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營!”
“破營!”
漢軍營寨轟然倒塌的營門,令所有隨來劫夜的將士皆欣喜若狂、激昂作聲。
畢竟,依著古今的劫夜戰事推演,只要進攻一方順勢沖入了營寨四處縱火、鼓噪并進,便可一舉沖垮來不及列陣的敵軍奠定勝局了。
但若是被敵料敵先機,結果便是一敗涂地。
當魏軍士氣如虹、爭先恐后涌入漢軍營寨后,卻發現亮若白晝的火盆下,漢軍早就嚴陣以待;那如林茂盛的矛尖與上弦的整齊弩矢反射著點點火光,猶如夜幕的無聲嘲笑而裂嘴露出的白森獠牙。
“誅逆!”
駐馬立在大纛下的魏延,眼眸盡是鄙夷之色,拔劍向前指號令。
“擊!”
“擊!”
頓時,隨各部材官的下令,無數弩矢離弦而去,讓方才還以為大捷在即的魏軍哀嚎聲響徹了戰場。亦不可免士氣驟崩,想逃離強弩覆蓋的死亡之地。
但不大的營寨門,已滿滿當當擠滿了士卒。
早就擠入的魏軍想返身逃離,而后方不知情的袍澤則是立功心切死命往前推攮,一時之間竟進退不得,皆淪為弩矢下的亡魂。
“有埋伏!退!”
“中伏了!逆蜀早有準備!”
幸好有些司馬都伯等高聲叫喚,且敲響了命令后退的鼙鼓點,讓后方的士卒不要再繼續推攮。
但為時已晚。
“咚!”
“咚!咚!”
傾斜完三波弩矢的漢軍,敲響了進攻的牛皮大鼓,無數長矛齊頭并進,步步向前逼來。
森嚴的陣列、久經演武的配合默契,勝利在握的昂揚,讓他們的推進變成勢不可擋,任何奮死反抗都是摧枯拉朽、任何妄想阻擋的意圖都是枉然。
在營寨外的魏平,看見了麾下士卒驚恐紛涌倒退,聽到了各級將率的急切高呼,是故心若死灰。連身側部曲督請他在漢軍還沒有追擊,趁亂退回去枝陽城內繼續固守的急切,他都置若惘然。
抑或是說,他知道自身已無路可退了。
試問,既然漢軍都料到了他會前來偷營,安能不在軍營外設一部伏兵?
再者,縱使他僥幸退回了枝陽城內,那又于事何補?
城內將士軍心本就不穩,今他誓死偷營反而大敗而歸,人無戰心皆欲降而茍活矣!
抱著絕死之心屯兵金城的他自是不會降的。
左右皆是死,何苦多遭數日心憂!
“殺!”
思至此,右執鉤鑲左持利刃的他,大步越過部曲的護衛,不退反進對漢軍發起了徒然的
進攻。
博一臨陣戰沒之名罷!
這是他被圍攻至死的最后念頭。
事實上,他的選擇很對。
因為連續數日入夜后都要領著本部在外埋伏的張翼部,將士們早就望眼欲穿了。
近暮冬時節的夜半刺骨嚴寒,不可生火取暖、無處避風的荒郊野嶺,每多呆一刻鐘都是對意志的磨練。當魏平領軍至漢軍營寨前時,大喜過望的張翼早就督兵將魏軍歸城的道路徹底堵死了。
故而,出城的六千魏軍無一得歸。
伴著魏平戰死,余者皆伏地請降,僥幸逃離漢軍營寨的士卒亦被張翼部所執。
待天明后清點戰場,魏軍臨陣戰沒者兩千有余,大部分乃中伏后奪路而逃時相互推攮踩踏而死。
且當漢軍將所有俘虜押至枝陽城前,再度宣稱招降之言時,群龍無首的魏軍僅用了一刻鐘的時間便打開了城門。金城縣與四望峽的守備士卒更不必說,得悉消息當即便偃旗棄戈出城伏地稽首。
至此,金城郡再度歸大漢所有。
魏延入城僅休整了三日,便留太守張翼駐守城池、撫慰黎庶,且分出宗預、糜威與龐宏三部,合兵八千人往武威姑臧縣聽令鄭璞調度,隨后便親自將魏平搜刮的酒水與牛羊以及所有俘虜從桑園峽歸隴右冀縣。
隴右雖然將關中與金城隔開,但無法隔絕所有魏國的細作。
令居之戰、金城易主的消息終究會被魏國刺探到。
屆時,魏國不管是出于不欲大漢順利收復河西走廊的目的,還是為了維護廟堂威儀與安撫軍心,關中主力必然做出救援涼州的舉動。畢竟,任何世家豪族與軍士及黎庶,都不會擁護一個作視疆域失去而見死不救的朝廷。
至于出兵救援了,能否奪回涼州倒不需要思慮太多。
救與不救,是廟堂的態度;而救援功成與否,乃軍爭勝負的時也命也。
魏延歸兵隴右的緣由之一,就是為了防備魏國即將來擾的綢繆。身為軍中大將,有些常識無需勞煩丞相遣使來召,便且先自為之罷。
另一,則是他不屑于去河西。
雖然是被丞相表請為進軍涼州的督將,但在他心中,涼州唯一值得他臨陣督戰之處,便是蜷縮了兩萬士卒的金城郡。其余如河西走廊各郡,不過一群烏合之眾、插標賣首的土雞瓦犬罷了!
何須他自降身份親自督戰?
他已然官至前將軍,且此番已有了以兩千士卒迷惑逆魏兩萬大軍不敢出城的壯舉,再親自趕去河西走廊,恐被他人謔笑與小輩爭功。
對,爭功!
自丞相諸葛亮私下授意他將虎符暫且轉于鄭璞那時開始,他就明了丞相隱隱有以涼州之戰當成為國歷練將率之舉了。
再者,大漢北伐數年方有據隴右、光復涼州在即之功。
而舊日大漢疆域之大,何止隴右與涼州?
更莫說如今逆魏屯集在關中的兵力有十數萬,比大漢兵力更眾,哪怕屢戰屢勝,以大漢的財力物力亦非三五載可滅之。
或許,他與丞相這輩人若能目睹漢旌入主關中、還于舊都便是先帝庇護了。
興復漢室、克復中原之志,終究有一日要落在小輩的肩膀上。趁早讓他們歷練成才,令大漢得以薪火相傳,就是他們這輩人報效先帝知遇之恩最好的方式。
這也是他讓宗預、糜威與龐宏領軍去河西的考慮。
至于為何將關興部帶回來了嘛........
令居之戰關興部斬獲最多,必然以首功論,總要讓其他人也沾些功勛。他既身為督帥,便盡量避免厚此薄彼的怨言滋生。
事實上,魏延此番調度十分合理。
尤其對在河西的鄭璞等人而言,乃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