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寧默然不語。
兩人置身高處,北面來風猛烈吹動著身后旗幟,拍打出撲剌剌的聲響。被侍從們高舉在手中的火把,也被吹得閃動;火光下,他的面色雖然沉靜,臉上和盔甲上,卻有光影動搖。
郭仲元又道:“汪將軍那邊,還在攻城,咱們是不是……”
郭寧舉手示意:“再等等。”
“遵命。”
過去半年里,郭寧一直派人滲透紅襖軍各部,不斷收集信息。對紅襖軍的松散和虛弱,他恐怕比楊安兒更了解。
就比如眼前的益都府。此地本是大金的重鎮,駐有總管府、轉運司、統軍司,極盛時有戶一十一萬八千七百一十八,下轄七縣、七鎮,無不富庶。
蒙古軍攻入山東的時候,本來駐扎此地的山東東西路統軍使完顏撒剌挾裹了城中許多丁壯,駐到城池更小而更堅固的臨淄,而將此地交給治中張林留守。
后來完顏撒剌被蒙古軍擊破,張林和紅襖軍本有聯絡,便順水推舟地降伏于楊安兒。但楊安兒的勢力核心區域,是在莒州和密州,真正乘勢控制益都、濱州、淄州這一帶的,是率領本部從濰州而來的李全,李鐵槍。
這李鐵槍,先前明擺著與蒙古人合謀,試圖坑害定海軍,所以郭寧領兵拜會楊安兒的時候,曾提出要楊安兒解決此人。
但楊安兒為了統合諸部而不使人猜疑,始終沒有這么辦,他只是稍稍支撐濱州尹昌、益都張林兩人,以牽制李全的力量。這么一來,李全名義上尊奉楊安兒為紅襖軍之主,實際上自行其是,甚至從益都不斷抽調軍民百姓,使之散往淄州、濱州一帶,展開屯田。
就在半個月前,李全還調動了相當規模的車隊,在淄州高平縣和益都府之間往來,據說一口氣征調了兩萬多人,勒令去往淄州協助秋收。
在這個過程中,李全麾下的大將劉慶福又提出,要接管益都府控制的益都、博興、壽光等鹽場,結果幾乎導致兩家沖突。
劉慶福連夜招集麾下精兵兩千入城,搶占了兩處城門和府庫。而張林終究在武力上有所欠缺,只得勉強壓制部下的不滿,忍氣吞聲。
如此一來,益都城雖然仍是大城,可城中人心不齊,其力不聚。守將劉慶福號稱有兩千精兵,卻要防內防外,處處不敢松懈而處處都是漏洞。
這明擺著,真是天賜的良機。
定海軍的一萬余眾鼓勇而進,發起猛攻,人和、到地利、到天時,各方面的優勢都在郭寧掌中。己方又是猝然暴起,李全所部散在后方難以及時救援。這勢頭,如雷霆轟擊朽爛之木……何愁不能破城?
可今日數場廝殺下來,定海軍還真就沒能破城。
守軍的數量確實如情報所述,甚是有限,但卻精銳異常。以此精銳為骨干,挾裹城中百姓壯丁,再倚靠本身的高城深池,排開滾木擂石,益都府赫然成了一根硬骨頭。
當然,郭寧相信定海軍的力量,如果他發起狠來,非要咬下去,那一定能將之咬碎。但,那樣值不值得?有沒有必要?
再想一想,為什么這座本該輕松拿下的城池,忽然成了硬骨頭?這代表什么?
郭寧沉思半晌,慢慢道:“白天廝殺的時候,城上時常有一支重甲武士出沒。此部雖然數量不過數百,卻人人武藝精熟,極其兇悍。我軍今日四次登城,其中兩次已經聚集成了聲勢,但那隊甲士奔走支援,竟然硬生生把我軍驅趕下城!”
郭仲元躬身道:“我已下令要捉個活的,查問其底細。”
郭寧頷首:“今日咱們抓到的尋常俘虜,都說不知道這伙甲士的底細……此事甚是可疑,哪有守軍不知道同袍戰友是誰的?嘿,如果老汪那邊能夠破城而入,咱們還要防備這批甲士在城中與我們巷戰。”
郭仲元愣了下:“汪將軍那邊,有機會破城么?”
