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重蹈聯盟經濟不平衡覆轍?”
林炬將楊仲凱發回來的第一場會議紀要總結在手中翻來翻去,沒想到那些研究員會先給出這樣的警告。
“警惕……是很有必要的。”
與林炬的好奇不同,葉長思對于這份報告倒是相當重視:
“我們確實掌握了相當多的超前技術,但它們距離影響普通人的生活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轉化期。
一方面這些應用先進技術要消耗巨量資源,一方面它們又不能提高我們的基礎,就好像一個頭重腳輕的巨人,是走不遠的。
尤其是以后還要備戰……那將是天量的資源投入,原本參與社會流通的資源都變成了冰冷的航天器和戰艦,長久來看就是畸形的發展。”
“可我們別無選擇,再說社會生產力也是可以提升的。”
林炬眼睛瞟了一眼不遠處基地廠房,顯然是在指OGAS系統。
所謂的不平衡,就是原本供養普通人生活的資源被挪用導致不足,但只要生產力足夠大就完全可以緩解。
這套系統的提出是為了月球未來的建設需要,未來月球開礦后,需要一個強大且高度自動化的化工鋼鐵生產聯合體,用于精煉金屬。
可別忘記基地的OGAS是抄襲聯盟的構想,僅僅只管理了一家企業,真正的OGAS是要實現全國自動化指令控制。
LARS是Lunarautomatimandreleasesystem的縮寫,也就是月球全自動指令發布系統的意思,一般用LARS簡稱。
有了鋼鐵、化工、機械加工的基礎,就代表著一個小而完備的工業基地,能夠支持開展大規模的月球聚居地乃至城市群建設,又創造了大量需求。
而這套系統的基礎就來自基地的OGAS,規模更小但覆蓋領域更廣,復雜程度還需要上升一個數量級。
OGAS、AI、機器人、數控加工,組合起來將發揮出難以想象的力量。
這是全面開發月球資源的正確道路,先集中精力建造可以就地取材的基地,再一步步自我繁殖擴張。
然而第一個過程也是極為艱辛的,要么就是控制支出但進度遲緩。
不要那么夸張,只把有限的一條重工業航天工業產業鏈納入OGAS控制,也能極大釋放出人力資源,大大提升效率。
而圍繞這個聯合體還應該建造一系列的零部件、總裝機器工廠,用于制造月球所需的機械、車輛、生活物資等等。
說得好聽一點,就是把機器人扔上去自己拼命干活,同時還生產新機器人,人類只要坐收其成即可,美妙而輕松。
然而葉長思還是搖頭:
“這里不是月球,OGAS一旦真正應用需要的是一條完整產業鏈的配合,影響太大了……還是先把玉樹基地的那一套LARS搞好吧。”
LARS由此應運而生,它的目標是在完成礦場冶煉步驟后,通過大量靈活機器人以及AI界入,由計算機控制機器、生產機器,盡可能利用月球資源完成殖民地建設。
LARS的想法從年初開始有了雛形,但一直得到了林炬的大力支持,因為他認為LARS如果實踐成功,不僅在外太空有意義,在地球上更有意義。
畢竟這玩意會讓人總想起科幻里的機器人供養人類,生產力更是指數級暴漲,只是現在看起來還有很遠的距離。
就連LARS在葉長思看來也十分困難,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依然是謝廖夫,他不僅想要做到上面那些,甚至追求全無人自動化,簡直是個瘋子。
那可是一個完整工業鏈條的自動化過程,在技術協調上的要求實在是過高。
解決生產資料有限的問題過于復雜,林炬和葉長思稍稍深入就感到頭疼,果斷選擇了放棄。
林炬返回基地一是為了繼續關注月球的開發進度,二是避開來訪的阿美使團,避免與他們產生任何接觸。
與大衛和羅伯特的交涉結果會同時發給太空戰略研究會,既然他們沒有提,顯然是交流還在進行中。
月球,玉樹基地。
在地球悄悄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時,天幕4的宇航員們依然在忠實地執行任務。
6月對于他們來說極其忙碌,作為兩次爆破中間夾著的時間,各種計劃和任務都堆砌在了一起。
除了往回送上次核爆的樣本與資料,還有就是接收補給,以及——安裝足足3個生活艙段。
此前只有四名宇航員蝸居在兩個居住艙內,而5月過后的航發委再接再厲,將剩余6個艙段中的一半都送了過來。
1個服務艙、1個種植艙,1個過渡/設備艙,三個20噸重的艙段被3枚新遠二號送到了烏兔空間站附近,由九章號完成燃料補充后帶下去,順便還有多達40噸的補給——包括5枚氫彈在內。
頂著6月的尾巴,4名常駐宇航員以及4名載荷專家拼命工作才將新增艙段安裝到位,然后又不得不馬上開始整理新到的補給。
才剛剛將四枚氫彈以及其他急用的設備妥善分出來,四名外國考察隊員就都有些受不了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在鄧磊的建議下很順利地接受前往礦場探查的任務,坐上兩輛T7月球車就向幾百公里外進發。
目睹四名老外的離去,鄧磊眼光閃爍,回頭就看到付向杰已經靠著艙壁坐了下來,眼神中透露著疲憊。
地面的任務安排太緊了,即使實際每名宇航員的日工作時間都沒有8個小時,但強度還是高于地球太多,對身心都是嚴峻考驗。
鄧磊只是輕輕安慰了幾句,這樣的日子很快就要結束,隨著玉樹基地5個艙段落地,很快常駐宇航員就要增加到8人的規模,比起現在好得多。
當然這么累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機器人參與,對于“14”的事故調查已經結束,排除了其他機器人出現同樣故障的風險,但由于外國專家的存在不得不選擇保密。
鄧磊用干活的辦法悄無聲息地將這些老外們暫時支開,但卻并不是為了偷偷使用機器人。
確認兩輛月球車走遠以后,他和李磊一起靠近儲物柜,打開了一個跟隨最新批次補給送上來的小箱子。
箱子有鎖,上面標識是‘鄧磊的私人物品’,然而兩人卻是同時將大拇指按在指紋鎖上,才聽到“咔噠”一聲輕響。
打開箱子的一瞬間涌出一股白霧,散去后露出了10支近乎透明,帶著些許藍色的針劑,一次性注射器側面只有簡單的數字記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