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的最終定型。
聽到陸光達口中說出的這八個字。
包括李覺老郭等基地領導在內,所有人的呼吸近乎同時出現了片刻的停滯,一股莫名的氛圍迅速在屋內蔓延開來。
原子彈的最終定型啊.....
要知道。
等這一關被邁過之后,剩下的就只是應用...也就是零部件生產工藝上的問題了。
這代表著當年毛熊在理論方面的核封鎖將會徹底宣告失敗,原子彈的問世也將進入最終的倒計時。
用后世的例子來描述就是
神靈被扒出了血條。
隨后在眾人的注視下。
陸光達整個人先是深吸一口氣,將內心的激動壓下,方才重新拿起了粉筆,說道:
“各位同志,現在我們計算出來的參數都在這兒了,那接下來我將以此為基礎,推導核心的ZNd模型。”
“現場要求還是和之前一樣,有任何異常的環節或者參數,大家都可以隨時打斷我——即便最后證明那個數據沒有錯誤也無妨。”
聽到陸光達這番話。
現場眾人齊齊點了點頭。
隨后陸光達便拿起粉筆,開始在黑板上書寫了起來。
看過電影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李云龍...咳咳,李幼斌扮演的陸光達在項目組剛剛成立的時候,曾經在黑板上寫過一道鏈式反應式。
那道鏈式反應式的步驟一共有十一步,從起爆藥開始到最終的放出能量都含在了其中。
但實際上在現實應用領域,鏈式反應的具體步驟并非十一步,而是十五步。
當然了。
這并不是因為導演組或者編劇不了解情況——可是獻禮片呢,群演很多還是部隊的pLA。
劇情出現這種bug的實質原因,主要是因為的拍攝時間是1999年。
當時軍備方面的思維相對比較保守,同時還有很多資料遠遠沒有解密,所以劇組才采用了這種模糊化的方式進行拍攝。
不過到了2023年,這些就都不是什么大秘密了。
這十五個步驟分別是引爆裝置點火→起爆炸藥爆炸→內爆壓力引導→核裝料聚攏→超臨界狀態形成→中子轟擊→第一代重核裂變鏈式反應→中子散射→第二代重核裂變鏈式反應→慢中子折射→第三代重核裂變鏈式反應→慢化劑激活→第四代重核裂變鏈式反應→ZNd模型傳遞爆轟波→自持鏈式裂變反應發生。
陸光達他們今天所攻關的便是核爆環節之前的最后一個步驟,也就是ZNd模型傳遞爆轟波。
吧嗒吧嗒——
陸光達所持的粉筆飛快的在黑板上寫下一行行字,同時嘴里還做著分析:
“先驅核濃度參數可以推導出自發衰變的電子流,高密度狀態下與層流火焰邊界方程組就可以得到有效緩發中子份額.....”
“兩個有效緩發中子份額進行聯立,則可以得到中子代時間和燃料需要的密度數.....”
“接著一部分中子會被燃料吸收發生輻射俘獲,衛東航同志他們的計算結果可以把這部分的相對幾率進行修正.....”
“假設每次引起裂變反應釋放的平均中子數為ν,而且有了一個中子被吸收后裂變的概率,那么我們給這兩個做乘積,就會得到燃料每吸收一個中子產生的裂變中子數為ηνσfσγσfν11a.....”
陸光達板書的速度很快,一眨眼就能寫下一大行字,但臺下大多數人都能跟得上他的思路。
同時與之前一樣。
由于沒有任何早期經驗的緣故,此番即便是陸光達親自出手,整個推導過程也出現了一些錯漏的地方。
不過好在現場的這些‘評審’各個能力超群,基本上在某個環節出現錯誤后十秒鐘內,便會有五六雙手同時舉了起來。
因此這些錯漏雖然偶爾存在,但都很快便被拔除了個干凈。
三個小時后。
在時間來到晚上十點半之際。
嘩——
陸光達用最后半截粉筆頭在黑板上畫了個圈,同時看下了臺下:
“好了,同志們,這就是我們最后構建出來的ZNd模型了。”
“其中熱中子吸收截面σaσfσγ,有效增殖系數為ηfeppNL,常數源是”
陸光達很快報出了七八個關鍵參數,迅速構建出了一個紙面的ZNd模型。
這個ZNd模型除了之前的數學計算之外,理論邏輯其實也很簡單:
陸光達他們先計算出了一個常數源方程,當k>1時這個方程沒有穩定解,當k1時上述方程方程穩態解不唯一。
但k<1時,方程存在見漸近解。
同時在當初陸光達他們計算中子運輸方程的時候,理論組曾經得出過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
中子的鏈式裂變反應裝置對吸收截面0.5的變化響應是非常劇烈的。
在這個基礎上。
陸光達他們根據先驅核平衡濃度反推出了一個平衡方程,表達式為dc0dt0βνNfσfvN0λc0。
若截面在t0時刻發生0.5的變化,那么在t0.1s時,瞬發中子的增殖為1000。
在每一個增殖間隔l內,裂變產物在衰變時釋放λlc個緩發中子,緩發中子源在接下來的第一個增殖間隔內產生kλlc,第二個間隔內產生2λlc緩發中子。
以此類推。
如果產生1000代瞬發中子增殖間隔內均存在一個緩發中子源,而且假設裂變碎片的濃度保持不變,那么0.01s后中子的數目為:
然后再引入爆轟方程,就可以得到ZNd模型了。
非常簡單,也非常好理解,有手就行。
而隨著ZNd模型的順利建立,剩下的便是.....
