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早就讓人按照趙宋王朝宗正寺所保存的趙宋皇族、宗族、外戚的譜牒,詳細列出所有皇室、宗族、外戚成員每個人的姓名、年齡、封號以及官職等,全部登記造冊。
按照名單,經過三個多月的全城搜捕,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幾乎全都被一網打盡了。
準確的說,截至到目前為止,只缺一人,東京汴梁城中的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就齊了。
缺的這個人就是建安郡王趙楧,也就是明節皇后(安妃)的長子。
王時雍、徐秉哲、范瓊、左言等人為了找到趙楧,差點沒將東京汴梁城給翻過來了。
可是就是找不到趙楧。
后來,實在找不到趙楧的王時雍等人,只能請李存幫忙了。
趙楧有一位還沒有來得及迎娶的妻子,名叫孔令則,現在才十四歲。
小姑娘因為跟趙楧有婚約,也被王時雍他們捉了送進延福宮中。
李存派人去將孔令則找來,想要一問究竟。
可孔令則還以為李存準備讓她侍寢呢,她將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還穿上了綠色的嫁衣。
見到李存以后,孔令則羞羞答答的,就差直接說:“臣妾乃初次,望陛下憐惜。”
讓孔令則的小臉當場就垮掉了的是,李存竟然是向她詢問趙楧的下落的,根本沒有要臨幸她的意思。
孔令則都沒過門,哪能知道趙楧在哪,所以她當然是一問三不知了。
李存覺得孔令則漂亮是漂亮,就是太小了,便讓她回去,等她再大一點再說。
誰想,孔令則見李存讓她回去,眼淚“唰”得就流了出來。
可孔令則又不敢抗命不遵。
所以,孔令則只能一步三回頭的往外走,期望李存能夠看她可憐,而心軟,進而改變主意。
見到這一幕,李存突然想到了《甄嬛傳》中,陵容得皇帝翻牌,卻因緊張導致渾身哆嗦,皇帝不愿勉強,就叫人把陵容抬回宮中,換余答應前來伺候。陵容因此成了宮中的笑話,遭人奚落,甚至就連太監都嫌她晦氣,使她更加難以抬頭做人。
李存估計,自己要是這么叫孔令則回去,她的下場可能就會跟陵容差不多,她要是心思再小點,沒準都有可能會自殺。
嘆了口氣,李存還是招招手道:“你回來罷……”
孔令則雖然不知道趙楧的下落,但她在事后還是給李存提供了一個有用的線索。
那就是,在李存進城的前一天晚上,她父親舊宋大理司評事孔俊龍去見過趙楧,回來后神色很不好。
雖然李存已經猜到了孔令則應該是想借此事讓自己見見她父親,順便為她家頒布特赦,最好能給她父親封個一官半職,但李存卻沒有責怪孔令則。
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當天,李存就頒布了特赦,將孔家所有與趙氏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全都放了,他家的房產也還給他家,并見了孔俊龍。
從孔俊龍那里,李存得知,趙楧在自己進城的前一天,因驚嚇過度,突然死亡,當時,趙佶下令,封鎖消息,將趙楧的尸體埋在了建安郡王府的后花園中。
李存派人去建安郡王府的后花園尋找,果然挖出來了一具十三歲左右少年的尸體。
經人鑒定,這具尸體的主人確實是趙楧。
——由于這段時間天氣寒冷,加之趙佶讓人用了比較好的埋葬技術密封過棺材,使得趙楧的尸體保存得還算完好。
李存下令,將趙楧的尸體送去鞏縣宋陵埋葬。
至此,在東京汴梁城中的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全部落網。
李存下令,打開東京汴梁城的城門,任民眾自由出入。
這也代表,屬于趙宋王朝的時代,徹底告一段落。
封了四個多月的東京汴梁城終于再次打開,難免有一些人選擇離開這個讓他們傷心的地方。
——雖然李存已經盡量控制傷亡了,可還是有不少人甚至是無辜之人在這場戰爭中死于非命。
對此,李存只能說,如果沒有他李存,這一城人的死傷可能多上一百倍都不止,很多人的下場可能凄慘一千倍都不止。
另外,李存也知道,有一些還忠于趙宋王朝的人,也借著自己放開了東京汴梁城的時機,選擇去投效趙構等人。
對此,李存只能說,人各有志。
老實說,李存覺得這其實是好事,想走的人,你非得將他們留下來,很可能就會釀成禍端。
不過——
總體來說,不論是離開東京汴梁城的人,還是離開的還忠于趙宋王朝的人,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由此不難看出,李存這段時間的施政其實還是很成功的。
范致虛命杜常率領一萬兵馬做先鋒,又命夏俶率領一萬兵馬前去鞏義守護宋皇陵。
這兩支部隊作為西軍的先頭部隊最先離開京兆府。
結果,杜常與夏俶在前往潼關的途中,遇到了一個名叫“韋知幾”的人。
韋知幾曾經擔任過京城東壁統制,城破時他僥幸從東京汴梁城中逃了出來。
韋知幾告訴杜常和夏俶,東京汴梁城已經被乾軍給攻陷了,趙宋王朝可能已經滅亡了。
杜常和夏俶大驚,趕緊帶著韋知幾回軍去面見范致虛。
見剛剛出征沒多久的杜常和夏俶又帶著大軍回來了,范致虛大怒。
而且,范致虛根本不相信堅固、多兵、糧草充足、又有上百萬民眾的東京汴梁城會這么輕易的就被乾軍給攻破。
所以,聽了杜常與夏俶的匯報后,范致虛立即怒斥杜常和夏俶搖撼軍情:“京城豈有可陷之理?”
