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原則上,國家科學技術獎并未限制同一個人以第一完成人身份提交評選的項目數量。
主要是誰也沒往這個方向去想。
因為一般來說,能拿到這個級別大獎,尤其還是被邀請到大會堂領獎,也就是拿到了至少二等獎的項目,不可能是那種短平快的類型。
正常人一輩子能做出一個獲獎項目,基本就是祖墳冒青煙了。
牛逼一些的,也往往是隔上幾年才能參與第二次。
所以,之前倒是還從來沒出現過像常浩南這樣的情況……
好在幾個人的一陣閑聊下來,時間也過得飛快,很快便有場務人員進來通知,說已經可以準備進場了。
總算是讓有些尬住的氣氛恢復了正常。
休息廳內的一眾人見狀紛紛起身,朝外面的大會堂入口走去,在門口排隊,等候安全檢查——
這種超高規格的儀式,不說要出席頒獎的高級別領導,就是下面坐著的人,最差的也是一個研究領域內的泰山北斗,湊在一起自然不能馬虎。
萬一出個三長兩短,那損失可就大了。
還有一點就是,頒獎儀式是不允許隨意拍照的。
包括現場報道的記者也是經過千挑萬選,保證可靠才能入場,并且宣傳材料發表之前還要經過多輪檢查。
畢竟這個國家科學技術獎里面有相當多一部分都是涉密項目,不好出去亂傳。
其中一些涉密程度最高的,哪怕在現場都只會報一個代號,領獎人也會是申報單位另外指派而非第一完成人親自出面。
但是絕大部分一般層級的,就像殲8C還有渦噴14這種項目,為了給獲獎人員足夠的榮譽感和參與感,還是會寫出來。
只是在公開報道里面不能出現詳細信息。
畢竟如果不這樣的話,那整個頒獎儀式里面根本沒幾個項目完全不涉密,最后只會搞成謎語人大賽,也就失去一開始的意義了……
隨著儀式正式開始時間的臨近,越來越多的京城本地人也陸續來到了會場。
常浩南重生至今已逾兩年,就算沒有刻意鉆營,以他的工作方式,人脈關系也很是不淺,自然又看到很多熟識面孔。
“劉院士,您這次怎么都得拿個特等獎了……”
劉院士自然是劉振響。
他出現在這里絲毫不令人意外。
SB101高空臺雖然原則上算是96年通過驗收投入的使用,但已經錯過了當年度的項目申報。
更何況,以這個高空臺為基礎的幾個重大項目,都是97年進行的。
其中也包括關于航空發動機測試標準的最終確定。
拿個國家科技進步獎屬于情理之中。
“誒,小常你可千萬別這么說。”
劉振響趕緊擺了擺手:
“你是第一次參與申報評獎,可能還有所不知。”
“所有獎項級別的特等獎都不是常設獎項,并不像一等獎一樣是從每年的申報項目中擇優挑選,而是只有符合一系列嚴格要求的,才有可能入選。”
常浩南當然知道特等獎并非常設,但之前還真沒研究過評獎細則。
之所以剛才篤定劉振響能拿特等獎,是因為上一世后者就拿了97年度的科技進步特等獎。
現在高空臺帶來的成果比上輩子多了不知凡幾,獎項級別肯定不至于掉下去。
于是開口問道:
“這還只是有可能?”
