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374章 撐船打鐵磨豆腐

更新時間:2024-02-20  作者:冷泡茶加冰
“大明宮?”

李世民念叨著這個名字,非常直接的便想起來了《詩經》中的《大明》篇。

隨即便是有點羨慕——敢情這唐朝,李隆基有大明宮,武則天有萬象神宮。

唯獨他和李治要住在這夏季悶熱潮濕的太極宮被濕暑折磨?

于是李世民心中登時便不愉起來。

就比如兩年前,當時他被濕氣病折磨,長孫無忌建議造亭榭養身以避濕氣,他都搖擺了好久方才決定。

怎么子孫后代一個個大興土木絲毫不手軟的?

難怪個個皆有昏君之相,難怪有天子九逃!

于是李世民當場也改了主意,低聲道:

“等西域稍安,海波暫平,朕定親修這大明宮!”

這話讓長孫皇后頓時“噗嗤”笑了出來,隨即便趕忙掩面道:

“陛下若早有此心,何苦歲歲皆遭濕氣病累人?”

李世民不以為意,點著頭大加贊同。

他當然不至于靡費民力,如那萬象神宮一般鑄不世“奇觀”以至于“誤國”。

但如今傳于前隋開皇二年的太極宮,往后確實與他要親手締造出的盛唐氣象不太相合便是。

夫妻之間調笑淺嘗輒止,長孫皇后反倒是認認真真拿過來紙筆,就著榻上的矮幾,也認認真真謄抄起后世只言片語間說起的過年諸事。

李世民探頭過去,看到的便是皇后之記載相當精要,比如臘八粥以糧果雜成的要點,比如小大相關的蔗糖蜂蜜之爭,還在一旁用娟秀小字寫了“或可于禁苑試新畜蜂法”。

皇后的心思,李世民也轉瞬間便品味過來。

嫘祖身為黃帝元妃發明養蠶,如今這馴蜂雖是姜岐所開,但若能探出后世養蜂之法,那亦可稱功績也。

于是李世民也只是一笑,不再言語。

宰輔們對著禮節諸事吹毛求疵,或探究蚊蠅之害如何能與老鼠等同?

閻立德則是手上不停,根據簡單的“湘”“贛”二字嘗試推測其地所在。

作為一個通熟建筑的人,閻立德恐怕是這殿內最明白其作用的人。

以石灰調配而成的漿、膏,皆乃墻壁涂色與磚瓦粘合之上品。

將作監冶鐵時加石灰,亦可使鐵愈純,便于鍛鋼。

如今又知此物還能滅蚊蟲,閻立德仿佛已經看到了其相當廣闊的前景。

“這湘贛,所指應是荊揚之地。”

龐統覺得這個判斷起來太過簡單。

畢竟在荊州時他也去過湘江,此河縱貫荊南,很難忘記。

而贛同樣容易,畢竟廬陵的治所便在贛縣,他也記得清清楚楚。

孔明則是默默將“高溫窯”三字寫在了紙上,隨后將高溫與窯之間劃線隔開。

在知曉后世還有燒瓷等手段時,孔明便想過如何能夠燒制。

好消息是至此終于看到了后輩的提示,壞消息是經過荊益兩地輾轉,他也早就打破了想法上的誤區,在成都時便試出了以炭煤做底,黃泥封窯的升溫之法。

提示很不錯,可惜來的晚了一些,孔明無奈笑笑,將三字一齊劃去,不過胸腔中倒是積累了一些成就感。

不過旋即倒是想起來了另一件事:

“這明之《天工開物》于我等而言可稱至寶,于明時定也可稱寶書,難疑其疏漏。”

“后世能居高臨下洞其謬誤,那不知后世之后世又如何看后輩這冠絕五千年之時?”

雖然說的拗口,但龐統輕易聽懂了其中意思,但短時間內又很難想明白其中緊要處,于是只能搖搖頭說了個不是回答的回答:

“變方能通,通方可久,久復生變,或乃往循之理。”

二十五,磨豆腐。

有人說,華夏的歷史就是一部“吃”的歷史。

而在這部歷史當中,豆腐絕對算得上最濃墨重彩的一個。

華夏是豆腐無可辯駁的發源地,但在華夏歷史上具體是誰發明了豆腐,如今已經不可考。

五代十國時謝綽所作《宋拾遺錄》中稱,豆腐之術……漢淮南王亦始其術于世。

北宋朱熹作《豆腐》詩,為其撰注: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

但相對來說比較吊詭的是,翻開史冊,從漢至唐的近千年歷史,從未有過豆腐二字。

北宋滅亡后,世居汴梁的孟元老被迫遷居江左,追憶汴京盛景撰寫的《東京夢華錄》成了北宋最后的挽歌。

這部著作中對亡國前的北宋都城盛景描繪可稱詳盡,單單飲食記錄便有三百多種,但其中也沒有豆腐。

因此早年間有人認為豆腐實際上發明于宋朝,只不過宋儒喜好厚古薄今,才給淮南王安了個豆腐發明人的名頭。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的,原因很簡單,根據倭國如今的記錄,在與五代十國的同年代,他們供奉給神靈的祭品當中便有“唐符”。

這個東西在倭國文人的筆下有豆府、豆富等多個名字,但無論是從名字還是讀音來看,都可以確認是豆腐,而再從唐符這個名字上逆推,便不難猜出這東西是從唐傳入倭國的。

直至南宋滅亡后,吳自牧追憶南宋臨安城盛景,撰《夢梁錄》才首次出現了煎豆腐和豆腐羹的記載。

對于這兩種吃食,吳自牧注解道“乃小輩去處……下等人求食粗飽,往而市之矣。”

這番記載倒是能讓人猜出為何漢唐缺失了對豆腐的記載:

多半是因為在宋代之前紙張的價格還沒被徹底壓下來,而在當時豆腐是一種上不得臺面的食物,故而不配記于書中。

事實上現代人熟悉的磨豆濾漿、煮漿點漿、重壓成型、去除漿水簡單四步,對傳承時有斷代的古人來說研究起來異常困難,更別提點漿這一步,根據所用的是石膏還是醋酸,亦或是鹽鹵,所制出來的豆腐樣貌也是大相徑庭。

直至明代,豆腐的工藝有了長足發展,樣子也逐漸變得平整如水、光亮如鏡,這種食物才終于登上了大雅之堂,受到了文人雅士的追捧。

因此也可以說,至今流傳的過年習俗當中的“二十五磨豆腐”,恐怕最早也就只能追溯到明朝了。

不過豆腐這東西,可以說在明朝爆發出了所有人都難以想象的強悍作用。

(本章完)

在搜索引擎輸入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龍之谷中文 或者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