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大明話事人

第六百七十九章 我最恨無禮行為

更新時間:2024-11-14  作者:隨輕風去
林經略大軍一路向東,出山海關進入遼東地界。

在路上收到一條消息,萬歷皇帝又任命李如松為提督東征軍務總兵官。

林經略很不爽的看著這個任命,心里就是一陣“賣麻批”。

先前他只奏請李如松為遼東總兵官,又征調了麻貴、董一元等威望素重的老資格將官,不就是為了制衡李如松么?

倒不是林經略對李如松這位老哥有什么意見,在私人關系上絕對沒問題。

就是林經略認為,在他的下面,沒必要再多一個名義上也可以指揮全局的主將,免得造成令出多頭,指揮體系混亂的情況。

畢竟他這個文武雙全的經略和別家督撫經略并不一樣,也會親臨前線指揮,并不是只在后方調度。

沒想到,他林泰來才離開京城沒多久,皇帝就也起了制衡他的心思,所以才會將李如松從“遼東總兵官”提升為“提督東征軍務總兵官”

這就是領重兵在外大臣的無奈,林經略又不能回京城去辯解,只能繼續趕路。

因為朝鮮事態緊急的緣故,林經略沒有在廣寧、遼陽這些遼東地區核心城市逗留視察,只是囑咐巡撫郝杰做好后勤工作。

萬歷二十年九月上旬,半島人民的大救星、未來半島的唯一太陽林泰來抵達鴨綠江邊的九連城。

這座城堡周長二里多,看似不大,但在鴨綠江沿岸的邊堡里已經算是最大了。

在很多人認知里,九連城應該就是大明萬里邊墻的最東端起點。

當然學術界也另一種說法認為,起點應該是稍微北邊的寬甸堡。

而且九連城的意義不僅僅是萬里長城起點,也充當著國門的作用。

在九連城的對岸就是朝鮮國的義州,與九連城隔江相望。

現在朝鮮國君臣就正困在義州,苦苦等待天兵過江,號稱的三千里江山如今只剩下義州了。

近二百年來,每當朝鮮國使團來朝覲大明皇帝,必定要從九連城進入大明國土。而且每年與朝鮮國的貢市地點,也是在九連城這里。

這次大明天兵入朝,肯定從九連城這里渡江最為便利,從地理上沒有太多其他選擇。

此時從稍微靠腹地的鳳凰城到九連城一帶,已經兵營遍布,數萬大軍云集。

林經略選擇了更靠前的九連城作為幕府駐地,原本九連城設有一名鎮江游擊,現在暫時被趕了出去,官署也被征用了。

林經略一邊在開始整訓各路兵馬,一邊開始與江對岸的朝鮮國君臣聯絡。

畢竟林泰來是帶著皇帝詔書來的,所以還有個任務是充當上國天使,將詔書頒給朝鮮國。

其實詔書也沒多少內容,總結無非就是兩點。

第一就是允許朝鮮國王過江避禍,暫時安置于于寬甸堡,以待局勢好轉。

第二就是給朝鮮國君臣吃定心丸,承諾盡快出兵,再造東國。

第三,正式告知朝鮮國君臣,已經將天兵東征事務托付給經略大臣林泰來,讓朝鮮國配合好。

得知經略大臣已經攜帶詔書抵達九連城,朝鮮國王就迅速派了一個叫趙敬高的遠接使過江先行接洽。

本來在林經略的心目中,肯定是部下的列位將官更重要,要接見也是先接見將官。

但沒想到朝鮮方面遠接使來的如此之快,林經略剛住了一晚上,次日朝鮮國遠接使就過江來了。

大明向朝鮮國頒布詔書,并不是隨便一發就完事了,必須要有一套禮儀。

林泰來雖然覺得這很浪費時間,但也不能輕忽,不然就是丟了天朝上國的威嚴。

按照往常慣例,遠接使要先向大明使臣奉上《迎詔儀注》,仔細說明這次如何迎接詔書,以及各項禮儀規范,并與大明使臣進行商議。

林泰來收了《迎詔儀注》,就讓朝鮮國遠接使趙敬高先去休息了。

幕府屬員里有個叫崔五魁的人,本是行人司行人,以前跟隨大明使節去過三次朝鮮國,對朝鮮國情況比較了解,這次就作為專業人才招納進了幕府。

此時林經略把崔五魁叫了過來,一起研究朝鮮國送來的《迎詔儀注》。

畢竟涉及到大量外交禮儀細節,他林泰來在這方面并不專業,萬一丟了臉就罪莫大焉。

果然崔五魁看了看后,就立刻指著一行字,向稟報說:“這里有問題!”

