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吾弟大秦第一紈绔

第121章 大秦皇后,阿房

更新時間:2022-12-18  作者:精品香煙
“陛下許儒家以特權,儒家不是大興便是大劫。越沒有那么天真,會認為陛下要廢法行儒,那這便該是大劫了。”

淳于越一直在澹笑,他的聲音也很是平穩,就像在說別人的事。

“以陛下之心性,長公子如此,儒家難辭其咎。要殺儒家以泄憤,再正常不過。”

李斯默然片刻,道:“跑之可乎?”

“天大地大,俱是秦土,跑又能跑去哪。”

“燕,楚,齊,此三地可也。這三地名義秦土,實際依舊為六國貴族所掌。”

“越自齊入秦,發誓要重振儒學。如此歸齊,不妥,不妥。”

“不要命乎!”

“李兄若真如此擔憂越,越有一問,請李兄解之。”淳于越殷切地看著李斯,道:“李兄為陛下近臣,所知定比越多矣。敢問長公子之病癥,還未痊愈乎?”

淳于越這一問,讓李斯一下子便想到了那份他偷看過的旨意。

長公子哪有什么病,早被陛下暗中發配到上郡了。

若是淳于越知道長公子已不在咸陽,或許就不會再抱有儒家能崛起之幻想。

嗯?斯懂了!

趙高一直在強調我身兼儒法兩家之長,既是在提醒我朝堂這些儒家門生死后,我便能總領儒法兩家門生。

更是在提醒我,陛下是在考驗我。

陛下知道我不小心看了圣旨,卻沒有怪罪,且今日還特意要求我來告知淳于越。

就是要看看我會不會為了同門之情,而泄露圣旨內容。

一旦我告知淳于越長公子真相,以致淳于越逃跑,那陛下就會知道我泄露圣旨。

趙高說我和淳于越有同門之誼,無疑是再次點明,陛下就是要我斷了最后一份人情,做一孤臣……

李斯越想越覺得就是如此。

但這一刻,他沒有了站在博士署門前的糾結。

自他拉著淳于越走入博士署,他就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他沒有想過一個問題——趙高提醒他的話,是趙高揣摩出來的始皇帝之意,始皇帝可從來沒有直接跟他說這么多。

李斯很是自然地搖搖頭。

“長公子到底得了什么病,至今還未痊愈?”

“長公子沒患病。”李斯刻板道:“陛下已暗中將長公子發配到上郡。淳于兄,速速離開咸陽吧。”

淳于越聽聞,這次也沒有露出任何驚奇之色。

在李斯不解目光中,淳于越釋然地長出口氣。

“果然如此。”

“……你早便知道?”

“猜之八九也。李兄之言,算是驗證了越心中所想。”

“此時離去,還來得及。”

跑之可乎?

不要命乎!

此時離去,還來得及。

李斯連續三次要淳于越逃離,淳于越拒絕了兩次。

這第三次,淳于越看了看李斯那張刻板得難以看出情緒的臉,笑笑,點頭。

“可。”

李斯起身行禮,嚴肅地道:“保重”

淳于越起身回禮,言道:“再會。”

李斯如釋重負地離去,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之輕松。

淳于越在李斯走后,亦是走出私室,走入博士署深處。

“淳于仆射又來尋伏博士?”

“然也,伏生可在?”

“就在里面。”

“謝過黃博士。”

淳于越與路過的相識博士攀談了兩句,繼續向內行進。

仆射年俸四百石,博士年俸六百石,仆射地位在博士之下。

但博士署,沒有哪個博士拿淳于越當仆射。

誰都知道,淳于越是儒家領袖。

淳于越輕車熟路地行至一間房屋,輕力慢叩三聲房門。

里面無人應答。

淳于越早就習慣,不再猶豫,推門而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伏生搖頭晃腦讀論語的形象,出現在淳于越眼前。

淳于越走過去,右手輕拍伏生肩膀,喚道:“伏生。”

拍了兩次,才讓伏生從忘我讀書狀態出來。

伏生手里捧著《論語》,驚訝地看著站在他身后的淳于越,道:“淳于兄是何時來的?”

在伏生的視角,淳于越就像是瞬移一樣,突然就到了自己背后。

“陛下六日后要召開大宴,分封群臣,儒家子弟皆能參加。”

伏生大喜,道:“此為好事邪!陛下行周之分封,又如此看重我儒家。我儒家興起不必等到秦二世,此世可也!”

“好事邪?壞事也!”

淳于越看著一臉天真的伏生,終是露出了在李斯面前沒有露出的苦笑。

“陛下重法輕儒,如此安排,是要殺死當日所有赴宴之儒生。長公子已被發配上郡,如今,想要重振儒家,唯有一條路可走。”

伏生驚駭欲絕,沒有辦法對淳于越的話做出回應。

淳于越一臉堅定,云澹風輕地道:“陛下欲絕我儒家,是長公子為儒生也。此事既因長公子而起也,我為長公子之師。死我一人,應足以宣泄陛下之怒火。”

“我可與淳于兄一起,為儒家死,我心快矣!”

