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未成年之前,一般有三種過渡制度,政事堂制度、太后垂簾制和攝政王制度,太后垂簾制就是現在的制度,由太后當政,掌握軍國大權,攝政王制度則是由嫡系成年皇族出任攝政王,暫替皇帝監國,這種制度只在紙面上,從來就沒有實行過。
而政事堂制度,又叫顧命大臣制,一般是皇帝臨終前指定幾名信得過的重臣,組成政事堂,少年皇帝成年之前的所有軍國政務都由政事堂內的顧命大臣制決定。
大寧王朝成立三百年來,不算皇甫恬,一共出現過三個少年皇帝,其中兩次采用政事堂制度,一次采用太后垂簾制,而采用太后垂簾制一般需要兩個前提,一是皇帝猝死,二就是外戚實力強大,一百五十年前出現過一個馮太后,就因為皇帝突然死亡,來不及指定顧命大臣,再加上當時馮太后的父兄把持著朝廷大權,這一次申太后掌權也是同樣的原因。
可以說,政事堂制度是太后垂簾制的死敵,是申太后絕對不能容忍的議論,她的臉色當時就變了,她冷冷問道:“是什么人在議論要換政事堂制度?”
皇甫恬連忙道:“回稟母后,聽說是一些讀書人,好像和文心社有關。”
申太后的眼中閃過一道殺機,不露聲色道:“皇兒回去讀書吧!以后不要再過問軍國大事,等你十八歲以后,母后會讓你參政。”
皇甫恬渾身顫抖了一下,他聽得清清楚楚,母后說得是參政,而不是主政,一字之差,意義完全不同,十八歲以后,他只是參政,那誰來主政?
皇甫恬不敢有任何表露,他連忙施一禮,退下去了,皇甫恬剛走,申太后便厲聲命道:“速去宣周威來見哀家!”
周威是京城繡衣衛將軍,掌管五千繡衣衛緹騎,效忠于申太后,申太后心中殺機迸發,議論要換政事堂制度,就是要趕她下臺,她想知道,是什么人吃了熊心豹子膽,這個文心社的后臺是何許人?
大寧王朝也在一定程度上允許結社自由,比如蘇菡舅父顏玉書參加的讀書會,就是一種在官府有備案的自發結社,文心社也是一樣,它實際上是雍京幾十名有名望的學者、儒生自發組成一個學術社,經常聚會,談談讀書心得,說說儒家經典,偶然也會抨擊一下朝政時弊,這是讀書人的天性。
文心社平均每五天聚會一次,成員可來參加,也可不參加,很自由,他們一般是在崇仁坊的文聚茶樓舉行聚會。
第二天上午,二十幾名儒士和往常一樣在文聚茶樓里匯合,談天說地,發表一下自己對時局的見解,這段時間豫州之戰頗引他們矚目,幾乎所有的話題都在談論天下幾大勢力的爭斗。
二十幾名儒士正說得眉飛色舞時,數百名繡衣衛緹騎突然包圍了茶樓,緹騎們沖上二樓,茶樓內一片大亂,尤其文心社包下的東大廳內更是亂作一團,近百名繡衣衛緹騎沖了進來。
“你們要做什么?”
儒士們義憤填膺,紛紛起身斥責,“朗朗皇城腳下,你敢亂來嗎?”
繡衣衛校尉冷冷一揮手,“全部帶走!”
緹騎們如狼似虎沖上前,抓起這群讀書人便走,儒士們拼命掙扎叫喊:“我們都是有功名在身,不得無禮!”
“全部帶走,反抗者打倒拖走!”
儒士們很多人被打翻在地,捆綁起來,樓下停了幾輛密閉的馬車,儒士們被堵上嘴,扔進馬車內,馬車迅速離開了崇仁坊,向城外駛去。
一個時辰后,繡衣衛將軍周威出現在一座東城外的大宅內,這里是繡衣衛的秘密審訊地,幾間院子里隱隱傳來慘叫和哭喊聲
一名校尉走上前,躬身施一禮,將一疊供狀交給周威,“所有人都招了,他們承認經常議論并抨擊太后,主張實施政事堂制度。”
周威對這個不感興趣,讀書人發發牢sāo,抨擊朝政很正常,他關心的是,誰是文心社的幕后主使,一般這種社團都會有某個大臣的支持,這些儒士的言論往往就和這個大臣有關,這是一種變相的主導民意的手段。
“誰是他們的后臺?”
“回稟將軍,是戶部侍郎潘仁毅。”
“原來是他!”
周威冷笑了一聲,潘仁毅是申國舅的心腹,是申國舅掌握戶部左膀右臂,周威忽然明白,太后為什么讓自己調查文心社了,實施政事堂制度,讓儒士們進行民意上的宣傳,看來,有人對太后很不滿了。
“將軍,這些儒士怎么辦?”