林泰來看向崔五魁所指的地方,上面寫著“行鞠躬禮”。

崔五魁看林泰來對禮制不是很了解,便解釋道:“國朝初年,朝鮮國王迎詔,行最隆重的五叩三拜禮。

土木堡之變后改元時,大明使節前往朝鮮宣詔,被當時朝鮮世宗哄弄欺騙,改為了鞠躬禮。”

聽到“世宗”兩字,林泰來就莫名想起了上輩子時空的“世宗大王驅逐艦”,船體自動開裂的那個。

結合當時的“國際形勢”,林泰來大概就能明白,為什么那時候朝鮮國將五叩三拜禮改為鞠躬禮了。

在那個時間點,大明剛剛遭遇土木堡之變,而朝鮮國正處在一個自恃“強盛”的階段。

不再是李成桂篡位開國,惶惶然唯恐被天兵懲罰的心態。

所謂的“朝鮮國世宗”向西北和東北開疆拓土,利用大明勢力撤退后的真空,驅逐了盤踞半島北部的女直人,把朝鮮國疆域推進到了鴨綠江圖們江一線。

在這種民族膨脹心態下,又看到大明遭受土木堡之變這樣的巨大挫折,朝鮮國世宗才敢于糊弄欺騙大明使臣,將迎詔的五叩三拜大禮改成了鞠躬禮。

不得不說,這種行為實在太符合林泰來對半島人性的認知了,一點都不“意外”。

林經略一邊想著,一邊繼續聽著崔五魁講解:“而后朝鮮國君臣上下就一口咬定以鞠躬禮為舊制,與大明爭執了八十多年。

再后來直到嘉靖朝,才又由鞠躬禮改回了最隆重的五拜三叩禮,并一直奉行至今!”

此時崔五魁越說越氣憤,“卻沒想到,朝鮮國這次居然又想偷偷改成鞠躬禮,實在叫人難以理解!

在我看來,這分明是朝鮮國君臣看不起經略,覺得經略你年少好欺哄!”

林泰來突然開口:“欺天了!并非欺我!”崔五魁連忙道:“是!是!”

林泰來又吩咐道:“你將朝鮮國遠接使趙敬高叫過來!”

崔五魁奉命而去,去喊遠接使趙敬高過來。

正當這時,紅光滿面的李如松笑著走進幕府大堂,很不見外的叫道:“你來得真遲!”

林泰來和李如松提前約定好了,今天先見個面。

上章講過將官拜見帥臣的禮節,要先穿甲胄拜見,然后再換常服。

但李如松現在只身穿常服,溜達著走進了經略幕府大堂。

林經略瞥著李如松,這老哥看起來又飄了啊,又變身為李大將了。

歷史上的李如松在帥臣面前,似乎始終就是這種尿性。

在宣府時,要與巡撫平起平坐;在寧夏時,讓總督靠邊站;在遼東朝鮮時,對經略也不行卑禮。

難怪歷史上李如松最終下場那么莫名其妙,堂堂一個大總兵在一場常見治安戰里,稀里糊涂陷入埋伏掛了,然后也沒什么人認真追查。

林泰來并不是陰謀論愛好者,但看到李如松的結局,真不信這里面沒點事。

李如松并不知道林老弟心里想什么,大大咧咧的自行找了個椅子,側對主位而坐。

大家都知道,下級拜見上級是站南面北,在賞座之前要先面對面回話,沒有直接側坐的道理

林經略和藹可親的對李大將說:“你且等等,我先跟朝鮮國使節說幾句話。”

“我這邊不急!我也看看朝鮮國使節怎么說。”李如松答道。

不多時,崔五魁帶著朝鮮國遠接使趙敬高走了進來。

林泰來停止了與李如松的寒暄,對趙敬高冷冷的質問道:

“我大明太祖高皇帝頒布《洪武禮制》,要求藩王行五拜三叩頭,為何貴國這次膽敢擅改禮制?”

趙敬高不慌不忙的拿出一本書并呈交上來,林泰來看了看,書名叫《藩國儀注》。

然后趙敬高振振有詞的解釋說:“《藩國儀注》同樣是高皇帝頒布,自從高皇帝頒此書來我國,我國便遵此禮。

在《藩國儀注》中,并無五拜三叩之禮之要求,故而我國遵守有何不可?”

