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二百六十七章加官晉爵

更新時間:2022-11-10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
朱棣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張安世。

張安世也顯得有些尷尬。

“你但言無妨,朕也不是小氣的人。”朱棣今日的精神不錯。

張安世笑著道:“陛下,臣的意思是,臣需要不少壯丁。”

朱棣狐疑地看著張安世道:“壯丁?要壯丁做什么?”

張安世又笑了笑道:“臣那邊需要一些匠人,造一些東西,只可惜……棲霞的人力,已經遠遠不足了。”

朱棣聽罷,便笑道:“你既開了這個口,朕怎能不許呢?這個好辦,朕命山東布政使司,還有湖南布政使司,抽調三千匠戶給你便是。”

張安世卻是搖頭道:“陛下……臣想的不是這個。”

“不是這個?”朱棣就更狐疑了,便問:“三千還不夠嗎?”

“臣在想,能否允許匠人可以移至棲霞……”張安世說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很沒有底氣。

因為按大明的律令,天下的百姓,分為民戶、匠戶、醫戶等等。

其實這承襲的,乃是元朝的制度。

元朝的時候,為了作戰,將統治區內的所有人,根據職業進行劃分不同戶籍,每每到了需要作戰的時候,需要多少匠人、大夫、百姓,便可從中抽調,隨軍作戰。

而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也認為這樣的制度似乎頗有可取之處。

當然,這也帶來了許多的問題。

比如醫生的問題就是如此,醫戶世襲,導致醫生的兒子極有可能對醫術并不精通,可因為是醫戶,卻依舊成為大夫給人治病不可。

這軍戶和匠戶其實也差不多,越是到明朝中后期,這個制度就越是崩壞。

而之所以在元朝,這個制度好用,因為它確實對元朝的軍事制度有很大的幫助,征調人力十分方便,至于民政還有其他的問題……

顯然,對于蒙古貴族們而言,這根本就不是問題,畢竟這些貴族在進入中原之后,在將中原直接變成牧場的問題上,還爭議了很久呢。

而與之配套的制度,除了嚴格的職業戶籍體系之外,伴隨而來的,還有不同職業戶籍,往往都掛靠在了各地的官府上頭。

比如山東的匠戶,往往是山東布政使司調動,哪里需要修河堤了,需要多少匠人,便可征來。

這和軍戶的體系相差不大,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問題,那便是……各戶的人丁,不得輕易流動。

而一旦流動,就意味著你成為了流民,而官府對于流民,是有權力抓捕的。

當然,在民初的時候,百廢待興,天下剛剛初定,大量的征調各種戶籍的人口,興建水利措施,修橋鋪路,同時開墾荒地。

這種職業戶籍制度,確實起到了不少正面的作用,朝廷等于是沒有花費太大的代價,就將一個水利的雛形興建了起來,同時還屢屢對當時的北元動兵,且成本極為低廉。

若是沒有這個制度,明朝能否從戰亂中恢復過來,尚且還是兩說。

尤其是貫穿了整個元末明初的流民問題,若是不進行限制,只怕滿天下的山林里都是盜匪了。

問題就在于,到了現在,這種制度的弊端便開始顯現了。

比如棲霞缺乏人力,可其他許多地方,想要做匠人的卻不是匠戶。想來棲霞的人,可其戶籍卻在其他地方。如此一來,反而使百姓們除了安守本分之外,沒有其他的出路。

朱棣聽罷,皺眉道:“你不妨說明白一些。”

張安世道:“臣只說說,陛下若是覺得不好,可以當玩笑聽一聽。”

朱棣頷首:“說罷。”

張安世這才放心地道:“陛下,棲霞對人口的缺口極大,當初制定世襲制,本是為了讓百姓們安定下來,可現在……卻不同了。鄧健那邊,現在正在培育新的苗種,將來的糧食問題,一定可以大大地緩解,而且許多新糧,并不需要細耕細作,那么多余的人力,若是還留在土地上,對我大明又有什么好處呢?”

“所以臣希望……不如試一試,在這上頭,開一個口子,試一試是否有效。若是有效,那些愿意耕種的民戶,可以照顧更多的土地,一戶人家,也可得更多的糧,而那些無心務農的百姓,若是想要務工,讓他們進行嘗試,又有何不可?”

“若如此,天下豈不是要亂套了?”朱棣顯出了幾分憂心。

張安世干笑道:“那么不如……先試一試?”