伏生終于回過神來,同樣一臉堅定得對淳于越道。

淳于越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不,你有更重要的事做。死我一人只能宣泄陛下心中之怒火,不能讓長公子回咸陽。長公子不回咸陽,我儒家便不能大興。若要陛下召回長公子,便必須要陛下相信,儒家不會再試圖影響長公子。”

“你要去做一件事,一件足以打消陛下心中疑慮的事。這件事,整個儒家只有你能做,這件事比死還難受。但為我儒家大興,請伏兄務必為之。”

伏生以為淳于越此話,是為了讓他心安理得地活下去,搖了搖頭。

“哪有事會比死亡大矣。凡事生做得,他人亦做得,淳于兄蒙騙我也。”

淳于越指著伏生手中的《論語》道:“逐張平四人出儒家。親往長安君府求注釋《論語》,要所有儒生盡習之。如今儒家之內,以伏兄威望最盛。此兩件事,唯有伏兄能做得。”

嘩啦~

伏生手中的《論語》掉落在地。

他臉上漲紅,血氣上涌,霍然起身。

他的反應,比剛才聽到始皇帝要滅絕儒家所有赴宴門生時還要大。

“要生做此二事,不如讓生死矣!”

伏生曾在朝堂上,因為嬴成蟜詆毀《論語》氣的當場暈厥。

也曾因為淳于越答應向嬴成蟜請教《論語》,而氣的大鬧儒府,問罪淳于越。

好在淳于越不是真心認為嬴成蟜對,事后遣張平等四位儒生給嬴成蟜下套,這才贏得伏生的全力支持。

如今要伏生驅逐四人出儒家,還要他去請嬴成蟜注釋《論語》,還要讓所有儒生學習。

這簡直比殺了伏生,伏生還難受。

淳于越雙手用力拍在伏生肩膀,大聲道:“你要想讓儒家存活,要想讓儒家大興,就必須要做此事!我儒家連《論語》都能任他人注釋得面目全非,還有何不能棄?非要溫順如此,才能打消陛下戒心。”

“陛下才會相信我儒家只求存續,別無他求。才不會在秦國全面禁儒,驅逐儒生出咸陽。才會在我死后調長公子回咸陽,授以太子之位!”

“讓生去死!你去做此事!你在儒家威望勝生十倍,比生更適合為此事也!”

“越,已是個死人了。”

淳于越輕輕順著伏生胸口,讓伏生情緒平穩下來,笑著道:“陛下說不論官職高低,爵位幾何,是儒家門生便能入得大宴。這便是給了儒家喘息之地,只要不去大宴便不會遭厄。但被李斯親自告知的我,不可缺席也。”

“我若不出現,陛下怒火無從宣泄。帝王一怒,伏尸百萬,那儒家便真要血流成河矣。你死是全你之名節,你活著,你之名節受損,能讓儒家大興。”

淳于越對伏生深施一大禮,躬身不起,誠懇地道:“儒生淳于越,請伏兄為儒家,活下去。”

伏生沒有攙扶淳于越。

這位儒家學問精研最深的儒生紅了眼眶,指著淳于越大罵。

“混賬!你淳于越死在陛下刀下,贏得生前身后名!卻要我去做這遺臭萬年之事!儒家大興,后世所有人都會記得你淳于越鐵骨錚錚,不畏王權!而我,伏生!”

兩行熱淚順著伏生雙眼留下,伏生大拇指指著自己,全然不顧任何禮節地道:“阿諛奉承,卑躬屈膝,諂媚不堪,小人也!憑什么!此事!生不為!”

淳于越身子再往下低,低到他雙膝磕在地面,低到他頭顱磕在地面。

淳于越為瞪圓雙眼,怒發沖冠,掛著兩行熱淚的伏生磕了九個頭。

“子不語,怪,力,亂,神。然今日,越卻想死后化為鬼神。待儒家大興之日,向天下公布真相。興儒之人,大儒伏生也。”

“屈原乃楚之莫敖,其效彷仙人彭咸投汨羅江而亡,也未能化為鬼神守護楚國。你此言,當生會信邪?”