劉振響在這方面身經百戰,懂得自然比初出茅廬的常浩南多:
“嗯,還需要評獎委員會一致同意,再上報給科技委和zhong央主管領導,流程麻煩得很。”
“所以這幾個獎項加在一起,特等獎攏共也沒發過幾次。”
“像是自然科學獎,因為咱國家在自然科學領域的水平比較低,甚至有幾年因為實在沒有能上臺面的成果,連一等獎都破例有過空缺……”
這些評選細則都是公開的,如果常浩南去科技委問,肯定也能問到。
但就像公開的法律條文仍然需要律師一樣,這種東西要是靠自己看那可太麻煩了……
“原來如此……”
常浩南了然地點了點頭:
“不過我覺得,問題應該不大,高空試車臺投入使用之后,馬上就產出了不少成果,無論對于國防安全,還是對于國民經濟發展,貢獻都是有目共睹的啊,更不用說還給后續在建的二號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那就借小常你的吉言了……”
劉振響倒也沒再度否認,顯然心里也是有那么點期待的:
“真要是能評上的話,那這個獎里面也少不了你的一份貢獻……”
常浩南雖然從未直接參與過試車臺的研發,但高空試車臺說到底是個工具性質的東西。
而一件工具的價值,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使用工具的人……
而SB101高空臺在投入應用之后的幾項主要成果——航發測試標準、渦噴14發動機和渦扇9發動機,說起來都跟常浩南脫不開關系。
雖然也有如渦噴6D和渦噴8M等小改型號,但是跟前面那三個相比,就明顯不夠看了。
這種情況下,常浩南也不可能再說什么。
更何況,儀式也就正式開始了。
最開始,自然是例行的開幕詞、奏唱國歌以及領導講話。
好在這個會預計內容極多,為了趕在晚飯之前開完,所以這些冗雜的流程都被盡力壓縮,很快就進入了所有人都期待的頒獎環節。
最先進行的是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每種獎項的二等獎都有十幾二十項,如果一個個上去領,那這會開一整天都很懸能開完。
而且頒獎領導恐怕也要累死在臺上。
所以二等獎這個環節,是以五人一組的形式宣布并上臺的。
實際上,由于獎項都是申報制,加上大家作為科研人員,對自己的研究水平多少也有點AC數,因此大多數人來之前,其實就能猜到自己到底拿了什么獎。
懸念只是在少數人身上。
比如常浩南。
在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評選中,除了項目本身的技術含量之外,還要考慮成果對于國家的貢獻。
就導致二等獎里面的不少項目,聽上去都有點相似。
比如某一批集中上去的五個,分別是“早熟優質多抗馬鈴薯新品種選育與應用”、“早熟優質多產水稻新品種選育與應用”、“矮稈早熟多抗優質中筋小麥品種”、“高產多抗節水型小麥新品種”……
要論技術,基本就是同一技術在不同作物上的復刻。
但對于農業增產和保障糧食安全的貢獻卻是實打實的。
二等獎里面,并沒有常浩南熟悉的面孔出現。
畢竟,他參與的幾個項目,都不太可能被踢到二等獎的范疇里面。
一等獎的名額,就要少上很多了。
最多也就是35項之間。
前兩個上臺的不出意外是楊奉畑和閻忠誠。
《殲8C改進型戰斗機》、《渦噴xx航空發動機》
“這么看,老楊今年的院士肯定是穩了,老閆的話……可能還得等兩年,不過問題應該也不太大……”
劉振響在常浩南旁邊小聲分析道。
但是很快,他就在主要完成人的名單里看到了亮點。
常浩南的名字排在第一(第一完成人單獨列出),而且出現了兩次……
當然,第二項渦噴14名單里的人名做了部分隱去處理。
但劉振響作為業內人士,自然知道那個常xx肯定是常浩南。
“小常啊,你這次的戲份不少啊……”
常浩南搖搖頭。
甚至還不止呢……
一等獎第三項,是徐洋的《水火電力系統和動態環境經濟調度優化》。
主要完成人一共就兩個。
她自己和常浩南。
這下,哪怕對剛剛渦噴14情況不夠了解的人,也已經發現常浩南這個名字出現第二次了。
在掌聲之余,甚至出現了幾陣驚呼。
一方面是因為徐洋看上去實在有點年輕,另一方面也是……
竟然有一個名字能同時出現在不同項目的主要完成人里面?
哪怕不是第一完成人,也絕對是極其罕見了。
然而,還沒等眾人的震驚結束。
在徐洋拿著獎狀和獎杯下臺之后,巨大的投影幕布上便出現了下一個獲獎項目的信息。
主持人隨之上前報幕:
“多目標連續變量優化的差分進化算法。”
“第一完成人,常浩南!”
一般來說,在報幕結束之后,會場內緊接著就會響起掌聲。
然而這一次,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直接愣住。
以至于現場出現了一瞬間的冷場。
因為屏幕上的完成人名單……實在是有點眼熟。
還是剛才那項的兩個人,只不過名字位置調換了一下。
會場里面,大概有一半人的目光看向了正起身準備上臺的常浩南。
至于另外一半,則看向了剛剛從臺上下來準備入座的徐洋——
你們倆玩呢?
(本章完)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