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還有什么能比得上衣錦還鄉更讓人激動的呢?朱棣雖然沒生在北平,但是洪武十三年,他正式就藩,算起來也有二十多年,最好的青春年華,苦樂酸甜,都在北平。
而且沒有父母兄長管著,自由自在,為所欲為。
朱棣太喜歡北平了……如今更是以天子之尊,回歸故地。
朱棣真想學漢高祖劉邦,高歌一曲大風起兮……
“徐景昌,你給朕過來。”
徐景昌催馬,到了圣駕輦車的前面,朱棣笑道:“請來這么多老人家,是你的主意吧?”
徐景昌笑道:“都是陛下德行深厚,來的老街舊鄰,仰望陛下,想要瞧瞧,陛下可是清減消瘦了。”
一聽這話,朱棣更是激動,“到底是自己人啊……徐景昌,你準備好東西沒有?朕要賞賜。”
徐景昌笑道:“陛下放心,眼下北平牛馬牲畜,金銀布匹,甚至是鹽引土地,什么都不缺……臣保證安排妥當。”
朱棣大喜,“那好,進城!”
就這樣,朱棣在一片歡呼聲中,進入北平,沿途街道都裝飾過,路也鋪的筆直,還有更多的軍民夾道歡迎。
朱棣探身,頻頻向百姓們揮手致意,收獲萬歲之聲無數。
徐皇后的輦車跟在朱棣后面,看到這一幕,她也激動了……畢竟當初李景隆幾十萬大軍圍攻北平,朱棣外出未歸,是她親自領著人馬,守衛北平,浴血奮戰。
或許這些人里面,就有當初一起并肩作戰的軍民吧!
能重回北平,徐皇后的喜悅,也不言而喻。
天子和皇后在簇擁之下,進入昔日的燕王府。
朱棣登基之后,燕王府就成了潛龍寶邸,為了迎接朱棣到來,徐景昌也下令整修過……因此走入王府之后,朱棣渾身都透著喜氣。
“好,還是這里好,比應天還好,朕恨不得往后都住在這里。”
徐景昌半點不意外,朱棣想要遷都的事情,早就知道了。
倒是讓他有點意外的是徐皇后,瞧這意思,姑姑也挺喜歡北平的。
“侄兒,現在滿朝文武都反對陛下遷都,姑姑問伱,你什么看法?”
徐景昌立刻道:“我當然支持遷都了!”
“當真?”徐皇后驚問。
“那是自然。”徐景昌道:“陛下想要遷都,北平又是邊防重鎮,故元舊都,遷過來理所當然……我還擬定了一份條陳,打算獻給陛下呢!”
徐皇后大喜,“難得你有這份心,不愧是我的好侄子。”
朱棣也聽到了,就笑著道:“好啊,咱們一邊吃飯一邊說。”
徐景昌也給朱棣準備了接風洗塵的酒席……這頓飯只有朱棣、徐皇后、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皇孫朱瞻基,外加徐景昌參加。
就連禮部尚書黃觀都沒有資格,至于北平各界迎接天子的大宴,放在了三日之后,等朱棣休息好了,再來賜宴。
一句話,這是自家人暢聊,外人沒資格摻和。
“徐景昌,你說說,現在北平怎么樣了?”朱棣好奇道。
“回陛下的話,如今北平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百業興隆,一切都好。”
朱棣笑了,“那好,朕問你,遷都怎么樣?”
“那更好了,臣正想和陛下說呢,不要聽應天那些人胡說八道……遷都北平,正好平衡南北,發展北方,對于國家的長治久安,邊防安全,都作用巨大,好處多多。陛下要遷都,那是深思熟慮的妥當舉動,絕對是利國利民的。”
朱棣興奮一拍大腿,環顧兩個兒子,又對徐皇后道:“你聽聽,這話說得多好!朕當初就該問問景昌的意見,朝廷諸公實在是太讓朕失望了。”
徐皇后笑道:“那可不,這是咱們侄子,一家人,肯定和那些人不一樣。”
朱棣又迫不及待道:“景昌啊,聽說你還擬定了方略,想要遷都,需要怎么辦?”
徐景昌正色道:“臣反復推算過,如果遷都,大明朝廷需要編列兩萬萬兩白銀預算,方才能成功。”
“什么?”朱棣都有點傻了,“你說多少?你到底是怎么算出來的?”
就連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挪了挪屁股,賢弟啊,你可真敢說,現在大明歲入才多少?真要是像你這么說,怕是要二十年不吃不喝了。
當初朱元璋定都應天,也沒有花這么多錢啊!
“啟奏陛下,如果遷都,首先第一條,那就是糧食,大運河必須整修。畢竟靖難之役中,運河多處破壞,重修運河,需要一千萬兩以上,而且每年還要投入二百萬兩維護。這還不算打造漕運船只的錢。”
朱棣哼道:“用不了這么多……工部報的預算是三百萬兩。”
“他們沒算征召民夫的錢,如果陛下還向以前那種,無償召集民夫,山東必反……吧陛下可以去問袁綱。”
朱高燧也連忙道:“父皇,此事孩兒知道一些,山東屬實太苦了,袁巡撫頂著身敗名裂,把孔府田產還給老百姓……好些山賊土匪都招安了,看樣子沒有三年五載,別想恢復。要是大舉征召民夫,只怕現在做的,功虧一簣。”
朱棣聽得眉頭緊皺,沒法無償征召民夫,想要修運河,開支肯定非常巨大。
“景昌,朝臣沒說此事,你們卻是這個看法,道理何在?莫非要哄騙朕?”
