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澄清和別人追問之下澄清,取得的效果那是兩碼事。李智云在等那些世家大族上鉤。果不其然,他最終還是等到關隴人主動拜見他詢問這件事情。關隴人的處境每況愈下,有錢是肯定的,有榮譽也是肯定的。畢竟帝國到目前為止也就兩代皇帝,關隴人作為帝國建立初期出錢出人的大股東,吃紅利也夠他們吃不少的。可關鍵是,他們沒權力啊。
他們都是董事長,但是董事會已經被皇帝解散了,所有董事的資本也被皇帝拿捏的死死的,帝國上上下下的人員物資全部都在皇帝手里邊,關隴董事們只能每年拿錢,不能在公司掌握實際權力啊。他們現在急需尋找新的機會。
沒人知道關隴人和皇帝談論了什么,只知道沒過多久,關隴人忽然表示愿意無償將各家關中九成田畝全部交給朝廷處置,并支持朝廷在關中實行攤丁入畝制度。獨孤家、竇家、于家、長孫家等家族另外表示,巴蜀漢中一代的七成田畝,他們也愿意交給朝廷,并且同樣全力支持朝廷在巴蜀漢中實行攤丁入畝。
消息傳開,朝野動蕩。很多人都以為關隴人集體發豬瘟,不然不會做出這么離譜的奇葩事情。然而,他們很快就明白關隴人這次為什么這么慷慨。
先,皇帝將于志寧提拔為民部侍郎,然后又讓他獨立主持關中攤丁入畝之事。后,戴胄因為年邁的緣故,告老離開,李智云立即讓于志寧檢校納言,代相國之職。
大臣們明白了,關隴人這是在和朝廷做交換,低頭啊。
戴胄辭職沒什么別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年紀不小了,已經撐不住案牘勞形。李智云對他很是大方,官職勛爵都給他很高,又賞賜他大量金銀財寶,還給他隨時入宮面見自己的令牌,同時又提拔他兒子當官,給足他面子里子。順便,還告訴他,叫他不用修墳墓了,將來死了,先薄葬,然后等李智云也嗝屁了,就把他陪葬在自己的皇陵。
除此之外,凌煙閣在這兒是沒有了,有的,是麒麟殿。用李智云的話來說;朕之麾下,皆文武麒麟才也。
關隴人的交換不止于此,直到十年后,一個名叫獨孤承信的少年將軍在粟特打下拔漢那的小石國,被皇帝封為‘石國公’,允許他在那里擁兵自立,但必須給當地的李唐宗室大王上供之后,大臣們才恍然大悟,皇帝允許關隴人在萬里之外建國。雖說必須要給當地鎮守府的李唐大王上供,但那也是一國之主啊!
然后,天下各大世家,紛紛有樣學樣。此乃后話,不必細表。
李智云給分封制定下的藍圖是這樣的。
首先,最高級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帝國的存在。帝國的疆域,東至大海,南至林邑,西至西域疏勒故國,北至安加拉河。此外,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那個島,吐蕃,琉球等等,后世有的,全都有,沒有的,還有。北邊要不是實在太冷,沿線直接會推到北極。畢竟,現在草原上的人已經全部是唐人了。
次一級,李唐宗室大王。他們會在帝國的疆域之外,建立一個個諸侯國,拱衛帝國。他們可以不向朝廷進貢,但是他們不能踏進帝國疆域半步,如果沒有帝國皇帝的命令,諸侯國大王只要踏進帝國疆域一步,形同謀反。
當然,這個制約,只在帝國皇帝還是姓李,還是李智云子孫的情況下有效。如果有一天,老李家的不肖子孫把家敗了,外面的兄弟要進來重振大唐,那就沒掣肘了。
再次一級,功臣。
這三個級別,逐層而下。他們會以各種職務,以星羅棋布的方式最終密密麻麻的布滿所有殖民之地。李唐的宗室大王,在殖民地屬于最高一級,下面的功臣,世家,建立的一個個莊園,允許他們掌握一定私兵,但是他們必須按時給李唐宗室大王上繳稅賦。除卻不準使用唐人做苦工之外,奴隸什么,隨便。至于稅賦,人頭稅。
