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越西河,如今就叫邛部川。
其下游河段尼日河,兩林蠻更習慣稱其為羅河。
黎州大軍順著羅河而行,遇到河谷地帶的村寨便勸降,不愿投降的立即去攻打。
與此同時,宇文常不斷派出使者,前往距離河谷較遠的山中傳信。
那些山中部落和村寨,平時也聽命于邛部川蠻,有義務征召勇士為百蠻都大鬼主作戰。
但是,他們的義務很多,權力卻很少。就算打了勝仗,也只能分到少數戰利品,喝的那點湯只能勉強彌補戰斗損失。
諸多小部落聽不懂漢話,宇文常派出去的使者,多為沿途招降的蠻夷。
使者們只傳遞一個信息:下山幫著漢人作戰有好處拿,就算不幫漢兵打仗,也不準為苴猛作戰!
除了苴猛分封的親戚,沿途多數部落都在觀望。他們既害怕百蠻都大鬼主,又畏懼官府派出的大軍,特別是聽說有十萬漢兵,已經接近小鬼主們的數學理解極限。
“太守,前方的村寨空無一人!”
“再探!”
朱銘和宇文常遇到一個問題,他們前進的速度確實快,快到邛部川蠻來不及聚兵。
但是,除了最初攻下幾個沿河村寨,更前方的村寨全都望風而逃。這些蠻夷也不跟漢人作戰,就是拖家帶口逃進山中。
進山追擊,純屬浪費時間。
不進山追擊,等大軍過去之后,蠻夷又會從山里出來,漸漸匯聚起來截斷漢軍后路。
朱銘建議道:“把河邊村寨的籠堡拆了,不用再管這些空寨,加速前進去跟苴猛決戰。諸多蠻夷部落并不齊心,只要擊敗苴猛的主力,后方這些蠻夷就會投降。”
“糧道就不管了?”宇文常問。
“后續的糧食,不需要再運來,”朱銘說道,“之前攻占了幾個村寨也獲得一些糧食和牲畜。這些空寨的糧食,有些也來不及帶走。我們現有的軍糧,堅持兩個月綽綽有余。”
宇文常問道:“如果苴猛拖著不打,截斷我軍糧道,兩個月之后怎辦?”
朱銘說道:“前方有一個大鬼主叫補蘇,是都大鬼主苴猛的弟弟。他控制的地盤,有三條河流交匯,沿岸土地肥沃,是兩林蠻曾經的核心領地。那里有個漢人叫譙歡,其心向朝廷,曾經偷偷告訴我,補蘇儲備有大量糧草。”
“打下來搶糧補給?”宇文常有些心動。
朱銘說道:“最好能勸降。補蘇的實力僅次于苴猛,控制著周邊大量村寨,給他足夠時間聚兵的話,恐怕能聚集上萬蠻兵。這樣的人,如果給他好處,他會不會想著自立呢?”
宇文常思索道:“可以許諾,請求朝廷冊封他為百蠻都大鬼主。”
朱銘笑道:“大渡河以南的蠻夷太多,一個都大鬼主太少。此戰之后,可以冊立三個百蠻都大鬼主。”
羅羅籠,后世甘洛縣城所在。
補蘇把幾個兒子叫來,對譙歡說:“把漢官的書信再念一遍吧。”
譙歡沒有機械復述信件內容,而是主動幫忙填補細節:
“尊敬的大鬼主補蘇,你不但是朝廷冊封的大鬼主,還是朝廷冊封的懷化將軍。一百多年前,邛部川蠻的實力,遠遠不如兩林蠻。正是靠著朝廷冊封,通過跟黎州漢人貿易,才能迅速壯大,并把兩林蠻趕到南邊,還把兩林蠻最肥沃的土地占據……”
“如今,百蠻都大鬼主、歸德將軍苴猛,不知道報答朝廷的恩德,反而屢屢派人劫掠漢人,甚至截殺各部的朝貢使者。大宋皇帝非常憤怒,已派遣十萬大軍前來征討,目前即將抵達的是五千先鋒。如果不能獲勝,明年還會派來三十萬大軍。”
“大鬼主補蘇一向是尊敬朝廷的,如果能夠率部歸降,黎州知州會請求大宋皇帝,冊封你為百蠻都大鬼主、歸德大將軍。補蘇的兒子們,也可以做大鬼主……”
“如果不肯歸降,漢兵一到,必定踏平羅羅籠!”
譙歡說完這些,便自動退下,他沒資格參加部落首領會議。
補蘇的次子首先發言,他手里擁有四個村寨:“漢官說的話不能信,這幾年去漢源鎮貿易,每次的貨錢都沒給足。說是第二年再補,一直拖著不給,漢官欠我們的錢越來越多。”
這里的蠻夷也用宋錢,而且是四川鐵錢。
不過只有大部落愿意收錢,更多時候直接以物換物。或者是在黎州賣了錢,直接在黎州買貨回來。
他們不會織布,冬天穿羊皮衣,夏天則穿漢人織的夏布。
到了明代,漢人一般用苧麻紡織夏布。但在宋代,藤皮織布還非常流行,包括葛藤在內的諸多藤類都能織布。
葛藤夏布價廉物美,在蠻夷當中非常受歡迎。
補蘇的長子卻說:“漢人就算不可信,但他們帶著大軍過來,我們該怎么抵擋呢?如果惹怒了漢官,他們不再允許互市,我們去哪里買布?又去哪里買鹽?”
