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風起云涌第二百一十九章高麗內亂(下)
釜山,在靠近海港的一座大房子里。釜山守備千戶趙永恭恭敬敬地向李卿跪行了一禮,“請大將軍放心,我一定會支持復興社起義,我手下的三千人,大將軍可以隨時調用。”
李維正在高麗招募雇傭軍有一個原則,那就是絕不用高麗的舊高級軍官,但趙永是個例外,這時因為他指揮水軍作戰的能力極強,曾做過高麗的水師副都督,實際上掌握了高麗水軍整整五年,直到李成桂為高麗攝政王以后,取消了耗費錢糧,又沒有什么實際作用的高麗水師,趙永才重新轉為陸軍,駐防釜山港。
在李維正解除高麗武裝的過程中,趙永也回了老家種地,隨著遼東軍開始在高麗招募雇傭軍,李維正愛惜趙永這個人才,便將他特招從軍。任釜山守備千戶,掌管三千高麗雇傭軍,是所有高麗軍官中領兵最多的一人。
高麗秘密興起復興社的事情趙永也有所耳聞,不過他不放在心上,他認為這件事和他沒有關系。不料,他多年前的老上司李卿找到了他,竟要拉他進復興社,這讓趙永心中亂成一團。
復興社核心人物在開城的秘密會議結束后,李卿便立刻趕赴釜山,說服高麗雇傭軍千戶趙永便成了這次復興社起義的成敗關鍵,李卿一路忐忑不安,雖然趙永是他的老部下,但畢竟分別了好多年,趙永能否答應。他一點把握都沒有,不過有一點他心里有數,趙永就算不答應,但也絕不會出賣他。
最后事情卻出人意料的順利,趙永一口答應加入復興社,并愿意調動軍隊參與起義,李卿頓時喜出望外,他有點急不可耐地要趕回開京報喜去了。
“從今天開始,你不要有任何異動,耐心地等待我的消息。”李卿取出一塊玉盤,把它一分為二,遞一半給趙永道:“我派人來會拿另一半玉盤和你核對,除此之外,任何人你都不要相信。”
趙永跪在地上躬身道:“我會謹記大人的囑咐,等待大人的命令。”
李卿借著夜色的掩護,匆匆走了。趙永一直把他送出大門,直到李卿的馬車消失在夜色之中,趙永忽然冷冷地笑了,“大將軍,你可千萬別怪我。”
“備馬!”
半個時辰后,趙永率領數十人從另一條路騎馬向開京疾駛而去。
開京相國府,高麗相國崔平背著手在相國府的書房里走來走去,眼睛里充滿了憂慮之色,在他旁邊站著一人,赫然就是剛剛趕到開京的趙永,他秘密向崔平告發了李卿的起義計劃。
這個消息讓崔平極為震驚,事實上,他早就知道了復興社一事,只不過他沒有太放在心上,他不知道復興社的核心人物,僅僅認為這是一群留戀高麗的迂腐讀書人所為,但趙永的秘密報告卻將他驚出一身冷汗。李卿、裴克廉等人居然就是復興社的核心成員,而且他們還要起義。如果復興社的核心僅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他也不會這么恐慌。偏偏是李成桂和高麗前重臣,一旦他們起義,目標肯定就是對準自己。
崔平對自己所做所為心知肚明,本來他也不想這么遷就李維正,把高麗一步步走向滅亡,他也想保留一點高麗自己的東西,比如在建立小學堂時他就曾堅持教授高麗語,請高麗先生來教學生們高麗文化,但他最后沒有能堅持住,李維正以罷免他高麗相國威脅,他便屈服,崔平就像一個吸食了權力鴉片的人,在權力的深淵里一步步沉淪,最后徹底成為李維正的傀儡。
崔平不僅害怕失去權力,他更害怕死,李卿、裴克廉等人的起義計劃使他心中一陣陣恐慌,怎么辦?他手中沒有軍隊,拿什么抵抗?
