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滿意地點點頭,擺手道:“各位愛卿平身!”
“謝陛下!”
眾臣歸位,楊廣又緩緩道:“先帝多次給朕說過,要體恤老臣,朕決定把它落實,從今天開始,六十歲以上老臣都可以有座位,不用站著上朝了。”
楊廣一揮手,侍衛們搬出上百張坐榻,榻上還有固定好的桌案,一部分擺在第一排,一部分擺在最后一排,每張坐榻上都有姓名,大家各自就位。
很快,高颎、楊素、宇文述、楊雄、楊達、虞慶則、薛世雄、史萬歲等老臣紛紛就坐,官員還給他們桌案上擺放的文房四寶,當然,太子楊昭身份特殊,他也有座位。
楊廣見還多出幾張坐榻,便笑道:“齊王和楚王,你們也可以坐下,楚王去右側,齊王在左側!”
這樣一來,蕭夏的位子變了,重新安排在文官一側中,一排數下去,他排在第八位,正好在七位相國的后面。
忙碌了小半個時辰,位子終于重新排好,楊廣問道:“各位愛卿可有本奏?”
高颎剛要開口,宇文述卻搶先起身道:“陛下,微臣有本奏!”
宇文述搶到了天子正式登基后的第一個大朝發言人。
“宇文愛卿請說!”
宇文述取出一本奏折呈上道:“陛下,各地總管府多如牛毛,嚴重影響了各地政務,微臣建議進行改革,建議只保留十個邊疆總管府,其他總管府全部裁撤,各郡軍府改為各郡官府負責,方便府兵耕種訓練,為了區別,微臣建議內地軍府改名為鷹揚府,邊疆軍府改名為驃騎府,長安拱衛軍府改為虎賁府。”
宇文述這個奏折當然是根據天子楊廣的要求提出的改革計劃,它核心就是廢除內地總管府,軍府交給地方官府,但在邊疆設都督府和大都督府。
楊廣看了看奏折,點點頭道:“可以交給內閣討論,各位愛卿如果有補充的建議,也一并交給內閣。”
朝會的作用主要是集思廣益,但它也要遵循朝廷規則,首先就是不能越權,比如兵部郎中有一個很好的方案,但這個想法也必須向侍郎匯報,然后侍郎再向尚書匯報,最后由尚書決定這個方案可不可能在朝會上提出,然后由誰來提出?
現在大家看到了,改革方案最后是由兵部尚書宇文述提出,他當然不會給別人機會。
這個時候,還不能做出批準這個方案的決議,必須要提交內閣政事堂討論,由政事堂做出決議,最后由天子批準決議,朝會就提供了一個大家都參與討論這個方案的契機。
這時,戶部尚書韋沖起身道:“陛下,微臣對這個方案也有一些疑慮。”
“韋尚書請說!”
“陛下,廢除總管府的改革并不是一句話廢除那么簡單,里面還涉及很多問題,比如給軍府財政撥付以后是不是要交給郡衙,怎么給,給多少,這些都要明確,其次總管府還承擔轉運署的職能,一旦廢除總管府,那轉運署是不是要成立?還有總管府對各郡縣的監察職能怎么辦?是不是還要另設監察署?”
楊廣點了點頭,“韋尚書說得有道理,所以廢除總管府并不是兵部一家能決定,高相國,你說說想法!”
高颎起身道:“啟稟陛下,去年微臣就給先帝提到過設道的建議,因為先帝身體不太好,這個問題就沒有深入,今天微臣想借這個機會再提一提設立道的意義,它其實是和廢總管府相輔相成,這就像兩漢設州一樣,由十幾個郡組成一個道,比如河北道、河東道、關內道、京畿道、河南道、山東道等等,還有南方和西北以及遼東,道的作用主要轉運、監察和刑律復查,但沒有軍權。
說到軍權,微臣再多提一句,把軍府交給地方代管不是不可以,但兵部絕不能就此放手,相反,兵部還要加大對軍府的掌控,否則一旦出現混亂,刺史要財有財,要兵有兵,就會出現無數小軍閥,當然,小軍閥總比大軍閥容易對付,從這一點,我贊成廢除總管府。”
“高相國可以總結一下嗎?”楊廣又道。高颎躬身道:“陛下,微臣贊成廢除總管府,但要加強兵部對各地軍府的掌控,也要嚴格控制地方官府對軍府的權力,調動軍府出兵剿匪之類,必須要經過兵部批準,其次關于設立道一級官署,微臣回頭會有一個詳細的報告提交給陛下和政事堂。”
楊廣欣然道:“關于總管府的廢除是一件大事,不光是兵部的事情,還涉及到財權和吏事,甚至還有物資轉移和監察權,所以各部都要圍繞著總管府廢除提出自己看法和建議,然后交給內閣,由內閣進行討論修改,最后拿出一個比較完善的方案,就這樣吧!其他還有什么事情探討?”
這時,一名鴻臚寺的官員跑過來,對禮部尚書蘇威低語幾句,蘇威起身道:“陛下,突厥主使在外面求見!”
楊廣的臉色立刻變得有些難看,他對蘇威道:“蘇相國去接待他們,他們不適合在朝會上出現!”
楊廣心里很清楚,突厥主使必然是想談南陽公主之事,但他不想多談這件事。
蘇威起身去了,楊廣沒有了心情,便道:“今天朝會到此結束,散朝!”
他起身走了,蕭夏連忙追上去,“父皇!”
楊廣回頭問道:“夏兒還有什么事嗎?”
“兒臣有件事想和父皇談一談。”
“可以,等會兒你來朕的御書房。”
楊廣快步走了,蕭夏這才跟隨眾臣出殿,繞了一圈前往甘泉殿御書房。
蕭夏在殿外等了片刻,一名宦官迎上來滿臉堆笑道:“殿下請吧!”
蕭夏跟隨宦官來到了甘泉殿御史房,出乎他的意料,高颎、楊素和蘇威三人都在御書房內,蕭夏給父親行一禮,又給三名相國見了禮。
楊廣笑問道:“皇兒有什么事?如果是家事,可以中午再來談!”
蕭夏緩緩道:“兒臣是想和父皇說一說關于突厥太子求婚南陽公主之事。”
楊廣呵呵一笑,“很巧了,我們也正在說這件事,不妨坐下說,賜坐!”
宦官搬來一只軟墩,蕭夏坐下,對父親道:“兒臣和突厥太子咄吉世打過交道,此人表面看起來粗魯,但實際上心機很深,他想迎娶南陽公主絕不是他仰慕公主,而是另有所圖。”
“繼續說!”楊廣倒有幾分興趣了。
“突厥可汗之位繼承和我們中原不太一樣,他們講究兄弟繼承,一般弟繼兄位,而不是兒繼父位,咄吉世是啟民可汗的兒子,按理可汗之位輪不到他,應該是可汗之弟叱吉設繼位,但啟民可汗還是想把汗位傳給兒子咄吉世,這就導致咄吉世的汗位繼承人的地位并不穩定,咄吉世想娶南陽公主,他真正的意圖是借公主來穩定自己的汗位繼承人。
其次,突厥可汗最后由誰來繼承,歸根到底是由實力來決定,最終不是咄吉世繼承汗位,還為未可知,如果最后突厥可汗不是咄吉世,南陽公主怎么辦?我們大隋的顏面怎么辦?
最后一點,就算咄吉世繼承了汗位,那安義公主按照突厥習俗還是要下嫁咄吉世,那豈不是咄吉世一個人娶了大隋兩個姑侄公主,后世會怎么評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