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起一把冷水撲在臉上,帶著些許刺痛的觸感讓眼睛的酸澀感和久久盤踞在腦袋里的困乏委頓減退些許,強忍著打哈欠的欲望,匆匆忙忙用毛巾在臉上胡亂擦了幾下后,密涅瓦開始正式的梳洗化妝工作。
直到十六歲之前,類似的事情都是由專職侍女來完成的。可如今已經不是王政時代,在共和國,王公貴族只是一種身份標簽,沒有特權也沒有領地,除了拿來炫耀曾經顯赫的家世,實際意義有限。貴為王女的密涅瓦如今既不是女王,也不是攝政,而是共和國參議院議長。雖是國家元首且握有行政權力,但在三權分立的共和國,國家元首只是權力制衡鐵三角中的一端,“一言而決”早已成了過去。
共和國的權力三角分別是參議院、眾議院和共和國最高法院。眾議院擁有立法權、彈劾議長的權力、否定議長提名的大法官的權利;參議院擁有行政權、對眾議員通過的法律的否決權,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權;最高法院擁有司法解釋權,可宣布議長簽署的法律或眾議院通過的法律違憲無效;
這套制度的本意是杜絕王族或軍方隨意插手國政,重演將整個國家拖進萬劫不復之境地的悲劇。吃夠了“武夫當國”、“舉國一致”苦頭的查理曼王國遺民們決心通過拆分權力,通過權力機構的相互制衡和隔絕軍人參與政治的管道來避免任何讓軍方或王族再次一家獨大的機會。失去了干預財政預算的權力,現役軍人再也不能成為部門首長干預政治,王族也因為失去了立法權和司法解釋權,進而杜絕了隨意調控國家政策的可能性。僅從“避免某一方掌握絕對的權力后帶著整個國家暴走”這個立意來說,共和國這一套參考了帝國卻迥異于帝國的制度算是相當成功。
話是這么說,可凡事有利必有弊,在避免權力過于集中,避免軍國化方面,共和國的制度無可挑剔。可一說到理性和效率……似乎就很難找出亮點了。
權力分散與相互制衡——說的好聽是回避過于集中帶來的各種弊端,說的不好聽,那就是把本來簡單的事情復雜化,把大量的時間、精力用在討論、檢討、驗證、平衡、利益分配、司法訴訟、投票表決……等等繁瑣(有時候甚至是完全不必要的)的事情上。名義上是為了確保過程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實際上就是每一方都為了確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損失最小化而反復扯皮、推諉、下絆子……而且在部門權力之爭外,尚有各黨派團體為了自身利益和追逐權力參與其中,這就進一步增加了混亂,讓行政效率進一步降低。
其實帝國和舊查理曼王國也有類似的問題,光指責共和國內耗未免有些不公平。但舊王國有黎塞留首相總攬全局,帝國則是有皇帝坐鎮,在他們管控之下,下面的妖魔鬼怪們不管怎么鬧都翻不了天。而在共和國,所有人既是裁判又是選手,可想而知會亂成什么樣。
平時也就算了,但遇上重大事項需要做出抉擇的時候,就只會感受到無力、麻煩、焦慮。
過去五天里,密涅瓦每天都不得不借助安眠藥才能入睡。每天不但要參加參議院、眾議員各種各樣的質詢和聽證,更要面對諸國使節沒完沒了的詰難,最后還要承受帝國無形的壓力——帝國的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編隊沿著共和國的領海線展開,既不開戰也不談判,就這么來回巡邏臨檢。不管是共和國試圖出海的船只還是別國試圖接近共和國的船只都會遭受臨檢,交代完船籍、成員、載運貨物內容,航行目的地之后,從哪里來還回哪里去。說白了,就是武力封鎖。
對共和國來說,帝國的行徑不但會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物資短缺,還意味著嚴重的羞辱。眼前這一幕無疑會讓他們想起三年前亞爾夫海姆對查理曼的封鎖,帝國軍艦在家門口耀武揚威更是會嚴重刺激舉國上下的民族情感。被激怒國民又會進一步要求政府對帝國展現強硬姿態,拒絕任何形式的示弱。