旁邊的趙永看出了崔平的恐慌。他心中也有一點后悔,早知道就直接找到明軍,繞過崔平算了,但事已至此,他也沒辦法了,只得提醒他道:“相國大人,這件事我建議和遼東軍方商量,或許他們有解決的辦法。”
一句話提醒了崔平,他拍了拍自己的腦門道:“我真是糊涂了,這件事當然要和遼東軍商議。”
崔平連夜便找到了開京地區遼東軍的最高指揮官,開京守備潘勇。
時間又慢慢過去一個多月,一晃到了十二月初,高麗局勢十分平靜,復興社似乎突然消失了一般,高麗民眾們已經很久沒有聽到他們的消息了,一些對高麗文化懷舊的人還因得不到他們的消息而退出了復興社。
但事實上,復興社一直都在緊鑼密鼓進行起義準備,為了起義能成功。復興社的核心成員們開始靜下心來慢慢準備,不再急于求成了,他們選定了五個城市作為起義的發起點,開京、漢城、春州、全州以及釜山。派各個核心成員前往以上城市去組織復興社會員,比如鄭道傳負責全州、趙浚負責春州、高放鳴和郭順負責漢城、崔德亮負責釜山等等,開京則由裴克廉和李卿二人負責。
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時機和條件都漸漸成熟了,已經不能再拖了。再拖不僅會暴露計劃,更重要是李維正可就回來了,起義的時間訂在臘八節上午,也就是十二月初八,五個城市將同時舉行起義。
十二月初七,開京的氣氛開始緊張起來,仿佛一只無形的手壓在京城的上空,許多細心的京城百姓都發現了異常,開京的茶館、酒樓、客棧開始出現一些來歷不明的人,進城買東西的農民也陡然增加,許多普通百姓家中也來了遠方的親戚,請求借宿。
趙浚的府邸便成了起義的指揮中心,二百多名全副武裝的高麗雇傭兵進駐府邸防衛,大門緊閉,也難以掩飾府中飄出的殺氣。
大堂之上堆滿了紅頭巾和紅袖套,這就是起義者的標志,這里堆有三千幅這樣的標志,明天將統一發放到起義者手中,除了標志外就還有數百把長刀,這是李卿利用各種關系好不容易才搞到的武器,軍隊就不用說了,關鍵是參加起義的普通人,總不能讓他們赤手空拳和明軍守備搏斗吧。
此刻已是黃昏時分,裴克廉和李卿正在緊張地敲定最后的起義方案,在他們面前放著一幅開京地圖。地圖畫得很簡潔,只有明軍的駐地和四座城門,另外就是他們明天上午的主攻對象了,高麗政務府和王宮。
李卿沉聲道:“裴大人,雖然開京的駐軍有一萬人,但這一萬人中高麗雇傭軍占到四千人,其中兩千人已是我們的軍隊,最后動起手來,雇傭軍不會同胞相殘,所以我們真正要考慮的是六千明軍,而六千明軍中有三千人駐防王宮,他們是絕對不會出來,所以我們的對手便是其他三千明軍了,他們分駐在四個城門。兵力比較分散,我們可以逐一吃掉,所以我的方案就是先打政務府,將崔平等人抓起來,在百姓中講述他們的罪狀,這樣激起數十萬開京百姓的支持和參與,然后我們在對付四個城門的明軍,最后集中兵力攻打王宮,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要得到民眾的支持,只要激起民眾的愛國之心。我們的起義就成功了一半,裴大人,你若能完成這件事,將來高麗復興,我李卿必尊你為相。”
裴克廉擺了擺乎道:“高麗復興后的事情,等成功了以后再說,現在當務之急是要取得起義的成功。大將軍,雖然我們一文一武各負其責。但我最擔心的就是你的軍隊。尤其是趙永的軍隊,如果他不能及時趕來,我的起義恐怕就危險了,大將軍,你到底有沒有把握?”
李卿沉思了一下便道:“應該問題不大,這一個月我幾次派人去和他接洽,他的熱情都很高,表示隨時愿意為我效勞,調他三千軍進開京的命令是我六天前發出,正常的話應該今天到達,我估計他們因為他沒有明軍的調令,不敢進城,他們應該已經到了。”
李卿的話音剛落,門外便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父親,我回來了。”
這是李卿次子李陽的聲音,正是他奉父親之命去釜山調趙永的軍隊。李卿大喜,兒子回來,希望就有了,他連忙迎出來道:“怎么樣?趙永來了嗎?”