參數的引入與計算了。
當然了。
到了這一步,單純的人力肯定是不合適的或者說不穩妥——畢竟事關重大嘛。
因此除了人力計算之外,計算機也是離不開的一個輔助項。
于是很快便有理論組的成員將這些關鍵數據和公式摘抄下來,前往地面送到了計算機中心進行同步推導——之前在太上項目成立的時候,104機已經被送到了基地。
如今計算機所的幾位專家都在地面上待命,隨時可以進行著參數的輸入與計算。
不過陸光達等人也沒有干坐著,而是繼續進行了筆算。
多一方計算就多了一個保障,到時候各方把結果一匯總對比就行了。
接著很快。
會議室內便響起了噼里啪啦的算盤聲。
“小珠進一,大珠退一.....”
“二上三去五”
“三百五十七乘四點九九,結果應該是.....”
不同材質的算盤在不同力度的撥動下發出了不同頻率的聲音,在徐云耳中組成了一曲輕快動聽的樂章。
但很快,徐云便意識到了一個“真相”:
令他感覺動聽的并非是算盤的敲擊聲,而是在打算盤的這些人。
大于、陸光達、王淦昌、程開甲....這些前輩用心血與忠誠演奏出的曲子,怎么可能不好聽呢?
驀然,徐云又想起了穿越前看到一個新聞:
某個國產手機品牌時隔三年,在海對面的層層封鎖下研制出了5G國產芯片。
這個新聞看似商業競爭,背后卻是國與國的博弈。
雖然徐云不知道那塊芯片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樣的故事,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個時空里,必然有一群同樣不服輸的人夜夜頂著漫天星辰,在用信念與熱血開著新路。
時間可以改變很多東西,但卻又改變不了很多東西。
隨后徐云忽然想到了什么,悄悄推著輪椅來到了李覺助理周材的身邊:
“周助理,你身上有帶.....相機嗎?”
“相機?”
李覺微微一怔,顯得對徐云的這番話有些意外,不過很快便點了點頭:
“帶著呢,基地很多新聞都是我負責拍的照,徐顧問,怎么了嗎?”
徐云聞言轉頭指了指噼里啪啦敲算盤的計算室,說道:
“周助理,能不能對著現場拍幾張照?——雖然咱們的項目如今依舊是絕密,但說不定過些年就會逐漸解密了呢?”
“如果咱們現在拍些照片,到時候保不齊就是啥珍貴的歷史影像了。”
“萬一到時候有人質疑什么...比如說咱們其實壓根就沒用多少算盤算數據,那到時候也有個證據作為反擊嘛。”
說這番話的時候,徐云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微妙情緒。
在他穿越來的后世。
所謂的言論時常可見,早先時候徐云還曾經回憶過這些事情。
徐云原以為自己已經習慣了這些言論,但沒想到的是
隨著一部叫做的電影的上映,有關兔子們當年研發原子彈的熱度居然也被帶了起來。
其中有些是正面新聞,比如科普大于啊陸光達啊這些前輩的事跡,又或者介紹當時研制核武器的難度。
可還有一些就是所謂的“理中客”了:
網上突然多了很多強行“科普”兔子們當年有計算機的人,然后說什么.....
面對那些言論,徐云是真的有些無奈。
兔子們的104機在原子彈研究過程中的貢獻確實很大,他從未否定過這點。
但問題是104機的算力只有每秒五萬次,當時即便104機滿載也負擔不了原子彈的數據計算啊。
大于他們不是不知道算盤的效率肯定要比計算機低,更不是沒事想著找虐,而是當時的條件強迫他們必須要用算盤去輔助。
就像現在很多打工黨上班的時候不是擠地鐵就是騎小電驢,你去試問他們是恐高所以才不愿意坐直升機嗎?
答案顯而易見。
可現在那些人的邏輯,就相當于把注意力聚焦到了那些有能力坐直升機的人群身上。
然后說....
其實不僅僅兔子,當時徐云還在這部劇的某視頻下方看到有人說海對面在研制核武器的時候就用上了算力每秒100萬的電腦.....
大概對于某些人來說,換著法子去否定強者的能力,會讓他有些快感吧。
因此為了堵那些人的嘴,徐云忽然冒出了一個念頭:
為啥不在這最關鍵的時候拍張照片呢?
