胎,比如寧為,其他人很少會主動出現在媒體面前,更別提上頭條了。
唯一還算科學的大概就是科研獎項的分數了。
但這一塊卻很模糊,世界性科研獎項其實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評選諾貝爾獎,卻很少有人知道瑞典還會頒發克勞福德獎,而且克勞福德獎其實在學界屬于跟諾貝爾獎齊名的獎項,除此之外還有羅夫·肖克獎,還有愛明諾夫獎……
這還只是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出的獎項,放大到世界范圍,富蘭克林獎、狄拉克獎、拉斯克獎,以及正在籌備篩選中的三月獎……
太多了,這些不同的獎項每個分值多少,媒體并沒有公布,所以這個評分到底是否科學,也很難說。
所以當寧為在網上得知他被一幫記者們評選為當今世界第一科學家的時候,甚至不知道自己該哭還是該笑。但不得不說作為無冕之王,雖然他們對科學性獎項評判的專業性,讓人會忍不住質疑,但是他們的社會影響力卻很大,尤其是號稱百家媒體參與其中的時候,那就更不得了了。
在普通人看來,這個評選結果大概應該是很專業的……
尤其是對于華夏人看來,這絕對是殊榮了!
畢竟以往類似的評選,別說一位華夏科學家了,就是華裔科學家也從沒在前三出現過。這次還是第一次有一位華夏科學家直接被西方媒體碰到了當世科學家第一的位置。
所以消息剛傳到華夏,立刻便火遍了整個網絡。
最初是全網都在質疑這個消息的真實性。
到不是國內也對寧為不太信任,主要是大家對媒體的節操不太信任。
在這個為了流量讓許多人已經不惜一切的年代,尤其是自媒體泛濫且良莠不齊的年代,許多新聞看到第一眼,就讓人感覺這是假新聞,指不準又是博眼球的產物。
但這次太容易驗證了,因為評選結果出了之后,各大媒體的官方推特、臉書都公布了這個排名,很快這些國外媒體官方推特、臉書發布的排名便被證實是真的,然后便迎來了第二次沸騰,這次沸騰也不是沒原因的。
因為消息著實來得太突然了些,沒有任何鋪墊,甚至之前都沒放話出來要做這個評選,然后結果就出來了,導致國內媒體也炸了,直接開啟了互聯網病毒式的二次傳播。
于是寧為所作的一樁樁一件件事情再次被各個自媒體翻了出來,用寧為的話說便是,壓根還沒到蓋棺定論的年紀,卻又要把所有事情翻出來被鞭一遍尸……
本來很低調的直博生招錄工作,也被細心的媒體人給翻了出來。
這次連帶著寧為第一批招收的直博生也都火了起來。
孟潤澤、呂贏、張丁喜、計明志、陳昱儒、王思唐、盧遠正、周正浩、李靜雯、卓明謙,所有這些學生的履歷也都被媒體翻了出來……
寧為是肯定不會因為這種無聊的事情接受媒體采訪的,他也有專門的人幫他拒絕這種無聊的采訪邀請,寧班在燕北大學里,作為學校最為重視的一個集體,也有一群人小心呵護著,也不會受到太多干擾,但這十個人卻是提前感受到了萬眾矚目的感覺。
尤其是十個人中唯一的女生,李靜雯一夜之間似乎成了媒體爭相采訪的紅人,從學校到她本人,突然有了不下十個媒體的采訪邀約,還有比較知名的官媒摻雜其中。
其他人也沒好到哪去,尤其是那些外地已經先回校繼續學業,等著畢業后才來報道的,還有本地媒體希望能面對面采訪的,所有人都很茫然……
當然全部拒絕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在學校層面,出于各種考慮,還是希望能跟一些官方媒體打好關系的。尤其是這對于學校而言可并不是一件壞事,優秀學生接受一、兩次采訪,并不會耽誤太多時間,退一步說這還是一次不錯的宣傳機會。
于是還沒正兒八經接受寧為知識熏陶的少年們先接受了寧為莫名其妙影響力的洗禮。
“李同學,作為當代公認世界影響力排名第一數學家跟科學家——寧為教授的第一批學生,你們會不會覺得很有壓力?”