換而言之,李智云將過時的,但是于世家有益的政策,允許他們在殖民地上隨便玩。至于最后會有多么殘忍,那就不是李智云能管到的事情了。想讓別人心甘情愿的出去幫你經營,不給好處,別人怎么會心甘情愿。
說實話,李智云還想做的更多,但是不行,時間還不夠,帝國積累的還不夠,只能一步步來。讓兒子們出去建國,不代表李智云不照顧太子了,他將整個北方那廣袤到無邊無際,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的土地留給帝國,將半島,將倭國,將來全部納入帝國統治體系,就是要打造完美的海防線。
當然,還有南方,南方也在帝國的經略范圍之內。西域那邊,帝國實在是鞭長莫及,必須要讓人自發的在那邊一直向西打下去,甚至是打到最西邊。
李智云后幾年主要做的事情就是,開海,開發南方,打倭國。這三件事情中,倭國最好解決,劉仁軌后來奉命駕駛巨艦,一舉攻破倭國王城,把那些矮小的倭人全部抓捕回來當奴隸使。而李智云也授意劉仁軌在島上尋找金銀礦,最終引得大量淘金者前往倭島,大量充實了人口。
開海也好弄,李智云給自己的任務很輕松,他只需要不斷完善海圖就可以,然后逐步派人出去占領島嶼,開墾土地。
只有開發南方最困難,因為氣候,因為水土,整整讓他奮斗十幾年才初見成效。
人生回顧之時,李智云忽然發現自己開的盤子實在太大,然后很猶豫的問太子能不能把握的住?
太子回答,他可以。
李智云相信他,畢竟太子是他一手教導出來的。后來的李承昭在繼位之前,先是皇帝出去巡視天下的時候,他監國。后來皇帝遷都洛陽的時候,他負責鎮守西京,管理工坊。大抵上,李承昭在當太子的數年里,做過很多事情。
出征,監國,研究科學,開辦大學,主政南方,巡視高句麗故土等等等。軍中,朝廷,皇帝基本上全讓他涉獵。同時,科舉大考也讓他來主持,讓他全力拉攏人才。
當皇帝年事已高,選擇退位當太上皇的時候,那一天夜里,皇帝對太子說;為父最后幫你一次。
然后,一批勛貴慘遭貶謫,另一批罪孽深重者直接被殺。那個時候,跟著李智云打天下的老兄弟們早死的差不多了,李智云根本不在乎。
殺完之后,皇帝又讓朝堂上,一直以來和太子不對付的,站在自己這邊的大臣告老回家,將大量的位置讓出來,給太子,讓他去提拔自己的心腹。
皇帝對太子說:“衣冠禽獸者,非一朝也。”
然后,佝僂著身體,牽著太子,把他摁在帝座上。
“你現在是皇帝了,代替朕,好好照顧百姓們。”
之后,皇帝去太原了。
因為他女兒晉陽公主是晉陽大學的校長,他去那兒幫襯一把,順便寫寫知識點,趁著他還沒昏頭的時候,能寫多少是多少。
李承昭羽翼豐滿的時候,皇帝有時候難免敲打他,漸漸的就演變成皇帝的大臣針對太子的心腹。歷朝歷代都這樣,李智云和李承昭這對父子也沒能免俗。不過好的一點是,李智云很反感這種事情,除非太子做的事情不對,不然太子怎么跳,他都不怎么管。
而太子,則根本不在乎,他和他老父親關系不是那些大臣能挑撥的,更有楊皇后在其中說話,一家人根本不存在隔閡。
貞觀四十八年,李智云退位做太上皇,直接把皇位給太子,太子心里更是感激。因為呢,他的老父親一把年紀居然還能騎馬打獵,身子骨不要太好。這要是李智云一直做皇帝,李承昭覺得自己有的等。
李智云是懶得做皇帝了,因為是真他娘累,做五十年皇帝湊個整數,他覺得行了。主要是做皇帝這些年越來越沒意思,老人一個接一個死,新人一個接一個來,他年紀又大了,實在不想勾心斗角,太累。
何況,繼續做皇帝,太子萬一沒活過自己怎么辦。
實際上,太子李承昭登基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
李承昭的兒子,太子李軒轅也三十多歲了。而李軒轅的兒子李堯舜也有八九歲了。
嗯,李智云都見到他重孫子了。李軒轅這個名字,李智云親自給孫子取的,李軒轅本不叫這個名字,后來通過李智云考察,李智云親自冊封他為皇太孫,然后賜名李軒轅。
李智云不怕名字大,孫子扛不住,因為他將來會是帝國的第四位皇帝,他能扛得住!
