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言確實是個天才。
但在劉才軍眼中,他頂多也就是和吳琴琴一個水準的。
可現在看來,他還是低估了這小子。
藏的可真深啊!
陳澤言看著劉才軍收拾餐具的背影,忽然問道:
“劉哥,你上次說物理競賽拿了第一名,學校會獎勵兩萬現金。”
“那除了學校,國家那邊會有多少獎金啊?”
劉才軍頭也不回的解答道:“國家那邊的獎金不清楚,但肯定不會很多。”
“你小子也別太看重錢財這個東西,你要真拿到了第一名的那塊兒金牌,以后你就算不想要錢,錢也會自己往你口袋里鉆。”
“現在的你,可能現在不太理解那塊兒金牌的含金量,等以后伱就明白了。”
陳澤言無奈的笑了。
這劉哥竟然忽然教育起他來了。
他倒不是太看重錢財。
如果真的想賺錢,他有一萬種辦法賺錢。
只是其他方法,可能會稍微有一點打破常規,破壞掉他現在的生活環境。
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他之所以會把關注點放在錢上,主要是想幫小姑分擔一點壓力。
小姑是一個絕對要強的女人。
如果他忽然拿出一大筆錢給小姑,小姑不僅不會要。
而且還會刨根問底,問他錢是從哪里來的。
所以,參加競賽拿獎金,是他最好的選擇。
其實就算系統不出現那個選項,他得知獎金的數額后,大概率也會選擇參賽。
……
國科大。
光刻機分部門實驗室。
“成了……成了!!”
王懷明小心翼翼的捧著胸前的鏡頭。
一雙滿是老繭的手在顫顫巍巍的發抖。
看向鏡頭的眼神,如同看向自己的愛人。
“沒想到竟然真的成了,哈哈哈,好啊!好啊!”
激動了許久,王懷明十分小心的將鏡頭放下。
連忙走出實驗室,一個電話打給了科學院。
“喂,你們幾個老頭子,趕緊通知科學院物理部,那幾個研究光刻機的院士,來國科大一趟,我這邊有重要進展!”
“這件事情的保密等級一定提到最高,保密協議提前準備好!”
“另外,讓趙啟也來一趟,他是知情者。”
“還有,幫我找一個人……”
一連串的交代完之后,王懷明如同斷了線的風箏。
渾身脫力,癱坐到椅子上,大口的喘息著。
他有些無力的搖了搖頭,苦笑道:“到底還是老了啊。”
接連幾天的熬夜,耗盡了王懷明的精力。
他能夠堅持到現在,憑借的僅僅只是一股信念!
看著不遠處的鏡頭,王懷明欣慰的笑了。
有了它,華國在科技領域,將會再向前邁一大步。
用不了多久,華國將再不用看其他國家的臉色。
他的眼睛越來越沉重。
直到最終睡過去,嘴角始終掛著一抹淺淺的微笑。
……
不知過了多久。
王懷明醒來,如便是幾個熟悉的身影。
他依舊在實驗室,身上被蓋上了一層薄毛毯。
其他人的動作十分輕柔,仿佛生怕打擾了他休息。
“老張,你們來了。”
王懷明掀開身上的毛毯,準備起身。
旁邊兩個科學院物理部門的后背連忙過來搭了把手,小心翼翼的扶著他。
王懷明笑呵呵道:“老頭子我還沒老到需要你們年輕人來扶我的地步吧?”
“都快入土的人了,還想裝年輕呢?”張成華在一旁吐槽道。
王懷明瞪了他一眼:“你說誰要入土了?就算你個老頭子入了土,老子我還能再蹦跶幾年!”
此時在這里的人,都是科學院物理部門助攻光刻機的人才。
而王懷明、張成華、鄭蕓、郭平幾人,是這里面年齡最大、資歷最老,同時也是做出貢獻最多的幾人。
所以王懷明跟張成華拌嘴,周圍的后輩可不敢插嘴。
鄭蕓無奈的嘆了口氣,開口道:“行了,你們兩個老頭子一見面就吵,都吵了一輩子了,還沒吵夠。”
“今天咱們來,不是談正事兒的?”
這話一出,王懷明表明一寧,神色頓時變得嚴肅起來。
一旁的張成華也不再找他麻煩了。
鄭蕓小心翼翼的拿著手中的鏡頭,皺眉問道:
“老王,這真是你自個兒研究出來的鏡頭?”
王懷明先是點了點頭,但隨后又搖了搖頭。
張成華有些急躁的問道:“老王,你什么意思啊,到底是不是你搞出來的,給個準信兒啊。”
王懷明沉默了幾秒后,道:“是我,但又不完全是我。”
張成華:“???”
鄭蕓:“……”
郭平:“……”
其他院士:“……”
王懷明嘆了口氣,起身來到一個保險柜前。
推開攙扶著他的兩人后,用左手遮住右手,小心翼翼的輸入密碼。
保險柜打開,里面平躺著一疊文件。
文件首頁,寫著:光刻機研發日志(一)幾個黑體加粗的大字。
其他人都是一臉疑惑的看向王懷明。
王懷明將研發日志取出,丟給了張成華。
隨后一群人便圍了過去。
不出十分鐘,人群里就發出一聲驚呼!
“妙啊!之前怎么就沒想到呢!”
“如果是站在這個視角,所制作出來的鏡頭光潔面至少能下降到5納米以下吧!”
“何止5納米,我覺得至少下降到3納米一下!”
“天才,寫出這份日志的簡直是天才啊!”
“不愧是我們物理部的擎天柱,王院士大才啊!”
在場所有年輕的院士,都向王懷明投去憧憬的目光。
被王老頭子領先,張成華雖然心里不是個滋味兒。
但單看這份日志,他也不得不佩服老王這人確實比他要更有才華。
想要研發一臺光刻機,光是零件就需要足足上萬個。
其中,鏡頭絕對是光刻機最難攻克的一部分零件。
想要攻克光刻機鏡頭,需要有足夠強大的光學技術、超強的加工工藝,以及系統的集成平臺。
除了這些,還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
華國的眾多科學家們,卡在這一關已經好幾十年了。
足以見得研發鏡頭的困難度。
而這一道難關,竟然被王懷明一個人給解決了。
這如何能讓他們不感到驚訝和敬佩?
然而,王懷明卻苦笑著搖頭,道:“這份日志,可不是我寫的。”
“我只不過是通過這份日志,成功制作出了那么一個簡易的鏡頭。”
“雖然版本不夠完善,但制作出來的鏡頭光潔面僅僅只有3.4納米。”
“我只不過是順著寫出這份日志的人的思路在走罷了。”
“天才非我,而是那個寫出這篇研發日志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