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W:414H:298A:LU:插pters/20101/11/1124156633988459353114786346877.jpg]]]
“開遠”號鐵甲艦(原智利海軍“卜拉德”號):1890年下水,排水量6901噸,航速18.3節,主炮4座單裝240毫米35倍徑炮,副炮8門120毫米45倍徑炮、6門57毫米炮、4門47毫米炮、10門37毫米炮,4具457毫米魚雷發射管,裝甲材質為鋼面鐵甲、水線裝甲帶為200-300毫米、露炮臺為203-274毫米、炮罩為50毫米、司令塔最大為267毫米。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深感危機的清朝政府臨渴掘井,加緊派員在國外尋購能馬上投入使用的新艦,然而當時歐洲各國對于中日戰爭均持中立態度,禁止各種武器出口,在外購軍艦計劃接連受挫時,南美的海軍強國智利卻表示愿意向中國出售軍艦。
智利地處南美洲西南部,瀕臨太平洋,因為擁有漫長的海岸線,智利政府對于發展海軍格外注重,通過與鄰國阿根廷的戰爭,智利海軍在戰火中逐漸壯大,其實力一度稱雄美洲,甚至對美國施展過炮艦外交。19世紀中后期,由于戰爭的威脅日益減少,智利政府于是經常抓準時機,做一些賣老艦買新艦的交易,借其他國家急需之際,高價出讓本國的現成軍艦,一來二去,更新了本國的戰艦之余,往往還能賺得盆滿缽滿。
經過反復談判,智利海軍部向中國開列了愿意出售的軍艦清單,計有“卜拉德”、““白郎古·恩卡拉達”、“埃斯美拉達”、“額拉楚力士”、“平度”、“康德爾”、“林則”等共7艘戰艦,幾乎就是當時智利海軍的全部主力軍艦。“卜拉德”號則是7艦之中最引人注目的一艘,屬于頭等鐵甲艦,是當時智利海軍最先進的鐵甲艦,由法國laseyne船廠建造,1890年12月20日下水,排水量6901噸,艦長99.97米,超過中國的“定遠”級鐵甲艦,艦寬18.49米,吃水6.96米,動力系統采用2座三脹往復式蒸汽機,配備5臺燃煤鍋爐,功率12000匹馬力,航速18.3節,與“致遠”級巡洋艦接近,煤艙容量400噸,最大容量1100噸。“卜拉德”軍艦采用了鐵甲堡防護樣式,水線帶裝甲厚度為11.8-7.8英寸,炮罩2寸,露炮臺裝甲厚10.8-8寸,司令塔裝甲厚達10.5寸。主炮采用了4門9.4寸35倍口徑法國加納炮,布置方法已脫離了船頭對敵思想,改為考慮火力均衡,其中2門安裝在軍艦首尾,另2門布置在軍艦兩舷的耳臺內。為增強火力密度,配合4門主炮,在其附近又安裝了8門4.7寸45倍口徑速射炮,以及6門57mm哈乞開斯單管速射炮、4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10門哈乞開斯25mm速射炮。另外在軍艦首尾和兩舷各配備了1具18英寸魚雷發射管。
終于盼到智利政府明確的銷售清單后,李鴻章立刻上奏清廷,稱“日恃船多,橫行海面,添此船必可取勝”,強烈建議全部購入。清政府中樞經過權衡,考慮到迫在眉睫的中日海戰,基本同意了購買計劃,命令李鴻章立刻詢價準備購買,并決定如果智利方面開價過高,可舍棄航速遲緩、艦齡較老的“埃斯美拉達”、“額拉楚力士”、“平度”,而優先購買“卜拉德”、“白郎古·恩卡拉達”、“康德爾”、“林則”。為預籌購艦巨款,李鴻章一面費盡周折與匯豐等外國銀行商討貸款數百萬兩銀,一面在國內百般騰挪,遠在兩廣的李瀚章毫不猶豫,立刻募集了90萬兩巨資,備北洋購艦使用,在光緒皇帝的嚴令下,一向對購艦不感興趣的清廷戶部也給予了大力支持。而為了配合奇襲日本本土的謀略,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也召集高級將領,討論指定作戰方法。經過商議之后,李鴻章又提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戰略,準備購買智利艦隊后,重金聘請智利海軍將領指揮,配足彈藥后航行至呂宋島會合休整,然后一鼓作氣直搗日本長崎。