要知道。
在徐云穿越來的2023年,221基地的照片資料雖然不少,但基本上都是一個格式:
一片開闊的空地上后方停著一兩輛拖拉機或者其他什么設備,空地上站著三四個穿著襯衫的男男女女,男同志雙手別在身后,一只腳以類似“稍息”但要更隨意點的姿勢略微前伸,女同志則左右手交叉放在身前,臉上露著燦爛中帶著一絲拘謹的笑容.....
而除了這些“格式之外”,真正有關計算的影像就很少了。
目前除了原子城那邊展覽的11張相關照片之外,只有大概五六張通過不同渠道流傳出來的照片。
這些資料少的原因并不是因為保密級別高,而是因為當時的人壓根就沒有意識到這些資料會這么珍貴——不夸張的說,基地落成之初很多人對于能不能搞出原子彈其實是沒多少底氣的.....
況且哪怕是以陸光達和大于的腦子,恐怕也都不會想到后世有人會拿算盤這玩意兒來做文章吧。
因此種種原因積累之下,兔子們對于計算過程的影像存留確實很少。
如今既然有這機會....徐云怎么能不把握呢?
周材雖然沒法理解徐云的內心所想,更無法知道數十年后的某些爭議,但他個人對于徐云的這個建議倒是不怎么反感。
畢竟單純從紀念意義上看,給現場拍幾張照也是沒啥問題的。
于是他很快朝徐云做了個稍等的手勢,來到李覺身邊與他低語了幾句。
只見李覺眉頭微微一掀,很快便點了點頭。
緊接著周材便回到徐云身邊,從座位邊上慢慢取出了一個小包:
“徐顧問,廠長同意拍照了,你稍等下,我先調試調試我的寶貝。”
徐云對此自無異議。
隨后周材將這個小包放到了椅子上,拉開拉鏈,珍而重之的取出了一臺照相機。
這臺相機和后世的單反啥的截然不同,是個大概寬七厘米、高度接近十五厘米的長方形。
它的側面和背部都是黑色,正面則是銀白色,同時正面還有兩個鏡頭。
上邊的那個鏡頭只有一個透鏡,下邊的鏡頭則帶著一些刻度,看起來似乎可以旋轉調試。
眼見徐云有些好奇的盯著這臺相機,周材的臉上忍不住露出了一絲笑意:
“怎么樣,徐顧問,我的這臺寶貝賣相還行吧?”
“不瞞你說,這可是海對面伊斯曼柯達公司生產的布朗尼相機,上下2片鏡頭結構,光圈有大、中、小三檔,快門1\/25、b門共二檔。”
“當年為了進口這款相機,首都那邊可花了不少外匯呢,全國也就十臺左右。”
看著侃侃而談的周材,徐云心中忽然冒出了一股見到后世單反愛好者的既視感.....
隨后周材走到了計算室前方,咔嚓咔嚓的拍起了照。
相機的閃光燈略微影響了一些項目組成員的計算,但大家對此倒沒說什么,畢竟這么關鍵的時期留些影像也是可以接受的。
同時李覺不知道啥時候也溜到了大于身邊,裝作一副在討論什么的架勢,還刻意讓周材來了張特寫。
這個操作莫名讓徐云想到了1850副本中的威廉惠威爾院長,在冥王星之夜他似乎也做過類似的操作.....
倒是徐云在周材拍了幾張照片后忽然想到了一件事——自己的臉好像也被拍進去了。
不過徐云很快便搖了搖頭,將這個想法拋到了腦后。
拍就拍唄,反正自己的臉已經毀容了,這還能出什么事不成?
不可能的!
十多分鐘后。
周材調試著照相機回到了徐云身邊:
“徐顧問,膠圈已經拍完了,還繼續嗎?”
徐云看了他一眼:
“一共拍了多少張?”
“膠卷的容量是36張,這卷膠卷我大前天拍了七張照片,所以今天一共拍了29張。”
“29張啊.....”
徐云聞言摸了摸下巴:
“那差不多了,再多也容易影響各位同志的計算效率,就到此為止吧。”
“好嘞!”
隨后徐云便和周材等人在后方乖乖等了起來,不再影響前邊大佬們的計算。
又過了四個多小時。
在時間來到凌晨接近三點的時候,大于最先提交了自己的數據。
隨后是陳景潤
接著是程開甲、周光召等人.....
凌晨四點。
所有項目組成員將數據全部匯總到了陸光達手上。
凌晨四點二十分,計算機組的回復同樣從地面傳來回來。
隨后陸光達與彭夢熊、周光召等人合力整理了這些資料,最終在凌晨六點十七分.....
一張完整的的原子彈設計圖,正式出爐!
與此同時。
遙遠的大洋彼岸。
一位看起來就很快樂的男子看著窗外臨近昏暗的夜景,忍不住撓了撓頭發。
最近天色不錯,看來可以找機會坐敞篷車出去兜個風了.....
住院碼了五千字,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