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姿勢,右腿屈,左腿伸,兩足踩在象頭天神的胸腿上。
象頭天神呈白色,是北方的財神,呈仰臥式,頭向后,左手拿人骨碗,右手拿蘿卜和一袋餅。
據說這位天神原很殘暴,被大黑天降伏后,便用這種姿勢侍候他。主尊身后有火焰背光。
前面三種大黑天都是黑色的,但是還有一種白色的六臂白瑪哈嘎拉,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此尊一面六臂,紅圓三目怒睜,身色黑藍,遍體發出烈火光焰,猙獰無比。
身披一張白象皮,象頭朝下,四腿搭在兩肩和雙腿后。
最上右手向上抓著象腳,左手拿三叉戟,中間兩只手,右手拿骷髏鼓,左手拿索子,主臂兩手拿髑髏碗和月刀。
尊身上除了象皮,脖子上青蛇、項鏈,腳脖和手腕上還纏著白蛇,象征著把龍王和藥叉都降服,腰間圍著虎皮裙,環繞著顆顆人頭。
雖然有六條胳膊,但只有兩條腿,右屈左展,跨在一頭仰臥的白象身上,白象左手拿著髑髏碗,右手拿著大蘿卜。
據說這象王也是個財神,非常兇暴,后來被瑪哈嘎拉降服了。
據觀音菩薩所發深宏誓愿,修持六臂瑪哈嘎拉能降服和救度末法時期中逐漸惡化之眾生;
能庇護眾生,脫離中陰身之苦;
能解除眾生生活的艱困及貧窮,圓滿眾生一切善愿。
大黑天同時具有戰神、財神、冥府神三種神格。
首先是戰神,印度教視此尊為濕婆大自在天的化身,寓為時間之主,主破壞與戰斗。
當初元軍南下攻破宋朝時,元軍的國師八思巴大師,以及膽巴上師常修瑪哈嘎拉護助元軍。
當初元軍南下,襄城居民禱告真武大帝,大帝降筆說,有大黑神領兵從西北方而來,我亦當回避。于是全城不攻而降。
蒙軍殘暴異常,所到之處有敢反抗的,一律屠城,八思巴大師是藏地最有名的幾位神僧之一,一身道行深不可測,甚至能夠自創一種文字,就連忽必烈都要拜他為帝師,這樣的人,自然不可能是貪圖蒙人的榮華富貴來當這個國師的,而是他身為帝師,可以利用職位之方便,再加上忽必烈對他的敬重,勸導忽必烈勿濫殺,勿屠城,由此救下了無數漢人。
至于真武大帝,那就更不用說了,他是威名赫赫,統治北方,斬殺無數妖魔鬼怪的道教頂級大神、天界大帝,手下天兵天將不知道有多少,自然不可能是因為他怕了大黑天,所以才主動退讓的,兩邊要是真打起來,那還不知道誰輸輸贏呢,畢竟真武大帝是天界大帝,而大黑天則是大自在天的化身,大自在天又是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兩方手下兵馬都是難以估量。
事實上真武大帝之所以會避讓,那是因為他了解天意,中原大地,經過漢人數千年的消耗,早就已經將龍脈消耗的差不多了,宋末的時候,天下就只剩下三條龍脈,一條后面被明朝用了,另外兩條一條在長白山,一條在塞外草原,有這兩條龍脈在,就算不是蒙人,也會有其他的少數民族坐擁天下。
真武大帝知道時局因緣,元軍之統治乃共業之必然,故不與瑪哈嘎拉交鋒,而讓全城居民主動投降,以此保全城之性命,可見真武大帝雖然以殺伐而聞名,但確確實實是一位慈悲無比的天神。
在大黑天神法中提到,彼有大力即加護人。所作勇猛斗戰等法皆得勝也。故大黑天神即斗戰神也,他是大自在天之化身,則具有大天之雄猛力量,大自在天曾摧毀阿修羅所造之三城,其殺伐斗戰之力,獨步三界。
孔雀王經上面提到,在烏尸尼國國城東,有森林名奢摩奢那,此處有大黑天神,是大自在天變化之身,與諸鬼神無量眷屬,常于夜間游行林中,有大神力,多諸珍寶,有隱形藥有長生藥,游行飛空,以諸幻術藥與人貿易,唯取生人血肉。
這里便是著重強調,大黑天乃暗夜之神,常于夜間游行林中,有大神力,有無量珍寶,隱形藥和長壽藥,飛行自在等圣藥。
暗夜林的大黑天和鬼神眷屬,擁有百財寶、圣藥。如果人想獲得,需要取活人血肉來交易。但前往尸陀林之前,需要先持咒加持自身,否則會被林中諸鬼神盜取人身上的血肉。
若是能夠交易成功,則獲得寶藏、如不死之藥等,迅速成就。
此外,大黑天還是冥府之神,視為與閻羅王同體,常住于冢間。在胎藏曼荼羅中,大黑天位于外院北邊,臨近大自在天化身,因此被視為大自在天眷屬。在胎藏圖像中,此尊位于琰魔法王側,因此被視為冥府神。
而大黑天最為出名的,就是財神神格,就財神之神格而言,印度教認為大黑天是三相神之毗濕奴的化身。佛教則視為是負載生育萬物的堅牢地神之化身。
堅牢地神,那是統治一切土地的大地母神,三千世界所有的土地都歸這女神掌控,自然而然的,土地里面的所有財富,都是歸她掌控,她可以賜予人們土地當中的金銀,也可以讓土地變得肥沃,讓莊家得到豐收,同樣也是在賜予眾生財富。
這位女神可了不得,當初釋迦摩尼佛成道的時候,魔王波旬跑來阻道,世尊就使用指地印,朝著地下一指,立馬有大地之母堅牢地神破土而出,瞬間將魔王波旬打跑。
而大黑天作為堅牢地神化身,也就繼承了能夠賜予眾生財富的力量,唐朝的時候,唐朝和天竺諸多的寺院多有安置供養大黑天。每日以炊飯供養此天。
大黑天曾經托夢說道,若安置我在寺院里,每天供養,我令寺院中眾僧人,飲食衣物受用無盡,不僅寺院,人宅也是如此,若供養大黑天,養活自己和親人朋友不成問題。
大黑天還說,如果專心供養我三年,我必前來受供,賜予行者世間富貴,乃至官位爵祿,所求悉皆施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