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宮。
李弘走進長生院內,向武后問安。
這是天子必須盡的孝道,李弘只當例行公事。
但今日他走入殿內,所見卻是一驚。
因為坐在御幄中的武后精神萎靡,容貌憔悴,就像是蒼老了十歲。
事實上,這是由于武后往日容光煥發,完全不像五十一歲的人,就像是三十多歲的婦人。
不奇怪,歷史上她直到八十歲時,都是“善自粉飾,雖子孫在側,不覺其衰老”,容貌顯得遠比真實年齡小。
直到神龍政變,她被趕下臺,囚禁在后宮,不再梳妝打扮,面容憔悴,真的變成了白發蒼蒼的老嫗,當時李顯見到大吃一驚,悲泣不已,跪地“拜謝死罪”。
而此時武后也是特意沒有梳妝,再加上老是火氣上涌,精神不振,暴露出的衰老感,帶來了極強的視覺沖擊力,讓原本恨不得軟禁她的李弘,見了都心頭大震:“母親要保重身體啊!”
武后嘆了口氣:“孩子,你現在連一聲娘娘都不愿意喊了么?我還記得你小時候害怕監國,還跑來洛陽找我們,我和你阿耶哄著你睡……”
李弘心頭一軟,趕忙拜了下去:“娘娘息怒,是孩兒不孝。”
武后走過來,將他扶起,悠悠嘆息道:“不怪你,是為娘沒有攤上一個好人家,我從小就被武氏兄弟趕出家門,顛沛流離,后來入宮,現在老了,還要依靠他們的后人,被人在背后非議……”
李弘眼眶微紅:“娘娘切莫傷心,切莫傷心!”
武后其實很想說,讓武氏子都去死,自己就不傷心了,但她現在是利用兒子心軟,當然不能將對方拖回現實,拉著李弘的手,帶著他坐在御幄上,開始談論起兒時的事情來。
平心而論,無論是給李弘起這個名字,還是太子監國的行動,李治和武后對這位長子,都算是不錯了,在不影響他們自己的前提下,給予了這個兒子最大程度的愛。
后面的李賢、李顯和李旦就可憐了,一個不如一個,太平公主畢竟是唯一的女兒,寵愛再正常不過,但也沒有達到李弘的程度,夫郎說殺就殺,太平公主那時都還懷著孕。
所以當武后刻意避開那段李弘最悲傷的往事時,回憶往事,母子之情逐漸升溫。
這也是因為武后之前沒有來得及污蔑金娘子,李弘雖然知道外戚能夠囂張的根源在武后身上,但恨意還是主要集中在武氏子弟身上,
說著說著,又講到東都洛陽,武后微笑道:“孩子,你將政治中心從長安移到洛陽,絕對是明智之舉,不過伱既然決定以洛陽為重,這座東都就要有所變化……”
李弘以為她又要修大殿,露出警惕之色:“朕會考慮的。”
卻聽武后道:“洛陽的商業較長安更為發達,富商巨賈貿易頻繁,如今的南北兩市就不夠了,你應該再作規劃。”
李弘神情這才舒緩:“娘娘所言甚是,事實上苗郎中等人近來也有提議,在洛陽再開西市,北市連漕渠,主要負責漕運,南市百行各業,商會云集,西市則可以將北市原有的店鋪轉入,更便于百姓采購。”
武后道:“苗神客六人確是良才,不僅是他們,寒門士子上進困難,但凡能出頭的,都是才能拔尖之輩,你當多多收攏他們的忠心,好好用之。”
李弘立刻道:“謹遵娘娘之命。”
武后心想說到你愿意聽的了,就是遵我之命,說到不愿意聽的,就要禁我足,九五之尊真是好。
趁著氣氛緩和,她又開口道:“李元芳舉薦的那位狄懷英,在江南之地如何了?”
李弘露出笑容:“目前傳回的捷報所見,往江南的諸多巡撫使里,以狄懷英最能安定地方,穩定民心,連朕都沒想到,這位大理寺丞能做的這般好。”
武后道:“那便是治世之才,他在大理寺處理滯獄萬件,人人心服,無一訴冤,看似震撼,然此等作為,不過是能吏而已,算不得干臣,若能安定江南,才是宰相之能,李元芳倒有識人之明。”
李弘有些詫異。
武后道:“怎么?詫異于我說李元芳好話?你娘娘我這點心胸還是有的,正如那李元芳也不會在你面前非議抹黑于我,若非如此,你父親又豈會在龍馭賓天之前,讓我們輔佐你?”
李弘下意識地點頭。
武后鋪墊完畢,看似不經意地問道:“你新設的漕司一部,是什么構思?”
