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300多年前的世界第一大國,到清朝時期,在國民生產總值上面,一直冠絕世界,只不過在追求科技的道路上,落了下來,也因此,1840年,被打開國門,備受屈辱了70年的時間,終于在1911年獲得了改變,中國重新改換了天地,并且一點點的收回了列強們的特權,不但維護了國土的穩定,而且趁著一戰的關系,從邊境獲得了海量的國土。
中國從來都未曾這么的龐大過,3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哪怕是強秦,皇漢,甚至是盛唐時期,都不曾有這么廣闊的疆域,中國打敗了諸多的列強,終于重新站在了世界的巔峰,為了避免中國重新走上了歷史的道路,每一個國民都有責任,推動中國向著更好發展。
正是中國人的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才讓中國花費了比實際上少的多的時間,追上了世界先進水平,到如今,中國不但在賺錢能力上面,超越了世界各個國家,在基礎科技上面,也同樣如此,中國不但在一定方面,有巨大的優勢,在最普通的行當上面,也沒有短板,雖然不能說,未來的國力是木桶原則的,卻也讓未來的中國,在繼續高歌猛進的時候,少了一些的可能出現的波折。
只有真正看著中國走過來的,才會明白,中國完成這一切有多么的不容易,這幾乎是把列強們用了300年,甚至400年發展的科技,用了8年的時間,徹底濃縮和填補起來。特別是前期的時候,在沒有多少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員的前提下,中國只能夠選擇比較聰明的學生,還有少部分國外留學生,加入到國際級專家的研究隊伍,一些各方面的基礎好一點的,可以跟隨特拉斯和其他的一些大師級學者,一些普通的,就只能夠跟著普通工程師來摸索。
能夠到達中國的,除了特拉斯等少部分人,稍有世界頂尖專家,即便是特拉斯,也不是一個出色的教授,他自己的開發能力,遠在他傳承能力之上,這種情況下,跟隨著他們的學生,只能夠硬生生的自己來摸索。他們可以說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補足的缺乏,用夜以繼日的學習,這才拉平了跟高等教育學生的差距,這樣在后世看來,幾乎是拔苗助長一樣的方法,幾乎會毀滅一個人未來的高度,或許說,在這些人之中,有一些未來的大師,因為不合適的方法被毀掉了,從一個有創造性的科學家,變成了匠人,變成了只能夠聽從指揮,一步步的完成科學實驗普通人員,可是中國沒得選擇。
如果不走出這一步,中國永遠無法建設自然科學基石,也就無法填補中國所缺乏的,這種拔苗助長,成為了從1909年開始,中國科技前行的唯一出路,無數行業,無數的科研體系,就是在這樣幾乎是自殘之中,艱難的創立了的。
自身的聰明才智學習的學生們,輔佐著來自國外的科學家,工程師,組成了數以百計,甚至是千計的研究院,最開始只是填補空白,因為整個國民經濟包括是國家的研究體系太多了,中國跟世界脫軌的時間也太長了,不是短時間能夠彌補過來的,可是正是這種夜以繼日,甚至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讓中國人創造舉世矚目的奇跡,在科研的巨大體系之中,楊元釗和一體機所起到的作用,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他影響的只是最頂尖的那一批項目,可是決定未來發展的是否穩定的,卻是底層的這些科技,正是一系列的基礎科技,才創造出了最頂尖的科技之花,忽略了這些,哪怕是可以在一體機的幫助下,勉強度過了難關,可是接下來呢,生生的產生的科技斷層,必然會在某一個時間吃大虧,科技總是沒有一帆風順的,必須要在一步步的失敗和積累之中,獲得突破,這才是最穩定的。
正是這個精神,在從1910年開始,逐步的彌補,開始是艱難無比的,可是到后面,伴隨著最薄弱的,最基礎的環節彌補上去,到1915年,已經差不多了,可能還有一些不重要的小項,中國跟世界還有不小的差距,可是絕大部分的大項,最少是追上了世界的水平,甚至在一些項目上面,比如軍事方面的項目,已經徹底的超過了世界上的先進水平。
