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微離開了“狼窩”便一路向東而去,經過一處城鎮之時,見一老漢含淚賣自家的耕牛。
李清微便出了二十兩銀子買了下來,作為自己一路上的腳力。
他一身道士的裝扮,騎著一頭大青牛,穿梭在城鎮之中,官道之上倒也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
畢竟道家的祖師爺老子,便是騎著牯牛西出函谷關化胡為佛,傳說在終南山上羽化飛升的。越往東走,蒙古人便越多。
不過這些蒙古人看到李清微的道士裝扮,胯下騎著一頭大青牛倒也沒有為難他。這是因為蒙古人雖然兇狠殘暴,但是成吉思汗當年西征之時便下了嚴令,要尊重當地的風土人情,尤其特意強調了宗教信仰自由。
因此蒙古人對道士和尚等出家人是不會刻意的去刁難,這并不是成吉思汗有什么善心。
而是因為宗教祭司,神官等大多數都是知識分子,蒙古人要想長治久安他需要籠絡這批人去幫助他們維護蒙古人的統治。
畢竟被宗教思想束縛的人,比起一般無信仰的人要好管理的多。但如果破壞他們的信仰,他們也比普通人極端的多。
因此蒙古兵是不會刻意去刁難出家人的。
牯牛行進速度緩慢,但卻省去了李清微不少的腳力,而他也有時間去觀沿途的風土人情。
大約行進了半個月,李清微終于來到了華夏中心,千古神都的洛陽城。
站在洛陽城前,望著這座高大雄偉的千年神都,李清微露出了一抹微笑。
他不知道這一抹微笑是自己露出的,還是真正的李清微露出的,或許是因為他馬上就要回到自己的家,所以才這般欣喜吧。
李清微下了牛,牽著青牛緩緩地走進了洛陽城中,洛陽雖在金蒙二胡入侵之中屢遭踐踏,但卻依舊不失繁華。
街上之人人來人往,不但有中原漢人,還有不少西域的胡人,北方的色目人,蒙古人。
大多是都是商旅,他們牽著駱駝走在洛陽城的寬廣街頭,李清微身后的大青牛也顯得不那么奇怪了。
這里的繁華之象跟城外的流離困苦形成了最為鮮明的對比。
這一路走來,李清微看遍了貧苦的百姓,而在這洛陽城中雖然也有一些衣衫襤褸的工人,坐地乞討的乞丐,走街串巷的小販。
但也有不少身穿錦衣絲緞的豪紳。
這里形形色色的不同人物讓李清微想起了宋代的一幅名畫清明上河圖,雖然那幅畫卷當中描寫的是北宋故都東京汴梁的場景。
但這千年神都的洛陽城,比起小小的汴梁來自然要氣勢三分。
李清微已經融合了原本李清微的所有記憶,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是兩個人合二為一的原因,他感覺自己的記憶力,感知力,甚至是體力都高于一般人。
尤其是記憶里,雖然李清微被送到終南山之時才是個五六歲的孩子,但是他卻清楚的記著之前的童年生活。
望著洛陽城寬闊地街道,童年仿若昨日。
順著記憶,李清微很快便找到了曾經的家。
在洛陽城的東城有一處寬敞明亮的大宅院,大宅門的門樓上寫著“萬戶侯府”四個大字。
李清微將青牛拴在一旁的馬栓上,然后走上前去扣響了朱漆大門上的鋪首銅環。
片刻之后從們房內走出了一名家丁。
家丁口中不耐煩的說道:“來了!來了!”
門栓被打開后,朱漆大門緩緩打開,家丁抓著兩扇門仔細端詳著敲門之人,見到是一個一臉風塵的小道士,便一臉不耐的說道:“原來是個小道士,道長我們這沒錢施舍。快走吧!”
說著便要掩上大門。
李清微伸出手抵住了一扇將要關閉的大門,他對家丁說道:“我是李清微。”
“李清微?不認識!快滾!要不然門房老爺我就要放狗咬你這個小牛鼻子了!”家丁說著朝李清微的身上啐了一口口水。
李清微看到他吐在自己身上的口水,氣沉丹田,施展金雁功,一腳便踹開了即將關閉的朱漆大門。
“轟隆”一聲,大門被李清微一腳踹開,開門的家丁也被他這一腳震得人仰馬翻,四腳朝天的樣子活像一只烏龜。
這個時候他大喊道:“反了!有人闖侯府!快來人啊!”
聽到他的喊叫聲,宅院里的家丁們聞風趕來,這個時候兩條惡犬便朝李清微撲來。
李清微不慌不忙,上前兩腳邊將兩條瘋狗踢成了死狗。腦漿順著血液流了一地。
眼看眾家丁要一哄而上,李清微將手中重陽寶劍在面前一橫,所有的家丁惡仆都停在了原地,眾人誰也不敢上前。
此時管家姍姍而來,他望著眼前的少年道士,仔細打量了一下他的穿著打扮。
然后上前三步拱手說道:“不知道這位小道長來總兵府有何貴干?”管家特意將總兵府三個字的語調提高,為的就是震懾眼前來人。
李清微自然知曉自己父親的身份,他的父親是洛陽總兵李慶隆。
一個十足的大漢奸,偽軍頭子。
李清微原本的記憶顯示,李家自北宋開始便是洛陽的名門望族,其祖上為南唐宗室,文陽郡公李從信之后。
昔日靖康之恥,李家先祖隨宋室南渡,之后率軍策應岳元帥北伐,后岳元帥被秦檜以十八道金牌召回慘死風波亭,李家先祖所部被金人包圍死戰。
后宋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在宋欽宗的書信招攬下李家先祖投靠金人,依舊定居在洛陽,金人入主中原近百年李家逐漸成為洛陽大地主。
后李清微祖父在蒙古滅金之時,率軍嘩變投靠蒙古人。蒙古人為了統治穩定,大力拉攏漢人地主,李清微祖父被封為世襲萬戶,郡侯,官拜洛陽總兵。
而李清微的爺爺死了之后,爵位和官職由李清微的父親李慶隆繼承。
父親李慶隆雖然貴為萬戶侯,但是他膝下的子女不多。
李慶隆膝下共有五子。李清微是家中的老幺。
李慶隆長子夭折,因為李慶隆“叛國投敵”,次子與三子先后被人殺害,如今家中男丁只剩下四子李清安,五子李清微。
為了保住小兒子,李慶隆將他送到了終南山學藝,拜于尹志平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