李弘謹慎地道:“主要就是各路轉運使,將漕運所需之責具體化,同時再審核各地財賦。”
他說話有所保留,但武后聽到審核各地財賦,心里就明白自己分析得沒錯,這個部門司職的權柄接下來將極重,故意道:“如此說來,這些轉運使會適當考慮關內官員了,畢竟你來東都,遭到關內士族反對,要給他們一個甜頭,施以平衡。”
李弘不悅地道:“這等平衡之術,不用也罷,朕要的是能者上,庸者下。”
武后立刻贊道:“不愧是我與你父親的皇兒,關內士族沉浸于祖輩余蔭,一代不如一代,早該退位讓賢,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在朝中留下的老臣太多,讓他們退下,昔日東宮的臣子,也好安排要職。”
李弘皺眉:“這倒也不必,那些老臣并無過錯,又為我大唐立功良多……”
武后有些無奈:“你理會他們昔日的功勞作甚?他們這些年的高官,難道是白當的?老臣不退,如何讓新臣子上位?”
“正如那李元芳,立下多少功勞,若不是你父親臨終所詔,至今還是五品,這官品職位,哪有公平可言,都是需要罷了!”
李弘啞口無言。
武后又道:“用過不用功,是高祖所言,針對的正是昔日的衛國公李藥師,當然此法不可多使,但對臣子恩賞絕對不能太過,尤其是那些老臣,該壓就壓,你既有意改制革新,締造盛世,朝局更要多用新臣,才能保持銳氣。”
李弘有些遲疑:“話雖如此,但不必急于一時。”
武后擺出語重心長之態,改變了稱呼:“陛下!執政沉穩,只能為守成之君,想要開創盛世,就決不可這般溫和,天子的仁德,向來是說給天下臣民聽的,不能成為束縛你自身的枷鎖!你可知如今的朝堂,為何能這般穩固?”
李弘心想這難道不是因為我仁德,有些不服氣地道:“請娘娘教我。”
武后淡淡地道:“那是因為你父親重立內衛,并且任用了李元芳、狄仁杰、丘神績這等擅于破案斷案的臣子,他們近幾年緝捕了多少高官?若無這些殺戮比襯,又有多少官員念著你的仁慈?”
李弘沉默片刻,不得不承認:“有些臣子確實會這般……”
武后道:“朝堂上的百官,是天下間最有才干,也最具私心的一群人,就算是再厲害的皇帝,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全部壓服,圣人馭下,從來不是出于公理道義,善惡是非,而是能用則用,不能用則棄。”
李弘立刻搖頭:“這點孩兒不同意!”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朕正是視臣如手足,才有臣子對朕忠心耿耿。”
武后微笑,又換了一個稱呼:“孩子,你父親也曾經這般想過,后來他就被架空了。”
“所謂君君臣臣那一套,只是儒家心中不切實際的理想罷了,你得到那些臣子的忠心,不是你待他們如手足,而是因為你此時的所為,恰好合乎這些臣子的所盼,如賑災愛民,重用寒門,科舉改制……”
“這等臣子其實更難駕馭,他們圖的不是單純的利益,更是他們的治世之念,忠于的是心中的明君,一旦你變了,這類臣子必然堅持己見,不可制御。”
“當然,你會覺得自己不會變,但若是他們變了呢?或者說雙方產生重大分歧呢?難道君要向臣讓步?”
李弘眉頭大皺,隱隱覺得她這些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又有哪里不對勁……
武后眼見他皺眉思考,話鋒立刻一轉:“近來很累吧?”
李弘露出疲憊之色,情不自禁地道:“每日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這還是戰事平息,各地又無大災,難以想象如果開戰,又有天災人禍之際,要忙碌到何等地步……”
武后伸出手,替他輕輕撫了撫眉頭,溫和地道:“我是你娘娘,你在外面累了,就來長生院坐一坐,我的話你不必聽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即可!”
李弘稍稍沉吟,終于道:“好……”
御幄里,兩人端坐。
以前是李治武后這對夫妻,現在是李弘武后這對母子。
武后暗道順利,面孔頓時容光煥發起來。
但剛煥發到一半,就見殿外的曹安匆匆而至,在李弘耳邊輕輕稟告。
李弘怔了怔,臉色凝重起來:“那個跳舞的蕃人將軍逃了?”
說罷,還下意識地看了武后一眼。
武后先是莫名其妙,這與她何干,然后突然意識到什么,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擠出一絲笑容:“陛下,若是發生了什么事情,你就去處理吧,不可耽擱!”
李弘神情冷淡下來,行禮道:“娘娘萬福,兒子告退!”
這位圣人剛剛離去,高太監也來到殿外等候:“奴有要事稟告太后!”
武后雙手合十,喃喃念叨:“不要與武氏子相關……不要與武氏子相關……”
然而高太監來到近前,還是毫不客氣地說出了熟悉的開頭:“太后,武氏子弟又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