然后范致虛親自審問韋知幾到底是怎么回事?
韋知幾見范致虛露出一副要殺人的模樣,不敢說實話,只能撒謊說:“小人本是勤王兵,不曾到京城而兵已潰,但聞京城守御如故。”
對于韋知幾的回答,范致虛很滿意,他將韋知幾的謊話通報三軍,說東京汴梁城還在固守待援,他們必須快點去東京汴梁城勤王救駕。
范致虛其實早就聽說了,杜常與夏俶手下的將士軍紀很差,一離開大部隊,就到處燒殺搶掠——這其實也是西軍的通病。
借著這個機會,范致虛正好將杜常與夏俶逮捕,當眾對杜常與夏俶說:“向來使杜常統勤王之師,應援京城,遂聽潰兵虛言,中途而返。夏俶保護陵原不能守。爾等二人,更相唱和,縱兵劫掠,驅虜婦女,輒敢入關。脫或京城失守,臣子聞之,即當奔赴共死,爭忍觀望奔潰,所過焚毀。理合誅滅,免爾家小。”,然后將杜常與夏俶腰斬于帳前,并行張榜,向全軍說明斬殺二人的緣由。
經此一事,西軍將士無不驚悚,紀律變得好了不少。
范致虛隨后分出一支偏師交由宗印統制,從水路向西京洛陽挺進,宗印領命了之后,將僧人編為一軍,起名“尊勝隊”;又將行童(也就是供寺院役使的小和尚)編為一軍,謂之“凈勝隊”。
——沿路的僧人與行童差不多都被宗印編入軍中,也有借補為官者,這些和尚成了宗印的堅定支持者。
而范致虛則親率主力從陸路向西京洛陽進兵。
其實,這時已經有人給范致虛出主意,讓范致虛不要勞師動眾的去東京汴梁城了,而是應該奪取潼關、薄津關、函谷關等關,然后以這些險關為屏障將乾軍擋在陜西以外,再好好經營陜西,檄蜀帥及川陜西路,合秦蜀之力,等著趙宋皇室退到川陜地區,再徐徐而圖之。
可范致虛對于這樣的建議根本就不予理睬,依舊我形我素的率領這十幾萬西軍準備離開陜西去東京汴梁城勤王救駕。
只說,宗印所率領的偏師順流而下,不到三日就抵達了三門津,沿途著實是打跑了好幾波乾軍的游騎,取得了幾場小勝。
范致虛得知了此事之后,非常高興,授予宗印河東制置使,讓宗印繼續東進。
與此同時,范致虛又令馬昌右率軍向潼關進發。
這一次,西軍可就遭到了翟興、翟進的部下比較有利的抵抗。
——守衛潼關的三千乾軍將士將范致虛的十幾萬大軍擋在了潼關前七天七夜。
后來,是因為這三千乾軍將士實在沒有彈藥和弓箭了,又接到了翟進的撤退命令,才主動放棄潼關撤到函谷關的。
奪取了潼關之后,范致虛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乾軍的誘敵深入之計,而是下令繼續東進,而且范致虛還要求宋軍鼓行出關。
裨將李彥仙感覺事情有些不對勁,所以他建議范致虛分路進軍,他說:“行軍利速,且多為支軍,則舍不至淹,敗不至覆。若眾群聚而出肴、澠,一蹴于險,則皆潰矣。”
可范致虛并沒有采納。
其實——
李存早就知道了范致虛率領十幾萬西軍正在東進了,他也早就知道了,趙構率領十萬大軍在東平府一帶按兵不動,王襄、趙野、范訥等人率領十幾萬大軍正在攻打西京洛陽,翁彥國一直在潁州一帶徘回觀望,算來算去,只有宗澤有南下來京畿地區勤王救駕的意思。
也正是因為清楚的知道宋軍的所有態勢,李存才敢全力收復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打通自己地盤之間的所有聯系。
與此同時,親自處理掉東京汴梁城中的一切隱患。
如今,晏孝廣和東海水軍水陸并進收復了京東東路,趙立收復了京東西路,而李存處理完了東京汴梁城中的絕大多數隱患。
萬事俱備,李存終于可以著手收拾趙構他們這些趙宋王朝的殘余勢力了。
而第一個被李存盯上的,不是趙構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府,而是范致虛所統制的西軍。