而重孫子李堯舜這個名字也是李智云給起的,因為這小子和李承昭小時候是真他娘像啊,一樣的聰明,一樣的張揚,他和楊皇后都喜歡這個重孫子。
話說李承昭登基之后,便改年號為宣武。延續四十八年的貞觀年號,終于迎來它的落幕。但,誰也無法忘懷,誰也不能忘記,這個年號在全世界的可怕影響力。
貞觀大帝的影響力!
宣武這個年號,意思很明顯,我要打人了。
李承昭在位期間,完全延續貞觀皇帝的作風,對內重拳毆打那些勛貴世家。對外,到處殺人放火。其實,到宣武皇帝在位之時,帝國內部的世家已經徹底落寞。因為大部分世家要么去極西發展,要么就是前往海外,帝國內部的世家都是小貓三兩只。
盡管如此,宣武皇帝也沒大意,抓到就殺。對外,宣武皇帝的主攻方向有兩個,其一是南方,其二是倭島那些造反的土著。當然,還有西邊,分封出去的兄弟們的后代。
宣武皇帝聰明啊,看著兄弟們把粟特那邊經營的很好,到處都是唐人之后,果斷挑事去占領土地。那邊幾個兄弟后人早就罵娘了,李智云還活著的,在那邊的兒子大罵老四不要臉,兄弟碗里這點東西伱踏馬也惦記,你還是不是人。
宣武皇帝到底還是要臉的,后來就沒鬧了,畢竟老父親還在太原養老呢,這時候不能和兄弟們撕破臉。后面,他又重點經營吐蕃。
吐蕃那一塊,貞觀皇帝在位的時候就徹底打下來了,不過一直都經營的很慢。
高原氣候嘛,理解一下。
宣武皇帝在位十八年,七十歲退位當太上皇了,沒辦法,李承昭感覺自己年紀太大,精力不濟,扛不住。而這個時候,將近九十歲的老皇帝李智云還活著,只不過已經快嗝屁了而已。
所以,在宣武皇帝變成太上皇之后,李智云榮獲曠古絕今的唯一封號;太祖上皇。
說實話,為了考慮這個封號,新皇帝想了很久,差點沒糾結死。
最后想來想去,干脆在太上皇中間加一個‘祖’好了,反正貞觀皇帝是他皇祖父。
太祖上皇,沒毛病。
大唐帝國的第四位皇帝,李軒轅。他和他的父皇宣武皇帝李承昭一樣,登基的時候五十多歲了。
他的年號是昭武。
是噠,昭武皇帝是個比他父皇,皇祖父,還要酷愛狂躁進攻的皇帝,他在位十二年,基本上每年都在打仗,不是在平叛,就是在往北邊打,往南邊打,往西邊打,往海外打。反正,他張口閉口就是;我皇祖父怎么怎么,朕也要怎么怎么。
他學李智云學上癮了屬于是。
然后,他死了,死于筋疲力盡。
昭武這個年號就跟有毒一樣,誰沾惹,誰傻逼。你不能說昭武皇帝一無是處,你也不能說他是個廢物,你只能說他不是個好皇帝。因為這人在位的時候,年年打仗,陸地地盤和海外地盤倒是擴張一倍還不止,可庫倉直接被他打空,耗子進入庫倉都能餓哭。
他留下一堆爛攤子丟給他的太子,也就是帝國第五位皇帝,那位在民間傳言是貞觀皇帝隔了兩代欽點的繼承人,李堯舜。
李堯舜登基的時候終于和昭武皇帝,宣武皇帝不一樣了,他三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
