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剛把胡安國的文章放下,閱讀山東發來的新軍整編材料,隨侍太監李畫就站在門口說:“殿下,官家派人召見,說是棉花來了。”
棉花?
朱銘猛地站起,快步往外走去。
李畫趕緊跟上,白勝也率兩個侍衛跟隨。他們以為要坐馬車,誰知朱銘騎馬就跑,眾人在后面一陣狂追。
東京皇宮里也有耕地,歷朝歷代的皇宮都有,顯示天子非常關心農業。
朱國祥正在指揮太監打理莊稼,看到兒子來了,笑著說:“速度很快啊。”
“棉花在哪里?”朱銘問道。
朱國祥指著旁邊:“地上放著呢。”
“還有兩種?”朱銘立即低頭瞧去,卻是連棉花帶植株都有,其中一種明顯類似樹枝,“這種就是木棉嗎?”
朱國祥搖頭:“應該是樹棉。”
朱銘有些沒聽明白:“木棉跟樹棉不一樣?”
朱國祥說:“我讓人翻閱典籍,查了許多古籍資料,木棉在中國的種植歷史最久,主要是在海南島和西南地區。我又問籍貫西南的官員,他們說木棉能長十多二十米高。”
“那樹棉呢?”朱銘問道。
朱國祥說:“現在還沒有樹棉這種叫法,應該是后來改的名字。樹棉來自于印度,也叫土棉、中棉、亞洲棉,明清兩朝大面積種植的應該就是這個。它本來屬于多年生灌木,能長兩三米高,眼前這個只是摘下的一截。”
朱銘越聽越迷糊:“明清兩朝廣泛種植的棉花,怎么可能是多年生灌木?我以前讀過資料,明末江南的頂級種棉技術,是種三年棉花、一年水稻,可以有效解決病蟲害。”
朱國祥猜測道:“那就只能是在宋代到明代之間,多年生的樹棉性狀改變了。它變成了一年生,而且植株也更矮了。”
“難道沒可能是這種?”朱銘指著另一株又矮又小的棉花。
朱國祥說道:“這種叫草棉,也叫非洲棉,是從非洲傳到吐魯番的。我讓人查閱古籍,非洲草棉的棉花叫白疊子,織出來的叫氎布。海南木棉的棉花叫織貝,織出來的叫斑布。至于樹棉,也就是明清時期廣泛種植的中國土棉,目前還找不到任何記載。”
“草棉我知道,《天工開物》里有記載,說棉花有木棉、草棉之分。”朱銘說道,“對了,你怎知道得這么清楚?”
朱國祥道:“世界四大棉種,屬于常識性知識。”
“呃……”
朱銘被整得有些無語,又問:“那21世紀的中國,廣泛種植的是哪種棉花?”
“大陸棉,來自美洲,”朱國祥簡單解釋說,“來自美洲的大陸棉,還有海南島、西南地區的木棉,這兩種屬于四倍體。而印度傳來的樹棉,非洲傳來的草棉,這兩種屬于二倍體。”
朱銘皺眉道:“也就是說,朱元璋下令推種的棉花,現在還屬于多年生灌木?”
朱國祥道:“也有可能在西南某個地方,已經變成一年生了,只是并不廣為人知而已。又或者印度那邊,已經變成一年生了。”
“不是,多年生怎就會變成一年生?”朱銘感到無法理解。
朱國祥笑道:“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其實沒有嚴格界限。你把一年生的紅薯,拿去種在熱帶地區,它也有可能變成多年生。”
“能不能通過人工手段,快速把樹棉變成一年生?”朱銘問道。
“可以,”朱國祥說,“在特定的環境當中,讓它開花更大更快,透支自己的生命力,它的壽命就會變得更短。但是,它的下一代就不好說了,不知要人工培育多少代才能具有遺傳性。”
朱銘指著非洲草棉:“這玩意兒呢?”
朱國祥說:“草棉也分多年生和一年生,吐魯番草棉就是一年生。優點是生長周期短,而且抗旱耐操,缺點是產量極低,棉花纖維也很差。你自己仔細觀察就知道,草棉的棉花質量,遠遠不如旁邊的樹棉。但這種草棉也有用處,可以用來做雜交實驗。”
朱銘又問:“這幾年生的樹棉,一年內能開花嗎?”
“能,但就目前來看,生長周期還不夠短。而且這東西要長兩三米高,太吃養分和水分了,”朱國祥道,“我需要再培育一下。又或者打下西南地區,尋找花期更早的矮化品種。”
朱銘問道:“這兩株棉花,是從哪兒弄來的?”
