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波瀾,賀若弼和史萬歲本來就是來投奔王景的,只要王景表現出歡迎的態度,就不會出現任何意外。
在一番如當初收服其他大將的套路經過后。
兩個九階大將加入淮軍。
對于主動來投奔的九階大將,待遇自然和尋常的將校不同,王景當場任命賀若弼為水軍游擊將軍,史萬歲為侍衛親軍的游擊。
兩人直接跨越了百戶、副千戶、千戶的門檻,成了將軍級的將校。
有了這樣的底子,將來稍微立下一點功勞,就能迅速提拔,成為雜號將軍乃至四鎮四平層次的核心重將。
兩個九階大將,也沒有不滿。
畢竟他們剛投奔,王景就給了他們兵權,要知道尋常武將投奔,剛開始肯定要在中軍帳前坐一陣冷板凳的。
能直接統帥兵馬,掌握兵權,待遇很不錯了。
兩個大將投奔后。
王景還在揚州城內賜下一處宅院,調撥一些侍從女仆前去伺候,連續兩三天,都在歸雁宮內設宴,邀請城內眾文武,給他們融入淮軍的機會。
在兩個九階大將前來投奔后,本來氣勢很足的楊大眼,稍稍沉默了一些。
然后就放低了自己的姿態,在宴會上,還有意的符合和稱頌王景的話……
“呵呵,這是有危機感了!”
王景笑了笑,他早就看出來楊大眼心中有著一絲傲氣,他雖然歸附了淮軍,但南北朝時代的風氣還有自身的實力,讓他對于淮軍并沒有太強的歸屬感。
那種虎軀一震,名將紛紛納頭便拜,并且對主公還忠心耿耿,甘愿效死的情況,在神州世界根本不可能發生。
除非是從小培養的死士,亦或者是關系最為緊密的一兩個心腹,才會對君主有這樣的忠誠。
大部分的文臣武將,追隨君主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建功立業,封妻蔭子的。
可不是犯賤去充當奴隸的。
王景當然明白這點,所以并不會要求臣子死心塌地,只要楊大眼能聽從指揮,服從命令,心中有些傲氣也正常,無關緊要。
但他對于淮軍的歸屬感,還有對他這位君主的態度,關系到王景對他的看法。
之前淮軍雖然有九階武將坐鎮,但慕容紹宗、裴邃都是以兵家戰陣之法踏入九階,不擅長單獨搏殺沖陣。
楊大眼是唯一的,也是最強的“勐”將。
來了一趟揚州,不過才十幾天時間,淮軍一下子多了壓高穎、賀若弼、史萬歲三個九階。其中史萬歲的實力還在他之上。
這個情況,讓楊大眼意識到,隨著時間流逝,神州世界中的九階只會越來越多。
淮軍體系中,九階的勐將也會越來越多。
他突然想到了不久前羊侃對他說的話,如果自己不改正態度,以后可能會慢慢的邊緣化……
楊大眼好歹也是北魏第一勐將,絕不會允許自己墮落到那種地步。
所以,認清現實后他便有了一些改變。
對于這點。
王景樂見其成,麾下武將向自己靠攏,表達忠誠,這是好事啊。
時間迅速流逝。
又過了幾天,這一日,王景乘著車架,帶著高穎、從泗洪趕來的范云、剛投奔的賀若弼、史萬歲,以及調任白耳精兵統領的宇文成都。
一行人沿著運鹽河向東,經過泰州府,泰興向東一直到南通府巡視地方府縣。
這幾個府縣靠近長江,未來想要南下,這里便是前沿陣地。
王景身為君主,要做到心中有數才行。
車架進入泰州府,知府和通判立刻前來迎駕。
知府是從攻打泗洪時就從龍的老臣,名為趙振,雖然沒有什么大才能,但做事經驗豐富,并且對于中樞頒布的各種命令,都嚴格執行,一絲不茍。
至于通判,則是從科舉中脫穎而出的章惇。
他不茍言笑,氣勢極強,如果不看官服,別人還以為他是知府呢。
泰州府各縣,隨處能看到百姓在農田中忙碌,還有一些青壯以保甲法組織起來,在各地挖溝引水。
田地中生機盎然,不少孩童在歡快的玩鬧。
偶爾有一些衣衫襤褸的男女,要么是從江南渡江北上躲避戰火的難民,要么是從山林深處走出來的流民。
雖說江都行省各地的賊匪塢堡,都已經被淮軍掃平。
但還有許多百姓,在當初降臨神州世界后就出現在深山,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情況,隨著天地元氣的增強,山林深處越來越危險。
這些人便不得不從深山中遷出。
難民、流民,只要出現,很快就會被各府縣吸納,獨身的青壯編入衛所,其他男女都被編為民戶,分一片荒地,提供一些糧食、種子還有工具,讓他們開墾田地,成為淮軍治下一員。
這一切的景象,都顯得秩序井然。
百姓能安居,道路無賊匪,整個泰州府各地都已徹底安定,偶爾有個別的官吏貪污墮落,也很快被章惇處理。
“這泰州府,治理的真不錯!將來出兵攻打江南,光是這一府之地所出產的糧草人丁,就能支撐十萬大軍!”
賀若弼和史萬歲騎著馬,跟在車架旁邊。
在看到泰州府的治理情況后,不由得出言贊嘆。
區區一個泰州府,就能治理成這樣,那淮軍三省數十府縣,豈不是處處百姓安定,糧草豐盈,能支撐一兩百萬的強大軍隊?
當意識到這點后。
賀若弼還有史萬歲,眼神都變了,在看到王景的身影后,都有種下意識的尊重和敬畏。
越是有眼光的人,就越是明白,當江淮之地的內政治理到這種地步,會擁有什么樣的潛力。
淮王雖然不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
但做到的這些,卻超越了絕大部分的君主!
王景聽到這話,不由得哈哈一笑,說道:“趙振、章惇,聽到了沒有,你們做的很不錯,賀若將軍都在稱贊!”
趙振連忙說道:“不敢,這都是臣的本分,臣不過是按部就班,做好王上吩咐下來的每一件事而已,泰州府能有今日,主要是王上英明,愛惜百姓,臣不敢居功!”
“還有章通判,他決斷如流,智計過人,若非他相助,各縣各鄉,或許還需要一兩年時間,才能達到如今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