“那個……其實我們不能說就是寧為教授的第一批學生,畢竟是先有寧班在那里嘛。至于壓力的話,肯定是有的,但說實話,之前還沒覺得壓力很大,但現在我感覺到了壓力山大。”
“哦?為什么呢?”
“因為這個事情在網上熱傳之后,也有許多人熱議我們嘛,然后寧教授就在我們的微信群里發了一段話,就說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鑒于網絡上消息的發酵,以及無數華夏網友對你們的關注,我對你們的要求肯定也要更高了,要求會更高,畢業難度也會相應增加。換句話說,五到七年后你們能順利畢業的話,能力跟責任也會更大。另外還專門提到了我,說我是這批學生里唯一的女生,網上都說女生招少了,所以要對我更加嚴格……”
“這是寧教授的原話嗎?”
“是的,不過寧教授也表示了,讓我們不要受網絡上熱議的干擾,接下來我們雖然不太需要考慮畢業的問題,因為學分早就夠了嘛,畢業論文也肯定沒問題。但因為我們是直接作為博士生培養,而且寧教授希望我們能盡快上科研第一線,所以雖然還沒有正式報到,但已經給我們安排了需要學習的基礎課程,還有各種電子版的資料都發到了郵箱里,在正式入學時會對我們進行一次重要考核,考核成績直接決定我們接觸科研的時間……”
“孟同學你覺得這次媒體上評論寧為教授是當代依然健在科學家中第一人,是不是一次公正的評價?”
“額……這個東西其實我不方便評價吧?不過寧教授在這個消息上熱搜之后,到是在微信群里跟我們聊過這個問題。”
“哦?那方便說說寧教授是怎么評價的嗎?”
“寧教授其實就是說讓我們別太相信人家拍馬屁的時候說的恭維話,還說我們如果以后的研究成果,也能做到讓對面人見人怕的地步,咱們也是可以輪流去當第一的……”
“計同學,我們有注意到你來自于寧教授的母校——江大,作為當代世界科學界第一人,寧教授對你有什么特別的期待嗎?”
“那個,其實寧教授跟我們說他不太喜歡這個世界科學第一人的稱號,說那都是糊弄鬼的。寧教授也專門跟我們談過這個問題,他認為現在其實很多普通人對現代科學體系有很多誤解,其中也包括許多接過高等教育的人,所以才會興奮與這個排名。實際上現代科學體系并沒有什么第一、第二的說法,因為現在各種交叉學科跟學科細分化,已經讓科研成為了一個專業壁壘極強的領域,尤其是理論層面。”
“哦,這個問題能具體說下寧教授的看法嗎?”
“嗯,就拿我們未來要學習的人工智能來解釋吧,人工智能數學理論只是一個大的框架。大家的理解可能是我們就是跟著寧教授學習,怎么做一個人工智能的軟件出來。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寧教授已經明確告訴我們會根據我們的學習情況給我們安排不同的選題。比如電力系統動態智能化布局、比如城市智慧交通建設、又比如人工智能智慧司法體系建設、藥用生物平臺藥性副作用綜合智能判定分析、風險的智能識別、光譜遙感分析……”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以后出了成績,往往會出現這么一個情況,那就是跟人們直接生活體驗強相關的成果,更容易被重視到,然后被廣為歌頌;但是跟人們直接生活體驗弱相關的成果,甚至學術上比前者要更重要,但可能因為人們沒有體驗感,所以根本就不知道,所以這個世界科學第一人的稱號,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哦?照你這個說法,跟普通人生活強相關跟弱相關有具體例子說明嗎?”
“當然,比如我們把人工智能引入到一些疾病治療領域,通過大數據平臺對各類數據分析,開發出一種新藥,能有效治愈絕大多數癌癥,帶來這類人群預期壽命明顯延長,這就就屬于跟人們生活強相關性。又因為太多人關注這些,所以大家肯定會將這些技術當成人類科技進步的重要一步,但實際上這種應用對于人工智能而言是較為初級的,只是一個大數據挖掘、整合,難度往往在于讓更多的醫療機構有意愿將資料跟平臺共享。”
“同時有人的通過人工智能調整整個電力系統動態智能化布局,減少華夏整體電力資源損耗或者說浪費高達百分之三十甚至更多,這在技術上要實現其實更難,屬于人工智能更高級的應用,因為要面對極為復雜的情況,比如從華夏整體來看電力系統本身的分布不平衡,火電、水電、核電、風電等等不同的電力來源尤其是自然電力來源的不平衡,要解決這些很難。如果兩項成果同步出現,作為媒體你們更愿意深入報導哪一種?”