登基之后,李堯舜改年號玄龍。玄,即黑,黑龍。大唐帝國的黑龍旗插遍九州四海。
他才是真正學到貞觀皇帝的人,玄龍皇帝登基之后全面收拾昭武皇帝留下的爛攤子,僅用五年時間便讓快速下滑的帝國止住頹勢,而后玄龍皇帝一番合縱連橫,將朝中各種利益集團打的四分五裂,之后在帝國疆域之內重新丈量所有田畝,無償分配百姓,全面屠殺當地豪強,有序安排移民。帝國經濟,在玄龍皇帝的治理下快速回復。
民心,就這樣再度依附老李家。
玄龍皇帝剛登基那會兒,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貞觀皇帝,宣武皇帝,兩代皇帝留下的財帛,居然被昭武皇帝一個人打光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真的,玄龍皇帝想不到自己父皇到底是怎么敗家的。
玄龍皇帝在帝國內部清田,大力推行攤丁入畝,是繼貞觀皇帝之后,力度最大的一次。這中間,隔了將近七十多年。而屠殺豪強算是老李家的皇帝的保留技能,基本上每個都會,每個都喜歡用。
基本上,上一個時代的人都死光了,不過,看史書的人都認為玄龍皇帝真的和貞觀皇帝很相似啊。
相似嗎?
不,玄龍皇帝只想說,其實,我只是把我太爺爺留給我的理論書籍全部消化了而已。
在帝國穩定之后,中興開始了,十五年后,帝國全面恢復到宣武皇帝時期的興盛。但是玄龍皇帝覺得還不夠,他還想繼續,他想做到和貞觀皇帝一樣好。
可惜,這個時候帝國的攤子更大了。
因為蒸汽機誕生了。
一百多年的發展,工業終于在理論知識牢固的情況下迎來巨大的爆發時期。
貞觀皇帝、宣武皇帝、昭武皇帝,這三位皇帝在位時期,各個時代能工巧匠留下的各種機械圖紙,在蒸汽機響徹天際的時候,終于被玄龍皇帝從長安太極宮密室取了出來。
火車、巨艦、汽車、織布機
無數的蒸汽機械出現在世人面前,粉碎了那可笑的人力畜力。
黑煙彌漫之時,伴隨著‘哐噹哐噹哐噹’的輪音,碾壓在那冰天雪地的北州大陸之上,穿過茫茫冰原,一桿桿火槍響起,一頭頭冰熊倒在血泊之中。
火炮在大海之上掀起狂風暴雨之時,鋼鐵巨艦碾碎天竺土著可笑的水寨,帝國的將士在貞觀皇帝魂牽夢繞的,念念不忘讓子孫們去尋找的那片遺失大陸上岸了。
各種農作物被巨艦帶回帝國,種植,采摘,二十年內迎來人口爆炸增長。
貞觀皇帝在位時期,百姓人口最多之時有一千萬戶,六千多萬人口。宣武皇帝時期人口下降,因為大規模開始朝著外面移民。昭武皇帝時期進一步下降,因為打仗死人,經濟又不行。
現在,隨著農作物帶回,加上攤丁入畝再度大力推廣,人口開始反彈高漲。玄龍皇帝一朝,人口最終破億。就這,還不算那些被帝國占領的殖民地,或者是海外都督府之地的人口。
蒸汽機應用之后,玄龍皇帝果斷開始征服之路,一路朝著西邊狂攻,把一群老李家的子孫都給攆走了。
然后,又在各個大陸上開始殖民統治。有歷史學家認為,神唐帝國真正意義上的殖民是從玄龍皇帝開始的。