徐景昌笑道:“陛下,過去您要遷都,朝臣反對,如果您下定決心,一定要遷都,他們不敢明著反對,那又會怎么樣?”
朱棣一怔。
朱高燧笑嘻嘻道:“自然是加倍了……如果真的鬧出了民變,他們就會說是父皇遷都鬧的,罵名就讓父皇背,可以逼著父皇下罪己詔,甚至打消遷都的念頭。”
朱棣大詫,“老三,你這都是聽誰說的?”
朱高燧道:“孩兒這不是管著邸報嗎,接觸了不少文人,他們的手段也不難理解。”
朱棣思前想后,無奈長嘆。
這就叫逢君之惡!
身為天子,反對你的那些,未必是忠臣,但是全都順從你的,也未必是好人……朝政之復雜,遠非外人能想象的,而且身在局中,也未必看得明白。
盡是修造運河這一項,就很讓人頭疼。
不過朱棣又豈是輕易退縮的人。
“景昌,你方才說了兩萬……萬兩,除了河工,還有哪些開銷?”
“接下來就是營建北平城的開支了……王府要擴建成皇宮,一切按照應天規格,光是三大殿,沒有二百萬兩也不夠。而且天子到了,就需要修建外城,拱衛圣駕。一個外城,也要五百萬兩以上。而且六部五府,所有衙門都要搬遷過來,這也是一筆巨款……光是建筑成本,就要三千萬兩以上,而且還要拿出兩千萬,進行征地補償。”
“征地?什么征地?”
徐景昌道:“陛下,燕王府周圍的房舍肯定要拆了,衙門興建也要土地,還有上萬官吏北上,也需要住處,他們肯定要占用北平百姓的房舍,朝廷不能不給補償,陛下不能讓百姓傷心啊!”
朱棣的眼前,突然閃過百姓熱烈歡迎自己的場景,屬實不能白白占用民宅。
“當真需要兩千萬兩補償嗎?這也太多了。”
漢王朱高煦突然道:“回父皇的話,前些時候,為了將衛所土地轉給整個衛所……順天知府衙門已經和衛所簽了約書,不許隨意征用土地……如果一定要征用,需要給予三倍補償。由于北平城也在其中,城里的百姓也拿到了相同的約書。”
朱棣先是皺眉,隨后臉色瞬間變化!
他好像明白了什么……某些人嚷嚷支持自己遷都,實際上卻給遷都設置障礙,像這種補償的標準,你怎么定的出來?
“徐景昌!朕讓你現在收回!”
徐景昌忙道:“臣遵旨……只是臣斗膽懇請陛下深思熟慮,畢竟如此一來,會傷了北平百姓的心。他們熱情歡迎陛下,一心忠于大明,視陛下為父,君父如何能辜負萬千百姓,北平父老啊!”
朱棣頓時氣得眼珠子瞪圓,切齒咬牙,怪不得那么多人來迎接自己。
“徐景昌,你小子比蹇義和夏原吉他們還可惡!朕來北平這一路上,你很忙啊!原來你忙的都是這些事情,你給朕挖坑,你欺君了!”
朱棣氣得拍桌子,徐皇后愣了少許,也明白過來。
她先是輕咳一聲,而后對徐景昌道:“你這么干,固然是愛惜百姓,出于好心。可陛下要遷都北平,你也是知道的,你不該讓陛下失望啊!”
徐景昌思量再三,終于鼓足勇氣道:“回陛下的話,臣以為此時的北平,并不具備成為大明都城的條件……北方凋敝,產出太少,最基本的糧食物產,都要從南方供應,國家府庫空虛,也沒有足夠的經費支撐遷都……臣方才還有好幾項賬目沒有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安全。陛下要遷都,就必須對蒙古人大舉用兵,至少要把他們驅逐出漠南,才能保證北平安全。大舉用兵,種種開支,也是幾千萬兩不止。而且死傷將士還需要撫恤,如果朝廷不管,這又成了陛下的過錯,臣身為平章院副使,職責所在,務必要把事情悉數告訴陛下。臣只能說,短期之內,遷都條件不成熟!”
徐皇后眼見徐景昌這么說,她也擔心會激怒朱棣,因此道:“今天剛剛到北平,這事情還是以后再說吧,咱們吃飯……”
“別!”朱棣突然攔住了徐皇后,笑呵呵道:“徐景昌,你的話朕信了,你說這兩萬萬兩銀子,朕也不反對……朕現在就任命你負責遷都事宜,籌措錢財,少一兩銀子都不行!”
徐景昌:“……”
目前還是噴射狀態……但稍微好了點,吃了好幾樣藥了。大家伙也都注意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