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外的圜丘處,為大明的祭天之所。
圜丘通體呈圓形,以漢白玉壘砌而成,寬有二十一丈。王曜景身穿玄色冕服,頭戴平天冠,神情肅穆。
在其身后,文武百官列居兩排,在更遠之處,披堅執銳的士兵身姿挺拔,陽光照耀在他們的身上,在地面上投下了極短的影子。
王曜景身上的氣運呈現玄黃之色,純正厚重。隨著這些修道者被他鎮服,大明的氣運不僅很快恢復到了巔峰的水準,甚至一路飆升,已經有了盛世的跡象。
圜丘上空,云蒸霞蔚,霞光化作千萬道,紫氣隱約彌漫、而他身上的真龍氣運,更是鼎盛到了極致。
古往今來,也只有在盛唐時候,才能有這等氣象。
但王曜景知道,如今大明的氣運還未真正達到巔峰,等到漠北被滅,西南平定,氣運才會進一步的暴增。
“祭天大典,開始。”就在王曜景心中思維轉動之際,卻聽到一名宦官唱聲喊道,打斷了他的思路。
“皇皇上天,照臨下土。集地之靈,降甘風雨。各得其所,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維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薄薄之土。承天之神,興甘風雨。庶卉百物,莫不茂者。予祗承天序,謹用祭告。惟玉皇昭鑒……”王曜景的手中持著祭天禱文,大聲的念誦道。
他只是用常人說話的聲音誦讀著,圜丘地處開闊,一眾大臣距離比較遠,只見到皇帝在誦讀祭文,具體是何內容卻是不知道。
而那些靠的比較近的太監,文化水平都不高,也聽不懂他在說些什么。
王曜景的這篇禱文內容卻是大逆不道,之前在大宋時期用過,只是當時的誦讀者是趙佶。而這篇文章,也贊頌的也不是昊天,而是玉皇神。
在天空之上,一尊尋常人看不見的虛影凝實了出來。身穿金黃袍服,面容儒雅,頭戴平天冠,渾身散發著浩大的氣息。
正是那玉皇神。
當初在大宋的時候,剛剛凝聚出來的玉皇神就被幽冥巨龜給偷襲擊殺了。但玉皇神是王曜景創造出來的,那一點玉皇本源依舊掌握在王曜景的手中。
既然玉皇神在大宋時期凝聚不成了,那就帶到大明時期來。
雖然大明時期的天命是完整的,但好處也是很明顯。那就是其余人對于天命的了解還處于一個極度膚淺的地步,而且王曜景在此地已經沒有了對手,他只要小心的避開天命,就能高枕無憂。
而凝聚玉皇,就是他在此地最大的收獲。
玉皇神不是正統,但是,天命卻管不著。因為這里面并無神通干涉,按照天命的規則,這也是在允許范圍內的。
在大宋時期玉皇神的毀滅,也不是天命阻攔,而是幽冥巨龜出手的緣故。
隨著大量大明氣運的灌輸,玉皇神越來越凝實,并且從其神體上,分出來一道道金色的細線,與大明的氣運糾纏到了一起。
王曜景祭祀玉皇神,并非是吸干大明的養分,供給到玉皇神的身上。這樣做只能是涸澤而漁,一旦大明被吸干了,玉皇神也得崩潰。
所以,他的做法是將玉皇神和大明捆綁到一起,二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而且,這對于大明而言,也是有好處的。沒有和玉皇神綁定之前,大明的氣運散亂且無意識,一有災劫,就可能四處起火,引起連鎖反應。但是,當玉皇神和大明氣運連接到一起之后,就能有意識的預測和調控氣運,將許多的危機扼殺在萌芽之中。
玉皇神逐漸的看不清本來面目,遠遠望去,只能見到一道數百丈的身影佇立在圜丘上空,其雙腿和大地相連,身上密布著無數的金色細線,好似雜亂無章的線頭。
大明的氣運沿著玉皇神的雙腿進入其期內,在轉過一圈后,又從這些線頭送回到了大明氣運之中。
在一遍遍的循環之后,玉皇神的面目變得越來越模糊,而二者之間的氣息也越來越趨同,到最后幾近一致。
祭天之后,日子過得飛快,大明的氣運有條不紊的增長著,各地的狀況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在修道者的神通之下,無數的蓄水池和陂塘被挖掘了出來,水患問題被極大的解決。
西南的山地被清理平整出一道寬闊的道路,大量的瘴氣也被一掃而空,朝廷大軍進入西南,已經再無任何障礙。
正好王曜景新招募的軍隊已經訓練完畢,正好派遣到西南去,平定當地的土司。
唯有漠北的荒漠草原,想要改造成肥沃土壤,卻是一個浩大的攻城,修道者雖然實力強大,但并沒有到改天換地的地步,需要花時間和精力一點點的改造。
不過,就在這一切發展的如火如荼之際,王曜景卻得到了玉皇神的示警。
圜丘的上空,玉皇神高高佇立,一張平整的地圖畫卷緩緩展開。大明的江山在上面一覽無余的展現,其中西南和漠北地區隱約有些模糊,代表著還未被完全征服。
而在畫卷的黃河之處,卻彌漫著一層黑氣。這在氣運之中,代表著有災劫要生出。
“黃河……這是代表黃河即將發生水患嗎?”王曜景只看了一眼,便猜到了什么。
自古以來,黃河水患便是朝廷頭疼的緊要大事,黃河雖然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但這條河流卻極度的桀驁不馴,時常改道,每次改道都會大量的淹沒四周的田地和城市,導致數以百萬計的百姓流離失所,無數的性命消亡。
只是,王曜景早早的就派出修道者前往黃河疏通,制定河道,并在黃河的四周修建蓄水池,將河水引到四方,按照道理,短期內已經不會有水患才對。
“看來……天命終究有所察覺了。”以王曜景跟天命打交道的經驗來看,此事必然是天命開始無意識的影響家國氣運。
王曜景大肆的調用修道者,這本身就是違背天地規則的。隨著近些時日鬧出的動靜越來越大,大明的天命終于要有動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