玄龍皇帝一生做出很多功績,文武并重,很多人將他視為貞觀皇帝第二。而玄龍皇帝自己則說,他根本比不了貞觀皇帝。
玄龍皇帝也是個長壽皇帝,在位四十年,后面退位當太上皇還活到八十多歲。
有人說他是中興帝國的皇帝,也有人說他是挽救帝國的皇帝。
后世有歷史學家研究過,發現唐帝國的皇帝,基本上都是長壽皇帝,都能活到七八十歲,最離譜的貞觀皇帝活到九十多歲。有人覺得這份長壽基因是從貞觀皇帝那里遺傳的,但是很快被人推翻了。
因為,貞觀皇帝的兄弟們,普遍只活五六十歲。后來又有人提出看法,認為唐帝國的長壽基因傳承自弘農楊氏,因為他們在查看唐帝國譜系之后,發現貞觀皇帝的楊皇后所生的幾個孩子,以及他們的后代,都長壽。而另一位楊昭儀所生的濟王一系也長壽。故,他們得出結論,李家和楊家結合的孩子,都長壽。
不過,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唐帝國最讓歷史學家們認為不可思議的是,居然連續出現八代明君,連續八代沒有狗屁倒灶的奪嫡破事發生,這簡直不可思議。哪怕是最讓人瞧不起昭武皇帝也是有功績的,畢竟他打下的地盤可不小,最多只能說他窮兵黷武,不能說他是廢物。
經過歷史學家們的研究,他們發現,唐帝國的太子一旦確立,便不存在父子相疑的情況,從來都是皇帝全力培養太子,甚至于皇帝絲毫不懼怕太子的挑戰。
哪怕是唐帝國歷史上關系最不好的父子,寧武皇帝和大興皇帝之間,那也沒有互相懷疑,頂多是互看不爽。
寧武皇帝是玄龍皇帝之子,他老是覺得大興皇帝和自己一點也不像,長得五大三粗,面相不好,顏值太差,要不是這個兒子是玄龍皇帝看重的,他根本不想立為太子。
大興皇帝是庶子,他也不喜歡一天到晚舞文弄墨的老爹,他更懶得迎合老爹的喜好,依舊我行我素。基本上,寧武皇帝當政期間,還是太子的大興皇帝只做宅男。
別以為寧武皇帝一天到晚只知道玩,他被歷史學家評價為唐帝國歷史上最冷酷,最富心機,最殘忍的皇帝。他的殘忍,讓大臣們能嚇得暈過去。
寧武皇帝在位期間,堪稱整個帝國歷史氣壓最低時刻,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的活著。要知道,可能上一刻寧武皇帝還在和你笑瞇瞇的說話,但是下一刻,他會冷酷下令,殺你全家,說殺死你全家就殺你全家,說到做到。
當然,除了老百姓。
嗯,寧武皇帝有一回騎馬踩掉老農莊稼,被人指著鼻子罵了祖宗十八代,屁也不敢放。
寧武皇帝快死的時候,召見了大興皇帝。這個時候,大興皇帝因為當了很久很久的宅男,早就變成皮膚白皙,面色紅潤的英氣男子。
寧武皇帝很高興,拉著兒子的手,說;“這才是我兒子,我李家子孫,自貞觀皇帝始,代代都是絕代風華也。”
大興皇帝很無語,甚至想捂臉。
寧武皇帝死之前告訴他,繼位了,殺掉那些勛貴,殺掉那些地方豪強,殺掉.
