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了激動的部下們,劉備得到了關羽的匯報,得知燒當羌那邊已經接受了自己的意見,同意自己在青海湖那邊取水制鹽。
他很高興,立刻開始規劃其他更加細節的東西。
比如燃料的問題,鹽價的很大一個組成部分就是燃料的價格,因為需要煮。
燃料在古時候的價格并不便宜,尤其在植被并不怎么豐富的地方,燃料價格比較高,所以對于一些地方的百姓之家來說,能把食物弄熟都不是簡單的事情,為此還有很多地方習慣生吃食物。
是生是死就要碰運氣了。
在涼州這種地方如果單純用木柴生火煮鹽,還是那種大規模的煮鹽,多少有點問題,且劉備還需要木柴做很多的事情,這方面的需求就更多。
這就促使劉備尋找更加廉價便捷的燃料。
還好,劉備打聽到了涼州有地方產煤,并且當地也有人使用煤作燃料來冶鐵,很高興,立刻派人去考察,準備同步建立煤炭作坊,大規模采集煤炭作燃料。
除了煤炭之外,劉備還聽說了兩件事情。
一件事情是關于一種名叫洧水的東西。
是一個來自北地郡的州牧府吏員告訴劉備的,說這種東西常常漂浮在他老家的一條河流上,家鄉有人發現這種東西能燒起來,燒得還挺猛烈,于是當地有人采集這種洧水當作燃料使用。
還有一件事情是一種名為火井的存在。
據說在南邊的蜀中,當地人找到了名為火井的存在,不知道什么緣由,那井里面就會噴火,而且一經點燃久久不滅,當地人就用這種火井里的火煮鹽,于是當地鹽價相當便宜,當地人也幾乎都能吃得起鹽。
劉備想了想,開始懷疑這兩種東西一個是石油,一個是天然氣。
中國人使用石油和天然氣的歷史都挺早,只是對這兩樣東西沒有什么特別的了解手段和開采手段,一般都是出現在地表了才會去使用,正兒八經的開采還要等很久以后。
蜀中劉備去不了,那邊的天然氣他也沒辦法使用,便派那名吏員回到北地郡家鄉去收集一些洧水帶來給他看看,如果確定是石油的話,劉備想要稍微開采一下,作為儲備。
石油在古時候有石漆的稱呼,另外也有一個稱呼,叫猛火油。
能打仗使用的猛火油。
用水滅不掉的那種。
這要是用在攻堅戰場上,還是挺有意義的。
一下子有了好幾個意外發現,眼瞅著涼州的制鹽產業將要發展起來,劉備挺高興,但是他想要發展的產業還不僅僅局限于此。
涼州的畜牧業業發展的挺好。
就當前來看,涼州的畜牧產業一共分為好幾個系統。
朝廷系統,涼州官府系統,還有地方豪強系統,以及外族系統。
其中外族系統自然是最大的,畜牧范圍也不僅僅只在涼州,涼州之外的廣大地區,都是他們的放牧場所,一個大規模部落往往能有上百萬牛羊馬,放牧規模十分龐大。
漢人地方豪強也有學習外族人搞畜牧產業的,他們往往能占據一些比較優質的牧場搞畜牧,規模比較小,但是能足夠當地一個縣或者一個郡使用。
朝廷系統曾經是最大的,曾經的太仆就是負責在西北六郡之地養馬的,但是進入東漢以來,朝廷養馬的規模大大縮小,經歷涼州戰亂之后,更是破敗嚴重。
剩下來就是涼州官府系統,包括州府和郡府在內各自設置的畜牧部門,不屬于體制內,有些甚至是看地方長官的喜好,所以規模更小。
涼州州府掌握的畜牧產業規模很小,主要集中在漢陽郡和隴西郡。
之前因為戰亂破敗的差不多了,幾乎就等于是沒有,劉備若要經營,還得從頭開始。
不過好就好在之前的戰爭中,五名將領為劉備一共獲得了超過二十萬規模的牛羊馬等牲畜。
本來這些戰利品性質的東西要么是賞賜給士兵一部分,剩下的大家分吧分吧給賣了,好好兒的吃一頓,也算是給大家的獎勵。
但是劉備不。
他要將這些牛羊馬找個地方蓄養起來,重建涼州州府的畜牧系統,在涼州范圍內的地方尋找優質草場把這些牲畜蓄養起來繁殖壯大,然后也能做生意賣錢,還能為涼州軍隊提供優質戰馬。
誠然,這需要不小的投入,但是只要制鹽產業運轉起來,涼州官府所能得到的收入絕對支撐得起畜牧產業的最初投入。
至此,劉備已經給整個涼州規劃了制鹽售鹽一條龍產業、采煤制煤一條龍產業、蒲桃種植和蒲桃酒釀造一條龍產業、牲畜蓄養和出售一條龍產業這四個一條龍產業,每個產業若能正常運行起來,都能給涼州帶來很大的產業收益。
然而劉備這還不滿意,還在繼續規劃。
他繼續給涼州規劃了采礦冶鐵制造鐵制品一條龍產業、聯通西域招商引資連帶餐飲住宿一條龍產業等等,更加遙遠的規劃他都給涼州規劃好了。
有些看上去還很遙遠,實現很難。
但是有些產業就是眼下開始動工,很快就能看到成果的級別。
這種十年二十年級別的發展建設藍圖,讓州牧府的部下們看得無言以對。
劉備不停的規劃,不停開會商討發展計劃書,在講演會議上唾沫星子直飛,一口一個專業名詞把大家伙兒講的目瞪口呆。
但是目瞪口呆之后,所有涼州本地官吏都不得不承認,這個出身自幽州的漢室宗親、大儒弟子,是真心實意的在為涼州考慮未來,他是真的想要讓涼州變好的。
有了這樣一個遠景規劃藍圖打底,當劉備緊隨其后提出要推行政治改革的時候,阻力上還就真的沒有那么大了。
“若要涼州大治,非要有大決心大毅力不可,而除了大決心大毅力,還要有遠景規劃,目光要長遠,還要舍得投入,舍得建設,務必要在地方建立起一系列的實業,唯有實業,才能帶動發展。
而諸位作為官員,也不能對此熟視無睹,不能覺得自己只要發號施令就可以,該實地考察,就要實地考察,不懂的,就要問,要不恥下問。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不要認為自己讀書多,就什么都懂,論儒家經典,諸位誰敢說比我懂得更多?我這話不謙虛,但也是實話,在場的諸位,沒人比我更懂。
盡管如此,我也覺得自己在很多事務上有很多不足,論產業建設,論生產勞動,我和諸位一樣,還是多有不足的地方,所以該問的還是要問。
問農民,問工匠,問那些往日里我們不曾重視的人,子曰,不恥下問,這是正道!諸位要記在心里,時時警醒自己。
別到時候我有問題問的時候,諸位一問三不知,該知道的全都不知道,那到時候因為政績不佳而被淘汰掉的,可就是在座的諸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