朱棣一愣:“試一試?如何個試法?”

張安世道:“開一個口子,譬如棲霞這邊,不如直接和太平府這邊直接對接。太平府的人丁,可與棲霞流動,官府不得阻攔,除此之外,太平府暫時解除民戶、醫戶、軍戶、匠戶之分,如何?”

“太平府嗎?”

太平府其實就是后世的馬鞍山和蕪湖一帶,與南京相鄰,只是如今,隸屬于南直隸。

張安世的用意很明顯,這地方近,干脆來個自由流動,看看成效如何,若是成效好,那么再看是否放開。

朱棣若有所思,他所忌憚的是,這畢竟是祖宗之法。

前幾日,他才吹噓自己如何奉行祖法呢,總不能這么快就打自己的臉吧。

不過棲霞的用工若是短缺,確實也是一個麻煩,這可能意味著,他的銀子就掙少了。

這是朕的錢啊!

一時間,朱棣也拿不定主意,于是道:“朕交文淵閣議一議吧。”

張安世也只好道:“噢……”

張安世不禁有些失望,他覺得若是讓大臣們去議,十之八九,是肯定無法通過的。

不是他悲觀,而是這種制度,其實明眼人都看出不合理。可明朝兩百多年,卻幾乎沒有一個重臣提出反對意見來。

這說明什么?

說明大家都覺得這很合理。

張安世便干笑道:“確實該讓大臣們議一議,不過……”

“不過什么?”朱棣沉吟著看了張安世一眼。

張安世苦笑道:“百官歷來對棲霞頗有微詞,說是棲霞那邊,只曉得做買賣,尤其是商行,榨取了許多民脂民膏……他們是巴不得商行招募不到人力。”

朱棣斜著看張安世一眼:“你這小子,倒是很會挑撥是非。”

張安世連忙笑著道:“陛下,臣可以發誓……”

朱棣擺擺手:“確實只是區區太平府的事……除非……”

朱棣沉吟了片刻,才又道:“除非朕敕你為太平府知府。如此一來,你為知府,又鎮棲霞,這豈不是很合理?”

張安世:“……“

這棲霞屬于南京的一個區域,而太平府,雖然和南京所在的應天府都屬于南直隸,可畢竟從行政劃分上,還是有所區別的。

可話又說回來,蕪湖和馬鞍山,在后世雖屬于安徽,可四舍五入,它們的省會大抵也是南京,這似乎也很合理。

張安世帶著幾分猶豫道:“只是……臣能干知府嗎?”

朱棣道:“你不也是讀書人嗎?”

張安世有點心虛:“臣……確實讀過一些書,昨天夜里,臣還讀春秋呢。”

這話,說得很是底氣不足。

朱棣道:“區區一個太平府,朕若是用這個召大臣們來議論,想來……應該不會有什么爭議。就算有大臣反對,可朕畢竟違反的不是祖宗之法,反對也是無用。此事,就這樣定了,你候著消息就是。”

朱棣隨即奇怪地看著張安世,道:“怎么,商行又有什么大買賣了嗎?卿家對人力的需求這樣大?”

張安世道:“這百姓們將來若是能吃一口飽飯,百業就會興旺,百業興旺之后,人力的價格必然也水漲船高。可是臣聽說了許多濫用民力的現象,比如現在許多大臣,已經開始坐一種軟轎了,這轎子,需要兩個人,亦或者四人來抬。”

“陛下,平日的時候,大臣們提及到人力,便口口聲聲地說要愛護百姓,慎用民力,可等他們要坐轎子的時候,幾個人抬著他們,他們卻覺得這是理所應當。”

“當然,臣只是打一個比方而已,沒有詬病百官的意思,說到講道理,臣哪里及的上他們啊。”

“可既然涉及到人力的問題,臣便在想,既然人力可貴,那么為何不盡力減少人力的浪費呢?商行這邊……打算為此建立一些作坊,除此之外,這都是這些年商行投入了資金,又培養了一批能工巧匠,集思廣益,最終得出的一些成果。臣打算……展示出來,也好給天下人做一個表率。”

“展示?”朱棣凝視著張安世。

他其實想脫口而出,這能掙錢嗎?