老李家的傳統藝能,代代相傳。
寧武皇帝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殘酷,他冷漠,他心機復雜的讓人捉摸不透。
他被歷史學家評價為頂級職業皇帝,轉會費過億的那種明星級別選手。
對了,寧武皇帝極其擅長畫蝴蝶,他的一生留下的畫作有三十二篇,其中有八篇遺失,剩下的二十四篇之中,有一篇用皮當作紙張來繪畫的《青蝶》是無價之寶。
至于為什么,那你得知道那皮是什么皮啊。
據野史記載,寧武皇帝曾為情所傷,后來性情大變,登基之后喜歡扒人皮來畫畫,特別喜歡畫蝴蝶。
有人稱寧武皇帝的初戀為‘蝶皇后’。
大興皇帝登基之后,第一件事情是開始老李家傳統藝能,瘋狂屠殺地方豪強,然后減稅減賦。之后,第二件事情,把宮里所有的畫師全部抓起來,命令他們以自己為模板,畫一個女子肖像。
至于那女子是誰,史書沒記載。史書上只寫了,大興皇帝把宮里畫師殺光了。
這個未解之謎,被人聯系到寧武皇帝的緋聞。歷史學家甚至也猜測;大興皇帝很可能是那個傳聞中的蝶皇后所生,只不過,這個蝶皇后沒有傷害寧武皇帝,只是死的早。
當然,這些都是猜測,根本沒證據。
大興皇帝沒寧武皇帝那么荒唐,可他也不是什么好皇帝,在位期間到處跑,天南海北的跑,沒一天能閑的住,好像要把他當宅男的那些時光補回來一樣,挺搞笑的。
盡管如此,大興皇帝也不是什么昏君,他只是愛玩。他當皇帝的這段時間,帝國就兩個字;發展。
沒了,其他的,大興皇帝一樣沒干,就是照著正常路發展。他一點雄心壯志也沒有,完全享樂躺平,完全對不起他的年號。
在他死后,元徽皇帝登基。這位唐帝國的第八位皇帝,最后一位明君,登基的時候年紀非常小,十六歲。
冊立元徽皇帝為太子,應該是大興皇帝這個躺平的家伙,干的最正確的一件事情。
因為這位少年天子,登基之后,再度讓帝國強盛起來,他沿著貞觀皇帝,玄龍皇帝,這兩位祖宗的路,把帝國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重新整肅了一遍,讓帝國完完全全占據了澳大陸、美大陸,將整個太平洋變成帝國的‘大湖’。除此之外,他還普及了老祖宗貞觀皇帝留下的命令;興建小學,中學。
在元徽皇帝的努力下,每州每縣都有小學中學,在一些大城都建有大學。教育方面,元徽皇帝完爆唐帝國歷代皇帝,貞觀皇帝也不行啊。不過這也能理解,貞觀皇帝那時候挑戰太多,事情太多,是打基礎的時候。
時人稱贊元徽皇帝是貞觀皇帝在世。
元徽皇帝在性子方面很冷,有點像寧武皇帝,但是他沒有寧武皇帝那么殘暴,他只對敵人殘暴。
盡管如此,朝臣們還是很畏懼他。
讓歷史銘記這位皇帝的原因,除卻他做下的功績,還有他干的一件蠢事,差點讓他被釘在恥辱柱上。
這件事情就是,他是唐帝國歷史上,武德皇帝之后,唯一一個在冊立太子之后動搖的皇帝。不同的是,歷史學家們普遍認為武德皇帝是要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玩帝王平衡之術。而元徽皇帝則是純粹來搞笑的。
事情也很簡單,他冊立的第一個太子是元烈太子,這位太子是正宮皇后所出嫡子,結果元徽皇帝老年時候偏愛幼子,硬生生把元烈太子給逼去北都太原,然后又下旨廢掉了元烈太子,冊立幼子顯王為太子。這位太子就是明華皇帝。
同時,明華皇帝也是整個唐帝國歷史上最爛的皇帝,沒有之一。
他爛到殺光了七個同父異母的兄弟,霸占了三個姊妹,簡直離譜到極致。時人感慨,貞觀皇帝能被這混蛋氣的從墳墓里爬出來。
要知道,自宣武皇帝開始,唐帝國的皇帝在私德方面其實一直做的不錯,沒有一個比貞觀皇帝差。哪怕是寧武皇帝也不過是殘忍而不是無德。
除此之外,明華皇帝的后宮竟有八萬多人,滑天下之大稽。這位皇帝在位期間,帝國內外到處都在起火,中原四處起義,帝國好似已經走上末日一樣。
他最后死的也是相當可笑,死在女人的肚皮上,年僅二十六歲。
