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景和群臣說起江南諸侯的時候,南方也有人在說起他。
大江之南,京口城!
京口又被稱為丹徒,此地和南面的丹陽、金壇都是劉宋的地界,此時京口城內的街道上,眾多的百姓和商人密密麻麻。
渾然沒有受到西面戰火的影響。
江南人口稠密,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各處山川要害都被修筑了城池,平原沼澤都被開發填平,充當農田為各大勢力提供糧草。
南方的諸侯無論是明軍還是劉鼻,麾下都有民政方面的人才,也都是正統的官府路線,對糧草田地十分的重視。
那些只知道流竄搶掠的中小型勢力,早就在江南幾路諸侯的交鋒中紛紛覆滅。
京口城北的一座酒樓中,下面三層酒樓客人云集十分的熱鬧,其中還有許多行走各地的商人,他們消息靈通,江南各地的消息都瞞不過他們的耳朵。
在樓上雅間中。
兩個文士正在臨窗位置飲酒敘話。
他們雙眸精光隱隱,顯然精神力量都不弱,下面商人說話聲,他們都能清楚的聽到。
其中一個文士站在窗口,越過碼頭看到了北面浩浩蕩蕩,恍如汪洋的大江。
江面水汽彌漫,有許多冒著被江水中異獸襲擊的危險而楊帆行駛的商船。
這些商船,或是前往常熟,或是前往上游的金陵。
無論是金陵的明軍,還是京口的劉宋兵馬,只是禁止水師戰船通行,倒是沒有對這些商船拒之門外。
在明軍和劉宋兵馬相互是的時候,商船也川流不息。
“劉義隆文治倒是不錯,短短時間,就能把京口和丹陽治理的極為繁盛,百姓也能安居……只可惜,他麾下的將才太少了,根本不是明軍的對手!”
坐在椅子上慢慢喝酒的文士嘆道。
他長相極為俊秀,身姿出眾,如果不認真的觀察,還以為他是女扮男裝……
似乎是為了避免被人誤會,文士留著兩撇胡須,多出了一些陽剛之氣。
另外站在窗口文士氣質不凡,眼神銳利。
“明軍大將眾多,劉義隆擋不住也正常!”
這文士說道。
在兩個文士的口中,提起宋文帝劉義隆的名諱沒有絲毫的顧忌。
這時,兩個文士突然閉口,豎起耳朵,聽到了酒樓下面幾個商人的話。
“揚州易主,隋庭潰敗……淮王王景已經打通了南北運河的河道,現在已經有商人準備冒險渡江北上了?”
片刻后,坐在椅子上的俊秀文士愣了一下。顯然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
這情況也正常。
如今神州世界土地遼闊,京口和揚州之間隔著一條拓寬了十倍的大江,在沒有堅固大船通行的情況下,兩岸想要來往十分的麻煩。
而淮軍王景的信息,江南的諸侯派了探子可以第一時間知道。
但他們不會把這些消息隨便的傳到尋常百姓耳中。
酒樓中的兩個文士,雖然身份和能力都非凡,但他們現在隱藏了身份,表面上只是京口城內的尋常士子而已。
了解打探江南的情況還行,要想知道江北的消息就困難了。
這也是他們呆在酒樓的一個原因,他們想要從那些流轉各地的商人口中,得到想要知道的信息。
“淮王真是神速啊,這么快就拿下了揚州,貫通了運河!”
俊秀士子面上露出贊嘆之色。
他們兩人對王景并非第一次聽到,他們只是得到消息的速度遲緩而已,并非孤陋寡聞。
在知道淮軍擴張的經過后,有志于投奔明主一展抱負的人才,都會對王景產生一些敬佩之情。
“彥龍兄,我記得淮王麾下,有大將羊侃,還有蕭淵明等蕭氏宗親投奔……如今陛下已經不在,你我不如北上投奔淮王,如何?”
俊秀青年說道。
說起他們的來歷和身份,都非同一般。
被稱為彥龍的士子,是輔左蕭衍建立南梁的功臣范云,也是蕭衍最為信任的心腹,是南梁的丞相,文才政務都屬一流。源世界歷史中病死的時候,蕭衍為之流涕,極盡哀榮。
而相貌俊秀的青年,則是和范云并稱爲竟陵八友的沉約。蕭衍也是竟陵八友之一,和他們既是朋友,又是君臣,相互交情很深。
沉約也是南梁的丞相,十分聰明,才干出眾,他在原歷史的晚年時屢次沖撞蕭衍,出言不遜。
當初是他力勸蕭衍受禪,但后來夢到南齊末帝自殺的景象后,又偷偷的給上天寫奏章,說受禪不是他的注意,讓南齊末帝不要找他報仇,要找就找正主……
后來和蕭衍比較記憶典故,比蕭衍少記了三條典故,結果他出宮就對人說,皇帝要面子,護短!自己是讓著蕭衍,不然怕他羞愧而死!
如果有人敢在其他君主這么做。
碎尸萬段誅滅三族都不為過!只能說,沉約不斷的作死,還沒有被暴怒的蕭衍斬殺,足以證明他們的交情的確非同一般。
他們降臨的時候,沒有跟在蕭衍身邊,等準備投奔蕭衍的時候,蕭衍還沒發育起來,就被明軍擊敗了。
在蕭衍兵敗后,兩人無處可去,便隱藏身份來到了京口。
明軍擊敗蕭衍,他們肯定不會去投奔大明,而劉義隆在原歷史上曾誅殺沉約的父親,沉約也肯定不會為劉宋效力。
相對于沉約來說,范云考慮的比較周全。
所以兩人之中,以范云的意見為主。
“羊侃、蕭淵明都投奔了淮王,我們北上投奔淮軍,倒也不錯!”
范云沉吟道。
沉約當即舉起酒杯,一飲而盡,說道:“我看江南諸侯,除了明軍還算不錯外,其他諸侯都無法和淮王相比!”
“我們北上投奔淮軍,將來肯定還有機會渡江南下,到時候再和明軍對壘,以報陛下之仇!”
提到蕭衍。
范云眼神中露出一絲傷感,來到這方世界后來沒來得及見到老朋友,對方就不在了。
太可惜了。
蕭衍文治武功都非同凡俗,歷史上建立的南梁也鼎盛一時,只可惜,南梁和蕭衍終究無法和金陵明軍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