這個水平之下,看起來并不起眼,可是實際上,整體的實力才是最可怕的,世界上完全產業鏈的國家的,美國,曾經的英國和中國,現在,失去了大量殖民地,被拖入到了戰爭之中的英國,已經開始了國際合作,他沒有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生產出所有的戰爭和民用的所有物資,德國也不可以,后世歐盟才算的上一個。
只有美國,強大的制造能力,可以在各個領域,進行生產,現在,這個名字必須要加上中國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毫不客氣的說,從最開始,楊元釗立足在西北的時候,就在做這方面的準備了,從農業出手,開始在輕工業,賺夠了足夠多的錢之后,才逐步的涉足重工業,并且依托鋼鐵工業,建立了大名鼎鼎的包頭系和西北系。
現在,又在眾多基礎的領域,為中國夯實根基,并且逐步走出了一條屬于中國的道路,以電力革命為基礎,以材料和計算機為主,這是的后世二戰之后的發展方向,新技術,新材料的革命,從1950年開始,到2015年,還沒有結束,雖然沒有徹底的完成工業革命,可發展的勢頭來說,每隔10年都躍升一個檔次。
目前中國當然不可能發展到的后世1950年之后的狀態,可是就電子計算機和新材料上面,中國有巨大的優勢,本身半導體這一行當,就是一個幾率的過程,實驗室里面,很早就可以生產出來的東西,真正的投入到大量的生產,這基本上很難,原因很簡單,幾率問題,只有最少40以上的良品率,才有可能投入到工業化生產,而工業化生產的利潤水平,直接跟良品率有關系,沒有80以上的良品率,并且生產線開工不足的話,一條半導體生產線的虧損率很高的。
這一點在一體機的面前,都是虛幻的,有了一體機的逆天優勢,半導體只要能夠生產出一款完美的,就可以大量的生產,而且半導體材料的大小都不大,這就是一體機之中最適合的東西,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面,電腦和網絡,是中國發展的最快,材料學緊隨其后的。
除了這兩者之外,加上化工和的醫藥這兩個方面的出色,中國其實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現金流,現在就是依靠著這樣大規模的投入,把這個現金流應用的更加出色而已,世界大戰,是最好的機會,以中國本土為核心,西伯利亞,東南亞和澳大利亞,中國把從北冰洋到南極的陸地和海域,全部都占據了之后,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中國已經擁有了發展所需要的全部資源和土地,接下來,土地和資源,再也不可能成為制約中國發展的絆腳石,將會成為中國騰飛的基礎。
到現在,伴隨著第一批高等教育學生,完成了4年大學生涯,有一些特別優秀的甚至完成了研究生學習,在廢寢忘食的學習之中,他們可能兩年多就完成了大學教育,一年多不到兩年的時間完成了研究生的教育,并且投入到了科研領域,大學的各種實驗室開始成為了科研的主力軍,中國迎來了發展的狂潮,足夠的投入,可以允許失敗,廢寢忘食的研究院們,加上郁郁蔥蔥的工業,讓中國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夯實了因為楊元釗而拔苗助長,造成的隱患,只要這樣持續下去,要不了5年,就可以的獲得最大程度的進步。
這一點從1915年已經顯現出來了,從1910年開始,針對科研的撥款方面,一直是凈投入,畢竟中國有很多的欠賬需要彌補,用一體機和更高端的機床,生生的彌補了這個缺陷,可是從頭上來彌補的話,只是欠賬,對于整體的提升并不高,這一切,在1915年發生了變化,整個1915年,整體科研轉化直接受益超過了2500億,促進了整個國民生產總值的較大幅度增長,科技第一次展現了他的威力,并且速度在不斷加快。
科研終于擺脫了政府研究院的形式,轉為了跟大學教育相結合,在大學研究成為了科學研究主流的時候,撥款也應運而生了,最開始,只是針對最出色一流大學,漸漸的,伴隨著眾多大學的建立,為了公平起見,這才擴散到全部大學,不過資金分成了幾個檔次,只有在一定水平線才能夠獲得撥款,而且撥款差別非常巨大,這中間的差別主要是研究能力上面,在科研上面,全面的向能力靠攏,成為了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