更南邊的鹽源縣、鹽邊縣,如今都是大理國的地盤,而且并不歸權臣高氏管轄。
那里的食鹽北上通道,被保寨蠻給卡死了,邛部川蠻想買大理鹽,價錢遠遠比川鹽更昂貴。
幾個兒子意見各異,補蘇也難以做出選擇。
漢兵即將殺來,他如果不投降,就得先替苴猛扛住兵鋒。就算能打贏,也必然損失慘重。
可如果投降,萬一漢人敗了,他肯定要被苴猛處罰。
就在猶豫之際,忽有部下來報,說苴猛的長子驃里帶兵而至。
補蘇連忙前去迎接卻發現驃里只帶了1500人過來,不禁問道:“只有這么多兵嗎?”
驃里解釋說:“這是先鋒,阿爸還在聚兵,過幾天就會抵達。阿叔你也快點聚兵,只要把這里守住,等阿爸帶著大軍過來,肯定能把漢兵殺得敗逃。”
“我已經在聚兵,山里的村寨太遠還需要時間。”補蘇說道。
驃里問:“漢人還有多遠?”
“兩三天就能到。”補蘇回答。
黎州大軍在過了大渡河之后,有數十里的山谷險地,那里是最適合蠻夷設置伏兵的。
但宇文常和朱銘毫無征兆的出兵,倒是讓蠻夷反應不過來。
最險要的地方早就過了,這邊雖然也山高谷深,但想打伏擊還是差了點。朱銘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不派搜山隊探路?
特別是補蘇的地盤,有長達十多里的河谷,皆為相對開闊平坦之地。這讓補蘇每年都能收獲大量糧食,同時也讓他無險可守,只能在三面臨河、一面背山的老巢進行防御。
驃里帶兵而來,讓猶豫不決的補蘇,打算暫時先堅守一下。
漢兵來得很快,一天半之后,就已抵達下游村寨。
“又是空寨。”宇文常看著河邊的寨子。
朱銘說道:“棄寨而逃,帶走人口和糧食,補蘇是不愿歸降啊。”
宇文常說:“我們來得如此迅速,苴猛肯定還沒聚集多少兵力。前方的羅羅籠,蠻兵應該不多。”
確實不多,但也不少。
超過十里的肥沃谷地,能夠養活太多蠻夷,就算不征召山里的部落,補蘇也能快速聚集五六千青壯。
加上驃里帶來的1500精銳,羅羅籠的蠻兵超過七千。
但是,兵器不足!
這里其實鐵礦資源豐富,但很多藏在大山里沒被發現。
而且邛部川蠻的開采和冶煉技術,也相對比較原始,每年能打造的鐵器很少。
煉出來的還都是生鐵,需要反復鍛打才能做兵器。
眼下這七千多蠻兵,擁有鐵制兵器的不足四千,有不少只在木棍上安個鐵矛尖。剩下三千多蠻兵,還在使用骨矛和石矛……
其自制的土弓,鐵箭頭也不多。
補蘇和驃里兩人,指揮部眾在河岸構筑工事。老弱婦孺加起來有一萬多人,用石頭和泥土壘筑矮墻,可以防止漢兵輕松過河。
朱銘上次來就查看過地形,選擇在正北方過河。
那里是一條小河,最寬處不到八米,最窄處只有五六米。
也可以繞路,從南邊偷渡殺出。
但沒必要!
蠻夷的防御重點,也是這一條小河,在河邊壘筑了好長一段矮墻。
朱銘用望遠鏡觀察一陣,下令道:“退后一里靠山扎營,多多砍樹制作平夷砲,明日開始渡河進攻!”
之前攻打沿河村寨,有些平夷砲已經損毀,畢竟不是啥精心制作的玩意兒。但只是零部件斷裂,可以迅速補充。
現在還要多造,是朱銘打算在這里決戰,等著苴猛率領大軍過來。
隨即,朱銘又叫來關勝:“伱率領十個小隊繞去小河上游,過河之后藏在山中。等明日作戰時,再從村寨后方下山。如果山上有敵人,數量少就滅掉,數量多就回來。”
朱銘這里在布置,蠻夷那邊已經吵起來。
驃里說道:“漢兵剛剛來,還不熟悉地形。我們夜里可以去偷襲,把漢兵的營寨燒了,說不定能把他們全部擊潰。”
補蘇卻說:“村寨三面都是河,一邊還靠著山,又有許多籠堡。我們不要去冒險,只需堅守幾天,都大鬼主就帶著援軍過來了。”
“漢人也有援軍,聽說足足十萬,”驃里說道,“對面的漢兵不多,我們應該抓住機會,把這些漢人的先鋒都吃掉!”
補蘇說道:“要去你去,我的兵不會動。”
“我去就我去!”驃里看不起這個叔叔,認為叔叔不會打仗。
補蘇當然會打仗,但他的關注點,不在于是否打贏漢兵,而是要盡量保存自身實力。
關勝帶著一百多精銳,從西北邊繞行埋伏。
驃里帶著八百蠻兵,從東南方渡河繞行,打算去朱銘那邊劫營。
兩人不會撞上,因為出兵方向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