不過畢竟沒有問出。

張安世顯然看出了朱棣的心思,便道:“展示之后,若是得到了歡迎,便可想盡辦法生產,而后售賣出去。”

朱棣卻是語出驚人道:“你已是國公了,不要口里總談錢。”

“啊……這……”張安世愣了愣,像是一下子反應過來似的,又連忙道:“是,是,是,是臣太粗俗了,談錢不雅,臣的意思是……主要還是開啟民智,這是為了我大明江山。”

“若是為了大明江山……”朱棣頷首,隨即就道:“此事倒也無可厚非,朕最欣賞你的,就是事君以忠,待民如待親的心思。”

張安世笑了笑道:“是,是,是,陛下的一番話,教臣慚愧。臣只是有那么一點點的忠心,勉強也可以和岳武穆相比而已。最近臣在讀三國,每每讀到諸葛孔明,便不禁淚流滿襟……為之扼腕,不過臣比諸葛孔明強,他遇到的是先主,創業未半身先死。而臣所遇的君主,卻比那漢昭烈帝高明十倍百倍……”

朱棣頓時揮手,嫌棄地道:“得了,得了,再說下去,朕要和堯舜比了。”

張安世擺出一副很真摯的樣子道:“在臣心中,堯舜也無法與陛下相比……”

朱棣不由失笑道:“這話可不能亂說,至少不能說出去,咳……朕怎么見你今日……有些怪異,你到底還想要什么?”

張安世樂了,便道:“其實臣還有一個不情之請,臣不是做展示嗎?這展示的東西,有諸多寶貝,這些寶貝,無一不對我大明,有莫大的好處。當然,對商行也有極大的好處,只是……臣畢竟沒有多大的影響力,這展示只怕到時,沒幾個人愿意去看,臣就在想,若是陛下能……”

朱棣道:“只是這個?這個容易,朕反正喜歡閑逛的。”

卻聽張安世道:“臣的意思是,若是皇后娘娘……”

朱棣卻是瞪了張安世一眼,才道:“你也知道,她身子不好。”

雖然上一次治好了病,可畢竟這個年紀了,而且徐皇后身子一直羸弱,如無必要,更多的是需要靜養。

張安世則道:“娘娘可能就是平日里待在宮中才如此,讓她出去瞧一瞧熱鬧,說不定這身子就能好上不少了。”

朱棣道:“朕倒沒想到,你竟對這什么展示如此上心。”

張安世很認真地道:“陛下,在臣看來,這才是天大的事。”

見張安世如此重視,朱棣道:“何時開始?”

“初九”

“那也沒有幾日了。”朱棣沉吟著:“到時再看看吧,若是有閑,自然會去的。”

張安世松了口氣,若是陛下能去,那就最好不過了,這等于是一個金字招牌。

這就好像后世的商品,需要一個小鮮肉做代言人一樣。

而在大明,朱棣就是最大的小鮮肉。

雖然這小鮮肉……老了一點,胖了一點,黑了一點,說話也沒有娘音,而是動不動入他娘的。

張安世心滿意足地告辭而去。

從紫禁城出來,張安世便廣發請柬,恨不得這全天下的王孫貴族們都去湊湊熱鬧。

轉而,他又跑去了東宮。

見了太子妃張氏,張安世便道:“阿姐,過兩日,棲霞有一個萬國博覽會,你一定要去看看。”

張氏道:“我一婦人,怎好四處走動?”

張安世很直接地道:“皇后娘娘也去。”

張氏眉一挑,覺得有些非比尋常:“你不會是又打了什么主意吧?你現在了不得了,已敢到母后的頭上動土了?”

說著這話的時候,張氏是瞪著張安世的。

張安世可是有點怕這個姐姐的,立即就道:“不敢的,不敢的,只是陛下格外看重此事……”

張氏這才臉色好了一下,沉吟著道:“你直說了罷,是不是你想讓我去?”

