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急著想要表現自己,所以一開口就是毫不留情面的鐵血手段,要筑京觀。
這倒不像他的叔叔、涼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規,皇甫規有儒將風范,不喜歡殺戮,主張剿撫并用。
皇甫嵩倒像是已經死掉的前太尉段颎,段颎討伐羌人就非常喜歡用鐵血手段,動輒族誅,殺人無數。
劉宏面對殺氣凜然的皇甫嵩,略有些意外,但還沒來得及說話,盧植就站了出來。
“不可,討伐叛亂的目的是為了讓叛亂不再發生,而不是殺光叛亂者,京觀兇狠,有傷天和,能不用,便不用,討伐叛亂,應當剛柔并濟,剿撫并用,不可一味追求殺戮。”
皇甫嵩知道盧植德高望重,還是古文學派的重要人物。
但是自己涼州人的身份就連古文學派都不愿意接納,根本混不進那個圈子,本身又是宦官集團的一份子,對盧植當然沒什么好臉色。
“之所以有人叛亂,是因為沒有敬畏之心,不知天威浩蕩,所以,更要用堅決的手段讓他們知道天威浩蕩,知道天子威嚴不可侵犯,如此,這些犯事的刁民才能改過自新。”
“這是恐懼,不是敬畏。”
盧植毫不退讓,朗聲道:“敬畏需要用法度和仁政雙管齊下才能形成,京觀只能帶去恐懼和憤怒,自古以來,從未聽說過筑京觀能夠讓人感到敬畏的。”
皇甫嵩很不爽。
“盧令君乃海內大儒,飽讀詩書,學問高深,某不學無術,自愧不如,不過那些刁民恐怕也如某一般,不學無術,不能知曉法度和仁政,難道盧令君打算在冀州開辦一個太學,把造反的刁民都收納進去教他們讀書?”
皇甫嵩的冷嘲熱諷讓不少看盧植不爽的人暗自發笑。
盧植很是生氣,面容嚴肅,正打算怒斥皇甫嵩的偷換概念,結果劉備搶先一步站了出來。
老師受辱,弟子自當奮勇向前為老師御辱,且劉備從來就不喜歡皇甫嵩這個膽怯的屠夫。
“皇甫公自言不學無術,備原先還以為是自謙,卻不曾想皇甫公乃擁有自知之明的豪杰,備實在是佩服。”
皇甫嵩面色一冷。
“劉玄德,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皇甫公解決問題的角度十分清奇。”
劉備冷笑道:“不去解決問題,而專門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仿佛這樣問題就會消失了,可是皇甫公,不解決問題,這個問題會一而再再二三的折磨出更多提出問題的人。
一座京觀能震懾一次,兩座京觀能震懾兩次,三座京觀能震懾三次,可就是不解決問題,如此一來,大漢的疆土上遲早會遍地都是京觀,遍地都是皇甫公榮耀的象征,皇甫公一定可以名留青史!”
皇甫嵩聽到有人壓抑著的笑聲,便漲紅了臉,指著劉備怒斥。
“黃口小兒,只會逞口舌之利!你既然不接受某的計策,倒是說一個出來啊!”
“老師沒有說話,我作為弟子,怎么能僭越呢?”