“讓所有人招供畫押,送去繡衣衛地牢暫時關押,然后通知他們家人來保他們出去。”
楚軍東進的速度異常緩慢,在東郡濮陽縣,八百艘戰船便停泊在黃河岸邊,皇甫無晉在等待著梁郡的消息。
從兵力上對比,楚軍主力只有五萬,要遠遠遜于齊王西征的三十萬大軍,所以皇甫無晉也沒有想過要硬拼,盡管他有犀利的武器,但兵力懸殊,仍然對他十分不利。
更重要是,皇甫無晉需要得到洛京城破的消息,他甚至比齊王更希望看到皇甫恒的倒臺,洛京城破,再加上齊王妃西歸,這便可以使齊王奪回齊州的意志下降,他會將大量的軍隊駐扎在洛京,從而形成分兵之勢,這是皇甫無晉最愿意看到的結果。
另外,他也在等待西涼軍的消息,二十萬西涼軍的施壓,足以讓雍州軍撤回關中。
戰爭不僅僅是軍隊的廝殺,它還包括幕后的較量和政治上的角力,如果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那就是最高境界。
皇甫無晉已經漸漸抓到了齊王皇甫忪的軟肋,他的名不正言不順,將是他最后失敗的主因,齊州官員對他背棄到幽州劉漢章的倒戈,都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
對于他皇甫無晉,他有著其他勢力所沒有的政治優勢,不僅是他的出身,還有住在楚州的太皇太后,這位地位崇高的老人,一直被大寧王朝的臣民們所景仰,可以說,這是皇甫無晉手上最大的一張王牌,在關鍵時刻,他會毫不猶豫打出來。
梁郡駐扎著原陳留總管賀千絕的五萬大軍,雖然他投降了齊王,但皇甫無晉也發現其中的微妙之處,那就是賀千絕自始自終沒有和齊王見過面,他的軍隊也沒有解散,更沒有齊王的親信,依然保持著完全獨立。
這種情況在戰爭時期是很少見,因為這很可能會導致這支軍隊的反戈,給后方帶來嚴重的威脅,以齊王的心思,他不會意識不到這種危險存在,但他依然讓賀千絕的軍隊駐扎在梁郡這種重要的戰略之地,只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齊王也拿賀千絕無可奈何,賀千絕依然保持著一種半獨立狀態,與其說他是投降,不如他們是另一種形式的結盟。
對于這種擁有獨立軍隊的地方軍閥,最好的辦法是分化拉攏,讓他為自己所用。
賀千絕年約四十余歲,是前左衛大將軍賀錚之子,祖父賀誠曾為范陽節度使、兵部尚書,賀千絕可以稱得上是名將世家,世代效忠大寧王朝,和所有的大臣一樣,在皇甫玄德突然駕崩后,大寧王朝出現了分裂,賀千絕也處于一種迷茫之中,他不知自己該效忠誰?
皇甫恒是儲君,他登基后按理應該是最名正言順的君主,但很多大臣都知道,在皇甫玄德突然駕崩的時刻,皇甫恒就在華清宮中,被皇帝囚禁,他有弒父的嫌疑,賀千絕也知道,更重要是皇甫恒猜忌日盛,重用外戚楊晟,令他極為不滿。
所以他之前便將自己的妻兒悄悄轉移到陳留,他并不準備真正效忠皇甫恒,一方面他保持自己軍隊的獨立,另一方面,他也在等,等最后局勢明朗,投降齊王皇甫忪,只不過是他為了保存實力的權益之計。
賀千絕的五萬大軍駐扎在梁郡城外,占地五里,是一座龐大的軍營,他是陳留總部,整個梁郡都是他的地盤。
此刻,賀千絕正在大帳內和他的弟弟賀千綸說話,賀千綸是楊晟手下的將領,楊晟的二十萬大軍在澠池縣大敗后,賀千綸帶著幾十名親兵逃回洛京,將妻女接出洛京,直接投奔了兄長賀千絕。
“大哥,我感覺齊王的局勢很不利。”賀千綸沉思良久道。
“為什么有這個結論,說說你的理由。”
“原因很簡單,他受封齊王,卻身在豫州,名不正言不順,他的士卒都是齊人,齊州被占,士卒們思歸心切,他卻一心攻打洛京,以致軍心不穩,缺乏戰略眼光,其次他用人唯親,像羅啟玉這種天下不齒之人居然是他后軍主將,就因為是他小舅子,還有皇甫英俊這種無能之將,因為是皇族,也被他重用,連幽州劉漢章都背叛了他,可見他用人確實有問題,這樣的人空有三十萬大軍,也遲早必敗,我建議兄長不要把身家性命和賀家前途押在他身上。”
賀千絕點點頭笑了,“你說得很對,其實我心里明白,只看洛京官員南逃,便可看出大勢所趨,我現在在等皇甫無晉開出的條件,他給劉漢章開出趙王公和范陽節度使的條件,那我呢?我在拭目以待。”
就在這時,大帳外有親兵稟報:“將軍,太皇太后的懿旨到了!”
(中午十一點半,晚上八點,穩定更新)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