楚國巫文化盛行,莫敖是楚國兼掌王族祭祀與卜祝的官職名。

能作莫敖,便是大巫。

楚人相信,莫敖能溝通鬼神。

伏兄,你會做的……

淳于越起身,整理好自己的儀容儀表,擦去額頭塵土,拍去雙膝灰塵。

“五日后,我在儒府等伏兄。”

淳于越出門,并為伏生帶上房門。

伏生用袖子胡亂地抹去臉上淚水,小心翼翼地撿起掉落在地的《論語》。

他將這卷《論語》擦的干干凈凈,生怕上面沾染一絲塵埃。

然后,這位過了而立之年的儒家精研學問最深者。

將《論語》放在桌桉上,像是一個失去了最心愛之物的孩子般。

伏在桌桉上,失聲痛哭,邊罵邊哭。

“混賬,嗚嗚嗚,為何死的不能是生,嗚嗚嗚,為何要生如此活著,嗚嗚嗚,為何此事只有生能做,嗚嗚嗚……”

他特意將《論語》放在桌桉最上端。

這個一生都在研究儒學的孩子,生怕自己的淚水打濕了《論語》。

當夜,儒府爆發了一場爭吵。

儒家精研學問最深的伏生,和儒家隱性的領袖淳于越,大吵一架。

伏生從學術角度,認為儒家不應故步自封。

例如《論語》注釋,長安君嬴成蟜的注釋雖然不對。

但他回去后仔細研讀,觸類旁通,對儒學產生了新的啟發。

例如墨子學儒,但因為其從儒學中得到的感悟不為當時儒家所接受。遂自儒家出走,創立與儒家并稱顯學的墨家。

這二者都證明,故步自封的儒家將難以進步。

他決定去長安君府,求取長安君嬴成蟜對《論語》的注解。

從另一個角度解讀《論語》,并要求所有儒家門生一起解讀。

淳于越大怒,斥責伏生這是背叛儒家。

言說嬴成蟜那豎子就是在惡意中傷儒家,曲解儒家經典。

伏生這是投其所好,是卑鄙小人,是畏懼王權之輩。

伏生亦大怒,言淳于越言而無信,言行不一,惡人先告狀,提議將淳于越和四個去過樓臺的儒生驅逐出儒家。

言說淳于越明明在朝上答應始皇帝,向長安君請教,轉頭就派人去惡意中傷長安君。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做出這等行徑的淳于越和那四個儒生才是卑鄙小人,儒家沒有這樣的門生。

淳于越聽說伏生要逐自己出儒家,反言要逐伏生出儒家,要伏生滾出他名下的儒府。

這場儒府發生的爭吵持續了兩個時辰,波及到了所有儒生,儒家就此分成兩派。

一派以伏生為首,占在場儒生九成半以上。

一派以淳于越為首,占在場儒生半成不到。

造成如此巨大懸殊的原因。

一,在于淳于越與伏生爭執時有意退讓。

二,在于支持伏生的鐵粉都是精研學問之輩,而支持淳于越的鐵粉都是年輕活躍分子。

在全體儒生開始互相打嘴炮后,前者打后者就跟爸爸打兒子一般。

三,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在于淳于越就郡縣制和分封制體制之爭,不讓全體儒生參與,此事無法洗白。

始皇帝最終沒有根本廢除分封制,且對完全支持分封制的隗狀厚待至此。

讓全體儒生都認為當日如果他們能發言,就是壓死駱駝的泰山,始皇帝必然會選分封。

且就算是沒選分封,也不會對儒家造成什么影響。

淳于越先前所說的什么滅頂之災,純屬無稽之談,根最快更新請瀏覽器輸入到精華書閣進行查看

淳于越如果拿不出理由,就是平白讓儒家失去了一個和法家爭奪朝堂話語權的最大機會,是背叛。

伏生表示他當初幫淳于越說話,是淳于越賭咒發誓請他相信,并沒給理由。

眾儒生當場要求淳于越給出理由,淳于越無言以對。

惱羞成怒的淳于越,當場驅逐伏生那一派出儒府。

適時已是半夜。

宵禁早已開始。

巡邏城防軍抓了咸陽九成半以上的儒生,將這些人送入廷尉大牢。

廷尉大牢,再次爆滿。

犯宵禁者,最輕三日關押,最重梟首之刑。

以伏生為首的九成半儒生是被強迫趕出來的,且其中十數位都有官身,是博士署博士。

按秦律,三日關押。

這樣,這些儒生便逃過了次日始皇帝的大宴。

儒府。

淳于越讓剩下的儒生各尋屋室入住。

回到自己臥房,淳于越站在窗前,看著天上的月亮,遙想被放逐到上郡的嬴扶蘇。

長公子,一定會回來的……

會回來做太子,會回來做秦二世……

大鄭宮。

被淳于越思念,以為在上郡的嬴扶蘇,正對著一個鳳冠霞帔的女人一板一眼地恭敬行禮。

“扶蘇拜見母后。天色如此之晚,母后小心夜寒。若是尋扶蘇,喚扶蘇一聲便可,何需親自前來?”

整個天下,能被嬴扶蘇稱為母后者,大秦唯有一人。

大秦皇后,阿房。

“你又出不得大鄭宮,母后想你,也只得夜行。”

在搜索引擎輸入 吾弟大秦第一紈绔 龍之谷中文 或者 "吾弟大秦第一紈绔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吾弟大秦第一紈绔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