明華皇帝死后,元烈太子的兒子,當時已經被囚禁的太原王,在太原悍然發動起義,用十二年時間,掃平中原起義,于燕都登基,是為光烈皇帝。
光烈皇帝登基后,帝國內部雖然已經平復,可是海外的殖民地相繼宣布不再奉帝國為宗主,而是自立為一國。光烈皇帝的一生都在平叛的路上,打了整整三十五年,才重新讓帝國的地盤恢復到元徽皇帝時期。
持續半個世紀的戰亂,讓帝國元氣消耗的一干二凈。
就在全天下的人都認為,光烈皇帝的繼任者,會像玄龍皇帝,元徽皇帝一樣,中興帝國的時候,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發生了。
按照歷史學家的劃分,光烈皇帝的都城在燕都,應該屬于后唐時代。
如同兩漢一樣,劉秀之前是前漢,劉秀之后是后漢。
光烈皇帝之前是前唐,或者是玄唐,因為光烈皇帝之前的唐帝國以玄色為尊,光烈皇帝之后以紫為尊,故又稱之為紫唐,后唐時代。
后唐時代共有十六位皇帝,這十六位皇帝,全都資質平平,最好的也不過是光烈皇帝,能打。最差的,甚至剛登基一天就被太后給嗆死在茅廁。
非常詭異的現象。
歷史學家們研究發現,前唐和后唐好像是兩個朝代,明明都是老李家子孫,但是后唐的皇帝非常差勁。而且后唐時代發生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
什么后宮干政,什么宦官干政,權臣當政,地方起義,二十八子奪嫡,基本上是在往死路走,同前唐時代相比,后唐時代更像是一個快要死的人在茍延殘喘的活著,一點生機沒有。
歷史學家甚至表示,后唐時代更像歷史上的那些王朝,因為它發生的事情,其他王朝都有。唯獨前唐時代不同,這個時代發生的事情乃至于它的皇帝,都和其他王朝不一樣。
具體什么不一樣,說不上來,比較清楚的是,前唐時代的皇帝們雖然有的很離譜,但是在治國上,很有招數,而且非常得百姓信賴。
但是后唐時代沒有,后唐時代的百姓,基本上恨不得把皇帝給活活掐死。
另一點,后唐時代的皇帝選擇的繼承人,一個比一個爛,一個比一個差勁,而且經常變卦,根本沒有前唐時代皇帝堅定,選擇一個繼承人就定死了,不變。
歷史學家們研究很久,猜測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光烈皇帝起義奪下江山之后,沒有得到那份只屬于皇室內部的傳承。
這是他們根據貞觀皇帝、宣武皇帝、昭武皇帝、玄龍皇帝、寧武皇帝、大興皇帝、元徽皇帝、元烈太子、明華皇帝,這幾位的個人本紀里面發現的蛛絲馬跡。
具體的就是,但凡被冊立為太子的,基本上全都跟著皇帝一起學習政務。如宣武皇帝早年被冊立為太子,常年在幕后聽大臣向貞觀皇帝述政。
離譜的宅男大興皇帝雖然和寧武皇帝不親近,但是史書上仍然有有相關記載。
如;秋八月,星島大都督少驥入萬壽殿述職,太子側觀之。
這里的太子就是大興皇帝。
除此之外,歷史學家們還懷疑,李唐帝國皇室內部肯定有某種代代相傳的書籍遺失了。
因為前唐時代,每代皇帝都會提到一本書,叫做《唐訓》。
如,玄龍皇帝曾言;家祖傳《唐訓》,妙極也。
寧武皇帝曰:貞觀老祖傳訓,小子一刻不敢忘也。
大興皇帝曰;朕幼時,不讀訓,爹爹必責,每杖之,星夜難安。
就連明華皇帝都曾經被史官這么記載過;六年夏,帝夜驚,起復殺人,口不擇言,連呼‘阿父,小子已習訓,勿罰!’。
由此,歷史學家們合理懷疑,因為《唐訓》的丟失,導致李唐帝國的皇帝質量直線下降。
畢竟,元徽皇帝一開始冊立的元烈太子,其實在史書上,極具孝順賢良之名。而元烈太子的兒子光烈皇帝,也算是個中興之主。按照時間推算,元徽皇帝那會兒,《唐訓》還在,元徽皇帝一開始選擇的元烈太子,其實真是一個很好的繼承人。而且,這個繼承人的兒子也會是一個很好的繼承人。
但是很可惜,元徽皇帝變卦了。
關于元徽皇帝為什么會突然變卦,歷史學家們給出兩種比較得到大眾認可的解釋。
其一,明華皇帝生母鄭美人把老年元徽皇帝迷得五迷三道,由此更加偏愛幼子明華皇帝。
其二,元烈太子不類己!