崔五魁在旁邊怒斥道:“但是《藩國儀注》中,同樣也沒有提到要行鞠躬禮!”

趙敬高再次辯解說:“我國敬天子之命,不敢站立迎詔,所以為表恭敬,才增設了鞠躬之禮。”

坐在旁邊看熱鬧的李如松迷惑不已,朝鮮國這幫君臣都失心瘋了嗎?

現在都什么時候了,距離亡國滅種就差一口氣,還敢在這里跟大明矯情禮節問題呢?

迎詔不應該就是五拜三叩大禮嗎?只想鞠躬禮是幾個意思?

林泰來心里有所猜測,可能有兩方面緣故。

一是當今朝鮮國的內部黨爭也十分劇烈,甚至比大明還激烈。

先前有東人黨和西人黨,然后東人黨又分裂出南人黨和北人黨,斗得一塌糊涂。

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中,出現什么奇葩也不奇怪。

二是朝鮮國君臣發自內心的擔憂,大明會借此機會吞并朝鮮國。

所以在禮儀問題上抬高自身,妄圖表達出“強硬”和“尊嚴”,有點色厲內荏的意思。

崔五魁還在憤怒的與朝鮮國遠接使趙敬高爭執,“你所拿的《藩國儀注》乃是高皇帝時所定,而后歷代已經有所更改!”

趙敬高辯駁道:“我國只收到過高皇帝頒發的《藩國儀注》,也只尊此為舊制行之!”

而后大概覺得崔五魁只是一個小人物,沒必要對崔五魁浪費口水,所以趙敬高又轉向林泰來,語氣堅定的說:

“《藩國儀注》本無規定迎詔細禮,還是當年我國世宗大王認為立迎不妥,主動添設鞠躬之禮,以此優待大明上邦!

在此告誡經略,要明察我國之苦心,體諒邦交之不易,勿要做節外生枝之事。”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同,林泰來只覺得趙敬高吵鬧。所以他抬頭朝著門外喝道:“刀斧手何在?”

右護法張武帶著幾條大漢,出現在門外候命。

林泰來指著趙敬高,很煩躁的下令道:“把這蠢逼推出轅門,斬首!”

趙敬高昂首挺胸,面無懼色,林經略你裝模作樣的嚇唬誰呢?

恐嚇和謾罵,決不是戰斗!誰慫誰是孫子!

張武接了軍令,帶著人將趙敬高推到院門外。

趙敬高面露不屑,這點虛張聲勢的伎倆只要看破了,就沒什么可害怕的。

不就是故意用這種形式,威脅自己改口么?歷代史書上類似這種事多了。

還能真砍了自己不成?只要挺到最后,就會聽到刀下留人。

而后趙敬高被強行按在地上,轉頭就看到一把明晃晃的大刀。

刀斧交頸而不改其節,趙敬高還想著為了青史留名放幾句狠話,就見大刀毫不猶豫的砍了下來!

“臥槽!竟然來真的?”這大概是朝鮮國遠接使趙敬高人生最后一個瞬間的心聲。

崔五魁站在堂前,看著遠接使的首級,震驚的說不出完整話,“這,這,這”

兩國交兵還不斬來使呢,你林經略怎么還能直接把友邦的使節砍了呢?

而后崔五魁又開始琢磨,林經略是不是歷史上第一個砍了友邦使節的人?

此刻從大堂深處陰影里傳來了林經略的聲音,“崔行人你把這首級送過江去,什么解釋都不用說,讓朝鮮國再換一個遠接使來交涉。”

作為一個老外交員,崔五魁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再來一個還說不攏呢?繼續砍了?

把令人厭煩的使節物理清除了,林泰來心情好多了,對著李如松笑道:

“我生平最恨這種無禮的行為!區區小藩邦竟然還不想行五叩三拜之禮,居然覺得行鞠躬禮就是給我面子了?

我真是不知道他們怎么想的,反正我不想和不知禮數的蠢貨打交道!”

常服參見、側身而坐的李大將忽然覺得,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好燙

自己的言行是不是應該更加禮貌一點?

(本章完)

請:m.minguoqiren.la

在搜索引擎輸入 大明話事人 龍之谷中文 或者 "大明話事人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大明話事人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