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看書,第五形態!
如果安排一個第三方,張學舟覺得這非常符合三角最穩定的道理。
一個人是獨角戲,兩個人是對臺戲,三方就會構建相互平衡。
董仲舒謀求江都國運推動踏入真我境,這個是直接唱對臺戲的局面。
江都國遠,張學舟運術水準一般,也難于牽扯董仲舒作為第三方,這讓他好一陣尋思。
“我人微言輕,陛下到時應該會拿武安侯等人舉薦來招募安國兄了!”
張學舟求財不求朝廷站隊。
他此時思索運術相關第三方,只覺諸事推給第三方最為省心。
他和韓安國低聲交流了一會兒才收尾。
“田蚡收錢不辦事,還得讓他占名義上的便宜,真是晦氣”韓安國微微不滿道。
韓安國覺得田蚡閉門不見他就是沒辦事,又或者沒辦好事情,而張學舟不徐不疾甚至客氣到上門回訪溝通,這種辦事方式讓他極為滿意。
今天的消息讓他心情極好。
“對了,那個行刺的梁國人是哪位”
張學舟起身客氣走人時,韓安國低問了一聲。
“如果我說他是公孫詭,你信嗎”
張學舟笑著回了一句出門走人。
這讓送出門的韓安國臉色來回變換,他不免也慶幸自己在梁國沒有做得太過分,更沒有針對梁國。
但只要想到自己登入長安城朝廷后就需要遞交投名狀,這讓韓安國只覺這個火坑不好跳。
二十年前被斬首的公孫詭居然活到了現在,若梁王死前還安排了什么后手也未必不可能。
“還好多問了一句,否則我就夾在其中給人擋了刀劍!”
韓安國此前的投名狀想著讓梁國徹底翻不了身,但他反復思索,只覺事情要做,也要給梁王后裔留一條后路,不能將事情做絕了。
年輕人做事總想著干脆不留情面做到最好,但對韓安國這種人久經官場的人來說,說話做事留一些余地會給自己生存空間,也能給他留下上進空間。
事情可以做進一步處理,事情也有回旋的余地。
他尋思著中庸的處理方案,也靜心等待著朝廷的招募。
而在出了福氣來客館后,張學舟是需要拜訪真正的‘安國兄’。
他這些天來來回回耽擱,最初想做的事情則是沒辦。
“又拜訪這個人家境殷實嗎我們能進門嗎跟著有沒有好處拿!”
常年在北方區域廝混,李少君連公孫詭都識別得出,他哪能認不出韓安國。
但認出來是一碼事,索要到好處是另一碼事。
他還有些憤憤不平一點便宜都沒沾到。
“你可以不去”張學舟吐槽道:“我帶表哥可以稱兄道弟一起走,你加到其中就只能讓我表哥變成跟班,搞得他連門都沒進去。”
“又怪我咯!”
李少君悻悻回了一句。
但他知曉張學舟說的沒錯。
帶一個表哥沒問題,帶兩個表哥就很容易出問題,尤其是眾人相貌各有不同,很容易被人一眼看穿就是來掙便宜的。
這讓李少君哼哼唧唧吐槽晦氣,直言來長安城后的運氣不好。
“我這一次拜訪的人叫孔安國,他名氣不高,但他爹叫孔忠”張學舟道。
“孔忠魯地孔家人”
張學舟第一個拜訪的韓安國是梁國大修士,第二個拜訪的人叫孔安國,是儒家孔圣后代。
張學舟拜訪的對象都是極有來頭,這讓李少君興趣大增,囔囔著要跟著前去。
“但我不知孔安國住在哪里,得先去孔圣廟打探一番,看看是否有人清楚他的住處!”
張學舟補了一句,這讓李少君的興趣一下就焉了下去。
連對方住址都不清楚,張學舟這種拜訪只能算是慕名而去拜訪,關系不佳就沒可能撈到好處。
“你自己去玩吧!”
李少君哼哼了一聲,決定不再跟著張學舟亂跑。
張學舟聳聳肩,他呼了馬車前往孔圣廟。
等到跑了大半圈,李少君找了個地方下了車。
“東方朔太沒勁了,他自己吃好的,我們連口水都沒喝成……還真進孔廟問人了!”
李少君在孔圣廟前下了馬車,他蹲在樹下看了數十秒,等人親耳聽到張學舟客客氣氣詢問儒家學子是否知曉孔安國住處,這讓他徹底死了心。
他念叨叨吐槽了一會兒,最終決定回張宅大吃一頓豬肉薅點羊毛,如此也算平了他心中一口悶氣。
這也怪不得李少君有碎碎念,任由誰有他這種初來乍到的倒霉經歷,李少君覺得誰都想回本。
他來長安城的時間不到十二個時辰,但在這十二個時辰中他喪失了古寶杏黃旗、萬劍破一法的竹簡法器、被馬車撞死、被卷入公孫詭追殺,然后跟著張學舟掙便宜還吃了個閉門羹。
“晦氣!”
他晃晃悠悠走回老樹胡同,只見一個年輕女子蹲在墻頭上百無聊賴拿銀針刺太陽草。
李少君眼皮一眨,只覺今天的情況很可能更糟糕。
太陽草是一種很細的草,想用銀針扎中扎穿太陽草是一件難度極高的事情。
墻頭上蹲著的女子一看就是醫術高手,而這種人大概率源于長安城皇宮。
皇宮的人派醫生前來,這必然是給他查病,查病就意味著他此前索要的諸多大藥極可能被攔截又或難于下發,會讓醫官前來徹底診斷后進行針對性用藥。
“要完,早知道就少說一點大藥,能拿一點就是一點了!”
李少君深深吸了一口氣,只覺新帝此前的承諾無效。
李少君此時身體健康,雖說他被馬車撞是實打實的事,但他身體活過來后沒毛病。
如果被醫官診斷身體,他什么藥都用不上。
能攔住新帝的只有安樂宮的太皇太后。
他們過了新帝這個門檻,但還有一道更高的門檻不曾過。
李少君自詡是道家傳人,可他在面對太皇太后這個正統黃老道的掌控者時沒有任何把握過關。
這不需要李少君去試,他爹以前就見太皇太后,他爺爺更是見過年輕時的太皇太后,每一次都是黯然神傷。
李少君爺爺見到太皇太后時,對方是年輕的修行天才,鋒芒極盛,論修為和風頭遠遠不及,李少君父親見太皇太后時,對方已經是母儀天下的大修士,哪怕頂級修士都要俯首聽命。
而太皇太后此時已經成了大漢王朝的定海針。
他們祖孫三代一直在努力,修為也是一代勝一代,但他們見到的太皇太后也是一次比一次強,讓人完全沒念頭面對。
此時入了太皇太后的眼,如果要在長安城混下去,他就必須應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