朱國祥說:“樹棉來自淮南,應該是從南方傳過去的。草棉來自山東,應該是沿著黃河傳播到山東的。但種植面積都不大,只在個別州縣比較興盛。”
朱銘嘀咕道:“元朝專門設立了木棉提舉司,命令全國百姓廣泛種植木棉。以前我還很納悶兒,木棉樹那么高,元朝難道讓全國種樹收棉花?現在想來,元朝推廣的木棉,應該就是樹棉。而且當時樹棉還很高,至少兩米以上,還沒有得到矮化。而且,朱元璋也是下令推廣木棉,此木棉非彼木棉也!”
“如果真是這種記載的話,”朱國祥猜測說,“那么在元代和明朝初年,樹棉有可能還未矮化。是在朝廷的大力推廣下,百姓在留種的時候,不斷優選開花早、花朵大的做種子。一代又一代優中選優,樹棉開花越來越早,花朵也越來越大。而這又加重了樹棉的生長負擔,于是植株變得越來越矮,如此才能保證養分的供應。”
朱銘笑道:“那就大面積推廣唄,全民種植起來,比伱一個人培育快多了。”
“也對,但不能立即下令,否則會勞民傷財,”朱國祥說道,“應該先弄來樹棉種子,在各省選取一兩個州縣,派遣勸農官去小范圍試種。根據當地的氣候情況,不斷調整具體的種植方法,并盡量選育優質棉種。幾年之后,再把各地情況匯總過來,選最適合種植的區域,進行針對性的推廣種植。不適合種棉花的地區,就別胡亂推廣了,否則不知得害苦多少百姓。”
朱銘哈哈大笑:“元朝和朱元璋,就是你說的那樣,在全國搞粗暴推廣,讓某些省份的百姓苦不堪言。就我所知,明代有三個地方,棉花種植面積最大。一是山東,二是江南,三是湖廣。至于湖廣,究竟是湖南還是湖北,這個我就不清楚了。”
朱國祥說:“我還問了棉紡織技術,非常原始粗糙,相關的紡紗機和織布機也需要發明改進。”
朱銘心里特別高興,由衷拍馬屁道:“還是朱院長牛逼啊。換成普通穿越者,面對兩三米高的棉花,估計都以為自己找錯了,多半會打造艦隊跑去印度苦尋。”
這些年,朱銘便是如此想的,他一直想去印度找棉花。
“放在熱帶地區,各種條件滿足,再進行精心照料,這種棉花能長五六米高。”朱國祥突然來一句。
“服了。”朱銘表示難以想象。
父子倆都心情舒暢,不管是農業時代,還是工業時代初期,紡織業都是極為重要的行業。
特別是工業革命,它最初就是靠紡織業來催生的。
但如果沒有穿越者進行干預,想要自然催生工業革命,必須有足夠大的市場需求。
英國能爆發工業革命,葡萄牙和西班牙幫了大忙。
這一對最早搞海外殖民的冤大頭,不但把自己的本土手工業搞崩潰,還打壓殖民地手工業的發展,并且帶回大量原材料和資金。如此這般,資金、原料、市場全有了,英國紡織業無法滿足巨大市場,迫切需要對紡織機械進行改進。
等英國滿足了歐洲市場,又故意搞死印度紡織業,繼續獲得更大的市場。印度市場也滿足了,那就是開著遠洋巨輪,用大炮轟開中國市場。
若是等棉花推廣完畢,父子倆哪天突然造出蒸汽機,還把紡織機械也一并帶來。恐怕迎面而來的,不是什么工業革命,而是傳統紡織業大規模破產,從而引發一系列社會矛盾。
得循序漸進,先改進手工機械,比如珍妮紡紗機什么的,讓社會有一個適應期。
接著還得打開海外市場,朝鮮和日本是首選,繼而才是東南亞、印度。
朱銘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問道:“我是不是想得有點太遠了?”
朱國祥笑道:“等滅了金國和西夏再說吧。到那個時候,對比歷史就是南宋初年,你想搞工業革命確實太早了。而且,工業革命會加重土地兼并吧?”
“何止是加重,”朱銘說道,“英國的工業革命,資本家差點把土地給占完了。國王拼了命想要阻止圈地運動,因為圈的很多都是公地,被趕走的百姓全是國王的稅基。但屁用沒有,英國國王根本攔不住。穿越之前,我看過一組數據,21世紀英國的土地,只有不到5在普通百姓手里。這要是放在中國古代,不知已經農民起義多少回了。”
朱國祥說:“所以在中國搞工業革命,最重要的是抑制土地兼并,但這跟工業生產和資本發展是相悖的。除非,你還能發明出化肥!”
“以后再說吧。”朱銘有些茫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