“孟同學……”
“其實我本來不想接受采訪的,不過學校既然希望我能說兩句,那我就說兩句吧。首先,寧教授本人對于西方媒體給予的這個稱謂完全沒有放在心上,用寧教授的原話說,那些記者不懂科學,科學成就的評定,也不是他們投票就能決定的。第二,也請媒體不要過分關注寧班跟我們的學習安排各項情況,這些寧教授自然有他的考慮。”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更是我特別贊同的一句話。寧教授說去炒作別人給出的種種排名,本質其實是對自家評價體系的不自信表現。他以前、現在、未來并不需要得到國外媒體的肯定跟褒揚。更不需要為獲得了任何人的認同。同樣,寧教授希望我們以后也能有同樣的認知,我們不需要任何其他人的肯定。”
“最后,寧教授說學習跟科研最高的目標是為了拿出推動社會進步的技術成果,這個領域不是奧運會,不需要去搞排名這種東西。在科學任何未知領域做出的貢獻都是同等級的,不需要給出第一、第二之分。”
是的,雖然想要采訪寧為的媒體,大都未能如愿,不過寧為新收的十個弟子,直接把平時大家聊的內容都通表述了一遍,大概也相當于變相的給寧為做了一次采訪,而且還是更全面的采訪。
很明顯當事人對于這個評定并不太上心,甚至還略有抗拒的樣子,終究還是讓人們覺得意興闌珊。
尤其是那句“炒作人家給出的排名,本質是對自己不自信這句話”更是直接上了熱搜,這句話也的確產生了極為積極的后果,在這個十月,華夏網絡關注的不在只是瑞典皇家科學院發布的諾貝爾獎,更多的目光開始關注由寧為跟華為共同推出的三月智能獎、數學獎、物理獎跟計算機獎。
按照寧為一年前推出這個獎項時給出的介紹跟獎金,三月系列獎項基本上對標世界一流獎項去的,現在一年已經差不多過去了,也差不多到了第一年評獎的時候。雖然說影響力肯定還沒法跟諾貝爾獎相提并論,不過在這個當口,還是讓許多人興奮起來。
所謂人工智能的評獎體系會是什么樣的?又能不能得到世界科學界的廣泛認可?
對于學生們將平時大家聊的一些內容在接受采訪時都完全不避諱的說了出來這件事情,寧為本身是不太忌諱的。
反正也沒什么見不得人的,說起來他跟別的導師不同,跟自己招收的學生比起來也大不了幾歲,平時在微信群里他也是想到什么說什么,當然大多數發言的最終目的還是激勵這些學生能夠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習上。
因為很多東西,不去學習,還是很難有進步的。這是寧為從余興偉跟魯東義身上得出的結論。
尤其是魯東義。
毫無疑問,魯師兄的數學基礎是極為扎實的,智商更不用說了,學習時的專注程度更是能讓許多人汗顏。但即便如此,在寧為的建議下,換了研究方向到現在也快一年了,依然還處于勤奮學習的階段。
所以要完成五年內博士畢業還是很有挑戰性的。
不過寧為還真沒想到,自己的言論被媒體公布跟放大之后,竟然還順帶著幫三月獎做了一波宣傳。
這大概算是意外之喜吧。
按照基金會的計劃,未來三月獎將在每年十二月宣布結果,現在也的確是在評審期間,只不過這個評選流程跟普通獎項評選流程并不太一樣。
因為是第一屆舉辦,所以所有獎項的候選者,是由三月基金會以電子郵件的形式邀請各個領域一些知名學者跟相關科研機構進行提名,但最終的提名名單則是由三月通過算法進行二次判定而決定下來。
接下來的評選流程就更封閉了。
沒有投票程序,所有候選者的科研成就會在被描述之后,通過收費評定的方式讓行業內非相關專家進行評定,同時三月也會根據模擬來為所有候選者研究成果進行建模跟打分,最后才得出一個綜合答案。
換句話說,三月獎最終獲獎者,在三月主動公布之前,連獎項設立的委員會都不知道最終會花落誰家,想湊這個熱點都沒法湊……
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