更多的歷史學家,其實更偏向第二個可能。因為縱觀整個前唐的諸位皇帝,一點都不難發現,這些個皇帝,一個比一個暴躁,一個比一個不講道理。除了老百姓能指著他們鼻子罵,其他人,尤其是番邦人,誰敢張嘴說一個字,不把你祖宗十八代給挖出來,算你小子走狗屎運。
看看他們的年號就明白,要么是展示肌肉,要么還是展示肌肉。
宣武、昭武這些就不多說了。看似比較和平的年號,貞觀,其真實含義,可是出自這句話。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什么意思,貞觀皇帝說什么是正的,什么就是正的,貞觀皇帝說什么壞的,那什么就是壞的。你不聽話,那你就不符合天地之道,你就不該存在!
這可比什么昭武更可怕。
換而言之,這種霸道暴躁的基因記憶,是從貞觀皇帝這兒傳下去的。
歷代皇帝,如躺平的大興皇帝,當年一怒之下也曾經因為海外番邦只進貢一塊‘圣土’給他,而氣的下旨連發十二艘巨艦夷平那座小島。
結果,他事后才知道,人家把圣土上貢給他,是表示愿意投降的意思。
但,元烈太子不行,因為歷史學家發現史書上記載的元烈太子實在太溫和了,一個末流小官都能開著車走在太子專車的前面。而元徽皇帝更是說過;太子有類小娘也!
由此,他們懷疑,因為元烈太子太溫吞的性格,讓元徽皇帝覺得這個太子雖然足夠聰明,可是不夠狠心,不能讓他繼承皇位,否則會被大臣控制的。
而明華皇帝呢,果然夠狠,結果玩崩了。有人甚至猜測,如果明華皇帝死的不那么早,恐怕前唐時代不會完結。
強大的唐帝國,延續了五百一十三年。它的強大,它的繁榮,全都在前唐時代的兩百多年里,后唐時代的兩百多年,是一個帝國逐漸被瓦解的過程,整個帝國都處在隨時隨地被撕裂之中。
來自四面八方的敵人,每時每刻不在吞噬著龐大帝國的血肉。
如果說李智云看見后唐時代會被活活氣死的話,那么當這座帝國轟然倒塌,當掀翻這個帝國的青年人從直升機上下來,走到他墓碑前的時候,李智云估計就笑了。
因為,這個年輕人叫做李晉陽。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英俊的年輕人風衣飄蕩,腰部懸掛著唐刀,整個人氣宇軒昂,英姿勃發。
“少帥,咱們可是在造反,在老祖宗這兒可不能停太久,羅剎國那邊還等著少帥去主持大局。”段諶說道。
李晉陽點點頭,而后又笑了。
“您笑什么?”
“我想起高興的事情。”
“什么高興的事情?”
“老祖的本紀里記載過一個趣聞,當年老祖跟著武德皇帝造反的時候,曾經在段志玄面前也說過我剛剛說的那兩句詩。”
“誒?”段諶一愣,“我家老祖宗?”
“是噢。”
李晉陽乃是貞觀皇帝第七子,隴王李承烜一脈后人。
而今,唐帝國崩潰,那些曾經被老四家這一脈后人給攆的到處跑的那些貞觀皇帝兒子的后人們,全都回來了。
后面還有幾章番外,等我恢復健康再給大家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