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天最甜蜜的日子,小兩口如膠如漆,水乳交融,第三天,蕭夏陪同嬌妻回門。
回門的時間也不是那么固定,一般都是第三天,第六天也行,然后七八九都可以,甚至滿月也可以,關鍵是要事先和娘家約好。
因為蕭夏九月初要出發上任,后面的時間要忙著收拾,他們便決定在第三天回門。
蕭夏扶著妻子上了馬車,卻意外發現車里都是大包小包。
“這是.”
“夫君,回門都要給老丈人帶禮物,夫君可能忘記了,我就準備了一點,都是天子和皇后賞我的衣物和首飾。”
蕭夏笑道:“給老丈人的禮物我準備了,這些就給你母親吧!”
“夫君帶了什么禮物?”
“上車再說!”
小兩口上了馬車,馬車啟動,向蘭陵坊駛去。
馬車上,蕭夏取出一只信封笑道:“就是這個!”
“這是什么?”
“一座莊園,我在鄠縣的莊園,我一直沒去過,全部都是農田,我興趣也不大。”
崔羽驚訝道:“太貴重了。”
蕭夏微微笑道:“一般人家嫁女兒都是財產平衡的,收的財禮正好抵掉嫁妝,負擔是兒子娶妻,但你父親把財禮和嫁妝都給了你,一萬貫錢啊!哪怕是世家也很沉重的負擔,就算你父親不在意,但你兩個兄長怎么想呢?何況你還有一個妹妹,這點人情世故咱們得懂。”
崔羽心中著實感動,她是女兒都沒有想過父親的負擔,還是夫君考慮到了。
她抱住夫君的脖子,在他臉上重重親一下,笑顏如道:“這個女婿不錯,合格了!”
馬車很快抵達了蘭陵坊崔府,崔弘舟和鄭氏以及長子崔桓、次子崔檸已經門口等候了,崔眉也鉆了出來。
馬車挺穩,蕭夏把崔羽扶下車,崔弘舟和鄭氏迎了上來,“歡迎回家!”
蕭夏躬身行一禮,“岳父大人,岳母大人,小婿有禮了!”
崔弘舟捋須笑道:“好!好!男才女貌,年紀相當,我是最高興這一點。”
崔羽把七八個大包拎出來,“娘,這是女兒給你的禮物,爹爹那邊是另外的,我給你的都是好東西,你自己收好。”
鄭氏眼睛紅了,愛憐地埋怨女兒道:“你自己留著就是了,給娘做什么?”
“這是女兒的心意,快讓丫鬟仆婦拿回去。”
鄭氏連忙招呼丫鬟們來拿東西,一家人簇擁著女兒女婿進門了。
崔羽進內宅和母親團聚,崔弘舟請蕭夏到貴賓堂就坐,兩個兒子坐在下首陪同。
蕭夏取出信封放在桌上道:“這是小婿給岳父的禮物,請岳父收下!”
“這是.”“這是我在鄠縣的一座莊園,大概五千畝,都是麥田,我從未去過,也經常忘記,這座莊園就送給岳父了。”
崔弘舟大吃一驚,連忙擺手,“這怎么行,太昂貴了,我不能收!”
“岳父把財禮給了小羽,小婿心懷感激,總想回報岳父大人,請務必收下。”
“哎!那是我作為父親給羽兒的心意!”
“這也是我作為女婿給岳父的心意!”
崔弘舟點點頭,“既然你這樣說了,那我就收下了,感謝賢婿的美意!”
崔家雖然是天下望族,本身也積累了不少財富,但奈何分支太多,攤到每一房財富就薄了,崔弘舟上面有五個兄長,分到的財富更少,長子都沒有自己的房宅,崔弘舟拿出了一萬貫嫁妝本來就是準備給兒子買房的,只是他要面子,把財禮都給了女兒,讓兩個兒子都不滿,崔弘舟心中也有點懊悔。
沒想到這個女婿懂事,居然給了自己一座五千畝的莊園,補償之前的財禮損失,這下子家庭和睦又回來,讓崔弘舟心中著實歡喜。
兩個兒子崔桓和崔檸對望一眼,眼中都露出喜悅之色,五千畝的農莊,一年就是五千貫的收入。
這時,侍女進來上了茶,崔弘舟又笑問道:”賢婿什么時候上任?”
“預定是九月初,明后天正式任命下來,我就準備出發了,兩位舅兄有沒有興趣去隴右或者河西去當官?”
崔弘舟心中一動,這還真是個機會,他便對蕭夏道:“羽兒大哥之前是眉山郡龍游縣縣令,屬于上縣令,從六品,做了五年縣令,任期滿調回京城,按理應該升一級,但因為是雍王當政時下的調令,受了崔家被打壓的影響,便沒有得到升級,平調為大理寺司直,對他有點不公平,如果賢婿能給天子反應一下,不說提升,至少能公平一點。”
蕭夏微微笑道:“在西域為官有個好處,就是升得快,岳父知道裴宣機吧!裴矩的兒子,他是張掖郡丞,原本也只是縣令,調到張掖出任郡丞,從六品一下子升為五品,只做了兩年就調回長安,現在已經是正五品工部郎中了,這就是升官之道啊!”
崔桓忍不住道:“聽說現在軍府改革了!”
蕭夏點點頭,“現在中原的總管府都撤了,邊疆各郡反而改為總管府,軍政一體,府長史就是從前郡長史,河西、隴右和朔方設為大都督府,另外還有云中、北平兩大都督府,總管和長史都由大都督推薦,朝廷任命,如果大哥愿意,我可以推薦為張掖總管府長史,一旦我征討吐谷渾,那么張掖作為后勤就有立功的機會,只要有了軍功,兩年后再調回來,就是正五品了。”
崔桓大喜,只要呆兩年就有機會升為五品,他當然愿意,崔桓滿懷期望地向父親望去。
崔弘舟捋須笑道:“這件事我和你二伯商量一下。”
二伯崔弘升是吏部左侍郎,如果他同意,那么一旦蕭夏推薦,這邊就能直接任命了。
中午,一家人其樂融融吃了午飯,飯后,崔弘舟又單獨把蕭夏請到自己書房坐一坐。
侍女進來送了茶,崔弘舟緩緩道:“我聽到一個消息,說天子有可能會遷都,這個消息是真的嗎?”
雖然遷都洛陽的決定目前是還絕密,但外面其實已經傳開了,消息的來源就是宇文愷在大修洛陽,洛陽又改名為都畿道,由齊王楊暕坐鎮,這些跡象都指向遷都。
蕭夏沉吟一下道:“目前我也沒有確切消息,但我知道遷都洛陽一直就是我皇祖父的夙愿,父親告訴我,他要完成皇祖父的未竟事業,這里面就包括遷都洛陽,所以遷都洛陽是肯定的,關鍵就是什么時候遷都,還有遷都的方式問題,我個人傾向于后年遷都的可能性比較大,而且不會用遷都這個詞,會刺激到關隴貴族,改用駕臨東都,長安依舊是都城。”
崔弘舟呵呵一笑,“賢婿這話說得高明,沒有遷都,只是天子駕臨東宮。”
兩人又閑聊片刻,這時,內宅傳來消息,崔羽要回府了。
蕭夏便起身告辭,帶著妻子坐馬車回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