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三年的元宵一過,天地萬物復蘇,朝廷大事也開始進行了。朱高煦要先送盛庸等大將出發、去朝鮮國;待到下個月下旬,運載官軍水陸軍主力的艦隊、才會從大江下游的各港口啟航。
龍江港上籠罩著些許潮濕的霧汽,讓今日的送別場面、無法盡顯排場。停靠在碼頭上的寶船,隱約露出巨大的身軀、高高的桅桿,若隱若現的景象,仿佛海市蜃樓。
朱高煦率文武官員,在江畔的一座亭子里等了一會兒,盛庸、平安、柳升三人便來了。這座亭子很小,朱高煦便迎著三人來的方向走了出去。
盛庸等數人跪伏在地,先行大禮。
朱高煦上前扶起他們,開口道:“朕聞古代帝王拜將餞行,曾用‘捧轂推輪’之禮。可惜諸位這回是騎馬出行,朕無轂可捧、無輪可推了。”
諸將頓時露出了稍微輕松的笑容。
朱高煦語氣一變,說道:“然則朕對爾等的信任,以及殷切之情,并未有絲毫不同。”
他們聽罷紛紛抱拳作拜,許諾盡力。
這時站在朱高煦側后的兵部侍郎裴友貞,作揖道:“臣從征安南國之時,作過一首曲子,今日為邵國公、鄂國公、安遠侯餞行,臣請奏一曲助興,并與三位將軍共勉。”
朱高煦點頭道:“甚好。”
裴友貞便招呼站在遠處的隨從,待隨從拿著樂器上前來,他又向周圍的人拜道:“《萬里金陵》,嫌丑了。”
蕭聲剛剛響起,朱高煦立刻就被吸引了。他有點驚訝,只有一枝竹蕭、一副銅镲,竟也能表現出如此深遠、磅礴的氣勢。
加上裴友貞報上來的曲名,頓時這音樂深得朱高煦之心。
朱高煦的音樂知識很淺薄,這兩年才從杜千蕊那里學到了基本的曲譜,他發現自己的音樂天分、似乎不怎么高,主要缺乏音律的節奏感。但是另一方面,他倒是很能欣賞各種音樂,或許是聽得多了。
此時裴友貞演奏的曲子,正因主音只有一枝竹蕭獨奏的高超表現方式,這曲子的蒼涼感很重。倒讓朱高煦想象到,仿若在遠古人口稀少的莽荒時代、祖先斬荊披棘開疆辟土的情形。然而朱高煦認為,這個時代的世界、應該已經很熱鬧了。
君臣傾聽一曲罷,朱高煦也沒當場說自己的感受,只是撫掌道:“好!朕以前不知道,裴侍郎有此才華。”
裴友貞道:“臣不敢當。”
朱高煦轉頭看向亭子里的侍從,輕輕招了一下手。宦官侍衛們立刻打開酒壇子,在許多碗里倒上酒,然后端了上來。
站在一起的君臣都陸續端起了酒碗。大伙兒捧著碗,看向朱高煦,仿佛等待著甚么。
朱高煦也明白,君臣離別時的酒,總得說點話。
他端著酒碗沉吟片刻,便對大將們說道:“自古以來,神洲四方之地,我國為之宗主;故稱中國,國君即為共主。咱們決不能放棄故有的勢力范圍,更不能放棄應得的地位與尊嚴。除此之外,自三皇五帝起,我國便是最先進文明的國家,當世亦不能故步自封,而應找到一條突破藩籬的道路。諸位將軍,朕相信數百年之后,后世必能認同你們,稱頌爾等為國家社稷立下的功勞。”
既然這些人已經是站在帝國上層的人物,朱高煦便不吝說出角度較高的言辭。大伙兒怎么理解,那便是他們自己應該領悟的事了。
盛庸捧著酒碗彎腰道:“圣上雄心壯志,臣能隨行其中,為圣上驅馳,深感榮幸之至。”
平安道:“圣上下旨攻打何處,自有圣上的道理。臣當然照辦。”
柳升道:“臣愿將圣上之威名,宣揚四海。”
朱高煦舉起酒碗道:“干了!”