“父親,趙永的軍隊已經到了,就駐扎在三十里外,一旦我們起義發動,將全力進攻南城門。”
“好!”李卿雙拳狠狠一擊,回頭對裴克廉笑道:“裴大人,我們大事已濟!”
裴克廉點了點頭,“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安心等待天亮。”
夜色已經降臨了,高麗王宮內忽然出現了異動,一輛寬敞的馬車在數百名騎兵的護衛下從高麗王宮的西側處悄悄駛出,馬車上坐著高麗女王王順姬和李維正的妻女們,馬車里光線昏暗,王順姬坐在車窗旁神情復雜地望著窗外,她既不希望起義發生,也不希望明軍殺戮起義者,她只希望一切都平平靜靜,大家安居樂業。可是她已經無法阻攔即將要發生的一切了,甚至她被送走也是身不由己。
王順姬的身旁坐著葉蘇童,她正抱著自己剛滿月的孩子給他喂奶。小家伙吃得很香甜,只要躺在娘正懷里,無論在那里對他都一樣。
而對面則坐著大姐紫童,她也抱著李維正的長子李檀,輕輕地拍著他的后背,李檀的小腦袋搭在母親的肩膀上睡得正香,旁邊則坐著倩倩和瑤姬,她們倆摟著孿生姐妹,依偎在倩倩懷里的是姐姐知秋,她很安靜,身旁放著一捆她還來不及讀的報紙,而瑤姬則摟著妹妹葉子,葉子手中依然拿著她的小弓箭,小頭則湊在車窗前,警惕地望著外面。
馬車駛出了王宮,騎兵們嚴密地護衛著自己的主母,他們行動迅速。直接從西門離開了開京,在碼頭上,旅順號寶船已經靜靜地停靠在岸邊了,馬車在停在寶船旁,紫童她們紛紛下了馬車,在士兵的護衛下登上了寶船,寶船甲板上,二十幾名從遼東來的女仆們已經等候多時。她們立刻上前,將主母和小主人攙扶上船,很快,寶船啟動了,王順姬站在船頭望著開京方向,她不由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寶船漸漸消失在彌漫著霧氣的海面上,向遼東半島駛去。
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八,開京突然爆發了高麗復興社的起義,二千高麗雇傭軍士兵和數千復興社人參加了這次起義,他們率先攻打高麗政務府,不料高官們已經從地道逃離了政務府,總指揮李卿立刻意識到不妙,他下令起義軍立刻轉攻城門,準備和城外趙永的部隊一起攻打南門,但趙永的部隊卻沒有出現,使起義軍奪下南門撤離的計劃失敗了。
他們沒有機會了,一萬五千名全副武裝的明軍突然出現,將他們團團包圍起來,一場殘酷的鎮壓和殺戮展開了,僅僅一個上午,參加起義的復興社人便有近五千人被明軍屠殺。血流成河,染紅了南門前的大街。李卿在亂軍中被殺,而裴克廉也在絕望中縱火。
不僅是開京,駐扎在漢城、春州、全州以及釜山的明軍也同時開始鎮壓復興社人的起義,在明軍的殘酷鎮壓中,籌劃了數月的復興社起義徹底失敗了,七千多復興社人在鎮壓中被殺,其他鄭道傳、趙浚等六名復興社的核心人物也死在鎮壓中,高麗相國崔平隨即宣布復興社為叛逆造反,指責他們企圖推翻高麗。恢復李成桂的朝鮮,并向全國緝捕復興社人,全國進行臨戰狀態。
十二月二十五日,李維正從臺灣緊急返回了高麗,這時高麗的局勢已經平息了,高麗全國因復興社牽連而被捕入獄者多達兩萬人,李維正回來三天后便解除了高麗全國的臨戰狀態,釋放了所有被捕者,并將李卿、裴克廉、鄭傳道等八人的尸體收葬在開京郊外,準許高麗百姓祭奠他們。
這時,李維正的心思已經不在高麗了,洪武二十七年歲末,一個震驚全國的消息從大明京城傳出:大明皇帝朱元璋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