英籍顧問戴樂爾在個人回憶錄中記錄了此事:“電購智利某新巡洋艦,為世界最捷之艦,開來中國海岸,又有頭等鐵甲船一艘。……原有士官之一部分當愿投效,余則予自能招募補充之,炮手、爐夫、水手等用華人便可。予將以此艦擾亂敵人后方海陸。倘吾人能使艦隊之動作,延至予艦已實行其任務時,則萬事皆妥;蓋如此則彼等之第一著將為設法捕捉予艦,彼等將留‘高砂’、‘秋津洲’及其他輕捷巡洋艦以防守諸煤港,如此則我方艦隊之利也。”“數日后聞購艦事已辦妥,予為之手舞足蹈,心中充滿關于用人及儲煤之計劃。”
在南美各國的報紙中也記載了這樣的報導:“1894年9月,南太平洋浪漫的波濤輕撫下的智利海岸,已沉浸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中,熱情似火的‘天涯之國’進入了一年中最美麗的季節,智利人如同以往一樣過著他們的日子,工作、生活,歌唱、舞蹈,街頭巷尾、城市鄉村涌動著的是溫馨的和平氣象,太平洋西岸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的戰爭,如同是馬可·波羅游記里那遙遠不可及的故事,在這里并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然而,距離智利首都圣地亞哥不遠的瓦爾帕萊索軍港里,今天突然出現了一幕極不尋常的景象:成隊的智利海軍軍人整裝出發,與岸邊含淚送行的親人揮手作別,碼頭旁停靠著的一艘艘智利海軍艦船在忙碌地進行吊運煤炭、炮彈等補給作業,這一切給寧靜的城市籠罩上強烈的戰爭氣息,令人更為驚訝的是,在這些智利海軍官兵的服裝上,看不到任何與他們自己國家有關的標識,而軍港內一度稱雄美洲,讓智利人民引以自豪的海軍艦隊也發生了奇特的變化,軍艦桅桿上飄揚的國旗和海軍旗都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面特殊的旗幟,黃色底子上描畫著東方人的圖騰——‘龍’的旗幟。一聲悠揚的汽笛劃過蔚藍的長空,噴薄著濃煙的艦隊開始緩緩駛離碼頭,迎著朝陽魚貫航向遙遠的天邊,從這一刻起,它們已經屬于那個龍的國度,成為了中國海軍的新成員。幾個月后,這支飄揚著龍旗的特殊艦隊將到達日本海岸,炮擊城市、掠捕商船,最終與北洋艦隊會師于黃海……”
這支“外援”艦隊于舉世震驚的黃海大東溝戰役結束后不久即開到了日本海面,因為北洋艦隊大東溝戰后需要休整,因此這支外援艦隊就成了中日甲午戰爭后期中國海軍的主力,在智利海軍上校馬丁的帶領下,這支艦隊切斷了日本的海上交通線,并且炮轟日本沿海城市,日本舉國震駭,而日本聯合艦隊剛剛大敗于黃海,主力艦艇損失慘重,無力應戰。日本內閣因此召開緊急會議,商議盡快結束同中國的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后,“卜拉德”號正式加入中國海軍北洋艦隊,更名“開遠”,成為北洋艦隊繼“定遠”、“鎮遠”之后的又一艘主力鐵甲艦,在中日丁酉戰爭爆發后,“開遠”艦參加了著名的“壹岐海戰”,同中國海軍的另外三艘主力艦“龍揚”、“定遠”、“鎮遠”一起與日本戰列艦“富士”號和“八島”號展開殊死搏殺,一度重創日艦,但在戰斗中,“開遠”艦中彈多處,受創頗重,司令塔也被日艦擊中,管帶林永升不幸被彈片擊中,壯烈犧牲。
戰后的“開遠”艦被調入廣東艦隊,成為了廣東艦隊的旗艦和主力艦,而后清朝滅亡,華夏共和國成立,“開遠”艦也加入了共和國龍旗海軍繼續服役,在中國海軍進行重新改組之后,廣東艦隊(后稱越洋艦隊)取消編制,“開遠”艦被編入了南洋艦隊。在“華俄戰爭”爆發后,“開遠”艦隨同被稱為“裝巡殺手”的“永豐”號裝甲巡洋艦前往日本尋殲俄國裝甲巡洋艦“巴揚”號,在勝利完成任務后被編入龍旗大洋艦隊第四分艦隊,駐防廣東珠江口,作為海上浮動炮臺協同海岸炮兵作戰。在迎戰來犯的俄國艦隊的戰斗中,“開遠”艦向俄艦猛烈開火,擊退了俄艦的進犯。珠江口之戰是這艘老式鐵甲艦的海上生涯當中的最后一次戰斗,在華俄戰爭結束后,“開遠”艦同很多甲午年的功勛艦一起正式退役,后被拆毀,部分遺物被現保存于中國海軍博物館。
“開遠”艦見證了中國海軍由弱到強的發展歷史,和中國作為海軍大國崛起的光輝歷程。作為一艘在紛飛的戰火中緊急外購而來的戰艦,她的傳奇故事將永遠為后人所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