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三郎想起韓昭說過,連容生與自己的老師厲鶴林不睦,果然如此。
這時連容生把禮物都放去一邊,考較起燕三郎的功課來。
這一年雖然顛沛,燕三郎卻不曾落下自己的功課,反因閱歷大增,處世更有見解。連容生問了小半個時辰,心底是滿意的,嘴上卻淡淡道:“差強人意而已,也就是免一頓責罰,你不可再懈怠了!”
趴在椅上的白貓無聊得抓自己的尾巴玩兒,燕三郎聽見她說:“死老頭子,就知道嘴硬!”
夸她家小三兒一句會死嗎,會嗎?
連容生正了正臉色,又對燕三郎道:“衛國易主,新王邀你去衛庭為官,你有什么想法?”
少年低聲道:“徒兒希望,再增長些閱歷。”
“你才十三,離入仕為官的確差了些年歲。”連容生話鋒一轉,“不過你可曾想過,今后意欲何為?”
燕三郎目光微動。
“我教過的徒弟里,王孫想要開疆拓土,權貴想要封侯拜相;就是平民布衣,也渴望登天之梯。”連容生緩緩道,“時初,你呢?你想要什么?”
燕三郎張了張口,沒吭聲。
這問題,他從未想過。
生命的頭九年,他只想活著;離開黟城之后,他跟隨木鈴鐺發布的任務行事、生存,和千歲一起追逐力量。
蕓蕓眾生,都有自己的目標。千歲雖不肯提,可他知道她一直暗中籌備。
可他自己呢?他該設立什么樣的目標?
“這問題,你要仔細想清楚。”連容生語重心長,“發宏愿、立道心,這二者相依相存,缺一不可。目標不明,仔細今后道心不正。”
“好在,你年紀還小,還有大把時間可以想清楚。”連容生這才綻出一丁點笑意,燕三郎趁機問起迷藏海國。
自從他入手柳肇慶的迷藏令牌,偶爾也關注迷藏海國的消息。問題是,關于這個古怪之地的書籍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并且千人千語,盡多驢唇不對馬嘴的記敘。畢竟上一次開放都是六十年前了,再經悠悠眾人之口,傳說就歪曲得不成樣子。
連容生博學,燕三郎想在他這里尋些意見。
連容生微一皺眉:“問這個作甚?”
燕三郎取出令牌,置于桌上,簡述其來歷。
連容生拿起來看了幾眼:“你還給別人看過這個么?”
“不曾。”
“這就對了。”連容生把令牌還給他,“收好,此物不可示于人前,不然就要惹來麻煩。”
燕三郎恭敬道:“請師尊指示。”
“迷藏海國的傳說我亦有耳聞,直到二十多年前有舊友到家里作客,喝了幾杯酒就開始吹噓他在迷藏海國的經歷。”連容生捋了一下白須,“迷藏海國又稱霧中國,六十年才對外開放一次。持令牌者去東海海濱乘船,一牌限行一人,仆役、愛寵、座騎皆不可帶。如有人持假令牌或者強行帶其他生物上船,使者也無所謂。”
“傳說記載,迷藏海國藏于霧中?”
“不錯。東海的遠洋深處有霧區,常年云霧繚繞。時常有船只誤闖,一去不返。”連容生就著回憶緩緩說道,“屆時,船也要從這片濃霧穿過,隨后即可抵達迷藏海國。不過這個時候,未佩牌的活物都會莫名消失。”
燕三郎若有所思:“看來,牌子是護身符。”
“不錯。”連容生點頭,“在我看來,那霧汽或有辨識活物、消解肌體之能。”
“不允許生命通過?”
“嚴格來說,或是不允許動物通過。我那友人見到同船者帶去的草藥并未被濃霧消解。”
“學生看過不少前人留下的游記,里面都提到迷藏古國。”令燕三郎不解的也在這里了,“有人說那里遍地財寶,有人說那里人間天堂;但同樣有人說過,那里危機四伏,一不小心就是死無葬身之地。我還看到一名異士自述,稱被海國中的惡鬼追趕,歷盡艱險才逃回陸地。”
“六十年實在太久,知情者都死得差不多了。”連容生說到這里低嘆一聲,“我那舊友,前年也去世了啊。”
“當年他去迷藏海國時,比你也大不了幾歲,那時家道中落,他費盡波折才弄到一枚霧隱牌打算孤注一擲,喏,也就是你手里這種令牌。”
“迷藏海國只是一連串小島組成的島國,說它‘遍地財寶’太夸張了一點,當地土著喜歡與陸地居民交易,以島嶼特產換取遠方大陸上的生活物資。只是他們的特產多是珍寶、靈物,恰好被陸地喜愛。物以稀為貴,迷藏國盛產這些,自不在意。”
“我那舊友滿載而歸,帶回了足足八斛明珠,每顆都有鴿蛋大小,另有珍寶若干,一舉緩解了燃眉之急,從此順風順水了。”連容生緩緩道,“他還提過,迷藏海國的主島就是一座巨大的水晶島,通體透明,美輪美奐。島上居民甚至用紅寶石嵌墻為飾,動輒就是數千顆。”
“珍寶如土金如鐵?”陽光照在數千顆紅寶石上是什么景象?燕三郎還想象不出。
“他說他親眼所見。”連容生仔細回憶,“那天他在我家只喝了兩壺酒,應該不是醉話。”
“全程沒有危險?”
“至少他未遇到。上島之后,人人都會戴上面具,待返回陸地再撤掉。這樣,誰也不知道同行的人是誰,收獲有多大,見財起意的機會就小了。”
“對了。迷藏海國雖被稱為‘國’,這說法其實很不準確。”連容生提點他,“嚴格來說,那里自成一個世界,里面不以國分,也就沒有君臣這套體制。”
“但必定有上下之分。”燕三郎很明白,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階層,“聽說迷藏人只奉神明,不待王侯。”
“嗯,我那老友說過,迷藏國的上下關系簡單,只有平民和神官之分。這是大類,其他的都是末節,不值一提。”連容生頓了一頓,“至于神官,又只分作神使和信察。神使只有一人,是為天神的喉舌,代傳神諭,信察則有數十人之多。這兩類,都高居于平民之上。”