“汪世顯此前參與接應山東流民,與城中張林所部往來不少。另外,燕寧去年就是這益都城的守將,在城里也有人脈。適才兩人報來,說見到城上有他們熟悉的軍官、鄉豪率軍出戰。故而寫了書信暗語,射上城頭,策動他們反正。”
“原來如此。”郭仲元踮起腳尖,往城西石子澗方向眺望:“怪不得汪將軍還在與敵糾纏,這是要等熟人上城了,然后里應外合啊。”
“正是。且看結果如何。”郭寧按著腰間金刀,也往那方向走了幾步:“你部今日久戰疲憊,且休息片刻。城西動搖以后,我讓趙決帶人攻打東門,以作策應。”
益都城的南面,有將軍山、臥蟾山、望城埠等山地,不適合大軍展開。所以今日攻城,是東、北、西三處動手,也正合兵法上圍三闕一的路數。
此時西門邊,汪世顯令部下們多打松明火把,在夜幕下繼續猛攻。隨著營地中鼓聲隆隆,各路軍官號令出動的喝聲此起彼伏,汪世顯本人也站到了距離城墻百數十步的地方,三名親兵各持大盾,衛護左右,盾牌上時不時噼噼啪啪地彈開流矢。
在他的身側不遠,燕寧帶著一隊精銳士卒,隨時準備響應城頭混亂,跟進猛攻。
而再前頭,張惠不用大槍,而在嘴里咬著一柄長刀,帶著數百將士簇擁云梯,向前猛沖。
城墻上頭,守軍的弓弩手此垛口潑灑箭雨,又將格外加長的排叉升出垛口以外,試圖推倒云梯。
第一座云梯剛搭上城墻,排叉就到,底下負責推動云梯的士卒連連呼喝,想要穩住云梯。有十幾名身手矯健的士卒,直接登上晃晃悠悠的云梯,隨時準備登城,遭箭雨覆蓋,立時掉落下來五六人。
落地之人莫不摔得筋斷骨折,甚至有人內臟從腹中綻出,濺射成偌大一朵血花。
這情形慘烈異常,攻方將士難免稍稍一滯。
張惠勃然大怒,自家登上了第二座云梯,一口氣爬了二三十級,攀在上頭高喊:“后退者斬,跟我上!”
后頭觀戰的燕寧沉聲道:“江景所部快要調上來了,還有金戴也在,他是張林的侍從首領,手下有五十多人,都是好手!”
先前城上城下以弓弩對射的時候,定海軍在箭簇上扎了勸降書,并以密語通知己方的內應。而城上內應也旋即還射,同樣在箭簇上綁了字條,做了密語標識。
所以燕寧已經知道,在這段城墻活動的,除了李全所部,還有益都本地大豪張林的兩個手下。那江景是益都本地的勇猛之人,以體格壯碩著稱,還是燕寧的好友;而金戴則是張林的親信侍從之一,從汪世顯手里得過不少錢財的。
這兩人既然響應,便代表了張林也站在了定海軍這邊,里應外合之下,城池必破。
當下攻守兩方又戰一陣,張惠上得一回城池,被守軍逼退下來,正登上第三座云梯,準備再攻。
忽然,西門城樓高處鼓聲大作。
攻守雙方無不吃驚,紛紛抬頭去看。卻見城樓前方,四五十個血淋淋的人頭被人高高舉起,然后奮力扔了出來。
人頭嘭嘭落地,腔子里的血水如小溪般汩汩流淌。
城上有人齊聲大叫:“叛賊便是如此下場!”
有精細的士卒抓了人頭的發辮,帶回來給燕寧看。
燕寧持著火炬照亮,定睛一看,頓時又氣又怒,幾乎頭暈目眩。
其中一個人頭,便是燕寧方才說起的江景,另外一些是他的部下。還有幾個人頭,甚至老弱婦孺皆有。看來,守軍已然滅了江景的滿門!
燕寧急轉頭去看汪世顯:“江景死了,恐怕金戴要出事!”
汪世顯嘆氣:“莫說金戴了,便是益都治中張林,恐怕也有麻煩!”
“如之奈何?”
那倒也沒什么好猶豫的,汪世顯沉聲發令:“……且退兵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