劉備笑了笑,退回到了盧植身后,閉口不言。
皇甫嵩很生氣,卻無法發作。
盧植頗為滿意的點了點頭,贊賞的看了看劉備,又把目光投向了劉宏,再拜。
“陛下,臣亦有計策。”
劉宏很滿意劉備的表現,覺得劉備說的很有氣勢,心里高興,便點了點頭。
“盧令君請說。”
“唯。”
盧植開口道:“當今局勢,最重要的其實不是冀州亂局,冀州太平道賊軍不過一支,遣冀州刺史領兵剿滅,并非難事,當前最關鍵的問題在于,其余七州之地的太平道賊眾。
根據馬賊交代,賊首張角所提出的計劃是要在大漢的八州之地同月同日發起叛亂,甚至還要在雒陽發動叛亂,危害天子,以如此之威勢,一旦事成,后果不堪設想。
好在陛下洪福,賊首張角居然暴死,且除卻冀州賊眾之外,其余七州之地的賊眾尚且不知道此事,不知道,也就無法協同起兵作亂,太平道賊人的威脅大大降低了。
盡管如此,那些賊眾還是存在的,三十六方,大方萬余人,小方六七千人,三四十萬的人力,一旦得知張角已死,恐怕會有不少人選擇立刻作亂,如此,局面依舊不會好看。”
盧植一通分析,在場眾人皆連連點頭。
劉宏亦是聽明白了,不由得感嘆。
“天佑我漢,祖宗顯靈,賊首早早暴死,否則局勢如何,真就不好說了啊。”
一群人感嘆了一陣,盧植又說話了。
“惟今之計,只有……只有……先發制人!迅速調兵遣將,直撲各州郡,剿滅逆賊!”
說這句話的時候,盧植的面色上閃過一絲猶豫和掙扎之色,似乎他現在所說的并不是他真正想說的。
但是他還是說出來了。
劉備知道緣由。
因為盧植自己的計策根本就不是什么先發制人搶先出兵,他最開始提出的計策是密令各地郡府派人捉拿各地太平道魁首,擒賊先擒王,不管能成功多少,先搞一波。
這樣一來,起碼能一波流廢掉太平道地方布局的一半,剩下的一半再動兵解決,如此,方能以最小的代價解決掉黃巾之亂。
但是古文學派內部會議的時候,這個建議被否決掉了。
大家都知道這個建議是個好建議,這樣做的確很對,但是這個建議還是被否決掉了。
原因很簡單。
這個計策楊賜已經提出來了,楊賜早就上表讓朝廷小心太平道,他比誰都更早的注意到了太平道的威脅,所以楊賜和他的楊氏家族在這個局面上其實是站在不敗之地的。
今文學派內部的確有人和太平道關系匪淺,甚至也有加入太平道的,但是數量較之古文學派,那是少得多了。
從盧植的專業角度去看,楊賜的建議也是很正確的,照這樣去做,成果會很大。
但問題的關鍵不在這里,而在于這個計策是楊賜提出來的,楊賜,是古文學派共同的死敵。
我們怎么能用敵人提出來的計策去辦事呢?
哪怕這個計策真的很好用,哪怕這個計策真的很有意義,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和損失,能夠用最小的代價解決掉黃巾之亂,能盡可能地讓更多的人活下來!
我們也絕對不能用!
因為那是我們的死敵提出來的計策,凡是他提出來的,我們都要反對,還要和他唱反調!
鄭玄對這種說法是不開心的,但是他對當前的局勢頗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覺,于是不發表自己的看法。
盧植一個人的堅持抵不過大家的意見,包括袁隗和荀爽在內,都力勸盧植不能用楊賜的方法讓楊賜立功,明晃晃的資敵行為絕不能做。
否則,盧植在古文學派內部還如何立足啊?
盧植很痛苦,很迷茫,并且把自己的痛苦和迷茫對劉備說了,做老師的居然在這個問題上還要向自己的弟子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
劉備又能給他什么解答呢?
這是一個只有唯一正確選項的問題,不能有其他的答案,否則,盧植會在古文學派內失去大家的信任,會被斥責,會被排擠,會被孤立。
個人的榮耀,家族的未來,還有弟子的未來,都會喪失。
山一般沉重的東西壓在了盧植的肩膀上,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所以盧植沒有勇氣做出其他的決定。
進入皇宮之前,盧植最后一次詢問劉備。
“玄德,我這樣做,是對的嗎?”
劉備給他的回答一樣很明確。
“對于古文經學派來說,毫無疑問是對的。”
PS:因為早上出房門用左手握的門把手,所以加更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