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
就在楊亮已經準備好現場表演一個“面對質疑,瘋狂道歉”的時候,已經快要被眾人忽略了的那臺筆記本電腦中,突然傳出了一陣咳嗽聲。
原本你來我往好不熱鬧的會議室內,頓時安靜下來。
不過,熱烈的氛圍卻并沒有因此而中斷。
至于正在臺上的楊亮,當聽到常浩南似乎也準備提問的那一刻,就四肢發軟手腳冰涼,一副快要暈倒過去的樣子……
前面那四位的輪番進攻就已經讓他疲于應對了。
這位大佬要是再來個致命一擊……
在某個瞬間,他的眼前似乎閃過了兩個大字。
延畢。
而李雄江教授雖然也有點心疼臺上的自家學生,但事已至此,總不可能強行打斷其它評審提問。
所以只好強顏歡笑:
“常院士,您請問吧。”
然而,畫面中的常浩南卻只是用筆帽輕輕敲了敲桌上的論文,接著說出了一句出乎所有人預料的話:
“嗯……我其實不是要提問。”
他說著又從畫面外拽進來兩張寫滿了公式的紙:
“我是想說,我這里剛好有一些現成的研究成果,似乎可以解決剛才其它幾位評審提出的問題……”
這一瞬間的風云突變,直接把所有人都給整不會了。
現場的幾位教授先是一愣,繼而面露喜色——
他們之所以奪命連環問,并不是真的不想讓楊亮畢業。
而是真的對后者研究的課題感興趣。
只不過問著問著,就讓對方掛在臺上下不來了……
現在有人提出說能解決問題,自然是好奇中夾雜著興奮。
而同一課題組,以及部分慕名而來的旁聽研究生們,則是單純沒見過這種場面,準備開始看戲。
至于剛才都快要哭出來的楊亮……
這句話傳到他的耳朵里,更是宛如天籟——
我答辯的時候,院士不僅沒提問,甚至還主動幫我回答問題。
這事說出去能吹半輩子……
總之,盡管會議室里仍然維持著和剛才一樣的安靜,但氣氛卻已經出現了180°的變化……
實際上,對于電腦另一邊的常浩南來說,ERS點的校準和補償,并不能算個很復雜的問題。
只是稍微需要一些理論功底而已。
但也正因如此,似乎很難用三言兩語就把這個問題給說明白……
組織了一會語言之后,他才開口說道:
“正如一開始楊亮同學所說,ERS點通常部署在裝配輔助型架上,用于建立裝配坐標系,而在這種情況下,其相對于OBP和TBP發生的位移和變形就都是線性的,因此可以構建多組補償后的ERS理論值與實際測量值之間最小加權距離誤差函數的優化模型……”
“舉個例子,在m個站位、k個溫度下測量出的g組數據,其測量值與修正后理論值的匹配關系是Σ(i1,n)(RnPkTnPak)……”
得益于網絡技術的進步,常浩南可以把這讀起來令人頭大的算式直接寫在一張紙上,然后貼近屏幕展示給網線另一邊的眾人。
一開始,楊亮還動作飛快地回到座位上拿了個本子,準備記下來一些有用的東西。
但還沒寫幾個步驟,就輕輕撓了撓頭,然后默默把筆放下,用充滿智慧地眼神看向前方,并時而微微頓首,時而緊皺眉頭做思考狀……
這種表現,真正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是想要裝作聽懂。
好在其他人這會要么顧不上注意前面,要么也是和他處在一樣的狀態下,所以無事發生。
稍微停頓了幾秒鐘后,常浩南把手上的紙放下,繼續介紹起自己的:
“這是一個典型的無約束多目標非線性優化問題……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我和阿貝拉·利塞爾教授在上個月新發表的那篇論文,里面提出了一種經過改進之后的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只要稍作調整之后,就正好可以用來解決這個問題。”
“唯一可惜的是,這個成果實在太新,所以眼下還沒有現成的預設軟件可以用,如果各位有程序和算法設計能力,那么可以自行設計程序進行計算,如果沒有的話……MathWorks公司前些天已經跟利塞爾教授取得了聯系,MATLAB應該很快就會提供一個計算工具包……”
聽著常浩南的解釋,李雄江教授略帶唏噓地輕嘆了口氣——
人家這才叫研究啊……
一篇文章投出去,還沒等怎么樣,就有應用端的大企業主動找上門來。
不過話說回來,別人自己手里就有一家應用端的大企業。
比不了比不了……
就在他這邊emo的時候,剛才踴躍提問的幾個人也重新被激發起了積極性。
雖然大家其實都還沒看過,甚至未必知道常浩南發表了新論文,但顯然不可能有人會質疑他剛才說法的真實與否。
至少不可能當場質疑。
而如果大尺寸三坐標測量的精度問題能夠被克服。
那么很多問題似乎可以迎刃而解了……
“常院士。”
之前最開始提問的那名教授再次一馬當先:
“楊亮同學的研究是基于單機總裝的,那如果我們把視角放大,在整條生產線,甚至車間尺度上應用同樣的技術,再結合室內GPS定位,是不是有可能擺脫總裝過程對于特制型架的限制?”
傳統的飛機裝配過程采用非自動化模式,各項操作高度依賴人工,因此對于不同型號和設計特征的飛機,還需要針對生產流程專門設計一系列裝配型架。
例如給C808飛機安裝發動機的型架,就不能用于C909飛機。
甚至同一型號在經過一些設計改動之后,也要相應更換輔助工裝才行。
這無疑大大降低了生產速度和靈活性。
而常浩南也順勢給出了積極的回應:
“以目前三坐標測量設備的實際精度而言,要想完全擺脫型架還很困難……但可以把絕大部分的專用工裝更換為通用設備,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能提高生產靈活性,甚至讓不同型號實現共線生產……”
說到這里,他突然想到了一個來自半個多世紀以前的經典比喻:
“就像是生產香腸那樣生產飛機!”
頓時引發了一陣笑聲。
接下來,包括常浩南在內的幾名答辯評審之間開始高強度交流討論,一時間反而把正主給忘在了講臺上。
楊亮雖然覺得有點尷尬,但眼下畢竟是學位要緊,所以也樂得見到這種場面。
然而,畢竟是一場學位論文答辯。
不可能真的一直把答辯人當成小透明。
最后還是最先引起歪樓的常浩南重新回到了正題:
“楊亮同學。”
已經快要神游物外的楊亮差點被這一聲給嚇得跳起來,趕緊挺胸收腹站得筆直:
“常院士,請您批評指正!”
這有些一驚一乍的反應倒是讓常浩南有些忍俊不禁。
“別緊張,從總體上來看,你的答辯非常不錯,只是有些問題明顯超出了這篇博士論文的研究范圍,但這不能算是你的不足……”
聽到這一番帶著點定調意思的評價,楊亮那七上八下的內心終于平靜下來。
李雄江教授更是瞅準時機,使出一手稀里糊涂突然落錘計:
“那么……各位評審老師,還有沒有其它疑問了?”
常浩南話都說到剛才那份上了,別人自然不可能再生什么事端,紛紛或是搖頭或是擺手,表示已經足夠了。
而全程都沒怎么開過口的周書萬,這會也跟著露出一抹放心的笑容,一直繃緊的上半身緩緩放松,靠在了身后的靠背上。
直到此時,他才發現自己的襯衫后面已經幾乎濕透——
畢竟也才博士畢業兩年而已,當年自己答辯時的記憶很容易就追了回來……
“還是常院士牛逼啊……”
看著面前恢復到其樂融融狀態的會議室,忍不住在心中感慨了一聲:
“多虧給請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