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漢隸之最可師法者

更新時間:2022-12-16  作者:瘋神狂想
可是,這么明顯的錯誤,以前的古人就看不出來?

所以,是后來鐘繇彷了一塊《漢乙瑛置百石率史碑》,還是另有原因?

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應該是有一塊類似鐘繇真跡的石碑吧?

但現在有一塊石碑,也就是被人們稱之為《乙瑛碑》的石碑,卻是立于東漢永興元年(153年)。

據考證,此時鐘繇只有三歲,顯然是誤傳。

《乙瑛碑》又稱“百石卒史碑”“孔龢碑”“孔和碑”等,無撰書人姓名,它屬隸書書法作品,現存于曲阜漢魏碑刻陳列館。

這樣一塊石碑,陳文哲自然是知道。

接下來就是“三碑”,“三碑”是《漢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簡稱《乙瑛碑》)、《魏上尊號碑》、《受禪碑》。

這些全為刻本,是否鐘繇所作已無從考證。

特別是《乙瑛碑》,有宋人張稚圭石刻記云:“后漢鐘太尉書”。

之后宋徽宗趙佶“宣和”、宋高宗趙構“紹興”,以及清高宗“乾隆真賞”等御印,一一陳列其上,這說明它曾經由以上各帝御覽。

后幾經輾轉,毀于民國十三年(1924年),今僅存其影印件。

《宣示表》真跡,據王羲之曾孫王僧虔《書錄》說:“太傅《宣示》墨跡,為丞相始興(王導)寶愛,喪亂狼狽,猶以此表置衣帶。過江后,在右軍處,右軍借王修,修死,其母以其子平生所愛納諸棺中,遂不傳。所傳者乃右軍臨本。”

《調元》《力命》《賀捷》三表,也是后人臨本,但成就亦較高。

“五表”指《宣示表》《薦季直表》《賀捷表》(又名《戎路表》)、《調元表》《力命表》。

這是現存鐘繇書法藝術性最高的作品,但都不是鍾繇的真跡。

鐘繇的書法真跡,到東晉時已亡佚,人們今天所見到的要么為臨摹本,要么系偽書。

《薦季直表》可信性最強,在唐宋時期由宮中收藏,周圍印有唐太宗李世民“貞觀”玉璽。

《薦季直表》藝術成就很高,元代陸行直贊美此表“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無晉、唐插花美女之態”,為“無上太古法書,天下第一妙跡”。

至于《白騎帖》等四種,則經多人輾轉臨摹,已遠離鐘體。

“六帖”指《墓田丙臺》(簡稱《丙舍帖》)、《昨疏還示帖》(簡稱《還示帖》)、《白騎帖》《常患帖》《雪寒帖》《長風帖》(其后半部分又名《安厝帖》)。

“六帖”全部為臨本,《丙舍帖》《還示帖》,成就較高,也較接近鐘體,是上乘之作。

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說,《宣示表》是唐代所傳王羲之臨本。

因王羲之亦為書法大家,所以他臨摹鐘繇的真跡非常成功,從中可以看到鐘繇書法的情況。

《乙瑛碑》為方首碑,高198厘米,寬91.5厘米,厚22厘米,無額,碑文18行,每行40字。

碑文之中記錄了魯相乙瑛,上書請求為孔廟設置百石卒史一人來執掌禮器廟祀之事。

它屬于紀事性的祠廟碑,與《禮器碑》《史晨碑》合稱“孔廟三碑”。

書法上,其書體方整,結構嚴謹,筆勢剛健。

書法雄勁,字取橫勢,粗細相間,起筆藏鋒,收筆回鋒。

長筆畫呈彎弧,波尾大挑,折角圓和,波勢蘊柔。

中斂旁肆,瀟灑飛逸,氣韻盎然。

所以這塊石碑被近人推為東漢綺麗書派的代表,是漢隸成熟的標志碑之一。

所以直到現在,它都是漢隸之最可師法者。

但是,說《乙瑛碑》是鐘繇的書法作品,這個沒有史料依據。

據陳文哲知道的,已出土的漢碑有二百多種,且風格各異,其碑上都沒有刻制書者的姓名。

說《乙瑛碑》是鐘繇的書法作品,只是人們的猜測而已。

雖然鐘繇擅書法五體,但后人只見到過他的小楷《宣示表》。

至于其它書體的作品,后人從未見過,怎么說《乙瑛碑》是鐘繇的書法作品呢

還有就是《夏承碑》,有關專家說“相傳”是蔡邕的書法作品。

但《夏承碑》到底是不是蔡邕的書法作品,有關專家也難以肯定。

最后他們只是用了“相傳”兩個字說明《夏承碑》的書者是蔡邕。

漢《乙瑛碑》到底是誰的書法作品,到目前為止,人們連“相傳”二字都沒看到。

為什么說《乙瑛碑》是鐘繇的書法作品?陳文哲原來也認為,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但是,現在看到這么一塊用正楷書寫的《乙瑛碑》,他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能夠放在這里,肯定是被李天強高價收購到手的。

以現在李天強的人家關系,肯定不可能輕易被人忽悠。

那么他就肯定是找了高人鑒定過的,既然鑒定過,還被買了下來,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不說其他,只是看石碑的風化痕跡,就知道這塊石碑,存在的時間肯定不短了。

這樣的品相,加上其上的字跡,就算是贗品,也價值不菲啊!

鑒定古董,就要抱著懷疑一切的想法來鑒定。

所以,陳文哲不認為這是真品,但是他卻沒法找出任何一處瑕疵。

這就厲害了,不認為是真品,還看不出模彷的缺陷,這要真是贗品,也絕對是大師級高手制作的。

要知道,碑刻彷制品之所以珍貴,在于其石料有限。

比如要彷制一些石刻,像是摩崖石刻這種,可以說是相對好辦。

要真想彷摩崖石刻,在原址附近找到相似的天然石料,并不難。

之后彷造字跡刻好后,再用堿液對字口進行腐蝕,形成長期風化剝落的外觀即可大功告成。

而墓志彷造,最大的難度在于,幾乎不可能找到和真品形狀、年代完全相同的石料。

外形只能打鑿,而打鑿的痕跡,非常容易識別。

真正的高手,都是先將石料形狀打磨好,刻完字再放入堿水浸泡做舊。

但浸泡時間,需要極其精準的把控。

時間久了會蝕化過度,時間短了又只能蝕化淺表,很容易露馬腳。

如果是陳文哲做舊,他倒是不贊成這種作偽方法,因為最終稍有不慎,前期的一番辛苦打鑿就白費了。

一般地認為有“五表”、“六帖”、“三碑”。

閱讀我的系統不正經

在搜索引擎輸入 我的系統不正經 龍之谷中文 或者 "我的系統不正經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我的系統不正經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