張安世最終嘆了口氣,道:“果然什么瞞不了我阿姐,確實我希望阿姐去。”

張氏道:“那你就早說,只是……到時只怕都有不便,再看吧,遲一些我問問你姐夫,看看他怎么安排,若能安排妥當,自然不教你心思落空的。”

張安世大喜,樂呵呵地道:“多謝姐姐,姐姐,你真的對我太好了,別人都說我有福氣……”

既然來東宮的任務完成,張安世也沒時間多待,跟自家姐姐閑聊了一會,便又趕回了棲霞。

棲霞這邊,忙活了一通,很快,這棲霞原先的拍賣場,已掛出了一個燙金的招牌。

在張安世看來,這一次展覽會,至關重要,因而,連續幾日,展覽會的消息都在邸報中刊載出來。

只是尋常商戶和百姓開放的日子,乃是初十,而與朱棣的約定,卻是初九。

初九是給王孫貴族們展示的日子。

之所以如此,目的卻是為了得到朝中的支持。

很多時候,想要干成一件事,就得盡量去消除阻力,因此,對于這一次的展覽,張安世進行了十分精巧的布置。

其中除了精鋼鍛造的各種器械之外,還專門設立了一個未來的生活館。

忙碌了許多天

,終于,總算是做到了萬無一失,張安世這才勉強的松了口氣。

到了初八這日。

文員閣里。

胡廣、楊榮,還有入值內閣的翰林侍講金幼孜三人,接到了一份陛下奇怪的旨意。

三人面面相覷。

解縉去了爪哇之后,金幼孜便入值翰林,不過……卻并非是大學士,當然,在百官們的眼里,這金幼孜距離未來的大學士也不遠了。

“封張安世為太平府知府,陛下這是何意?”這幾人里,金幼孜的資歷最淺,所以他雖知道大家都有疑問,可此時他來詢問最為合適。

胡廣卻下意識地看向楊榮。

楊榮沉吟著,道:“這事,確實很蹊蹺,有些教人看不懂。可陛下下這旨意,倒是教我等為難了。”

“是啊。”胡廣吹胡子道:“這可不合規矩!楊公,我們這就去見駕,勸陛下收回成命吧。”

楊榮搖頭道:“陛下不會收回成命的。”

胡廣一愣,不解道:“為何?”

楊榮分析道:“如此不合乎常理的任命,顯然是陛下別有所圖。而且讓張安世來,這張安世乃是心腹肱股之臣,必然是為了完成某一件事,而下的特旨,此時你我去見駕,卻有何用?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依我看,不如先觀察看看。”

胡廣卻是皺眉道:“只怕外頭的人,都要指著你我的鼻子罵,做大臣沒有風骨,處處逢迎……”

楊榮倒是微笑著道:“也有人不逢迎,自己有自己心思的,那個人……叫解縉……”

胡廣:“……”

這讓他還能說什么?

金幼孜始終沒有吭聲,這時才道:“既如此,我去草詔。”

金幼孜這個人,為人最是靜默,平時不顯山露水,不過遇到事卻頗有擔當。

他來草詔的意思是,若是外頭有人罵,他這個草詔的人,可能承受的壓力最大。

于是,金幼孜去了。

楊榮瞥了金幼孜一眼,突然道:“幼孜行事沉穩,將來必在你我之上。”

胡廣卻道:“你一點也不為張安世做太平知府而擔心嗎?”

楊榮道:“天下要擔心的事太多了,老夫擔心不上來。”

胡廣:“……”

“據聞明日有一個什么博覽會,就是這張安世辦的,有閑,你去不去看看?”

“明日?如何得閑。”

“陛下只怕也要去。”

“哎……”胡廣搖搖頭道:“我總覺得……這樣不好。”

到了次日……

朱棣攜了徐皇后一起啟程往棲霞。

同時百官隨行,其余王孫親貴,亦伴駕而去。

朱棣騎馬,而徐皇后則是坐著乘輦。

騎馬走出了大明門,百官紛紛跟上。

朱棣回頭時,卻見后頭的隊伍,果然有不少大臣,竟是坐著軟轎隨行。

朱棣頓時火氣上來,氣呼呼地道:“太祖高皇帝在時,哪怕年過古稀,只要無災無病時,尚且騎馬而行,朕更是成日都在馬背,百官何以如此自在?教他們都給朕從轎中下來,步行隨駕。”

宦官們慌作一團,紛紛去傳詔。

這一下子,不少人叫苦不迭,偏偏卻又不敢吱聲,皇命不可違,只好乖乖地步行。

從紫禁城至棲霞,確實有一些距離,等抵達的時候,絕大多數人已累得虛脫,不少大臣平日里都是養尊處優,哪里吃得了這樣的苦?

