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酷寒,除了糧油炭火等鋪子在朝庭的要求下一直開著,其它一些鋪子都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天氣晴好就開,雪太大就關門窩在家里歇業。
蘇記等一系列鋪子情況差不多,一直到臘月二十三小年,眼看就要過年了,很多鋪子就算雪掩到門坎一二尺深也開著,讓大家來采購年貨,準備過年。
蘇言禮現在不是父母官,雖然位高,但到底在刑部,辦案這種事,說急也急,說不急也不急,因天氣太冷,除了特別重大涉及到人命或是朝庭機要的案子會加急處理,其余的基本上都按最簡程序或了結或延遲到年后天氣轉暖之時。
所以這個冬天,不管是新婚蘇若錦,還是蘇言禮一家,除了上值基本都窩在家里,遠離了汴京城內外貧苦老百姓的生活圈子。
一直到臘月二十八傳來老百姓鬧事,全京城戒嚴,蘇家人才知道京城貧民區短短時間內凍死了上百人,小到剛出生的嬰兒,大到古稀老人,慘不忍睹。
蘇若錦與趙瀾去娘家送年禮,馬車被堵,才知道外面雪災竟如此嚴重。
“阿瀾,不是你管的片區吧!”
趙瀾搖頭,“我早就申請到城外了。”自從妻子提議讓京畿軍隊為商家開路,他就申請到京城附近一個小鎮了,最近一直早出晚歸,甚至有時趕不回來還宿在小鎮上。
天氣寒冷,蘇若錦窩在家里諸事不問,還真不知道外面什么樣子。
因為意外的雪災,除了正常機構運作外,對災情經行特事特辦,天璜貴胄門閥世家子弟都被派分了區域,協助區域官差處理雪災引發的各類事件,小到找人幫老弱病殘上屋掃瓦、塞堵漏雪透風的土墻,大到幫沒錢的老百姓分發口糧要生孩子的婦人找產婆,事無巨細,只要景元帝能想到的,他在朝會上都讓人去做了。
結果從臘月二十三到臘月二十八,這最冷的五天,貧民區竟死了上百人。
趙瀾扶蘇若錦下了馬車,擠到了鬧事的老百姓中,皇城司巡差攔住一群往皇宮方向的人群。
蘇若錦小聲問身邊的老爹,“你們這是……”
老爹凍的直哆索,但還是回了她的話,“去皇城敲鼓。”
登聞鼓?
蘇若錦一驚,敲皇宮門口的鼓,可是先要打板子,挺得過去,才能有機會訴苦,若是挺不過去,小命可就白搭了。
那站在皇城司衙差面前的中年人一臉悲怒,“早聽說貴夫人們為我們窮苦人募捐錢物,眼看明天就是小大,北城署官、巷子里正一個個的貪著我們活命的口糧、薪炭不發,里鄰們,咱們去京兆府要個說法……”
他一說,后面百呼。
“對,去京兆府……”
“天子腳下,圣上不可能眼睜睜的讓我們餓死……”
“我也不相信圣上不管,肯定是這些碩鼠貪了我們活命的衣糧……”
蘇若錦問道:“那城北貧民區劃給了誰?”
眼看老百姓的情緒就要控制不住,趙瀾沒回小妻子,而是拉她手轉身就離開,讓三泰繞路。
按理說,趙瀾身為郡王,都遇到了,他完全可以上前主個事,但他避開了。
為什么?
一直轉過鬧事的街道,他才回道,“火隅。”
火隅,就是后世的消防機構,是大汴京城內職業消防隊。
城北貧民區的火隅比不得其它區域的火隅,就算有火災,燒掉的也不過是葦草、木板搭的簡陋棚戶,不值幾個錢,所以被派到這里的潛火隊員,基本上都是一些世家不得寵的子弟,極不負責,遇到雪災不救也不足為奇。
原文在六#9書/吧看!
可是趙瀾避開,蘇若錦還是覺得不對勁,疑惑的問道:“這么明目張膽搞出亂子來,不怕圣上……?”
趙瀾勾嘴,“這片區火隅的管事人是謝國公府子弟。”
蘇若錦吸口涼氣,皇后娘家?怪不得趙瀾要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