“干!”文武大臣們附和道。
大將們在木盤上擱下酒碗,便一起跪伏于地,向朱高煦再次叩拜。他們起身后,盛庸抱拳道:“臣等請圣上,靜候捷報。”
朱高煦點了點頭,抬起手輕輕揮了一下。
盛庸等告辭后退,然后接過侍衛們送上的韁繩,牽著馬向江畔的碼頭去了。朱高煦率眾仍然站在原地,目送大將們啟程。
就在這時,天空忽然落下了陣陣雨點。太監的聲音道:“快把傘拿過來。”
春雨很快下成一片,雨不大、卻已讓前面的景象都籠罩在了雨幕之中。不遠處那些戴著寬檐帽、穿著整潔禮服的將士們,在雨中列隊,仍然軍容整肅一動不動,與朱高煦一起觀望著江邊。
待碼頭上的兩艘渡船、載著大將與護衛騎兵離岸了,朱高煦才轉身離開了亭子。
朱高煦上了四馬驅動的鑾駕,帶著儀仗大隊回城。他從窗戶往外看,一條匯入大江的河流進入了眼簾。河岸的垂柳已經發了嫩綠的新葉,在蒙蒙的小雨、輕風中搖曳,此刻煙雨籠罩的景色同樣充滿了春季的氣息。
驀然回顧,朱高煦才想到,自己正式登基之后,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年。
這整三年里,朱高煦干了很多事;但乍一想,他竟然好像沒有甚么特別宏偉的功績。他北征過蒙古,然而蒙古諸部的活動與之前區別不大;在安南國部署過一場戰爭,不過安南國在永樂年間就已經被征服,朱高煦甚至讓安南國的王族復國了;明軍水師下過西洋,同樣是永樂年間就干過的事。
朱高煦甚至取消了一些永樂年間制定的大事:遷都北平、新修皇城,準備多次北伐的謀劃,編修永樂大典的大事。而朱高煦下令編修整理的《天工開物》,似乎并不是那么惹人矚目,畢竟只涉獵于技術。甚么《諸國科學譯匯》,也只限于朝廷大臣之間流傳。
不過,朱高煦倒是不計較、一切事情是否能讓人驚嘆。他只是走著自己認為更合理的步驟,并且認為短短三年取得目前的進展、已經算很快了。
如果圖名,他倒相信,只要史冊對他的所作所為能如實記載,后世反倒會更認可他的事業。前提是他要走穩一點,不要失敗得那么快,不變成王莽那樣的唐突革新。
當然在被重新認可之前,朱高煦覺得自己可能要被誤解一些年。但相比做一個士人們贊美的古代明君,朱高煦還是更愿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所以他并沒有覺得自己被誤解、有多么委屈,都是自己的選擇而已。在他的觀念里,國家層面的事、文明的進步才是有意義的。
他沉思了一陣,毫無改變心意的愿望,仍然打算一條道走到底。
朱高煦掀開了簾子,說道:“裴友貞,叫裴友貞上車。”
旁邊的錦衣衛武將立刻抱拳應允,轉頭喊道:“圣上有旨,宣兵部侍郎裴友貞同乘。”
圣旨再次傳了一遍。沒一會兒,跟在后面的裴友貞騎馬來到了鑾駕后面,然后上了馬車。
裴友貞見禮罷,朱高煦便徑直說道:“咱們軍中用的團龍日月旗,可以做國旗。朕覺得還要選一首國歌,在升旗或是某些典禮上演奏。裴侍郎那曲《萬里金陵》,朕覺得不錯。”
裴友貞驚了一下,頓時喜道:“臣不知是否能堪當禮樂,或可與朝臣商議。”
朱高煦沒理會裴友貞的建議,畢竟王朝從未有國旗國歌這種東西,有甚么好商量的?
“但是此曲作為禮樂,或有點過于悲涼,不太合適。”朱高煦道,“朕琢磨了一下,覺得這種感受與音律無關,而是蕭聲獨奏造成的效果。”
裴友貞點頭道:“圣上一語言中。臣譜此曲時,倒未曾想過充當禮樂。只因臣隨征的經歷,見了沙場殺伐,將士深入蠻荒之地;深感萬里金陵的宏圖,卻也有著沉重與荒涼,蕭聲正當此意。”
朱高煦沉吟道:“用更多的管樂齊奏,效果會不會改變?”
“橫吹。”裴友貞恍然道,“改為軍樂器橫吹短笛齊奏,銅镲也增加多副,必能化解悲意,轉為壯闊意境。”
朱高煦點頭道:“甚好,你重新編排之后,來柔儀殿演奏。”
裴友貞作揖道:“臣領旨。”
朱高煦沒再吭聲,重新拿起手邊的地圖來看。這是一幅南洋的海圖,與最近正在征討日本國的大事毫無關系。
過了一會兒,朱高煦發現、裴友貞似乎對這副圖感到詫異,便開口道:“裴侍郎今天演奏的曲子確實好,朕也頗有感悟。演奏一首曲子,有序而精確的節奏很重要啊。”
裴友貞道:“原來圣上也精通音律。”
朱高煦搖頭不語。
沉默片刻,朱高煦便又道:“征日之役預計會在三四月間開始,整個戰役或將持續數月。不管大戰時間長短,真正要實現官軍進駐石見國的目標,最少還要幾個月。
在此期間,咱們也不用只等待結果。占城、真臘兩國,共有三處優良的海港,并處于海船下西洋的必經之路上,我們應該設法納入官軍的駐防范圍,設為據點,以開辟出成熟的航線。”
裴友貞道:“圣上深謀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