即便是徐皇后出了乘輦,也是一副疲倦之色。

顯然,道路并不好走,一路晃晃悠悠,且乘輦的速度慢,一兩個時辰下來,徐皇后有些吃不消。

朱棣將她接下來,溫和地含笑道:“早知如此,就不來了,都是張安世出的鬼主意。”

這時,張安世已帶著京城三兇來接駕了,他喜滋滋地上前行禮。

朱棣便道:“今日遂了你的心愿,走吧,若是沒有什么好瞧的,朕可不饒你。”

“是……”張安世道:“展示的東西太多,陛下,咱們一步步來,臣來做向導。”

這博覽會,是在一處新的建筑這兒舉辦,這建筑占地很大,靠近圖書館,很是恢弘。

張安世打頭,回頭卻見后頭的大臣,一個個東倒西歪的樣子,心里竊喜,卻又擺出一副好像無辜的模樣。

他隨即道:“陛下,那兒有一處未來生活館,陛下一定要好好瞧一瞧。”

朱棣道:“未來生活館是什么?”

張安世笑吟吟地道:“就是以后,咱們大明……會是什么樣子,以后會流行什么……”

朱棣還是一知半解。

徐皇后此時倒來了興趣,似乎逛街,乃是女人的天性一般。

張安世當下,先領人至未來生活館,而進入入口,當先,一個小隔間里,卻展示著一樣東西……

這東西……好像是一件衣服,頗為輕薄,嗯……還有帽兜……只是……看上去,表面又不似布料。

徐皇后道:“此衣可不好看。”

張安世道:“是啊,黑乎乎的,當然不好看,不過它不是用來看的。”

朱棣一愣,好奇地道:“不是用來看的?”

張安世道:“陛下請看。”

說著,張安世手指著身后的丘松,道:“四弟,你來,你來,給陛下展示一下。”

丘松鼓著眼睛,一副很不情愿,桀驁不馴的樣子。

朱勇和張33便忙取了那衣,給丘松套上,一面安慰道:“大哥的話要聽,一會兒就好了,你別生氣嘛。”

這衣服將丘松套了半個身體,而后,便連丘松的腦袋也被帽兜蓋住了。

丘松便一副任人擺布的樣子,站著不動,不過張安世也確實是算是人盡其用,作為模特,丘松的表情僵硬,倒是恰如其分。

張安世這時打了個響指:“來人……給我倒水……”

朱棣等人這時才發現,原來在這隔間的上頭,卻站著幾個伙計,幾個伙計各自端了個大銅盆,聽了張安世的號令,竟當真將一盆盆的水直接淋了下來。

這一盆盆水,直接對著丘松的腦袋淋漓而下,丘松依舊站著,木然不動。

朱棣皺眉,下意識地要護住徐皇后,一些水滴,也難以幸免地濺著了徐皇后的身上。

朱棣頗怒,覺得張安世這個家伙,行事實在沒有章法。

只是……奇怪的是……

這一下子,竟是引發了后頭其他臣子們的驚呼。

朱棣也一愣。

這丘松依舊還穿著這衣,水落在他的身是,便迅速地滑落。

雖是身子濕漉漉的,卻好像沒有什么反應。

張安世便讓朱勇幫忙將丘松身上的這件衣服脫下,眾人再看,卻見丘松的身上,幾乎沒有沾染任何的水漬。

“陛下,這是雨衣……”張安世道:“你看,這雨衣如此輕薄,卻比蓑衣的防水效果,更強十倍,穿了此衣出去,包裹全身,也就不擔心雨水了。”

朱棣驚訝地看著輕薄的雨衣,可能他的感觸不深。

可是身后的許多大臣,卻都來了勁頭。

要知道,這里的不少大臣,都要出入宮禁,而宮中是不許撐傘的,便連戴斗笠都顯得忌諱。

因而,不少人出入,都只好淋著雨,在這個時代,淋雨就意味著傷寒,而傷寒就意味著有死亡的幾率。

即便有蓑衣,那蓑衣也是笨重無比,而眼下這雨衣,既輕薄,防水又強,實在讓人大開眼界。

張安世道:“這雨衣,其實還是多虧了鄧公公。”

“又是鄧健?”

朱棣背著手,轉著圈,像打量牲口一樣打量著丘松,這才確信這丘松確實沒有沾染多少水痕。

他和百官所想象的卻是不同,對他而言,若是有了這個,那么……豈不是大軍就可冒雨行軍?還有原先那些害怕潮濕的物資,是否可用這東西防水?

在搜索引擎輸入 我的姐夫是太子 龍之谷中文 或者 "我的姐夫是太子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我的姐夫是太子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