李存之所以會制定這樣的戰略戰策,
不是因為,趙構太會跑了,跟泥鰍一樣不好捉,而信心爆棚的范致虛是抱著決戰的目的來的,可以一戰就解決掉。
而是因為,李存只要擊敗范致虛所率領的西軍,其它烏合之眾,說不準就會不攻自破,尤其是趙構,鐵定會跟沒頭的蒼蠅一般,四處逃竄,然后就會被早已布下天羅地網的李存分而殲之。
由于此戰必須得取勝,李存派吳璘親自率領精銳騎兵前去支援翟興、翟進部。
臨出發前,李存胸有成竹地對吳璘等將說:“范致虛一書生耳,不解用兵,可明斥候,使三千人破之必矣。”
擔任先鋒的牛皋,將李存的這番話牢牢地記在了心上,因為他手上正好有三千人馬……
同一時間,在東平府待了快兩個月的趙構,心里越來越不安——逃跑天賦異稟的趙構,已經感覺到了東平府可能不再安全。
而且,已經有人在說,趙宋王朝已經覆滅在即,可趙構卻整天在東平府享樂,根本不管東京汴梁城中的皇兄、父母、妻妾、女兒的死活,豬狗不如,還有人說,趙構的母親和妻妾可能已經被李存給玩過了,趙構很可能早就被李存給戴上了綠帽子,畢竟,李存的愛好,天下人皆知。
如此一來,現在還要臉的趙構,也實在是不好意思再跟潘氏等女再在東平府耳語廝磨下去了,他只能做出去勤王救駕的架勢。
汪伯彥得知了趙構的想法之后,召集天下兵馬大元帥府的人員開會,商議下一步該怎么辦。
經過討論,不少人都認為,他們在東平府待得實在太久了,東平府確實不再安全了,他們應該馬上轉移到濟州去。
相比東平府來說,濟州距離京畿地區的確要近一點。
趙構覺得,這樣他就能堵住悠悠眾口了。
所以,趙構同意,天下兵馬大元帥府即日南下,前往濟州駐扎。
可趙構他們的想法,并沒有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趙宋王朝的形勢崩壞到了這種程度,唯一的希望趙構,還毫無作為,很多人因此對趙宋王朝失去了信心,進而不想再跟趙構走了。
再加上一些河北兵聽聞,大乾王朝在大名府招兵,待遇特別好,軍餉還實發,所以,他們不想南下,而是想北上去投乾軍。
這些不想再跟趙構他們走的宋軍,私下一串聯,就趁著天黑,在東平府城的北門與府衙前放了兩把大火,想要制造混亂,然后趁亂逃跑。
張俊得知了此事以后,果斷出兵,將鬧事的宋軍全都捉了,斬首示眾,又及時將這兩場大火全部撲滅,鎮壓了這場叛亂。
趙構他們因此并沒有受到這場叛亂的影響,按計劃離開了東平府,前往濟州……
從張俊平息這場叛亂的過程當中,不難看出來,張俊的敏銳洞察力與果敢魄力的一斑。
張俊十五歲從軍,在人才濟濟的西軍中鍛煉了近二十年,弓馬嫻熟,而且,他南征北戰,共經歷了數百戰,立功無數。
而別的戰斗先不說,只說歷史上,他受命跟隨種師中前去救援太原。大軍行至榆次,與金軍發生交戰,金人以數萬騎壓之。張俊當時為隊將,率部進擊,殺傷甚眾,獲馬千匹。他請求乘勝反擊,然而種師中卻認為時日不利,急令退保。金人獲悉張俊的建議未被采納,于是全軍出動,將宋軍包圍,并勐烈進攻。宋軍陣地被突破,種師中在殺熊嶺殉國。
張俊當時率所部數百人突圍而出,且行且戰,至烏河川,金軍追了上來。
張俊大呼死戰,率軍斬敵五百級,擊退金軍。
這在當時人人都在輸的交戰當中,可是一場了不得的勝利,絕對不輸韓世忠前期取得的那幾場小勝。
老實說,要不是因為沒有背景、沒人賞識,以張俊的能力,早就該當上統兵大將了。
如今,梁揚祖向趙構推薦了張俊,認為張俊忠實可任,趙構召見了張俊,見張俊英偉、善戰,非常喜歡,遂提拔張俊為大元帥府后軍統制。
而張俊也是時候的表現出來了他的能力。
按說,屬于張俊的春天應該到了。
只可惜,這歷史早已發生了巨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