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跟何明聊了一路蘇27國產化的事情之后,現在再看八三工程原型機的總裝,常浩南無可避免地感到了幾分索然無味。
對不起,殲83,我現在已經喜歡上了殲11……
呵,男人。
當然,該干的工作還是要干的。
何況這也能給他的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
隨著機翼設計和航空動力這兩項困擾八三工程已久的老大難問題得到解決,常浩南能夠在這個項目中繼續發光發熱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后面再進行一系列試飛之后應該很快就可以技術定型,然后就是00批次的生產和試裝備,再然后生產定型……
總之主要就是一些按部就班的工作。
不出意外的話,從明年開始,他會逐漸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兩個三代機型號上面。
目前華夏的航空制造業水平,應付一下殲8和渦噴14這樣的二代組合問題不大,但要想徹底解決第三代戰斗機,乃至于第三代航空動力的生產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因此常浩南日后必定不僅僅要繼續跟幾個設計所,還免不了和對應的幾個制造廠打交道。
現在提前熟悉熟悉也是好事。
偌大的總裝車間內,停著兩架尚未交付空軍的殲8B,以及三架正處在不同裝備階段的殲83原型機。
已經完成改裝的03號、正在等待新發動機到位的04號和總裝進度大約50的05號。
“目前,八三工程幾架原型機的總裝仍然是基于型架定位的手工裝配模式,但是零部件生產過程已經開始跟601所的數字化設計組進行對接,減少了一些從發圖到生產過程中的環節。”
何明一邊介紹一邊帶著常浩南來到二層的一處平臺上:
“前面幾個月時間,跟你一起來的那位姚博士,還有601所的林工程師一直在跟我們廠做數字化設計與總裝流程之間的協調,等到進入量產階段之后,應該會引入自動對接和數字化測量這些新技術,把生產效率提上去。”
“不過,現在最主要的問題還是產量。給到我們手里的訂單太少了,平均下來一個月產不了一架新飛機,哪怕用手工裝配都得閑置一多半產能,完全體現不出數字化總裝的優勢來。”
車間里面空蕩蕩的,說話的時候都能聽到些許回音,仿佛是在印證何明關于訂單不足的訴苦。
“其實訂單不足,影響的不僅僅是廠子的效益,還有生產質量。”
說到這里,何明的眼神也黯了黯:
“尤其馬上就要更換新的生產方式,如果沒有足夠的生產數量去熟悉的話,我擔心不僅起不到好的效果,還會引發一些抵觸情緒啊。”
現實世界中,改進制造技術并不是像游戲里一樣,點亮科技后就直接給你上個buff。
尤其對于航空航天這類高度復雜的產業來說,從手工業升級到工業的過程是十分曲折的。
在剛剛轉型的過渡階段,很有可能不但發揮不出工業化的規模化優勢,還丟掉了手工業時代精雕細琢的能力,導致產能上不去,產品質量反而下來了。
這種時候就需要頂住壓力,在優化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快速積累經驗,用盡可能短的時間渡過陣痛期。
而一年造10架飛機和一個月造10架飛機在積累經驗方面顯然存在天壤之別。
要不怎么說生產關系要對應生產力的發展呢。
“唉……”
常浩南也是略顯無奈地嘆了口氣:
“慢慢來吧,這方面的事情,不是靠你我短時間內能解決的,而且跟其它的老國企比起來,112廠的情況已經不算差了。”
飛機制造畢竟是個特殊的行當,哪怕在最艱苦的時候也沒有真的斷過訂單。
而且華夏的飛機制造能力雖然跟發達國家有差距,但是跟其它行業比起來還是降維打擊的,軍轉民生產出來的產品,比如航空牌洗衣機還有沈飛牌客車的銷路也還不錯。
兩頭發力的之下,勉強維持了全廠的基本運轉,至少沒有出現大規模的下崗現象。
但也就是如此了。
要說過的多滋潤,那是不存在的。
“話是這么說,但……”
何明微微抬起頭,看了看車間有些斑駁的房頂,以及旁邊墻上掛著的“青年突擊隊”紅旗:
“當年,很多工人被分配去松陵機械廠那邊生產電冰箱洗衣機還有摩托車,那時候我還跟他們說,遲早會有一天把他們召回來繼續造飛機,結果現在十幾年過去了……”
他沒有繼續說下去。
但是很明顯,那些老工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恐怕直到退休也沒能再次回到112廠。
旁邊的常浩南同樣只能沉默。
上一世他正式進入軍工行業的時候已經是2003年,盡管仍然處在低潮期,但至少已經渡過了真正的至暗時刻。
他能理解何明的感受,但對于一件兩輩子都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事情,要說共情那還是要差上一些。
更多的還是些許感慨。
軍工終究是一個市場極其有限的行業,需要靠大量輸血才能夠維持。
哪怕作為世界最大軍火商的美國,到2020年代每年的軍火出口也不過五六百億美元而已,大頭還是本國軍隊的采購。
傳統上而言,從工業革命直到冷戰前中期,軍工領域在科技發展之中都毫無疑問地處在帶頭地位。
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進步,工程技術的復雜程度也在不斷增加,想要在一個領域內實現技術突破所需要的資金、人力和組織能力隨之暴漲。
然而每年的軍費投入終究是有限的,僅靠軍工產業的規模已經很難維持這樣巨量的綜合投入。
因此整個科技領域的基石已經逐漸變得越來越民用化,尤其以航空、半導體、信息化這些新興產業為代表。
比如后世的美國,在失去了幾乎全部民用造船工業之后,即便每年仍然維持著巨額的投資,但建造軍艦的能力和水平仍然出現了崩潰式的下滑。
常浩南突然想起來了之前吳懿范給他聯系過的那一單設計軸流風扇的生意。
雖然事情很小,但卻是個不錯的方向。
軍民產業融合這條路子,未來終究還是要走的。
只不過,不再是把軍工廠的產能轉去做民品跟別人搶生意,而是軍民領域技術的相互融合促進。
伱要想搞軍工,那就不能只搞軍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