從個人情感上來說,密涅瓦很能理解國民們的想法,說實話,她對帝國霸道的做派同樣不滿。撇開民兵沖動行事的部分不談,帝國商船帶著無線電監聽設備在沒有任何通報的情況下入侵共和國領海,本身就是嚴重侵犯共和國主權和觸犯國際法的行為。扣船及移送相關人員給入境管理及國家安全機構進行調查實屬無可厚非。此外事后帝國在未進行外交接觸的情況下派遣軍艦進行對峙和武力封鎖,即便事出有因,這種行為依然是站不住腳的。從這兩點來說,共和國固然有錯,可帝國的處置也絕對稱不上正當。
然而國際間的秩序并不總是依循國際法和公理來維持的,大部分時候維持國際秩序的是各國實力對比和各國領導層的理性判斷,前者的重要性又遠遠超過后者。至于實力……套用皇帝的名言——談到實力,感情和邏輯就免談。
停戰三年后,通過與諸國進行技術交流和物流貿易,共和國的財政正在扭虧為盈。但和一手壟斷工業品貿易和貿易結算貨幣霸權的帝國相比,這種程度的改善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更何況為了刺激內需,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避免給帝國干涉內政的口實,共和國政府已經在新的四年計劃中明確大力投資基建和制造業。通過模仿帝國制造的各種產品,用性能和質量略遜一籌,但價格低廉的多的山寨產品來侵蝕帝國的工業品貿易體系,用緊密的經濟聯系建立起與諸國的同盟體系。
這是一整套宏大戰略規劃的第一步。只有與諸國建立起一個各自分工的國際合作經濟體系,共和國及諸國才能建立起真正緊密的聯系,才算勉強有了和帝國扳一扳手腕的本錢。在此之前共和國乃至諸國列強只能夾著尾巴做人,絕不給帝國任何口實來打斷進程。不管帝國怎么挑釁,怎么侵門踏戶,都必須打落牙齒和血吞,直到……
結果話才剛剛說完,就出了這么一檔子事。一個處理不當,所有前期工作全部白做不說,還給了帝國一個擴軍備戰,再次拉大與諸國軍力差距的機會。
帝國的技術力量和工業實力就擺在那里,經過三年的整合,帝國的工業產能比亞爾夫海姆時期更加膨脹,如果此時展開軍備競賽必然會引爆戰爭。戰火一起,不管最后結局如何,帝國第一目標必然是摧毀共和國,絕不給曾經的手下敗將任何坐收漁利、咸魚翻身的機會。
綜上所述,共和國要想繼續存在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忍氣吞聲,在不傷害主權的前提下盡可能滿足帝國的要求。
這很屈辱,但很合理。任何一個智商水平比豬高的政治家都能看清楚這一點。然而民眾——思考問題喜歡遵循本能而非理性,絕大多數淺薄、人云亦云、熱衷跟著別人起哄、喜歡在安全的地方胡說八道的共和國公民們不是看不清這一點,就是明知道問題所在,卻不愿意接受和承認現實,也不在乎一切問題是否會隨著他們的暢所欲言而有什么改變。
如果是印刷業發達、網絡化普及的信息爆炸時代,任何一個愿意求知的人都能獲得不亞于古代先賢的知識量(是否理解是另一回事)。但在剛誕生不久的共和國,受制于社會習慣、落后的信息傳播速度、有限的印刷以及發行渠道等問題,普通民眾還遠遠談不上擺脫幼稚和愚昧,他們會本能地被華麗的詞藻、慷慨激昂的演說和相貌堂堂的偶像所蠱惑,然后成為人云亦云的應聲蟲。民眾由于掌握的信息量遠少于政客,故而兩者對政治問題的認知永遠不可能處于同一個次元。實際上許多共和國政治沙龍和街頭演講臺上被視為至理名言天經地義的看法,拿到現實的國際關系中會顯得極為可笑,而民眾接受了這些人的觀點再結合自身的情緒化反應,所誕生出來的就是一幕幕鬧劇般的演出。
民眾必須在學習中進步,歷史會用各種各樣的教訓告訴他們遠離極端。可在此之前,民眾依然會被蒙昧籠罩,他們將以自己狂熱卻方向錯誤的熱情裹挾著國家一頭撞向現實的冰冷高墻,在這道殘酷又堅不可摧的墻壁下碰得頭破血流。
密涅瓦正確預見到了結果,并且早已擬定了解決方案,就連經由第三方和帝國接觸的管道都準備好了(帝國與共和國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雙方不存在任何官方的外交關系),眼看著事情就要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了。可一個周期性活動讓密涅瓦與共和國政府的所有努力都打了水漂。然后眼睜睜的看著事態一點點向危險的懸崖劃去卻又束手無策。
那個活動叫“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