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編?袁世凱猜不透。但他意識到,絕不應該出現那種結局。如果京畿武力重新建立,他很可能被邊緣化。所以,在春節前后。袁世凱連續派人去太原和北京,在孝敬慈禧的同時,大力活動榮祿,奕劻以及李鴻章等人,希望掌握主動。榮祿和奕劻還好,特別是慶王,自去歲府邸遭到潰兵打劫吃了巨虧后,對錢財的貪婪到了無恥的地步,幾乎連臉面都不要了。收到自己的重金賄賂后,直接問需要幫什么忙。國家大事。淪落到像是古玩店里討價還價一般。
希望得到什么?袁世凱的目標很清楚,那就是進入中樞。具體的目標,就是接替李鴻章出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山東巡撫也算封疆了,但理論上還受直隸總督的轄制,。地位上比疆臣之首的直隸總督低了不是一點半點。更為關鍵的是,資源的占有根本不是區區一個山東省可以比擬的。
必須承認。就現在而言,見識超越袁世凱的與他同等地位的大臣還不多。比如對兵權的重視,比如對洋人的認識,比如對實業的理解。天津是李鴻章投入了巨大心血的地方,就算遭了庚子之難,基礎猶在,人才猶在。而且,天津的租界,恰恰是施展抱負的地方。比如購買軍火,便有若干國的洋行可以選擇。那里像山東,基本被德國人把持呢?
可是袁世凱不能對奕劻說,自己盯著李鴻章的位子呢。自己在等李鴻章死呢。
本來,李鴻章算是他的恩主。但從甲午之后李鴻章被貶謫的那段時間里,自己沒有太在老頭子身上下功夫,而是轉而投靠了榮祿和奕劻,使得與李鴻章之間有了裂隙。不過這不要緊,據說李鴻章身體是越來越不行了,經常大口地吐血,一個年近八旬的老人,恐怕支撐不了多久了吧?李鴻章一死,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的寶座會交給誰呢?榮祿嗎?他認為不會。榮祿的身體也不好,那個位置雖然顯赫,但對于已位極人臣的榮祿而言并沒有多大的吸引力。以榮祿的性格,他更喜歡躲在慈禧太后身后的陰影里為其出謀劃策吧?何況經此大變,朝中重臣凋零,軍機處去了一大半。剛毅死了,王文韶年老昏聵,趙舒翹被洋人揪住不放,終于被逼自殺。據說死的很慘,換了好幾種自殺的法子,受了無數的罪,最終也沒有等來赦免他的旨意。便是如英年、啟秀這些當初主戰的滿大臣,都被洋人逼的自盡的自盡,砍頭的砍頭。慈禧怎么會放榮祿這個絕對心腹外出就任直隸總督?
袁世凱反復分析,逐一數著可能接替李鴻章的朝廷大臣,主戰的不必想,洋人即使退出北京,也不會允許主戰派出任直隸總督。只有當初主和的一幫人了。這么數來數去,對自己的信心提升了。
袁世凱的打算是,如果自己接任直隸總督,一定要將武衛右軍帶入京畿,而不能讓朝廷重組他軍。因為出現了威勝軍,使得袁世凱的警惕心驟然增強了。他隱約猜到了榮祿的算盤,那就是組建一支絕對效忠皇室的禁衛軍。直到現在,威勝軍左翼仍然不見蹤影,是不是準備以原武衛中軍為班底組建呢?如果榮祿采取架空自己的辦法,將武衛右軍留在山東或者拆散四處,而將龍謙的部隊調入京畿呢?那種情況的出現,將徹底架空自己這個直隸總督,所謂的疆臣之首也就成了雞肋。
問題回到了起點,就是如何對待這支盤踞魯南的威勝軍右翼呢?自己如果帶武衛右軍離開山東,因為山東有了這支心懷仇怨的軍隊,是不是不復為自己所有?這個問題深深地困擾著袁世凱。
袁世凱本來以為龍謙在回軍魯南后會第一時間來濟南見自己,如果那樣,袁世凱準備與他談談,沂州兗州的駐軍是不能撤退的,可以讓出幾個無關緊要的縣份給他養兵。魯南貧瘠,是養不了多少兵的,他就是要龍謙養不起。但龍謙竟然沒來,而是派了個什么參謀長來見自己,這不是藐視自己嗎?所以,袁世凱斷然拒絕了召見這個姓寧的軍官,讓他吃了個大大的閉門羹。
可是,龍謙已是兩州鎮守使,他的軍隊進駐沂州兗州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李純和曹錕都擔心威勝軍右翼強行進兵,請示如果發生那樣的事該不該動武。袁世凱回復說,如果龍謙的部隊強行進兵,堅決抵抗,未經準許,不得放他們入城。
袁世凱評估著開戰的后果,他最希望的是借機消滅這支令他如芒在背的武裝。只要能一舉殲滅之,然后安上一個叛軍的理由,未必不能過朝廷那一關,可是,有把握一舉將其殲滅嗎?他跟幾個最心腹的商議過此事,他坦承后悔當初沒有舉全力對付了,如果設計挑起兩軍沖突,有沒有把握一舉解決?段祺瑞倒是贊同,但馮國璋,徐世昌及王士珍均反對,尤其是王士珍,認為比起當初不是弱小而是強大了,恐無一戰勝之的把握。徐世昌則認為龍謙如今已蒙太后賞識,建立威勝軍的意圖昭然若揭,我們采取武力解決實為下策,小不忍之亂大謀,還是要著眼長遠。
那就需要做一個通盤的計劃了。山東不想放棄,直隸還想得到。魯南的那支與自己有宿仇的部隊需要解決。袁世凱需要尋找一個能滿足以上三個法子的方案。袁世凱覺得,自朝鮮之役后,一直順風順水的自己開始遇到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